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地质环境灾害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526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33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地质环境灾害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精品地质环境灾害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精品地质环境灾害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精品地质环境灾害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精品地质环境灾害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地质环境灾害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精品地质环境灾害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地质环境灾害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地质环境灾害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精品地质环境灾害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地质环境灾害减灾工程建设项目

二〇一二年九月

前言4

第一章总论5

一节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内容简介5

二节项目业主简介6

三节建设项目提出的理由7

四节建设项目提出的总体目标8

五节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的范围和场地8

六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9

第二章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的背景与发展趋势10

一节建设项目的国内外背景10

二节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16

第三章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的现状与基本要求17

一节现状与基本问题17

二节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的必要性52

三节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53

第四章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的56

总体目标和任务56

一节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56

二节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60

三节实现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目标需要完成的任务62

第五章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64

一节建设项目总体设计的基本要求64

二节地质环境灾害监测系统的技术方案69

三节地质环境灾害信息管理与紧急处置预案设计71

四节地质环境灾害总体治理工程的设计83

第六章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与资金筹集86

一节项目的总投资估算86

二节项目投资的资金筹集方案87

第七章项目实施后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88

第八章研究结论与建议89

前言

地质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分布很广泛,尤其在山区发生的频率较高。

受地形及构造特别是新构造运动的控制,地质灾害在我国西部,特别是在川东平行岭谷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武隆县正好位于这一地区,每年的地质灾害给武隆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以及三峡库区蓄水诱发的库岸再造与和工农业生产建设用地的增加,必将进一步导致武隆县地质灾害损失的加剧。

在当今,地质灾害的防治思想仍然是“以防为主”。

在地质灾害的防治中除了必要的工程治理措施之外,对地质灾害危险点的有效监测、灾前预报、灾中应急和灾后安置的灾害信息管理与应急指挥就显得非常重要,是今后地质灾害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武隆县政府高度重视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在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已基本建立了全县范围内的地质灾害群策群防体系,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减轻灾害损失,县政府救灾办和国土局、市政府救灾办一道组织实施了“重庆市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课题。

在这项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深入到县国土资源局和相关部门以及各个乡镇去详细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地质灾害的防治经验,在经过认真学习武隆县国土局工作成果和分析研究现实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武隆县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特点,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措施,设计了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的基本的模式和框架。

在调研与学习中,课题组成员受到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热忱欢迎和细心指导,并深切的感受到武隆县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建设是卓有成效,其工作广度和深度在县城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中是十分显著的,是走在国内的领先地位的,我们课题组成员也由此获得了许多学习研究收获,有鉴于此,我们课题组向所有关心、支持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课题组

2004.6.20

第一章总论

武隆县是三峡库区19个县之一,处于长江一级支流的乌江两岸,总面积2901.3平方公里,人口近40万;境内山峦起伏,溪河纵横,地形崎岖。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内雨量充沛,但四季分配不均,降雨主要集中于5至10月的夏半年,因此,县城内地质灾害的成灾因素明显,,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每年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巨大;随着三峡库区的蓄水引发的库岸再造和地应力的调整,库区沿江两岸的地质灾害将会进一步加剧。

因此,深入了解全县地质环境灾害的成因和特点,进行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就成为一项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节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内容简介

(一)项目名称

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

(二)项目承办(业主)单位

重庆市武隆县国土资源管理局

(三)项目主管部门

重庆市武隆县人民政府

(四)项目建设地点

武隆县国土资源局;各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办公室

(五)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承担单位

重庆市政府救灾办公室;武隆县政府救灾办公室;武隆县国土资源管理局;西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六)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

根据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要求,和武隆县地质环境灾害现状,结合课题组的实际调查研究。

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一下内容:

1.对武隆县地质灾害危险度进行等级划分,并作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2.规划出地质灾害点监测体系及其建设方案;

3.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武隆县地质灾害信息监测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工作平台;

4.提出武隆县地质灾害防治与救助队伍建设和每年的地质灾害管理与防治、调查资金筹集方案。

二节项目业主简介

武隆县国土资源管理局是一个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地质灾害防治与救助方案,实施各项减轻地质灾害措施,指导地质灾害后的房屋与土地重建的专业行政管理部门。

国土资源局在日常行政管理事务中,负责对全县地质环境与国土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对各种地质灾害实行灾前预测,编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实施灾中救助、灾情调查和灾损核实,并在此基础上负责对全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

三节本建设项目提出的理由

根据国内外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进展,和“重庆市十年减灾规划”与重庆市灾害信息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情况,结合地质灾害对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居民安全威胁的严峻现实,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的提出的具体理由是:

1.武隆县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繁,突发性显著。

每年需要处理的地质灾害信息繁多,地质灾害管理难度大,工作十分艰巨。

2.由于地质灾害严重,武隆县每年因灾造成的损失巨大,并且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各项基础设施工程的进行,以及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由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对此,如不能对地质环境中的成灾因素进行系统的整治,地质灾害的威胁不能切实的降低下来,武隆县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和城乡居民的安危就又难以保证。

3.目前对地质灾害的威胁仍然是以防避为主,及时组织群众在地质灾害临发生前进行安全的转移和疏散,是决定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成效的关键,因此,地质灾害的现代化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消除这些减灾工作中的不良现象和决定减灾工作成效高低与救灾工作成败的关键。

因此,进行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项目建设,从地质工程治理和灾害信息管理软硬两方面进行减灾、防灾工程建设,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非常紧迫和具有重大和长远意义的。

四节建设项目提出的总体目标

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在地质灾害危险度区划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基础上,一方面继续进行必要的工程治理;另一方面,通过武隆县地质灾害管理与应急指挥信息传输专门网络的构架和规范,在建好武隆县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基础上,建设好武隆县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快速反应与应急指挥业务工作平台,实现对分散于全县各部门对各种灾害信息进行互联互通的渠道,形成政府能够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的远程监测调控、紧急会商处理和救灾应急指挥的减灾救灾能力,使全县应对各种突发性、灾害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抢险救灾的应急指挥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地位。

五节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的范围和场地

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工程治理和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

工程治理的范围和场地主要是针对已发生和将要的地质灾害点进行的。

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范围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点、村委会地质灾害监测中心、乡镇灾害指挥办公室和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中心,场地分别设在各行政单位相应的办公室内。

六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开展重庆市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救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计划:

1.“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

2.“重庆市2001——2010年减灾规划”;

3.“重庆市2003年、2004年救灾工作重点”;

4.“关于重庆市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

5.“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方法”;

6.“重庆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规划纲要”;

7.“重庆信息港建设规划”;

8.“三峡库区武隆县地质灾害综合调查及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报告”;

9.“三峡库区武隆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

第二章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一节建设项目的国内外背景

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协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备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它既是自然灾害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属于人为灾害的范畴。

在某种意义上,地质灾害已经是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的重要因素。

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就不仅是指预防、躲避和工程治理,在高层次的社会意识上更表现为努力提高人类自身素质,通过指定公共政策或政府立法约束公众的行为,自觉地保护地质环境,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目的。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分布很广泛,尤其在山区发生的频率较高。

受地形及构造特别是新构造运动的控制,在我国的西部特别是在川东平行岭谷区(重庆)表现得最为突出。

考虑到武隆县90%以上的地质灾害都是滑坡,所以武隆县地质灾害的防治主要以滑坡防治为主,从滑坡灾害防治技术发展历程和国内外背景来看,滑坡灾害防治技术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如何减小滑坡下滑力,消除下滑因素与增加滑坡阻抗力,或增加阻滑因素。

滑坡防治工作的要点是:

查明滑坡所处的环境、水文地质情况,确定滑坡的类型、规模、形成机理及演化阶段,预测它的演化趋势。

在系统工程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几种防治措施,选取最优化措施,达到防止滑坡灾害产生或治理已发生的滑坡灾害的目的。

滑坡灾害的形成往往与地形、岩土体性质、地下水、气候、植被以及人类的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据统计,大多数滑坡是由人为工程活动诱发的(60%)。

滑坡的发育一般具有区域性和时空性。

滑坡的防治技术与人们对滑坡的认识程度、施工技术的发展、社会环境特征、环境效应、施工投入等因素紧密相关。

20世纪50~60年代,治理滑坡常采用地表排水、消方减载、填土反压、抗滑挡土墙等措施。

实践证明,仅采用地表排水、消方减载、填土反压可使滑坡暂时处于稳定状态,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很多经治理的滑坡又复活了,如1982年宝成铁路水害造成沿线20多处滑坡,其中有一半是1956年及其后处理过的。

这些滑坡采用过排水、减载或是抗滑挡土墙措施,但是遇持续降雨,滑坡的岩土体物理性质发生改变而复活。

据统计,早期治理的滑坡复活率达30%。

60年代末,成昆铁路沙北车站滑坡整治中,首次采用抗滑桩获得了成功,在湘黔铁路、宝成铁路水害抢险、川黔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铁路建设中得到了最初的应用。

