投身一线的爷儿们.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9713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身一线的爷儿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投身一线的爷儿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投身一线的爷儿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投身一线的爷儿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投身一线的爷儿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投身一线的爷儿们.docx

《投身一线的爷儿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身一线的爷儿们.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投身一线的爷儿们.docx

投身一线的爷儿们

投身一线的爷儿们

一一《大河之舞》(16)

张立先童洪

在映电所辖的三座处于恢复重建非常时期的电站釆访,最突出的感觉是环境恶劣,交通困难,员工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灾后映秀镇,花园似的新城赫然耸成旅游风景。

都汶高速公路通达映秀,到

映秀湾和渔子溪电站厂房参加检修和运行管理的员工,倒是没了交通之虞。

但遭受三次重创做渔站闸坝、耿站厂房及闸坝,虽只20公里路程,却是峡谷深山,巨石满壑,路毁桥断,车在简易路上跳跃,人感觉是在蹦床上翻腾。

长年累月,在阴暗潮湿且污浊不堪的地下厂房抢修没备,够遭罪的。

吃饭有保障,但因动轭百十号人,交通不便情况下,菜品丰富便是奢望了。

住倒不愁,但害怕刮风下雨山石飞滚,那样的夜晚人人都只假寝。

——就是在这种糟糕状况下,映电员工投身一线,忍辱负重,攻坚克难,先后让三站11台被洪水与烂泥浸泡甚久的水轮发电机组,重新转动并投入商业运行。

深临其境,我理解了李其才说的话:

“厂子里的职工,很可爱!

耳濡目染,我还想补充这样一句话:

“投身一线的职工,更可爱!

●“火炬手”任杰

检修部一次专责任杰,给人们留下了坚毅、果敢、能干的良好印象。

“5.12”大地震未久,时为班长的任杰临危受命带人奔赴映秀,承担厂房照明和施工电源的恢复工作。

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他们睡帐篷、啃干粮,很快就使废墟中的电站厂房亮堂了起来。

当年底,任杰去恢复渔站照明和施工电源。

这次工作颇为艰巨,必须凭人力把将笨重的箱式变压器,运至离洞口400米外的交通叉洞。

光线微弱,脚下泥泞不堪,数十人深一脚浅一脚,水一身泥一身,硬员用滚筒将箱变缓缓地挪动。

指挥中为了协调步我和安全,任杰喊哑了嗓子。

“8.13”后,任杰带领青年突击队员奔赴渔站厂房踏勘。

清淤、检查绝缘、更换电缆……随着柴油发电机的一声轰鸣,厂房重现光明!

敷设用电配电屏和通风洞前的柴油发电机间的400V电缆时,又遇到了棘手问题。

通往渔站的吊桥岌岌可危,路面和桥头的地势形成了大约3米的落差,车辆和大型起吊设备均无法通过。

任杰和兄弟们肩扛手拖,翻越垮塌山石,在山坡飞石随时可能滚落的危验里,硬是一寸寸,将460多米长的一次电缆挪动到位。

电缆的到位成功保证了渔站按时迎来了映渔线永久供电,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任杰总是能最大限度的为重建赢得时间。

“洪水退到哪,灯就亮到哪”!

——这是任杰们的承诺,更是果敢的行动。

宛若火炬手,任杰和他的伙伴们,非但点亮了电站厂房,也点燃了映电人心底的希望。

●独挡一面的“阿琛”

 喊“阿琛”,水工人晓得,是在叫通讯班工程师刘琛砚。

身为复员军人的阿琛,吃苦耐劳四个字,是其真实写照:

映电通信三期工程、三站通信调度机改造、映秀监控光缆网环工程、7G微波改造、“5、12”及“8.13”抗灾抢险通信应急保障、都江堰集控大楼通信设备安装调试、映渔两站通信恢复…… 一桩桩,一件件,都凝聚着阿琛的心血与汗水。

“5、12”地震后,除参加青年突击队到震中救援,通讯工作任务繁重:

敷设光缆、安装每个工作点、应急点和各单位帐篷内的话机等。

自己的小奥拓成了公车,一会拉物品,一会拉材料,一会接人,一会跑工地……

  “8.13”灾害发生后,本来正休假的阿琛,立即回到了工作岗位,协助班长制定详细的技术培训计划,并认真实施。

三改后,班组人员减少5人,工作却未受影响。

他针对渔站通信设备安装要求,编制了《渔站通讯调度机安装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渔站PCM设备、光传输设备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渔站通信电源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映闸Ⅰ、Ⅱ#线ADSS光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等作业指导书以及工序工艺卡。

总厂各单位搬迁至新办公区,集控楼各单位电话安装、主楼各部门电话移机,集控通信调度机安装调试,高清电视搬迁等一系列工作又摆在了眼前。

此期间他爱人生病住院需要照顾,阿琛作为现场负责人,未请过一天假。

无“三违”迹象,通信畅通率100%,这就是通讯班的品相。

●项目总工罗成

2009年3月渔站开始重建,罗成的双脚就踏遍了厂房的每一个角落。

从踏勘到预案,再到具体的作业文件编制,他非常用心。

尾水闸门恢复,高低压气系统,渗漏排水系统、检修排水系统,调速系统,球阀及油压系统以及四台发电机组的恢复……他与其它项目技术人员一道,大到整个机电恢复工程的总体网络施工,小到清洗、拆卸一颗螺栓,编制了详尽的策划恢复方案,成为总厂后续开工众多恢复项目的内容及格式“范本”。

实施“三体系”时,罗成和班长高恒将自己排除在“明星员工”评选之外。

工作时,罗成身揣一个本子,一支笔,一把卷尺,随吋量量写写,比比画画。

为的是在机组恢复工程中,认真进行更换,如制动器、纯机械过速保护装置等。

罗成说:

此类管路系统,都因为损坏看上去很不雅观、也不方便运行检修人员操作。

此次恢复过程中,每恢复一项,我们就要使这一项便成为精品。

渔站恢复不同于往常大修,大到设备更新,小到阀门撤换,庞大而繁杂,都需要做详尽的清理和计划:

不能漏报迟报延误工期,也不能多报造成浪费。

每个更换的设备,还需配置法兰、螺栓及接头等各种配件。

为此,罗成不厌其烦的在施工间隙里,到现场反复进行清理、测量、计算、记录。

每天下班后,又掏出本子伏案于电脑前挑灯夜战……持续高强度的体力与脑力劳动,罗成终于熬不住躺在了医院。

稍微缓过劲儿,就又重返现场了。

罗成说:

辛苦近一年的努力,快要剪彩启动了,那是“孩子”快要降生的感觉呀,哪能躺得住?

“8•13”灾后重建,罗成又是最早一批进入现场踏勘的人。

在渔子溪河床增高、水位顶托的情况下,厂房内积水抽排困难。

罗成和他的项目部经反复考察,编制出周密完善的抽水施工作业书和材料计划,为机电设备恢复做好前期铺垫。

用智慧和汗水谱写检修人生,这就是映站机械项目总工罗成。

●电焊班长余江涛

电焊班是地震后修造部重新组建的。

电焊工属特殊工种,余江涛烧电焊的本事,是“以老带新,以焊代练”的培训方式练出来的。

得了解各种焊条的特性和焊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要对各种型号焊接出来的焊缝作出正确判断,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的融合。

军人出身的余江涛,就是在勤学苦练里成长为班长的。

悏复重建工作,余江涛带领电焊班冲锋陷阵,颇受好评。

渔站水车室面板铺设之焊接、正河前池栏污删制作、冲沙管的焊接、渔站备品焊接……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活跃着他们忙碌的身影。

余江涛说:

当个合格班长,既要懂生产、精技术、通安全、熟管理,还要有一套灵活的工作方法。

作为班组安全第一责任人,我的做法是通过事故案例,请大家自觉查找身也的不安全隐患。

修造部人手不足,我们常常需要放下焊枪去干些别的活儿,这就更得小心谨慎了。

干电焊是份苦差事,大热天戴面罩,穿厚工装,趴在那儿一动不动焊半天,人多遭罪呀!

