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五校联盟语文考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131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7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五校联盟语文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五校联盟语文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五校联盟语文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五校联盟语文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五校联盟语文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五校联盟语文考试.docx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五校联盟语文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五校联盟语文考试.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五校联盟语文考试.docx

安徽省安庆市届高三下学期五校联盟语文考试

安徽省安庆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五校联盟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

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具体表现为:

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

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

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

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播、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

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

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

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      (   )

A.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试集聚。

B.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而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

C.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里现出新的特征。

D.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杜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

B.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迫切性。

C.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活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理的重要意义。

D.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能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十”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B.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

C.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D.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深   情

徐建英

我出生的豫南地区,山高林密,各类野兽世代驻扎在深山之中,紧挨山边的庄稼跟着常遭罪,当时各村成立了护农小组,父亲年轻的时候就是其中的一位铳手。

《枪支管理法》实施后,父亲的那杆双管猎枪被公安机关列入收缴之列,到父亲重新持证换上单管猎枪时,山下的庄稼人开始一茬茬往城里卷,山上的野兽下山无食可觅,也很少再来作孽,而父亲此时的年岁也大了。

庄稼少后,荒地多了,从前热闹的围猎随着护农小组成员一样相继老去。

父亲平日里侍弄完屋檐外廊墙角的几丘菜地,余下来的时间,还是喜欢一个人拄着那支老式的单管猎枪上山转悠。

只是年岁大后,从前健步杠在肩上的猎枪,如今经他拄在脚下,成了一支看起来很滑稽的拐棍。

而他总是习惯说:

“转转吧,习惯了咱湖村的山,转转也好。

”特别是雪落的冬季,父亲每隔两日,必定在清早进山一趟。

就是这样的一个冬季,父亲遇上了那个人。

那个人,父亲时常在我们湖村周边碰到。

笼着雾罩泊着小筏的湖边,袅袅升腾着炊烟的早晨,更多的时候,父亲会在密匝匝被夕阳涂得金灿灿的林子里遇到他,那些橡树,槲树,青杉,松柏什么的,平日里庄户人家司空见惯的树们,在那个人眼里像似镀过金的宝贝。

有时他弓着腰,有时会曲膝半蹲着地,伴随着那个人手中的玩意儿“咔嚓”“咔嚓”的灯光闪过,有时还会哗啦啦一下跪在地下,样子庄严肃穆,像似要完成一件很重要的庆礼。

再看那个人时,父亲就常常忍不着多瞅几眼,更多时会瞅他背上封得严严实实的洋玩意儿。

那年冬季的雪很大,母亲的阻止没能如愿,反而加速了父亲进山的频率——隔日一趟转成了一日一趟。

那天一大早父亲又拄他那杆老猎枪,鬼鬼祟祟地瞒着母亲从菜窖里拎出一条棉布小袋,踏着积雪穿过村口,走上了村后被雪落镶白过的南拢凹。

那被大雪厚厚覆盖的山路上,一行脚印直向镶白的树林子,一股啸冷的雪风在父亲错愕的神情里吹动树条子上缀满的冰挂。

顺着那行脚印,父亲很意外地在南拢凹岔路上碰到了那个人。

他立在路边,像似在等着什么,背裹里封得严严实实的洋玩意儿缀上了一层薄雪。

迎着父亲错愕的目光,他对着父亲笑笑算是招呼,然后跟在父亲身后,也上了山。

父亲拄着猎枪的步子在前方停了下来,他紧了紧手中的棉布袋子,看着同时停下来的那个人,折返身向另一座山头走去。

那个人在原地仅停了一下,也折转身子跟向父亲身后。

父亲再次停下来,看着那个人,拄着的猎枪在雪地上不满地跺了跺,一动不动地立在雪地上望向那个人。

那个人在父亲的目视下,后退了几步,复又走上前,父亲的猎枪再次在雪地上跺了跺,一动不动地望着他。

那个人停在原地半晌,才背着包一步一回地绕向另一个山头。

父亲站在雪地中,直见那个人在林子里只剩下一个小黑点时,才折转身向南拢凹的深山走去。

父亲在晌午时拄着猎枪空着手走进家门,棉布袋中装着几粒不知名的树木坚果,他边拍打着肩上的残雪,边絮絮叨叨地唠着那个人的不是,说那个人扰了他的好事。

母亲见此很不满地在一旁接口:

“就是没人惊扰你,你平素不也照样是空手回家的。

”而父亲听罢,嘻嘻哈哈地笑了起。

对此,我们再一次把父亲所有的举动归咎于他老小孩的心理在作梗。

这件事后不久,我返城找到了新的工作,应新同事约,陪他参加一个摄影大赛的颁奖会。

在获奖作品展厅中的一角,一幅叫《深情》作品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雪地里半蹲半跪着一位老人,老人的模样慈眉善眼,在他的伸手的前方,是一只灰色的野兔,看到老人,灰兔眼神像极了委曲的孩子,挣扎着向老人身边挪近,一旁的雪地上,一只棉布小口袋散在雪地上,几只鲜红的萝卜露出袋口在雪地中格外醒目。

远处一棵枫树,被积雪压弯的树桠下,隐隐有支陈旧的单管猎枪在雪风中飘。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写道父亲“加速了进山的频率”却依然打不到猎物,是因为父亲已经年老体衰。

B.小说以第一人称为视角,由“我”来讲述故事,既让人感到亲切可信,有起到了烘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C.小说中多次出现了雪、树林、风等坏境描写,既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也渲染了氛围。

D.文章在艺术结构上平铺直叙,最后以照片《深情》结尾,出人意料,照应标题,安排巧妙。

5.小说题目“深情”有哪些含义?

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5分)

 

 

 

6.文中多次出现的“那个人”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请结合小说做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江口镇的千亩荷花悄然绽放,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观赏,享受夏日清凉的味。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县域发展的热点,大大小小的县镇都在发展旅游产业。

然而,红火的背后,同质化现象普遍,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排斥农民的主体地位,挤占农民利益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只有建立在本地乡土文化之上,并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的特色乡村旅游才有生命力,才能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近年来,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不断开发各类旅游资源、持续丰富大众文娱活动的同时,也成为促进相关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之一。

然而,透过乡村旅游的火热,同质化、挤占农民利益等成长中的“烦恼”也越来越引起关注。

如何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探索符合农民意愿的发展之路成为当务之急。

材料二

图表2012-2016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变化情况图表

 

注:

据悉,2012-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32.0%、26.2%。

其中,2013年、2015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与营业收入增长迅猛,各指标增长率都达到30%以上。

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已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

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增长迅速。

材料三:

资本下乡不能挤占农民利益

当前,记者注意到,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特别是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70个。

然而,有些地方出现了资本把农民“挤出去”现象,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乡村旅游的主体是谁。

现在的模式主要是地方政府引进资本公司,以景点的运作方式发展乡村旅游。

这个模式的重要问题是排斥了农民的主体地位,甚至用围墙将农民排除在外,这样的乡村旅游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休闲农业。

发展乡村旅游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我们要探索多方参与、互惠互赢的机制,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不能让“农家乐”只是“老板乐”

材料四

守住乡土文化才有特色乡村游

“民俗的发展,必须借助当地的特色文化,以文化为根,才能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11月19日,在浙江临安举办的第二届国际乡村旅游休闲论坛上,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旅游专家Vagnetti表示,一些欧美国家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得好,就是依托了当地特有的文化。

 “只有结合自身特有的人文景观,才能进一步推动特色乡村旅游经济的形成。

”在当日的论坛上,Vagnetti从西方乡村旅游经验出发,为中国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指引方向。

Vagnetti在论坛上指出,意大利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钢铁水泥建造的,很多古老的村庄以最原始的状态保存了下来。

她以意大利一个山区村庄举例,一个只有几十位居民居住的高海拔小村庄,依靠极具当地特色的服饰和羊毛制成的工艺品,成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就是当地的人文景观带动经济的案例之一,民俗活动就是人文景观的灵魂,是乡村旅游经济的核心。

”Vagnetti表示。

针对中国特色乡村旅游的发展,Vagnetti认为,只要人们心里依旧保存着那份对家乡、乡村的热爱与回忆,把这份热情投入到旅游建设中,就会走出一味模仿西方带来的困境。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县域经济发展的热点是乡村旅游,虽然目前存在同质化和挤占农民利益等问题,但它依然是某些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

B.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在2016年增长了80%,接近2015年农村旅游接待人数增长率83.3%。

