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后山统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054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9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城后山统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青城后山统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青城后山统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青城后山统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青城后山统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城后山统稿.docx

《青城后山统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城后山统稿.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城后山统稿.docx

青城后山统稿

青城后山旅游开发对城乡统筹的意义探讨

 

院系: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专业:

旅游开发与管理

姓名:

赵鑫禹200901070101

杜权200901070203

李正莲200901070125

向晨200901070111

陈颖200901070115

指导老师:

马治鸾

二0一一年十二月

青城后山旅游开发对城乡统筹的意义探讨

作者:

赵鑫禹陈颖杜权向晨李正莲班级:

2009级旅管

摘要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发展观念和思想的不断改变。

旅游开发与城乡统筹成为各方专家、组织、团体针对城市近郊游提出的基本关系链条。

而青城山镇政府为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加快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同时积极建设景区,大力发展旅游,去到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正鉴于此,本文选择青城后山景区的旅游开发与城乡统筹之间的关系、影响和作用,本文收集多方资料,详细分析数据和收集的问卷,希望对其他地区城乡统筹和旅游开发的利益权衡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旅游开发,城乡统筹,青城后山

Reckonedqingchengtourismdevelopmentinthispaperprobesintothesignificanceofurbanandruralareas

Abstract:

Inrecentyears,duetothedevelopmentofsociety,theconceptandthoughtofdevelopmentisinconstantchange.Tourismdevelopmentaswellasurbanandruralareasasawholebecomeprofessionals,organizations,groupsaccordingtocityinthepastforanoutingonthebasicrelationsbetweentheproposedchain.Andtheqingchengmountainforenergeticallycarryouturbanandrural,"quaternity"scientificdevelopmentoverallstrategy,speedupthecoordinationofurbanandruralcomprehensiveancillaryreformtestarea,atthesametimeactivelybuildscenicand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tourism,gotoverygoodeconomicandsocialeffect.

Therefore,thisarticlechoosescenicreckonedqingchengtourismdevelopment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urbanandruralareas,influenceandfunction,thispapercollectedvariousmaterial,detaileddatacollectionandanalysisofthequestionnaire,andIhopetootherareasandurbanandruralareasofthetourismdevelopmentbenefitsbalanceisofguidingsignificance.

KeyWords:

Tourismdevelopment:

urbanandrural:

reckonedexotic

目录

摘要1

第1章导论5

1.1研究背景5

1.1.1城乡统筹的概念5

1.1.2研究背景5

1.2研究内容及意义6

1.2.1主要研究内容6

1.2.2研究意义7

1.3主要研究方法7

第2章旅游开发与城乡统筹理论基础9

2.1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9

2.2城乡统筹的理论基础10

2.3旅游开发与城乡统筹的相互作用11

2.3.1旅游开发与城乡统筹的相互关系11

2.3.2旅游开发对城乡统筹的作用11

2.3.3城乡统筹对旅游开发的作用12

第3章青城后山旅游业与城乡统筹基本概况13

3.1青城后山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分析13

3.1.1青城后山旅游资源13

3.2青城后山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14

3.3青城山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模式16

3.4青城后山城乡统筹基本情况17

3.4.1青城后山城乡统筹的基本成就17

3.4.2青城后山城乡统筹的基本措施17

第4章青城后山旅游开发对城乡统筹意义探讨20

4.1青城后山旅游业发展带给城乡统筹的影响20

4.1.1青城后山旅游业发展带给城乡统筹的积极影响22

4.1.2青城后山旅游业发展带给城乡统筹的消极影响23

4.2青城后山旅游业发展在城乡统筹中的地位和作用25

4.2.1旅游业是乡村经济中最具有附加值的产业25

4.2.2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是建设和谐青城后山的重要途径25

4.3青城后山旅游业发展带给城乡统筹的挑战26

结论28

致谢29

参考文献30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

1.1.1城乡统筹的概念

可以说,城乡统筹,关键是城市带乡村。

城市带乡村是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共同规律。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大量农村居民变成城市居民,城乡发展差距变小的发展阶段。

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城市先发优势越来越明显,发展能量越来越大,城市有义务也有能力加大对农村带动的力度,城市带农村完全能带出“双赢”的结果。

城乡统筹的含义是以城市和农村一体发展思维为指导,以打破历史和制度设计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为出发点,立足城市发展,着眼农村建设,以最终实现城乡差距最小化、城市和农村共同富裕文明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

城市怎么带农村。

简言之,就是要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居民进入城市,让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流向农村。

具体讲,必须抓好几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城市和工商企业要吸纳更多农民就业,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现代化、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因此必须落实“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善待农民工,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有利条件,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让城市尽可能多地吸纳农村劳动力。

1.1.2研究背景

中国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了深圳经济特区,90年代出现上海浦东新区、进入21世纪有渤海新区。