余江涛却笑着说:

“也许你不信,一直以来就喜欢电焊。

虽然这活非常累、脏,还免不了被烫伤。

但当你完成一条焊缝敲开药皮,见到没有缺陷的白铮铮的焊缝出现在面前时,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任何东西也替代不了。

一个真正的高手,他的功力和经验,就在这一根焊条一道焊缝里哩!

●班头黄世树

能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和影响身边人的人,物业综合班的黄世树无疑是一个。

已“奔6”的黄世树,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风雨交加,始终坚守岗位,从不叫苦喊累。

哪怕是在家休息,只要有空,便会到班上看看。

用他的话说,已经习惯了。

近几年班上工作量在增加、人员却有减少,身为班长的黄世树从未向领导提过任何要求。

他做人有自己的章法:

每个人都要看清自己,不能好高鹜远,盲目攀比。

不管在哪里,干什么工作,首先要“把自己的稀饭吹凉”。

作为班长,他在管理上勤下功夫,在工作中以身作则,脏活累活自己总是冲在最前面。

“5·12”地震当天,就想方设法保障映电花园临时供水,还组织班员挖临时厕所4个,重新安装供水管,及时关闭各楼幢水、气总阀门。

蒲阳电力村板房职工临时安置点,多次发生下水道堵塞,为保证职工的正常生活,不管气味多么熏人,他坚持带领员工疏通,实在不行就用手一次又一次的清除堵塞物……

 “8.13”灾祸发生后,物业公司把映秀现场板房食堂、住宿等生活设施的恢复,作为率先进行的示范点。

黄世树积极参与板房食堂选址,现场踏勘寻找生活水源。

确定板房食堂新址后,他又右泥石流乱石堆里,与同事们一道艰难地辅设了数百米的水管,引来了生活饮用水。

了不起呀,黄老头!

●起重工李建军

专业技术、敬业精神,李建军当之无愧。

“5.12”地震后重建,映站重大电气设备吊装,渔站重大电气机械设备吊装,李建军出的力流的汗,有目共睹。

“8.13”灾害后,在渔站厂房的抽排水工作中,李建军水里来泥里去,一身水作服,一脸泥污。

水泵及配件的肩扛手抬,管线的捆扎连接,钢丝绳的吊挂,葫芦的拉动,受力点的勘查,承重件的选择,吊装工器具的检查连接,李建军一丝不苟,用精湛的技术着手细节,保障起重作业的安全。

  年纪大了,就喜欢授徒教艺。

李建军不管是对自己的徒弟还是其它员工,一视同仁。

他说:

刚参加工作时,自己也是一窍不通,是师傅传帮带,才积累了经验,有了些本事。

从一名油化工成为渔站恢复生产的“第一空姐”,康明虹就是在他的授业女弟子。

  如今,李建军已年逾五旬,却依然活跃在渔站恢复起重作业战场。

一个平凡的映电人,一个平凡的起重工,李建军用自已不平凡的举动,昭示着什么叫兢兢业业,什么叫黙黙奉献。

●“军人”韩会林

在员工心里,他是个热心肠,爱动脑子会办事,有家长风度。

在领导眼中,他勇于创新、踏实勤奋、不仅实干还会巧干。

在家人眼中,家是旅店,他永远忙,双休日加班乃家常便饭,在工地上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

想呀,身为修造部综合班工程师,又任项目经理的韩会林,在恢复重建的日子里,他怎么能不忙呢?

不过忙归忙,他的确是巧忙。

参加三电站水轮机组过流部件修复,底环、顶盖抗磨面抗磨板需要更换,其材质是不锈钢,价格不菲。

怎么才能做到材料既合理利用又不浪费呢?

