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讲课稿.docx
《现代文阅读讲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讲课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文阅读讲课稿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汇编
李名利2016.5.3
向生命鞠躬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
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
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
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
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地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
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
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
“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
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跑了!
跑了!
”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
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
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
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
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⑥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
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
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⑦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
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⑧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
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
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
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⑨我相信,我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
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
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⑩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
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11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
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
“别,别,别动它!
”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12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
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第6期)
1、请用简明的语言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分)
2、结合全文,说说题目“向生命鞠躬”的含义。
(3分)
3、第②段中画横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分)
4、体会⑥段中加横线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分)
5、根据本文的主题和意境,写几句描写景物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4分)
母亲的秘密
①那年,当她背着母亲缝的花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时,最怕听到别人指着她这样说:
“这是谁家丫头?
”“她呀,就是老街十字路口修鞋女人家的……”
②不知怎么回事,“修鞋女人”几个字,让她感觉那么刺耳。
于是,每天放学,宁肯多绕两条街,也绝不肯路过母亲的修鞋摊。
③有一次,下了很厚的雪,路滑,她只好走老街。
母亲看到她,笑眯眯摸出几枚硬币说:
“丫头,快去买个烤红薯!
”她看看母亲那双手,干裂,黝黑,手指上还缠着层层胶布。
心里蓦然一疼,就将那温热的硬币,又放回了地上那个破旧的钱箱。
④母亲忽然又发现,她的雪地靴开线了,赶快拿出工具说:
“来,妈帮你缝一缝。
”说着,就要动手为她脱掉靴子。
就在这时,有几个同学,远远走过来,她慌忙推开母亲说:
“我自己会缝,不用你管!
”转身跑掉了。
⑤晚上,她坐在灯下,笨拙地拿着针线,尝试着把裂开的靴子缝起来,几次扎疼了手指,却还是缝不成。
母亲默默坐在一边,一句话也没说。
第二天早晨,她起床,看到地上摆了一双崭新的靴子,桔黄色,那么温暖。
⑥小学毕业前夕,学校要开家长会。
她找到老师,谎称自己感冒,请了病假。
回到家里,却看到母亲正蹲在地上,将双手泡在脸盆里,用肥皂反复搓着。
看到她回来,母亲笑着说:
“瞧我这双手,每天擦鞋油,怎么也洗不干净了!
”说着,母亲又指着指阳台说:
“我听别人说,明天要开家长会。
我穿这条裙子,你看行不行?
”
⑦她知道,尽管那条裙子款式老旧,却是母亲最好的一件衣服,平时很少舍得穿。
她咬咬牙,慢吞吞地说:
“我请了假,明天不用去了……”趁母亲发愣,她借口要写作业,赶快逃回了自己的房间。
因为,那已经被母亲用掉了小半块的肥皂,那白哗哗的肥皂沫,让她感觉那么刺眼。
⑧上中学了,学校离家不远,她本来可以回家吃饭,母亲却催着她办了饭卡,让她中午在学校吃饭,还说自己找了份工作,路远,不能按时回来。
她听了,忽然如释重负。
⑨那年的冬天,母亲总是早出晚归,人也瘦了很多。
彼时的她,正忙着熟悉新的环境,认识新的同学,对母亲的变化,竟丝毫没有察觉。
直到那天,学校临时放假,她提前回家。
打开家门,听到母亲的卧室里,传出剧烈的咳嗽声。
接着,是姨妈那熟悉的声音:
“老姐,你在老街呆得好好的,干吗要换那么远的地方去修鞋?
可怜我姐夫去得早,孩子又小,指望谁来心疼你……”
⑩她蓦然愣住:
原来,所谓新的工作,仅仅是一个谎言,母亲只不过是跑到更远的地方去修鞋了,自己小小的虚荣心,竟造成了这样严重的后果!
11五岁那年父亲病逝,好好的家仿佛塌了天,因为没文化,更因为没有本钱,为了生存,母亲选择修鞋这个行当,也实在是无奈之举。
怕母亲难堪,她不想拆穿这个秘密,躲回自己的小屋,无声地抽泣起来。
12初二那年暑假,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天天为一群小学生补课。
拿到报酬的那天,她跑去买了一辆崭新的人力三轮车,有了它,就可以装下母亲修鞋所用的全部家当,再也不用把工具箱捆在那辆破旧的自行车上。
她知道,拥有一辆这样的三轮车,一直是母亲的梦想。
13她把车子骑回家,笑着对母亲说:
“以后,这可就是您的专车了!