如今,成都、重庆成为了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成渝特区),它的意义可以与当年的深圳、浦东、渤海新区相媲美。

由于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因此区内将享有特殊政策。

“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概念是,首先做大城市,然后由城市反哺农村,最后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与上世纪80年代设立深圳特区相比,成都和重庆面临着完全不同的现实。

中央设立深圳等特区时,计划经济体制仍是大背景,中央希望借此探索改革之路,解决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问题。

而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当前的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体制矛盾,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至此,青城山镇政府为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加快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根据成委办[2010]5号、成统筹[2010]6号文件要求,结合青城山镇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际,现就青城山镇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项目建设2009年9月到2011年12月相继公开发布了《青城山镇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和《青城山镇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加快了灾后城乡统筹的脚步。

《青城山镇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中有这样一条:

“3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其内容是:

围绕世界遗产、国家AAAAA级青城山景区旅游配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加快推进南京新城研发社区、青城鉴山房产、龙湖青城房产、上善栖房产等项目建设进度,大力促进第六感酒店、贡品堂茶业博物馆、青城山养生国医馆、五里村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确保豪生酒店二期项目于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快完成城镇规划区内1800余亩土地整理储备工作,完成石桥、赤城、青田等3个村的土地综合整理规模13400余亩,其中整理集体建设用地2000余亩,为产业发展提供供地保障。

全面提升青城山农家休闲旅游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人文生态旅游,特色餐饮、现代田园观光休闲等服务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居民实现充分就业。

如此,不论是在国际化和全国化的大背景下还是青城山镇今年政府推行的小背景下,青城后山的旅游开发与青城山镇的统筹规划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1.2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青城后山旅游开发现状以及旅游开发与城乡统筹的相互影响。

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实地访问、资料收集等手段了解到青城后山的实地情况,以及当地政府措施和当地居民的实际状况。

探索旅游发展与城乡统筹的相互利弊关系。

在此我们将分三个方面详细讨论:

1.旅游开发与城乡统筹理论基础,在这章主要了解旅游开发、城乡统筹的基本意义、理论基础以及相互作用。

2.青城后山旅游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概况,这章主要是对青城后山旅游发现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为后面的意义探讨做好基石。

3.青城后山旅游开发对城乡统筹意义探讨,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青城后山旅游业发展带给城乡统筹的消极影响和青城后山旅游业发展带给城乡统筹的积极影响。

1.2.2研究意义

只有深入研究明白了青城后山旅游开发与青城山镇城乡统筹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我们才不会在实行城乡统筹规划的过程中一味地过激地追求城乡一体化,工业化等等,而破坏了一些旅游资源。

与之相对的,我们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利用旅游开发与城乡统筹相互的影响调整相关措施,尽量做到旅游与城市化和谐均衡发展,给身处在钢筋森林的居民们一下一片心灵的净地。

1.3主要研究方法

(1)文案调查法:

本组准备使用多媒体、网络、电视、报纸、书籍等资料,了解青城后山实际状况,关心灾后旅游产业发展和城乡统筹。

同时大量搜集国内外城乡统筹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工作。

(2)实地考察法:

本组进入青城后山,实地了解情况,针对性考察,收集所需资料。

根据项目实际进度,向居民、游客、政府工作人员调查和咨询。

同时搜集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勘察、访谈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的相关信息,加以分析来开展研究。

(3)问卷调查统计法:

本组准备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涉及对青城后山旅游发展与城乡统筹等问题,在成都旅游集散中心、青城客运中心、青城山镇等地选择性向国际、国内游客做问卷调查。

最终将问卷调查的结果做分析、比较,得出具有针对性价值的结论。

(4)实地访谈法:

在实地考察中,融入实地访谈法,深入开展灾民家访,咨询相关政府部门人员,了解本项目组有关课题或感兴趣问题。

第2章旅游开发与城乡统筹理论基础

2.1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

中国的旅游发展规划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的,旅游规划的数量最多;旅游规划的层次最丰富,从国家级到县、区;规划的内容差异明显,有总体规划也有具体的项目规划;所用的理论也呈多元趋势。

旅游本身是一个复合型产业或者是产业的组合,而旅游发展规划也就运用了各种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对这些不同领域理论的梳理,有利于我们了解旅游规划的现状,评价旅游规划的优劣,把握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

旅游开发是以旅游的发展为主要目标指向的开发。

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第4条规定,旅游开发"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导向原则,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合理利用,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首先,旅游开发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导向两大原则;其次,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使旅游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相结合,不可以以环境的损失为发展的代价;最后,旅游开发的目标是提高旅游业发展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重效益,而不是单纯强调其经济效益。