他仔细琢磨后提出:

三电站底环、顶盖抗磨板都制作相应大小的模板,下料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摸板控制尺寸,有效降低成本。

非但如此,尔后耿站4台机组的锥管技术改造,韩会林又据其特点,制作时巧妙采用整张不锈钢板卷制,机加工后为更便于安装,将其切割成大小形状相同六等份,任务完成得十分圆满。

震后恢复重建,他参加了映站厂房行车轨道调整、映站三台机组压力钢管及蜗壳的探伤检查、渔站调压井引水管闸阀的更换、耿站两台机组轴承及轴领的防腐处理等工作;“8.13”后,参与负责映站两台机组的磁极拆除和机组轴承的防腐处理私耿站GIS楼行车轨道的安装调试工作。

复员军人韩会林,作为党员示范岗代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行家”苏国军

“5.12”后,攻克恢复重建最后堡垒——耿达电站之重任,落在了检修部副主任苏国军肩上。

斯时,被掩埋的电站刚被清理,遍体鳞伤:

厂房外,交通艰难、通信全无,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厂房内,污水淤积,大量设备被损毁,工作环境十分恶劣。

苏国军带领职工先恢复临时供电,又修复通风和照明系统,再实施厂房排水、清理淤泥、拆除损毁设备……半载辛劳即将收获喜悦——实现机组恢复发电之时,突遇“8.13”特大灾祸,所有努力全部“泡汤”。

二次重建的号角吹响,苏国军又一次担负耿站重建重担。

从一次重建的压轴大戏到二次重建的开张大战,他立誓要用实战硕果鼓舞映电人对未来的信心。

路未通、洪未退,现场暂时还不具备施工条件,他就带领骨干,一次次地冒着危险深入耿站厂房踏勘,在详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制定《耿达电站恢复重建标准化管理方案》。

耿站恢复重建开工之日,总厂领导在现场看到整洁的环境、规范的布置和精神饱满的员工状态,颇为欣喜。

恢复照明、恢复供电、厂房排水、恢复通风、修复行车、厂房清理……苏国军在工地一住就是十几天。

他妻子在外地工作,幼小的女儿无人照顾,只得从老家请来年迈的父母。

好几次,女儿生病高烧,父母打电话催他回去,可现场离不开,他只得在电话中吩咐几句……

在现场,苏国军不仅是一位管理者,更是一个实干家。

多次获得总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的他,其能耐试举例验证:

3号机组进行盘车时,眼看数据一次次地接近合格值,但X轴与Y轴方向的数值却不对应。

苏国军看完盘车数据后,胸有成竹地指挥说:

先处理一下X轴方向的垫片,再调整一下钢丝绳的角度。

果不其然,又一次盘车之后,完全吻合。

4月10日11时20分,久违的发电机“轰轰”声,终于再次在耿站厂房内欢快地响起,苏国军顿时热泪翻滚。

多少艰辛、多少感动在这一刻释放,也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吧,爷们?

●好“司长”罗凯

  “爱车、守纪、安全、节约”,是从业近30年的罗凯的“司长”人生写照。

身为汽车队客车班班长,在2010年的交通安全生产工作中,他热忱服务,个人累计安全行驶65000余公里。

坐他车的人都感觉是一种享受。

无论何时,他的车总是干干净净,车况良好,路上从不担心发生故障。

车队车多人少,他还经常兼开其它的车型,凡自己开的车,出车前和回来后都会认真做好检查。

多年来,不论驾驶客车、货车、小车,他都能做到热情周到。

面临突发任务,常常是一个电话打来,便立即出车,家中再重要的事情都会放下。

家人有时也生出些许埋怨,他顾全大局,能及时劝慰。

见到罗凯时我问:

你以诚实的劳动赢得人们尊敬,成为了厂劳模,凭什么?