还有,别再走那么远,还是回到老街来修鞋吧……”话说了一半,她就哽咽得说不下去。
母亲愣了愣,忽然也泪流满面……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3分)
2、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母亲的秘密”的作用。
(3分)
3、她为什么“心里蓦然一疼,就将那温热的硬币,又放回了地上那个破旧的钱箱”?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分)
4、说说第13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2分)
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4分)
麦田里的生日
①南风起,小麦泛黄,我的生日也到了。
父亲早早把镰刀收拾出来,磨刀霍霍。
镰刀的刀锋在我眼前一晃,雪亮亮地刺眼。
我的生日,已经被父亲忘得一干二净。
我扯了扯母亲的衣角,等着母亲提一下。
母亲小声地嘟囔了一句,父亲也像没听见一样。
在他看来,生日没什么大不了的,和土地长庄稼一样自然,过生日实在是多此一举。
②父亲起得很早,我在睡梦中听到他收拾农具的声音,“叮叮当当”响过一阵后,我被揪出被窝。
我揉着惺忪的睡眼,不情愿地穿好衣服,跟着父母下地割麦。
③火辣辣的太阳瞬间就把麦子上的晨露蒸发干了。
父亲拿出镰刀,小心地用食指蹭一下刀锋。
然后,父亲弯腰割麦,麦子在父亲手中服服帖帖倒下。
我的镰刀要小一些,是父亲专门为我准备的。
我学着父亲的样子,弓下身子,我还不能像父亲一样,一镰刀下去,“唰”的一声,麦子乖巧地应声倒下,躺倒一大片。
我是笨拙的,小心地一把一把割着,把割下的麦子放在小小的臂弯间。
④我开始感到累,不停看地头,那么漫长,仿佛这辈子都到不了头。
有蝴蝶蜻蜓飞过,我想去追。
或者,就地躺倒在松软软的麦子上,看蓝天白云。
这些,都只是我的想象。
我低着头,汗水,雨一样纷飞。
我不敢停下来,父亲把我甩在后面,我要追着他的脚印一步一移。
⑤金黄的麦田,油画一样安静。
只有一家人割麦的“唰唰”声,不同节奏,此起彼伏。
我的生日,淹没在这无边的麦田里,淹没在这不间断的“唰唰”声里。
⑥突然,父亲喊我的名字,我一惊,难道是父亲想起了什么?
原来,父亲是让我回家拿一块“磨石”,他的镰刀割倒了大片大片的麦子,钝了。
我在路上不敢耽搁,小跑着回家。
⑦谁能想到,我到家,竟然鬼使神差地睡着了。
人累的时候,连梦都没有。
不知过了过久,我的背上重重挨了一巴掌,我一个激灵跳起来。
我不知道是惊恐,还是委屈,呆望着父亲,咬着嘴唇,使劲忍住眼泪,一言不发。
父亲怒目圆睁,吼声如雷:
“让你回来拿东西,活还没干完,跑回来睡起了大觉!
”又一巴掌,落到背上。
我委屈的眼泪终于流下来。
⑧我的生日,像一只逃窜的小兽,急匆匆,惶惶然。
我的童年,从此笼罩在父亲的严酷中。
我的生日,再也没有被提及。
⑨岁月倥偬,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与父亲的隔膜,都被时光冲淡。
父亲老了,脾气也温和了许多。
我结婚的时候,借钱在城里买了房子。
父亲把我叫回家,抖着手递给我一个六万元的存折——这是父母一辈子的积蓄,父亲挥洒在土地里的汗水都凝在里面,沉甸甸的。
⑩我一下子明白了,很久以来,父亲把爱深埋起来,以忽略和冷漠的方式呈现。
父亲吃苦耐劳一辈子,就是为了给孩子留下点财产。
他认为这是无比重要的责任,所以,他一意孤行地删繁就简,直奔自己的目的。
想到这里,忽然觉得,父爱像一盏黑暗隧道里陡然亮起来的灯,让人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
⑾其实,父亲一直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儿女。
这种爱,忽略了过程,忽略了表达,直接把他认为最正确的结果给了出来。
1、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2分)
2、这篇文章以“麦田里的生日”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分)
3、请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1)金黄的麦田,油画一样安静。
只有一家人割麦的“唰唰”声,不同节奏,此起彼伏。
(2)我不知道是惊恐,还是委屈,呆望着父亲,咬着嘴唇,使劲忍住眼泪,一言不发。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答出两方面即可)(4分)
5、文章最后说“父亲一直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儿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
你认可这样的方式吗?
