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课时训练25.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694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课时训练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课时训练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课时训练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课时训练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课时训练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课时训练25.docx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课时训练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课时训练25.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课时训练25.docx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课时训练25

化学·必修2(鲁科版)

章末过关检测卷

(二)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时间:

5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KBrB.NaOHC.HBrD.N2

解析:

KBr中只含离子键;NaOH中Na+与OH-之间存在离子键,OH-内部存在共价键;HBr、N2中只存在共价键。

答案:

B

2.现在电视上有一“自热米饭”的广告播得很火,它介绍在食用时,将一无色液体加入到一白色固体中,放上装米饭的盒子,过几分钟米饭马上就热气腾腾,就可以食用了,非常方便。

请你推测其白色固体和无色液体可能是如下哪个组合(  )

A.硝酸铵和水B.浓硫酸和水C.氧化钙和水D.固体酒精和水

解析: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A选项错误;浓硫酸具有腐蚀性,B选项错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C选项正确;酒精溶于水时热效应不明显,D选项错误。

答案:

C

3.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Cl2B.P2O5C.CaF2D.KOH

解析:

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

Cl2为单质;CaF2中只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KOH中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答案:

B

4.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如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解析:

甲池中锌与铜用导线连接后浸入稀H2SO4中,形成原电池,乙池中仅发生锌与H2SO4的反应。

所以甲池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乙池不构成原电池,两池中c(H+)均减小,甲池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乙快。

答案:

C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的物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

C.凡是能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解析:

非金属双原子单质的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也可以电离出离子。

答案:

D

6.食盐(NaCl)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HCl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这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放入食盐并不破坏NaCl中的离子键

B.HCl的电子式是

C.NaCl熔化时破坏共价键

D.HCl是共价化合物,但溶于水时电离出H+和Cl-

解析:

炒菜时,NaCl溶于水电离成Na+和Cl-,离子键被破坏;B项,HCl的电子式是

,NaCl中无共价键。

答案:

D

7.氢能源是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它既是绿色能源,又可循环使用。

请在下图的两个空框中填上循环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以完成理想的氢能源循环体系图(循环中接受太阳能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过程Ⅱ主要是(  )

A.氢能转化为化学能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太阳能转化为热能D.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析:

H2是一种绿色能源,因为它燃烧的产物为H2O,对环境没有污染;H2O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又可以得到H2。

所以H2是一个可循环使用的可再生能源。

在合适的催化剂存在时,H2O可以吸收太阳能发生分解,得到H2和O2。

H2、O2通过燃料电池可以提供电能。

例如,以KOH为电解质的H2、O2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负极反应为2H2-4e-+4OH-===4H2O。

燃料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答案:

B 左框:

H2O 右框:

H2、O2

8.下列反应既属于吸热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C.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D.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

解析:

A、B两项中的反应均为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C项中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项中的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

答案:

D

9.反应A+B→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A+B→X(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②X→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解析:

因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①为吸热反应,反应②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②放出的热量比反应①吸收的热量多。

选项A,图中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反应②为吸热反应,且总反应为吸热反应,错误;选项B,图中反应①和反应②均为吸热反应,错误;选项C,图中反应①和反应②均为放热反应,错误。

答案:

D

10.已知断开1molH—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Cl键要吸收243kJ的能量,而形成1molH—Cl键要放出431kJ的能量,对于反应:

H2+Cl2===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发生过程中要吸收能量

B.该反应在发生过程中要放出能量

C.反应后若生成2molHCl,则一定会放出2×431kJ的能量

D.断开1molH—H键要吸收的能量与形成1molH—Cl键要放出的能量相等

解析:

反应H2+Cl2===2HCl,拆键需吸收436kJ+243kJ=679kJ的能量,形成新键需放出2×431kJ=862kJ的能量,整个反应过程需放出862kJ-679kJ=183kJ能量。

答案:

B

11.过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B.加入适量的水

C.加入少量CuSO4溶液D.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

解析:

升高温度和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反应速率加快,加入CuSO4溶液,锌置换出铜,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而加水稀释后,溶液中盐酸的浓度降低,所以速率减慢,但总量不变。

答案:

B

12.如右图表示某气体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B.该反应可能需要加热

C.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反应物比生成物更稳定

解析:

由图示可知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则该反应放热;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则生成物比反应物更稳定。

答案:

D

13.某温度下,反应2N2O5(g)4NO2(g)+O2(g)开始时,c(N2O5)=0.0408mol·L-1,经1min后,c(N2O5)=0.0300mol·L-1。

则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  )

A.v(N2O5)=1.80×10-3mol·L-1·min-1

B.v(N2O5)=1.08×10-2mol·L-1·min-1

C.v(NO2)=1.80×10-3mol·L-1·min-1

D.v(O2)=1.80×10-2mol·L-1·min-1

解析:

Δc(N2O5)=0.0408mol·L-1-0.0300mol·L-1=0.0108mol·L-1,则v(N2O5)=0.0108mol·L-1÷1min=1.08×10-2mol·L-1·min-1,根据各物质的系数之比等于其速率之比可求得:

v(NO2)=2v(N2O5)=2.16×10-2mol·L-1·min-1,v(O2)=0.5v(N2O5)=5.4×10-3mol·L-1·min-1。

答案:

B

1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mol·L-1·s-1)表示,且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

v(B)=3v(A),3v(C)=2v(B)。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解析:

由v(B)=3v(A),得v(A)∶v(B)=1∶3,由3v(C)=2v(B)得v(B)∶v(C)=3∶2,所以v(A)∶v(B)∶v(C)=1∶3∶2,即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B

 

15.(双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解析:

A项,说明v(正)=v(逆),即反应达到平衡;B项,均描述逆反应速率;C项,A、B、C的浓度不再变化,是反应达到平衡的直接标志;D项,不能说明v(正)=v(逆)。

答案:

AC

16.在实验室利用浓盐酸和MnO2制氯气,制备装置中应安装分液漏斗而不使用长颈漏斗,有关理由叙述错误的是(  )

A.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B.便于控制加入盐酸的量

C.长颈漏斗不便于添加液体D.尽量避免HCl挥发到空气中

解析:

本题考查了氯气实验室制法中装置作用的考查,分析知答案C错误。

答案:

C

17.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B(g)+C(g),若反应物的浓度由2mol·L-1降到0.8mol·L-1需要20s,那么反应物浓度再由0.8mol·L-1降到0.2mol·L-1所需要的时间为(  )

A.10s      B.大于10s      C.小于10s      D.无法判断

解析:

化学反应进行过程中,反应物不断被消耗,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逐渐变慢。

答案:

B

18.将金属A和金属B分别放入稀硫酸中有氢气生成。

若将金属A和金属B相连后投入稀硫酸中发现A被氧化,B未被氧化。

关于A、B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活动性A<B

B.还原性B>A

C.在后者装置中金属A发生还原反应,金属B发生氧化反应

D.在后者装置中金属B的表面有明显气泡产生,金属A表面无明显现象

解析:

金属A和金属B相连投入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A被氧化说明A失去电子,做负极,则A比B的金属活动性强,还原性A强于B,故A、B、C错误;原电池中,H+在正极B上得到电子,生成H2,B的表面有明显气泡产生,A的表面无明显现象,故D正确。

答案:

D

19.根据反应:

2Ag++Cu===Cu2++2Ag,设计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以是银或石墨

B.Y是硫酸铜溶液

C.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

D.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Ag++e-===Ag

解析:

由题给反应可知Cu为负极,比Cu活泼性差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做正极;含Ag+的盐(AgNO3)溶液做电解质溶液。

答案:

B

20.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②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③两烧杯中溶液的c(H+)均减小

④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⑤甲中SO

向Zn片移动,H+向Cu片移动

⑥乙中电流从Cu片流向Zn片

⑦甲、乙两烧杯中Cu片的质量均不变

A.①②③B.③⑤⑦C.④⑤⑥D.②③④⑤⑦

解析:

装置甲构成Cu-Zn原电池,装置乙未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只发生Zn与稀H2SO4的反应,不能产生电流。

甲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H+向正极移动,在Cu片表面得电子被还原为H2逸出,SO

向负极移动。

甲乙两烧杯中都发生反应:

Zn+2H+===Zn2++H2↑,故c(H+)减小,铜片均不发生反应,故质量不变。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0分)

21.

