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主要知识点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974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主要知识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主要知识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主要知识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主要知识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主要知识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主要知识点1.docx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主要知识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主要知识点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主要知识点1.docx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主要知识点1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

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

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

  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的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8、需要的种类:

(1)根据起源分:

生理需要、社会需要;

(2)根据对象分:

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

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

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

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

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

  1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因于四个方面:

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19、生物钟现象:

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20、知觉的特性: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21、注意的的特点:

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22、注意的种类: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2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24、思维的种类:

(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

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

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25、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26、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2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

(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

(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2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2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3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

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3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3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33、想象的种类:

(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

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2)在空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

幻想、理想、空想。

3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广阔性与深刻性。

(2)独立性与批判性。

(3)逻辑性。

(4)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

3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36、记忆的分类:

(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38、遗忘: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

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3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

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4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

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4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4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43、高原现象:

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4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

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46、超常儿童:

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

智商在70以下。

4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

基本情绪分为:

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

心境、激情与应激。

4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4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

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5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

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5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

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5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其它标准还有: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53、心理咨询:

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5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

  自然、适度。

 

1.什么是心理学?

答: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规律活动的科学。

2.什么是行为?

答:

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映动作或活动。

广义上说,行为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

3.人的心里活动的分类?

答:

个人所具有的心里现象称个性心里。

个人心里分为心里过程和个性差异。

心里过程分为①认知过程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

个性差异分为①心里活动倾向性②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

4.心理学的产生时间、地点和代表人物?

答: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里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的研究。

随后,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提出构建主义。

在20世纪初,美国心里学家詹姆斯提出了机能主义。

1912年在德国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3年美国的华生、斯金纳提出了行为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深远。

    19世界末20世纪初,奥地利精神病医生佛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影响很大,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动机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的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使得认知心理学明确成为一种思潮。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里学家马斯洛罗杰斯创立了人本主义心里学,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指明了一条新的路线和方法。

6.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答: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都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

7.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答:

观察法1自然观察法2控制观察法

调查法:

1问卷调查2访谈调查

个案研究法:

 实验法:

 8.神经元的组成?

答: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细胞体和由细胞体发出的树突及轴突两部分组成的。

9.什么是突触?

答: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些神经元的树突和细胞体接触的区域。

10.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答:

脊髓和脑

11.脑的结构及其功能?

答:

脑有大脑、脑干、小脑、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脑是中枢神经的高级部位

 

(1)调节紧张度或觉醒状态的联合区;

 

(2)接受、加工和保存来自外部信息的联合区;

 (3)制定程序,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的联合区。

12.大脑的四个区域及其主要功能?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额叶激发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有关,负责分析记录数据

顶叶负责听觉语音信息与视觉文字信息之间的转化

颞叶与听觉和嗅觉有关

枕叶与图像的接收和解释有关

13.左脑右脑的分工?

答:

一般认为,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活动有左半球负责,右半球则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但实际上左右脑的功能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既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制约。

14.什么是需要及其需要的特征答:

需要时有集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应.特征:

1.对象性2.动力性3.社会性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内容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答:

内容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关系:

(1)出现的层次由低到高

(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由大到小(3)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个水平(前四种基本需要,后三种成长需要)

16.什么是动机,及其动机的功能及诱因?

答:

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功能:

(1)激活功能

(2)引导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诱因:

指所有能引起个体的动机的刺激或情境。

正诱因(凡是驱使个体去趋向接近目标者)负诱因(凡是驱使个体逃离或回避目标者)

17.什么是兴趣,及其兴趣的品质?

答:

兴趣是在探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品质:

(1)兴趣的倾向性

(2)兴趣的广度(3)兴趣的稳定性(4)兴趣的效能

18.理解动机和行为效果的关系?

答:

首先,动机对行为效果或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

   其次,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

19.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其代表人物?

答:

默瑞。

人格的中心由一系列需要构成,其中之一即成就需要,这一需要使人表现出:

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别人。

麦克兰德和阿特金森接受默瑞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成就动机。

麦克兰德发现成就动机搞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有一定风险的开创性工作,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你呢个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地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任务或职业。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的强度是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成绩来决定的。

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

动机水平是一个人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倾向;期望是某人对某一课题是否成功的主观概率;诱因是成功时得到的满足感。

阿特金森有进一步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

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

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20.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1.注意的分类: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22.注意的品质(特征):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23.感觉:

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旁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24.感觉的种类:

主要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运动觉、平衡感和机体觉

25.感受性:

就是对刺激的感受能力

26.绝对感受性:

就是感觉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27.绝对感受阈限:

就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8.差别感受性:

就是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29.差别感受阈限:

指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30.感觉的基本规律:

1、后像2、感觉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

31.知觉:

可以被看作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32.知觉的特性:

1、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

33.知觉的类型及理解:

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3、超感知觉与错觉(理解看书)

34.记忆:

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35.记忆的三个环节: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36.记忆的种类(按内容分):

1、形象记忆2、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4、运动记忆

37.遗忘:

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是错误地重现和再认的现象

38.遗忘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39.影响遗忘的因素:

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素材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3、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4、识记的材料的数量和学习进程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应对识记也有重要的影响

40.增进记忆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1、直观形象法2、图表法3、谐音识记法4、归类比较法5、联想法6、歌诀法

41.思维:

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42.思维的特征:

人的思维过程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43.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在认知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

综合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

二、比较 比较是在认识上把对象和现象的个别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征加以对比,确定被比较对象的共同点、区别及联系。

三、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认识上抽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过程。

概括是在认识上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综合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

四、具体化 同抽象相反的过程,时将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到实际中去,以加深、拓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

44.思维的类型: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的不同)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像思维 三类

45.问题解决的三个基本成分,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及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答:

成分:

一是给定条件,即问题起始状态;二是问题的目标状态,即问题的答案;三十几障碍,即找到答案必须经历的思维活动。

阶段:

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因素:

1问题的表征2迁移的作用3原型启发4定势作用5情绪与动机

46.什么是情绪?