他笑答: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

你爱岗敬业,有熟练掌握技巧,有职业责任心,就能赢得客户的满意评价。

  

●“文”、“武”二经理

在耿站恢复重建的二次战场,活跃着一“文”一“武”两个项目经理:

唐明亮和刘亚。

首次担任项目经理的唐明亮,从前期现场踏勘到标准化方案制定,再到现场标示牌、上墙文件、工器具物料标签制作、定置放置,无不亲力亲为。

二次项目部工作和办公的环境整洁有序,安全标示牌、上墙文件醒目清晰,工程用料摆放整齐、标识规范。

结合实际,他从标准化管理入手,建立健全了考核制度。

  鉴于耿站所有二次设备均需重新更换安装,为减少物料损耗,及时了解入库及存放位置,他利用休息时间,在网上搜寻仓库管理软件,引入本部门标准化管理,编制出实用工器具管理数据库,将材料管理员从繁琐的登记工作中解放出来。

在他的带领下,员工安全文明意识不断加强,标准化逐渐成为习惯。

年轻的项目经理刘亚,每天泡在厂房里,技术问题拿方案、安全管理做措施,主动承担更多责任。

安装保护装置屏柜,数量大、重量重,位置偏,体力消耗大。

他事前搜集资料,了解即将到场的设备,哪面屏柜放哪里,一天要放几面屏柜,都心中有数。

他还使用行车提高安装效率。

对于安装工艺他更不含糊:

屏柜找平、就位和固定,均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施工工艺执行。

  二次电缆数百根,敷设路径十分复杂,竖井、爬坡、弯头众多,许多电缆都长达几百米,人力不足。

刘亚坚守现场,钻电缆沟,爬电缆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始终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儿。

●周志勇勇挑重担

有电机检修高超技艺的周志勇,是震后渔站1号机组定子改造“拦路虎”项目不二人选。

他先后担任过电机班班长、检修班副班长,多次在厂内外的定子线棒击穿事故抢修中展露才华。

接受任务时,周志勇有些犹豫:

母亲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父亲患淋巴癌长期住院。

得知儿子肩负重任消息时,双双都曾是劳模的父母毅然决然。

儿子便揣着“恢复生产比父母的生命还重要”的嘱咐含泪上路。

定子改造工艺复杂、技术性強。

无论是定子铁心检查及处理,还是线棒安装及绑扎、并头套焊接,每道工序他都要耐心讲解并严格把关。

加班加点,同伴们都习以为常。

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周志勇,对同事十分关心。

环境不好的机坑里呆久了,他总是提醒大家感觉不适就去休息,防止中毒。

每晚下班后,他总会开车把那些不顺道的同事送回家。

在他带领下,1G定子线棒嵌装及并头套焊接工作5月2日完成。

次日,试验人员对324个线棒端部接头进行试验,全部合格,表明嵌装及焊接工艺水准

不错,且比以往同类型项目减少工期20天。

成绩面前,周志勇却说:

改造还没最后完成,每个环节都决不能有任何疏忽大意,只有等机组并网发电了,我们才会安安心心地睡个大觉。

                   

●“小班长”陈琛

称检修九班陈琛为小班长的,除却自身年长,还有一份情感:

疼爱。

一打听,这个新班里陈琛的确是年纪最小的80后,喊小班长也就小班长吧,我也这么叫他,他一脸腼腆。

“手上油污粘满,脚下胶鞋绝缘,设备抢修一身汗,哪管酷暑冬寒。

”这是电站检修工人的真实写照。

映电重建工作中,九班接了一项全新的活儿——渔站GIS开关安装。

2009年冬天来的早,11月就很冷了。

户外作业,小班长派人买来线帽子,又去分厂领来棉衣,免得做事的时候手脚僵硬,发生不安全事故!