旅游发展与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拟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速度,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健康发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第7条)旅游业的地位作用、发展目标、要素安排、空间布局是旅游发展规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旅游开发的理论基本可以归结为4个大类:

地理学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市场行销理论和旅游经济分析理论:

1.地理学理论:

地理学的知识和理论主要应用于规划中的旅游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的评价。

在地理学中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分类的基础上,形成了旅游资源的体系。

旅游规划中对旅游资源的分类大多遵循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旅游资源被分为八大类:

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每一大类下又分出若干亚类,再分出若干基本类型。

在旅游规划编制之初,旅游资源评价是前期调查的工作之一。

旅游资源调查的核心内容是资源调查和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调查一般结合野外调查、访问座谈和问卷调查进行。

旅游资源评价则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2.区域经济学理论:

一般的区域规划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个区域的比较资源优势:

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

在旅游规划中,一般对此稍做改动,分析旅游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环境优势三个方面,区域经济中的结点、轴线和域面的概念也被引入旅游规划。

区域经济中,经济活动集中的中心,被称为节点。

连接节点之间的线状经济景观,称为轴线。

为节点和轴线提供市场、人力、资源等支撑的是域面。

旅游规划的节点多为单一功能或者多功能的点,轴线地反映游客在节点之间的流动的关系。

域面则反映区域旅游产业的大背景情况,如人口、交通、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卫生条件等。

3.市场营销理论:

市场营销中的调查方法、细分市场方法在旅游规划中都没有被广泛应用,营销的手段方面,旅游部门和企业综合应用了多种营销手段。

但是对营销的效果没有评估。

这导致各区域的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在旅游营销的手段上人云亦云,都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方法。

4.旅游经济分析理论:

旅游经济分析理论与前三个理论体系不同,是旅游业特有的理论,当然这一理论也是在借鉴了宏观经济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旅游经济分析的核心课题是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2.2城乡统筹的理论基础

城乡统筹是指对未来一定时间和城乡空间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项目建设等所做的总体部署,其实质就是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

城乡统筹的基本理论有共生理论、产业扩散与空间增长的阶段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1.共生理论

共生作为生态学上的概念,是指不同种属的共生单元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照某种形式新形成的某种关系,该理论研究复杂种群之间信息传递、物质交流、能量传导以及合作共生的模式和环境,而城乡之间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空间上互为环境、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关系正是共生理论运行的过程。

因此,城乡统筹的内容、目标机理而言,与共生理论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和适用性。

2.可持续发展理论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发点是要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之处于和谐、共生的状态。

而城乡组合关系本身是一种人地关系系统,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主体之间的公平性以及发展的持久性,这是城乡统筹思想规划的初衷,也是指导原则的灵魂。

2.3旅游开发与城乡统筹的相互作用

2.3.1旅游开发与城乡统筹的相互关系

旅游开发与城乡统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旅游开发,实现城乡统筹,城市居民下乡、农村居民进城,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了城乡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互动交流,满足了城乡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提高了城乡人民的生活质量,对于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增进城乡居民感情交流和信息传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是城乡旅游统一规划、协调发展,达到城乡旅游资源、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线路设计等一盘棋考虑,也是整合城乡旅游资源、城乡互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城乡文化融合、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是城乡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重要载体。

促进了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加快了我国城镇化建设,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大大拓展了旅游业的发展空间。

2.3.2旅游开发对城乡统筹的作用

1.有利于城乡经济融合: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地区发展,通过旅游开发,农民收入结构由单一变为多元,不再仅仅依靠农业生产性收入,还可以拥有旅游服务性收入。

2.有利于城乡产业融合:

首先,借助城乡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旅游,可以直接增加城乡第三产业比重;其次,可以发挥“大旅游”的乘数效应和产业关联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和志愿产业的发展,间接促进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有利于城乡社会、文化融合:

首先,发展旅游业,创造就业机会,有利于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很多,并且知识层次较低,掌握的技术较少。

其次,城乡人民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精神生活和价值观念差异较大,通过旅游开发,发展旅游业,可以加强城乡之间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不断缩小城乡在社会文化、精神生活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距,促进城乡文化的互相承认与融合。

2.3.3城乡统筹对旅游开发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休闲、旅游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农村人也开始向往外地,有到风景区、大城市、主题公园等看一看的愿望。

当人均GDP超过800美元,人们就拥有了出游的基础条件,出游愿望较强。

统筹城乡旅游是发展城乡旅游一体化,拉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大旅游”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统筹城乡旅游发展,首先要统筹城乡旅游发展规划,通过科学规划来引导城乡旅游协调发展。

应改革城乡旅游发展规划管理体制,突破过去只注重景区、城镇旅游规划的局限,将城乡旅游发展规划的调控和管理的范围从城镇、重点景区扩展到整个城乡空间,使城乡旅游发展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相协调。