请谈谈你的见解。
(2分)
善良开出的花
很陡的一座拱桥,刚刚新买的125大踏板摩托车,才从车行里骑出来,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紧握车把,加足油门,眼睛直盯着桥中间的路面,咬咬牙冲上去……
只听“哎哟”一声,我就闯祸了。
一位站在桥头的老大爷被我撞上了。
大爷的右眼角,生生被摩托车镜子给剐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鲜红的血,正从那道口子里呼呼向外冒,一会儿功夫就把大爷的手全染成红的了。
“大爷,对不起,对不起,我……”我跳下车,语无伦次。
我被大爷额上汩汩的血吓着了,也被自己瘪瘪的口袋吓着了。
省吃俭用攒点儿钱,一下子全捐给车行,骑上新车刚出门,就闯了这么大的祸。
“……”大爷蹲在地上不起来,身边围观的人却越来越多。
听边上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的手心里攥了一大把汗。
众人从来多向着弱者说话。
那会儿,受伤的大爷是弱者,我是万恶的肇事者。
“小姑娘看上去文文静静的,骑车倒很野。
”
“这下赔吧,把人家老人撞得这么厉害,没个三五千怕是下不来喽。
”
……
我呆呆地站在老人身边,眼泪都要下来了:
“大爷,我带您去医院吧……”
老人不推辞,气哼哼地捂着半边脸跟我朝不远处的中医院走。
一路走,一路唠叨:
“我牙疼,好不容易抽点农闲时间来城里看看牙,又把脸上划这么道口子……家里的玉米该收了,山上的果子该摘了……这倒好,还没收就‘光荣’了……你知道眼下俺们农村人要雇个劳力有多难不?
一天三顿管吃,还得一天六十呢。
就那,也不一定能雇着。
年轻人全走了,出去打工了……”我一声不吱地听大爷数落,心里的算盘早已噼哩啪啦响得让我心惊肉跳。
牙疼啊,伤口啊,全身体检啊,营养费啊,还有误工费……天,我拿什么来给人家。
再看看大爷那架势,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
到医院,挂号,送大爷进外科门诊。
出来,急急给朋友打电话求助:
“赶紧给凑三千块钱来中医院,我撞了人……”
朋友倒是个爽快人,听我说完,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只在电话的最后跟我说了句:
“乡下人很难缠,小心别让他讹了你。
”其实,不必他说,我心里早在敲这样的小鼓了。
大爷说的那些,会是白说?
清洗伤口,上药,包扎,一切打理好了。
从二楼外科门诊出来,再带着大爷去三楼的CT室。
走到二楼楼梯拐角处,大爷却不往楼上走。
径直拐下去了。
“哎,大爷,楼上走。
”
“楼上走?
走什么走?
”
“去做个全身检查。
”
“不用了,自己的身子骨自己知道。
没事儿,一点儿皮外伤。
”那会儿,大爷的整个右边脸已慢慢肿起来,紫红透亮。
右眼睛被纱布裹住了,下楼时明显有些步履蹒跚。
知道无大事,才渐松一口气,慢慢将大爷打量了一番:
六十岁上下年纪,脸色是庄稼人那种常年被风吹日晒的古铜色,脸上皱纹纵横交错,头发已白掉了大半,有点脏乱,想是有段时间没理了。
身上穿一件破旧的圆领白T恤,胸前已破了好几个小洞,像衣服的眼睛。
大爷微驮着背走在我前面,我的目光落在老人背后那行已退色的红色小字——“某某技校”上,心像被什么狠狠咬了一口,没来由的疼了。
一定是穿着儿子或女儿打下来的旧校服。
我父亲常常这样穿。
朋友带着临时凑齐的三千块钱来医院时,大爷早已坐上回乡下的汽车走了。
只有我,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医院门口发愣。
“怎么?
真被人讹了?
”朋友跳下车,第一反应就是我被人讹了。
我转头,望着大爷远去的方向,眼泪肆无忌惮地冲出来。
在医院大门口,我支支吾吾欲跟大爷讨价还价,关于他的“营养费”“误工费”,却被大爷一句话就堵在了那儿:
“回去吧,闺女,这半天没回家,你爹妈在家不定有多着急呢,谁的儿女谁挂心啊。
以后骑车,可得小心……”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下面的句子都写到“眼泪”,其内涵有何不同?
(1)我呆呆地站在老人身边,眼泪都要下来了:
“大爷,我带您去医院吧……”
(2)我转头,望着大爷远去的方向,眼泪肆无忌惮地冲出来。
3、这篇小说善于设置悬念,请任举一例,并简析其作用。
4、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六十岁上下年纪,脸色是庄稼人那种常年被风吹日晒的古铜色,脸上皱纹纵横交错,头发已白掉了大半,有点脏乱,想是有段时间没理了。
身上穿一件破旧的圆领白T恤,胸前已破了好几个小洞,像衣服的眼睛。
5、本文发表时的题目为“车祸之后”,与现在的题目“善良开出的花”相比,你认为哪个更好?