每次工作前,他都会带领大家做好准备,交待各项工作环节和安全注意事项。

安装出线桁架的时,寒风嗖嗖地刮,小班长爬在高高的构架上工作,尽管拴着安全带,不说干,看他干活也心惊胆颤。

面对新设备,他带着大家认真研读设备说明书,分析电气原理和设备构造,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

圆满完成了渔站GIS开关站室内室外的安装工程后,小班长又带着班员打着背包上了耿站。

耿站满目荒凉,时有飞石滚落,厂房因地震和泥石流的双重打击,变得惨不忍睹。

泥沙混着绝缘油,拆除工作难度很大。

小班长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身先士卒,任劳任怨。

进入工作现场,最后一个离开的肯定是他,一天下来,衣服上、帽子上和脸上全都是油泥混合物。

当大伙儿调侃他时,他只是憨憨的一笑,雪白的牙齿和黑黑的脸成为了鲜明的对比,唱道:

“开封有个包青天……”

●黄冬这几年

“8.13”后,黄冬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带领检修五班进驻最远最艰苦最危险的耿站。

上面没有厕所,没有稳定的饮用水,洗澡更成奢望。

一下雨紧邻住宿楼的山上就有山石飞落。

黄冬带着班员,从厂房抽水开始,修理水泵,拉设电缆,布设水管。

水中杂物多,水泵经常被堵。

晚上大家休息了,黄冬还要去巡视,若发现堵塞,自己能处理就自行处置,实在没办法的才通知大家。

水抽完后,黄冬所在班组接受更换4台球阀及2台球阀油压装置任务。

更换要先把所有旧球阀、前端压力钢管、后端伸缩节、接力器、集油槽、压油罐等拆除吊出,然后把新的一一吊入安装,而且所有油水管路都要重新配管,有大量的起重作业、高处作业、电焊作业,既笨重又繁琐。

黄冬在球阀上爬上爬下,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手脚发软。

球阀系统更换能否早完工,直接影响到耿站首台机组开机时间。

黄冬放弃个人休假时间,外公病危,他也没赶回去照顾,直到外公走了,他才赶回去送了最后一程。

正是有了黄冬在带领,球阀系统高质量提前恢复完成,通水后没有一处漏点。

紧随其后,黄冬又负责完成耿站3台机组调速器的安装工作。

“7.03”时,二班坚守了20天,极度疲乏,急需替换休息。

7月23日,在吴厂长带领下,黄冬领着检修的兄弟们背着食物、设备,翻山越岭历时5个小时,走路到耿站替换二班。

来后,他们一边防洪抗洪,一边继续恢复4号机组,在人员、材料工具缺乏的情况下,4号机组于8月10日开机启动。

此后,他们又成功恢复了2号机组。

2011年11月,黄冬带着他的班组转战冷竹关电站,负责机组大修工作。

在2号机大修中抬上导瓦时,他的腰被扭伤了。

大家都劝他回家治疗休养,他只在附近医院治疗几天就回到驻地,从厂房里找来硬层板垫到床上,晚上躺着养伤,白天仍然进厂房,干些能坐着做的轻活,在技术上帮着把关,一直坚持了10多天,至2号机大修结束后才与大家一起回都江堰。

2012年4月13日,他刚从冷竹关结束检修返回都江堰。

第二天,就和3位同事一起奔赴汶川桑坪电站技术支援。

6月,渔站2号机组,全厂恢复的最后一台机组,本不是党员突击队成员的他,又主动参与了2号机的回装、开机工作。

如今,问黄冬有什么心愿,他诚实地说:

停下匆忙的脚步,多陪陪有身孕的妻子、年迈的父母,也好好养一养腰伤。

●检修班里的“谢老师”