(7分)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以下8种气体(图中烧瓶的位置不得变化):

①H2 ②Cl2 ③He ④HCl ⑤NH3 ⑥NO ⑦H2S ⑧SO2

(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写序号,下同)。

(2)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

(3)若烧瓶内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气体应由________口进入。

(4)当烧瓶里充满水时,可用来测量________等气体的体积。

(5)若在烧瓶中加入浓硫酸,可以用它来干燥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气体应由________口进入。

解析:

①用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要注意气体的密度,一定状况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由于H2、He、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发生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的方法来收集,结合本题干燥烧瓶的位置特征,H2、He、NH3应从A口进气,把空气从B口赶出。

Cl2、HCl、H2S、S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与空气不发生反应,应从B口进气,将空气从A口赶出。

NO能与空气中的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NH3、H2S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②对于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可以用来收集、测量的气体有H2、He、NO。

③当烧瓶中装有洗液时,被净化、干燥的气体应从B口进入。

答案:

(1)②④⑦⑧ 

(2)①③⑤ (3)①③⑥ A,(4)①③⑥ (5)①②③④⑥⑧ B

 

22.(7分)对于元素周期表中下列位置的①~⑩十种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1)能形成共价键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

(2)只需形成一个共价单键就能达到稳定结构的元素有________。

(3)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呈碱性的化合物是________。

(4)⑩号元素最高正价含氧酸只具有________键。

(5)彼此间形成共价化合物数量最多的两种元素分别是________。

(6)含氧量最高的共价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

(7)①⑤⑦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

(8)某元素气态氢化物为H2B,最高价氧化物含B的质量分数为40%,则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它与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含有的化学键有________。

解析:

由周期表知识可知①~⑩号元素依次为:

H、He、C、N、O、F、Na、Mg、S、Cl,再根据题目要求回答相应问题即可。

答案:

(1)H、C、N、O、F、S、Cl 

(2)H、F、Cl,

23.

(8分)2009年12月7日至18日,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节能减排成为会议的重要议题。

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

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

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CO2和甲醇的浓度相等B.CO2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mol/(L·min),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哥本哈根会议为背景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答案:

(1)BC 

(2)v(H2)=3v(CO2)=

24.(6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小王同学用相同质量的锌和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锌的状态

反应温度/℃

收集100mL氢气所需时间/s

薄片

15

180

薄片

25

70

粉末

25

15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锌和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①和②表明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3)能表明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

(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盐酸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实验是探究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及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收集等量氢气,实验②所需时间短,所以②的速率大,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要探究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在相同温度下;同样,要探究盐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

答案:

(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温度 

(2)反应物温度越高 (3)② ③ (4)相同条件下,取相同质量的薄锌片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测量收集100mL氢气所需的时间(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25.(12分)Ⅰ.为了比较铜与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甲、乙、丙三位同学用铜片、锌片、稀硫酸、CuSO4溶液、直流电源、石墨电极、导线、烧杯、试管等中学化学常见的药品和仪器(用品),以“接力”的方式,设计下列实验:

(1)甲同学分别将铜片、锌片置于烧杯底部(铜、锌不接触),小心地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设计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接着甲的实验,向烧杯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进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丁、戊两位同学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镁与铝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是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丁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1H2SO4溶液中,戊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1NaOH溶液中。

(3)分别写出丁、戊两位同学所设计的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丁同学实验中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戊同学实验中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与戊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若仅以此为依据,戊同学判断出________(填元素符号)的活动性更强。

(5)丁、戊两位同学所得的结论不一致,请你对此给予科学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以原电池为基础,从不同的金属,不同介质形成原电池等方面进行考查,特别是对丁、戊两位同学的实验做出评判,是此题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亮点。

答案:

(1)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表面无气泡产生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锌排在氢的前面,可与硫酸反应,铜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硫酸反应,

(2)锌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锌片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

(4)Al,(5)镁与NaOH溶液不反应,铝与NaOH溶液能反应,故将镁和铝用导线连接后放入NaOH溶液中,负极失去电子,为铝;而镁、铝均能与稀硫酸反应,由于镁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铝强,负极失去电子,为镁。

金属活动性:

Mg>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