第3章青城后山旅游业与城乡统筹基本概况

3.1青城后山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3.1.1青城后山旅游资源

青城后山位于青城山后,泰安乡境内,距成都70公里,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西北与卧龙自然保护区为邻,东北与赵公山相连,东越天仓山、乾元山可到天师洞、福建宫,西南与六顶山、天国山接壤,与青城山一脉相承。

在青城后山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是推进的强大动力。

青城后山以其“幽”甲天下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驰名中外。

青城后山旅游资源种类齐全,而且品位高,极具科研、文化、旅游价值。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青城后山开展旅游活动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里气温适宜,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并且有极具观赏价值

景观,特别适合人们夏季休闲度假和避暑,其旅游资源如表3-1和图3-1所示:

表3-1:

青城山旅游资源概括

大类

类型

旅游景观

自然旅游资源

地质地貌洞穴

前山以沉积岩为主,后山以砂岩,泥岩互层为主。

龙隐峡,三龙水晶溶洞,白云万佛洞,神仙洞,朝阳古洞,金鞭岩,三岛奇峰等。

水文

珠江,石定河等11条河流。

翠映湖,月城湖等

生物

千年古银杏,黄心树等古树名木。

木,山茶、杜鹃等观赏植物,银杏连香树、青城榆等珍稀濒危植物,白鹤、红腹角雉、锦鸡等珍稀动物。

气象气候

日出、云海、彩虹、雪景等

人文旅游资源

遗迹遗址

玉女洞、丈人观、飞赴寺、宋代会庆宫等13处遗址。

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敕书碑等。

张天师石像、三皇造等造像。

秀绝寰、降魔刻石等20余处题刻。

建筑群落

常道观、建福宫、祖师殿、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飞仙观、泰安寺、白云寺、泰安古镇等

陵墓

汉张陵天师墓、云松塔、普同塔等

园林

常道观园林

社会风情

宗教信仰:

道教、佛教

 

图3-1青城后山旅游资源图

3.2青城后山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1.青城山旅游资源优势

青城山是非常有名的旅游胜地,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现在已经形成了都江堰-青城山旅游体系的的成熟的发展格局。

为省内仅有的三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2.地理优势

成都平原是有名的天府之国,相比其他山区地方,有着发达的交通。

而青城山离成都可坐动车直达,方便快捷舒适,同时成灌高速为自驾游市场提供了优质的环境。

在成都可一小时内可以抵达景区,因而非常适宜市区居民的旅游需要。

3.政策优势

成都作为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正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在这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周边旅游的开发和运转,在这一特殊背景下,青城山旅游将作为成都的旅游品牌之一。

(二)劣势(Weakness)分析

据笔者实地调研发现,青城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虽然成立了“宣传营处”和“宣传报道组”,但还是存在宣传营销手段方式单一、力度小、缺乏主动性等不足之处。

走访调查后发现,青城后山在宣传促销方面主要是被动地参加各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

在销售渠道方面,缺乏与旅行社的密切联系与合作。

在价格营销方面,虽然青城后山的门票涨幅不大,但景区内泰安古镇的消费较高,产品单一无特色,阻碍了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不可避免地引起旅游地的衰退。

在市场营销的整体性和针对性方面也有待加强。

例如,本来青城山和都江堰是一个形象叠加的大旅游区,可是在实际市场营销宣传中,两个景区各自为战,自己宣传自己,致使旅游者认为两个景区相距较远,缺乏宣传的整体性与整合机制。

(三)机遇(Opportunity)分析

1.政府支持。

随着成都成为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乡村旅游年”,“中国乡村游”旅游主题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时尚”。

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在国家旅游局的积极倡导下,中国的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于青城山的旅游发展,可谓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2.需求增加。

成都是有名的休闲城市,市民以会享受生活闻名全国,趁周末难得的休闲时间到有山有水的地方去体验大自然的和谐和山中养生休憩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大众旅游需求的持续高涨,休闲方式呈现出多元化。

到青城山去体验农家生活,享受山的幽静,聆听山泉水哗啦啦的声音越来越被众多市民所接受。

(四)挑战(Threat)分析

青城山既面临老牌旅游地的竞争,同时遭遇了“新生代”的分流。

首先,作为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青城山,与省内的四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同属于山岳型旅游地,产生了近邻的负效应。

根据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规律,大尺度的旅游者抵达成都后,往往会选择知名度更高的峨眉山游览。

第二,新近开发出来的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景区对青城后山构成了严重威胁,如邻近地区的刘氏庄园、西岭雪山和花水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天台山、临邛古城、平乐古镇,四姑娘山。

这些旅游地的建设与开发争夺与分割了青城后山既有客源市场,空间竞争异常激烈。

3.3青城山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中国主要乡村旅游模式如表3-2示:

表3-2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