C.根据材料二可知,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是有规律的,即呈现波浪式的变化,2016年增长率为9.1%,2017年的增长率一定高于2016。

D.根据材料二中接待人次、增长率、年份等三项,我们能清楚了解近五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有利于研究农村旅游经济。

E.根据材料,2016年农村旅游接待人数增长缓慢,其原因应该是乡村旅游产业挤占农民利益和乡土文化特色不明显。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是什么?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

父恢,为南海太守。

祐年十二,随从到官。

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

“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

遇父故人,谓曰:

“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功曹以祐倨,请黜之。

太守曰:

“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迁胶东侯相。

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

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

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

“有君如是,何忍欺之!

”促归伏罪。

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

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

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

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

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

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

①薏苡:

一种禾本科植物。

②啬夫:

农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

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C.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功曹,古代官名,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

除掌人事外,得以参预一郡或县的政务。

历代沿置,只是名称略有变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佑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佑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

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佑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

遇到打官司的百姓,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

D.吴佑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就前去与之争辩。

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②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寄外舅郭大夫①

【宋】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慨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女都随郭赴蜀。

陈则留长安。

此诗是分别后作。

外舅:

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说从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

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巴蜀”之地虽然遥远,但还能轻易获知妻子儿女消息,让人感到欣慰。

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即使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内心独白。

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D.颈联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体要健康,这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慰藉。

E.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

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15.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概括老师职能的句子是:

师者,                。

(3)欧阳修《岳阳楼记》中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如果没有张经理当初煞费苦心的筹划,天润公司怎么会由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如今闻名一方的大企业?

②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海军,曾经的海军大国的俄罗斯现在只能望其项背,中俄两国海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③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虽然思想深刻,但语言表述很不规范,其不足为训。

④反腐大片《人民的名义》播出以来,大家评价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17年炙手可热的电视剧目之一。

⑤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且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山辅佐刘备,简直是为虎添翼。

⑥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赞叹道:

“桂林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它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围棋的棋路过于复杂,电脑很难学会。

不过AlphaGo做到了,它拥有首个世界上有效的评估函数系统。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使得银行必须调整资产的配置,将资金从债券、贷款等高收益品种调整至准备金上,从而对银行的赢利可能产生一定的压力。

D.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国人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

A.因身体欠安,不能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B.承蒙恩师亲自奉书指教,愚生读后受益匪浅。

C.日前惠顾贵公司网站,得知招聘网络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D.兹介绍我校张杰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航空航天技术是国之重器,每次对航天成果的命名,实际也是对中国科技实力的一次宣介。

2013年,中国首辆月球车的命名________①__________,通过近350万友的投票,月球车被命名为“玉兔”。

此后,越来越多的航天成果采取了向公众征名的方式,“玉兔”月球车、“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墨子”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命名,都____________②________,深受民众喜爱。

可以说,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征名活动则是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实力的提升又必将对推广科技实力影响产生正面作用。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收部分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就能建成海绵城市。

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一旦建成,城市的雨水就会被完全吸收。

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将得到全面提升,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新方式,城市也就不会再发生任何洪涝灾害。

①不是只要有财力保障就能建成海绵城市。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环卫工人陈阿姨在打扫卫生时,遭到正在旁边健身器材上做仰卧起坐的一位大妈的辱骂,她骂陈阿姨影响她锻炼身体。

其他市民赶紧劝阻,陈阿姨也没还嘴,还用扫帚将健身器材下面的最后一点树叶扫起来。

这一下彻底激怒了大妈,她夺过陈阿姨手中的扫帚,用脚踩断,并用力向陈阿姨的手上和脚上敲去。

陈阿姨见状跑开,大妈追赶时被其他市民拦下,但她竟拨110称“农民工打人”,彻底看不下去的市民直接把她团团围住,等待给警方作证。

在警方和目击市民的劝说下,大妈承认了错误,并给了陈阿姨3000元的赔偿金。

这件事经媒体曝光后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有人为陈阿姨点赞,有人为目击市民点赞,也有人为大妈点赞。

[来源:

学科网]

对于以上三类人,你更倾向为谁点赞?

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  2.D  3.B  

【解析】1.A项,“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表述不准确,原文说“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型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并未说明主要是高学历或该技能人口在流动;B项,强加因果关系;C项,表述不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