20世纪70~80年代,由于抗滑桩取得了成功,人们重视支挡的作用。

因为抗滑桩具有布置灵活、施工技术简单、对滑坡扰动小等优点,得到了普遍的推广。

逐步形成了以抗滑桩为主,结合消方减载、地表排水等措施的滑坡综合治理技术。

1982年宝成线路水害抢险,采用路基工程或路基工程与明洞相结合处理的滑坡共15处,其中采用抗滑桩处理的就有14处。

1985年修订的《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J1-85)就主要强调以支挡为主、综合治理的方法。

抗滑桩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技术手段。

国外在抗滑桩的理论研究上相当成熟,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巴黎市郊铁路线上采用抗滑桩进行的滑坡加固工程,保证了铁路的安全运输。

20世纪90年代,滑坡整治贯彻一次性根治、不留后患的指导方针。

人们已充分认识到滑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多采用综合治理技术,例如在南昆线上治理滑坡多采用抗滑桩与地面排水相结合的整治方案,同时,由于预应力锚索技术和凿岩机械的进展,南昆铁路等工程开始应用预应力锚索来治理滑坡。

对于巨型滑坡也取得了较深入的认识,主张以排水为主、结合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支挡来综合治理,如南昆铁路八渡车站巨型滑坡的治理,就是采用地面(设置横八竖四共十二条截排水沟)和地下(设两个泄水洞)的立体排水、锚索和锚索桩支挡(共设132孔坡面锚索、113根锚索桩)以及建立滑坡地质环境保护区(区内植草绿化)的综合治。

在武隆县境内的地质灾害中,除了占92.16%的滑坡之外,还有一些崩塌、塌陷、危岩之类的地质灾害,他们虽然数量不算很多但是同样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危害。

下面来分别谈谈他们的成因:

1崩塌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迅速滚动,而后堆积在坡脚的现象。

根据崩塌活动强度,分为剥落、坠石、崩落三种形式。

其中剥落为最低程度的小规模崩塌,是风化剥落的较小岩块在重力作用下沿山坡滚落,最后堆积在坡脚的现象;坠石为中等程度的崩塌,是由于风化、构造作用形成的较大块岩土体突然坠落的现象;崩落为最严重的崩塌,是由于风化、构造作用形成的巨大岩土体突然大规模塌落的现象。

根据崩塌岩土类型,分为岩崩、土崩两大类。

岩崩是发生在坚硬岩体中的崩塌,是崩塌,特别是大型崩塌的主要类型。

崩塌的发生不象滑坡那样具有固定的滑动面,而且其发生的坡度一般都大于45度,通常是由于自然或认为的原因,改变了坡体的应力状况,从而产生崩塌。

具体导致崩塌的触发因素主要有:

人工(或河流)切坡改变坡体结构,使坡体的应力状况发生变化。

另外,地震和暴雨也是触发崩塌发生的重要因素。

崩塌的工程治理措施与滑坡具有相似的地方。

2危岩

危岩是一种潜在的地质灾害,是指灾害体的应力状况趋向于或者接近临界点,有可能发生崩塌或滑坡等地质灾害。

危岩的治理主要是通过工程措施改善岩体的受力状况。

3塌陷

因为武隆县地处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所以这里所说的塌陷就是指岩溶塌陷。

它是指可溶岩发育地区,岩溶洞隙上方的岩土体在自然或认为动力作用下发生形态破坏,向下陷落后,在地面或地表浅层形成塌陷坑洞的现象。

从不同角度把岩溶塌陷进一步分为多种类型:

根据发生塌陷的岩石性质,分为碳酸盐岩塌陷、钙质碎屑岩塌陷、蒸发岩塌陷;根据激发塌陷活动的直接诱发原因,分为因降雨、洪水、干旱、地震等引起的自然塌陷和因抽水、排水、蓄水等引起的人为塌陷。

塌陷的治理主要是要禁止不合理的开采地下水,对与已发生塌陷的地区,采用搬迁避让措施。

如今,地质灾害的防治除了工程治理外,最主要的发展趋势是要建立一套技术完善、投资建设成本可行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主要从监测和预报的角度来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从而大大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在滑坡灾害防治工程实践上,通常是以“预防为主、综合整治”为原则。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消方减载措施主要是改变斜坡的几何形状