答:

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47.黄希庭关于情绪的分类?

答:

黄希庭从情绪的时间序列或刺激物属性的角度将情绪分为五大类

(1)情调

(2)激情(3)心境(4)应激(5)情操

48.情感的功能?

答:

情绪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以及感染性功能。

49.我国学者认为EQ的五个组成部分?

(1)自我意识

(2)自我激励(3)情绪控制(4)人际沟通(5)挫折承受能力

50.分析自卑心里产生的原因及克服的办法?

 原因:

(1)自身出现了不如他人的因素

(2)好胜心受到挫折(3)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4)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5)意志薄弱和性格软弱(6)不能全面的看待问题,对自己的长短和现实环境的利弊缺乏正确的、全面的认识。

办法:

克服自卑应当从正确看待客观现实和克服自身心理弱点两个方面下功夫。

应当把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和缺陷看作是正常的事,不应该当作包袱背起来。

重要的是把精力集中于如何克服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上,并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或优势,扬长避短。

另外,对于被人瞧不起,我们应当化为动力,赶超他人。

51.什么是智力?

答:

传统智力:

智力是由思维、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构成。

智力含义的扩大:

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52.什么是比纳—西蒙量表?

答: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法国的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鉴别低能儿,其适合3—11岁的儿童,包括30个测验项目。

加上课本188页表6-2

53.智商的计算公式?

答:

IQ=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乘100是为了消除小数)

54.什么是比率智商?

答:

就是智商                   

55.维克斯勒量表的智商公式?

答:

离差智商=100+15Z  Z=(X—X平均)/S

 Z代表标准分X代表被试测验得分X平均  代表团体的平均分S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差。

6.离差智商?

离差智商是用统计学中的均数和标准差计算出来的,表示被试者成绩偏离他自己这个年龄组平均成绩的数量(单位为标准差),是依据测验分数的常态分布来确定的。

它以每个年龄组的IQ的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

7.什么是创造力及其吉尔福特关于创造力的特征?

答: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创造力的特征:

(1)敏感性

(2)流畅性(3)灵活性(4)独创性(5)再定义性(6)洞察性

56.什么是人格?

答: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57.什么是气质及气质类型?

答:

气质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有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1)多血质(特点:

活泼好动,反应快,善交往。

(2)胆汁质(特点:

急躁,莽撞,情绪变化快,不听人劝,还有豪爽,热情)(3)黏液质(特点:

反应迟钝,沉默寡言,沉静,忍耐,持久性好,注意力稳定)(4)抑郁质(特点:

敏感,孤僻,忧郁,在内心经历狂风暴雨,情绪情感来的慢,体验深,洞察力好)

58.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卡特尔的人格因素论、艾森克的特质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奥尔波特:

他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而形成的一些稳定的性格特征。

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

(1)首要特质

(2)中心特质(3)次要特质

卡特尔:

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表面特质可能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根源特质则是内在的、决定表面特质的最基本的人格特质,是那些稳定的、作为人格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根源特质需要严格的科学方法才能获得。

卡特尔一共找到16种根源特制,并编制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简称16PF。

艾森克:

艾森克强调人格的结构包括三个基本的维度

(1)外向性:

表现为内外倾向的差异性

(2)神经质:

表现在情绪稳定上的差异(3)精神质:

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负面人格特征。

59.人格测验的种类及特点?

答:

一、自陈式测验 特点:

运用自陈式量表来劲型人格测验的一种方法。

量表中包含一些陈述性的条目,受测者根据陈述内容与自己实际的适合情况选择答案。

施测过程和记分都比较简单而客观,使用方便而经济。

  自陈式测验:

(1)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2)艾森克人格问卷(3)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4)五因素人格问卷

  二、投射测验  特点:

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受测者的回答不依赖于他自己的意识。

  投射测验:

(1)罗夏墨迹测验

(2)主题统觉测验

60.心理学流派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学派名称与年代

主要人物

研究对象

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

1879—1900

.冯特和铁钦纳

意识的结构

意识内容可以分解为感觉、意向、激情三要素

机能主义

1890—1930

詹姆斯

意识的功能

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

格式塔心理学

1912—1940

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意识的组织

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

行为主义

1913—至今

华生、斯金纳

环境对任何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

精神分析学派

1900—至今

弗洛伊德

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

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是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

认知心理学

1950—至今

奈瑟  西蒙

皮亚杰

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

1950—至今

马斯洛罗杰斯

人类所独有的特殊经验

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

61.什么是动机冲突、种类和含义?

动机冲突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者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分类标准

动机种类

含义

按性质和内容

原则性动机冲突

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

非原则性动机冲突

与社会道德标准不矛盾,只涉及个人兴趣、爱好取舍的动机冲突

按表现形式

双趋动机冲突

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达到,必须选择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双避动机冲突

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都想避开,但必须接受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趋避动机冲突

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