朴实、谦和的谢家志,项目部人人叫他谢老师。

他年逾五旬,干机械检修工作已28年了。

自2009年3月至2012年7月,谢老师和他的团队一直扎根战斗在渔站恢复现场。

2012年3月,在渔站3号机组回装阶段,班上人手少,负责水机部件回装的负责人只谢老师一人。

照惯例,这种大工作面一般要2--3名熟练专业人员把关。

谢老师没说一个不字,带上几个民工在水车室一扎就是半天,从安全措施、注意事项到技术措施都作讲解与演示。

地震及泥石流洗劫的机组,机组清扫工作量巨大。

谢老师安排完他人,自己带上口罩、眼镜、磨光机就定在了最难打扫的工件前,跪、蹲、弓、趴,这时的谢老师全神贯注,已然忘我。

在下班的班车上,同事欲递片饼干给他充饥时,发现他已然进入梦乡,他太累了,只短短的几分钟里就睡着,脸上还像“花猫”一样黑一块、黄一块,着实令人感叹。

3号机组进入盘车阶段了,大家相对清闲了一点。

谢老师却在水车室开起了研讨会,这是大家都乐于参加的活动,他讲经验、教训、失败、也说成功,是集安全、技术、技能的交流会。

你向谢老师要一口水,他总给你一碗水。

3号机组进行到紧张的最后回装阶段,谢老师已经将空气围带装好,可是就在进入到下一个回装进程中,他发现围带进气口处脱胶了。

换还是补胶?

换新围带会延误正常的回装时间,补胶可解决问题但会留下遗患,他思前想后还是提出了更换围带的意见。

第二天新围带送到,他吃过午饭就带人去了水车室,到了下午下班的时间还没出来。

隐患消除了,进度没耽误,牺牲的是谢老师的休息时间。

3#机成功开机后,谢老师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休整,而是又投入到了渔站2#机“收官之战”。

●刘功才的“功”与“才”

刘功才是2009年竞聘成为检修七班班长的。

当年下半年是全厂恢复生产最为紧张、艰难的时刻,检修七班承担渔站电气设备恢复的重任。

重新组聘后的检修七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能行么?

不少人为新班长捏了一把汗。

新班长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点燃“三把火”,他只是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把所有的成员凝聚在身边。

有位同事对过去绩效分配不满,出工不出力,大家对他有意见。

刘功才特意把他安排和自己在一起。

工作时那位还溜边,他不责怪,独自默默地完成了大部分工作。

绩效分配时,刘功才来个“二一添作五”,使那位十分惊讶,从此工作变得十分积极主动。

有位同事个性强,凡事都有自己独见,对身边的人和事不满,不大有人愿与他合作。

刘功才认为这位同奇经验丰富,爱动脑筋,又能吃苦耐劳,于是工作中便经常主动征求他的意见。

遇到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就平等地相互探讨。

老同事感觉得到尊重,劳动积极性更高了,工作主动性更强了。

刘功才很会根据班员个人的具体情况,用其所长:

“单边户”老周技术强,又积极肯干,有较大型或重要工作时尽量安排他负责,在任务较少时就尽量安排他轮休与妻子团聚;小王是班里唯一的女性,干活特别细致,但体力不如男人,就安排做班务,管理材料和工器具、整理文件资料,班里的各项管理工作也因此有条不紊;老李工作经验十分丰富,工作责任心很强,但年龄大了,体力方面越来越差,就尽量安排他做一些现场指导、把关工作……

工作比别人干得多,而每个月绩效分配劫拿的和别人差不多,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地被他紧紧地凝聚在了身边。

“吃得亏,才打得拢堆”,这就是刘功才的治班良方。

班上的民工说:

“刘功才这人巴实得很,我们都愿意跟他一起干”。

“8.13”后二次重建的号角吹响,刘功才带着大家在洪水还未完全消退、道路交通还严重受阻的情况下率先敷设了通往渔站的电缆,为渔站的二次恢复提供了电能。

随着积水一寸一寸地消退,他们踩着过膝深的淤泥,艰难地将光明送到了厂房每个角落。

那些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安装好的电气设备,被洪水浸泡后都成了一堆堆废铜烂铁,现在又要付出更多辛劳将它们一一拆除,然后再一次安装新设备。

一年多时间,他们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其辛勤付出无以言表。

尽管如此,他们还不时去支援其他项目的工作,耿达电站、福堂电站、金康电站……哪里艰难,哪里就有他们。

渔站电气设备恢复工作终于进入尾声时,看到班里的人个个疲惫不堪,刘功才安排大家回去休息几天,而自己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