这包括消减推动滑坡产生区的物质或以轻材料置换;增加维持滑坡稳定区的物质(反压马道);减缓斜坡总坡度。

它适用于形成期的推动式滑坡或错落转化滑坡。

消方减载能迅速遏制滑坡变形,减小滑坡下滑力,这对于保证施工安全,减小支挡结构,节省资金具有明显的效果。

二、坡区域排水

1排出地表水滑坡以外的地表水多采用拦截和旁引方法排走;对滑坡以内的地表水,采取防渗、尽快汇集和旁引等措施治理。

2排出地下水包括采用渗沟(粗颗粒材料构筑的支撑渗沟、截水渗沟及边缘渗沟),排水隧洞,水平孔及垂直孔群等技术。

排水方式有动式、泵抽式、真空式、虹吸式、电解式等。

3支撑建筑物根据滑坡的性质,可采用干砌片石垛和笼框块石或卵石墙、支撑渗沟、抗滑挡土墙、(由混凝土、聚合物或金属条块等加筋材料、粗颗材料等构成)锚杆挡土墙、抗滑桩以及锚固桩等支撑建筑物来承受滑动推力,使滑体保持稳定。

抗滑桩因施工简单,施工期间对滑坡扰动小而受到广泛的应用。

锚索抗滑桩由于在抗滑桩桩顶或上部施加横向拉力,改善了抗滑桩的受力状况,其截面较抗滑桩一般可减少30%~50%,具有经济上的优势。

预应力锚索由于具有施工快捷的明显优点,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改变滑坡范围内土的工程性质包括采用岩石锚固、微桩、土锚钉、锚索、灌浆、热处理、冻结、电渗锚固、种植植被等技术来进行土质改良。

在滑坡技术应用上,考虑到滑坡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根据当地具体条件采用综合治理的措施。

如采用减载与排水,减载与支挡及排水,排水与支挡等构成的组合技术。

在滑坡的防治决策上,采取及早治理,防止滑坡进一步恶化,一次性根治,以免在滑坡复活后再进行治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还要重视滑坡监测,不仅在施工前应建立监测系统获取防治工程设计必需的资料,在施工过程中及治理竣工后,应连续监测,以了解施工干扰影响,检测治理效果及预测滑坡复活可能性。

从非工程方面,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规定,防止人为因素触发地质灾害:

如日本的《斜坡破坏防治法》(1969)、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滑坡危害鉴定条理》(1984)、中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条理》、《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等,以及中国台湾的《山坡地开发建筑管理办法》、《山坡地保育利用条理》等。

另外,各个国家还在建设各种地质灾害的信息管理和应急指挥系统。

从而能够使人们能够基本最大限度的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最有效率的对地质灾害作出应急措施。

二节地质环境减灾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发展展望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复杂,其防治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很多,如何正确圈定滑坡范围,确定地质灾害特征、类型及发展强度,采取先进、经济有效的措施,仍需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主要的研究发展方向展望如下:

一、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勘察与预测坡体及岩体的稳定性,如遥感法、物探法、GPS技术、GIS及现代测试手段。

二、进一步研究排水对滑坡稳定的作用机理。

三、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数据库和专家模糊决策系统。

四、开发和应用新材料和新构件,诸如抗腐蚀抗生物化学作用的加筋新材料,防腐蚀可再拉张的锚索,高强度高耐久可提供较大抗滑阻力的护坡构件等。

五、开发应用新工艺和新方法,诸如能提供较大阻滑力且施工便捷的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锚固方法,Q&S(Quick&Strong)方法,用高强度预应力抗滑桩及锚拉抗滑桩作大厚度高推力滑体的支挡结构,用于滑坡内部加固的多种新型灌浆方法等。

六、研究开发与环境相协调、与土地利用相结合、与社会效益相联系的治理方法,各类治理工程设计应能做到充分考虑到环境复垦和绿化美化,治理后土地资源能合理开发与利用,抗滑支挡结构有可能作为建筑物承重结构等。

七、发展系统工程方法,优化工程与环保措施。

八、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

第三章武隆县地质环境减灾工程的现状与基本要求

一节现状与基本问题

一、武隆县的地理背景

1地理位置

武隆县位于重庆市南部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4’至108°05’,北纬29°02’至29°40’。

东邻彭水县,南接贵州省道真县,西靠南川市和涪陵区,北抵丰都县。

东西长82.7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2901.3平方公里。

2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

1)地形地貌

重庆市武隆县武隆县地处云贵高原、大娄山系的延伸部分和川东平行岭谷褶皱带的过度区域,属于岩溶低中山地貌区,东山、白马山和弹子山三条大山脉相互平行从东北进入县境,组成桐梓、木根、双河、白马山高地。

自西向东为芙蓉江背斜,隆向斜,仙女山-白马山背斜,长坝向斜,弹子山背斜,雅江向斜组成,伴随有芙蓉江冲断层,贾角山冲断层,仙女山-白马山逆冲断层。

武隆县东部宽,西部窄,总的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乌江由东向西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北面是仙女山山脉,南面是白马山山脉,最高点在仙女山主峰猫鼻梁的磨槽湾,海拔2033米,最低点在大溪河与乌江的汇流处,海拔160米。

在地貌上,沿江河谷与低山、丘陵地带,南面背面为低山,中山地带。

全县地形复杂,去山起伏,山高坡陡。

2)地层简况

武隆县出露地层除缺失泥盆纪外,从寒武纪——侏罗纪均有沉积,根据沉积特征及地层的发育情况,结合邻区地层规划,武隆可划为两个地层分区,即以仙女山——白马山段层为界,东部为早古生代——晚古生代,西部为晚古生界——中生代地层区,以下简称东区和西区,其特征是:

(1)东区下古生代广泛发育,西区无早古生代地层出露。

(2)东区背斜的轴部由早古生代组成,越往轴部地层年代越老,组成向斜轴部的底层为侏罗系,以至晚古生界;在西区背斜轴部由晚古生界地层组成,背斜狭而向斜宽的特征明显。

(3)沉积特征的差异上:

二叠统底部梁山组西区较厚、东区较薄的上二叠世早期,东区是吴家坪组岩性,西是龙潭组岩性;三叠系底部西区是飞仙关组岩性。

东区石大冶组;中三叠统东区为巴东组,西区为雷口波组。

以下从老至欣对武隆地层进行概述。

寒武系

武隆出露最老的地层为中寒武统平井组,为浅海相薄至厚层状白云岩,白云岩夹灰岩,未见其底。

本组地层在武隆有重要的白云岩矿产出,品味特高,上寒武统厚440米,仍属浅海沉积,以白云岩为主,往上灰岩增多,常夹白色微粒状遂石团块,为武隆增加了一种研磨材料。

奥陶系

中下统为浅海碳酸盐相,浅海碎屑岩相,底部桐梓组下段与鄂西南津关组相当,其中有7-11米的灰绿色页岩,在将江口含k2o-10%,是值得重视的钾矿资源,桐梓组在武隆产出重要的重晶石矿.

中上统以龟裂灰岩,黑色灰质页岩为特征,说明武隆在约4亿3千万年前曾经露出海面,古气候从寒武纪到志留纪都是温暖的,但奥陶纪末增温较大,气候干旱炎热,形成鬼裂,黑色灰质页岩也是水域闭塞温暖的还原环境的产物。

志留系

志留系在东区地层区广泛出露由一套浅海相页岩,粉砂岩组成,有时夹灰岩,厚达1252米,其中矿产不多,形成土壤较贫;但顶部剥蚀面附近有时产次生方解石矿,多有社队开采。

石炭系

约4亿年—5亿年期间,武隆上升为陆地处于剥蚀,造成上志留系及全部泥盆系底层的缺失,石炭系地层仅熊永先先生于1943年在羊角矿东坡—地采得有孔虫化石,确定有石炭系存在,说明石炭系时武隆曾一度为海,再以海退造成剥蚀而结束石炭系的历史。

二叠系

除下统以浅海沼泽相开始,上统以海陆交互相开始,古统界处是有成矿的底部优势,使梁山组与龙潭组在武隆成了最重要的含矿层位,武隆的煤,铁,铝土,硫铁矿的产出与此有关。

梁山组厚度2—14米,岩性为含铁绿泥石,褐铁矿,菱铁矿,白铁矿,粘土矿,铝土矿,以及上部炭质页岩……沉积物的气候指示:

当时川东包括武隆气温是异常温暖的。

就全球而论C—P纪时期,世界上十大冰期时期。

但在二叠纪我国南方不但不冷,而且成煤。

初期海浸和异常湿热的气候条件是两扇组成为重要含矿层的条件,赋予了著名的“涪陵式”铁矿的产出地在武隆(铁矿),以及重要的铝土矿,粘土矿,稀散金属在武隆的分布。

龙潭组(吴家坪组),底部在羊角为厚约10米的粘土质页岩,粉砂岩夹灰岩薄层及煤层,硫铁矿层,在江口吴家坪租底部为不足3米的粘土及煤层硫铁矿层,总观龙潭组是从东向西沙泥质增多,煤系地层逐渐增厚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是武隆重要的化工原料——硫铁矿及可燃性矿产——煤的产出层位,硫铁矿是浅海相火山喷溢沉积成矿的,与峨眉山期玄武岩的喷发有关。

三叠系

下统为海相沉积,泥灰岩,灰岩,中统是一套滨海——浅海相沉积,上统为滨——浅海相岩屑石英砂岩夹煤系地层。

在嘉陵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