请简述理由。
不加锁的幸福
崔修建
那天,我去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看大学同窗晓薇。
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四五个小时,才把我带到被她描述得无限美丽的小镇。
到了她的学校,她正在上课,让我先到她家去休息一下。
我正疲惫着,听明白了去的路,便向她要钥匙。
她莞尔道:
“去吧,我家没锁门。
”
“没锁门?
那你家里有人?
”我惊讶道。
“没人啊,你放心地去吧。
”上课铃声响了,晓薇赶紧走了。
晓薇怎么搞的?
家里没人也不锁门,我疑惑不解地朝她家走去,路上又问了两个热心人才顺利地找到了她的家。
轻轻一推,外边那扇黑色的大铁门“吱呀”一声开了,往里走,内屋的门也没上锁。
无需上锁,难道这儿已达到了“路不拾遗”的文明程度?
我心里嘀咕着,打量起晓薇整洁、简朴的小屋:
屋里除了两个惹人注目的大书柜、两张硬木书桌外,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十四英寸的电视了。
晓薇上班不锁门,难道仅仅是因为她的清贫?
晓薇回来时,笑着问我:
“光临寒舍有何感受?
”
“是有点儿‘寒舍’的味道。
晓薇,你丈夫在县委宣传部上班,你文笔那么好,调到县城上班该是没多大问题吧?
再说了,总这样两地分居也不是办法啊。
”我关切地问道。
“我和爱人倒是都觉得这样挺好的。
”晓薇一脸的幸福。
正说着话,左邻右舍听说晓薇来了同学,纷纷送来吃的——鲇鱼、香肠、咸鸭蛋……还有一捆生菜、一碗鸡蛋酱。
笑迎那一张张亲切的脸、那一句句暖暖的话,我感受着这里的人们对晓薇的尊敬和关心,感受着人与人之间那浓郁的温情。
我不无羡慕道:
“晓薇,你人缘真好,摊上这么好的邻居。
”
“这回你该明白我为何不上锁了吧?
”晓薇麻利地拾掇着饭菜。
“家里没人,还是锁上门好。
”我想起自己在省城的家,那厚厚的防盗门,左一道保险、右一道机关地锁得紧紧的,还经常担忧呢。
“不能锁的,家里常来人。
”晓薇轻言道。
“常来人?
你不在家时,家里还来人?
”我更惊讶了。
“对呀,你看,我家有一口宝井呢。
”晓薇指着厨房里的一口压水井自豪道。
“怎么,你们这里还没吃上自来水?
”我真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了。
“快了,明年这个时候就能接上了,我家这口井打得深,水好喝,现在邻居们都来我这里打水。
你说,我能锁门吗?
”
“你可以规定一个打水的时间嘛,要不你的家不成了随来随往的供水站了?
”
“对啊,我就是要建一个全天候的供水站啊。
”晓薇爽快地说。
“你让邻居来打水,难道不怕有坏人趁机闯进来拿东西?
”我不放心道。
“不用怕,我这屋里随时都有熟人来往,前屋后院的老人都会帮着我照看。
再说了,即使有小偷进来,你看看,我这儿有啥值得拿的……”晓薇露出一副很开心的神态。
很快,巧手的晓薇便用邻居送来的东西,做出一大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品味着晓薇对我讲述的一件件浸润着浓浓温情的小事,我竟生出了无限的羡慕。
整日地劳心劳力的我,坐在晓薇简朴的小屋里,心中拂过缕缕温馨,心情陡然轻松了许多。
回去的路上,我的眼前老是晃动着晓薇那甜甜的笑容,那不上锁的大门,那引以为自豪的压水井……
1、从“我”的角度看,文章叙写了几件“新奇事”?
请分别简要概括。
(3分)
2、文章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表现主旨,请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3分)
()——()——()——()——()——()
3、词语理解与赏析。
(6分)
(1)理解句中加点词的语境意义。
(2分)
“怎么,你们这里还没吃上自来水?
”我真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了。
(2)下面这句话是原文结尾,试比较这两种结尾的不同效果。
(4分)
原来,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是否拥有豪宅大院,不在于拥有多少财物,哪怕仅有一口蕴藏清澈、甘甜的井,只要有一颗时时敞开的、无需上锁的心灵,即便是清贫的日子,也会散发出至真至醇的芬芳。
4、文章画线句子插叙了“我”在城里的生活,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理由。
(2分)
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不加锁的幸福”这一文题的理解。
(2分)
看自行车的女人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
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
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
“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
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
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
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
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
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过掏出了一把零钱。
“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
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
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
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
“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
”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
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
“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
”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
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
每每的,竞至于感激起来。
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
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
“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
”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
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
“不用啊,不用啊!
”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
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
“来北京多久了?
”“还不到半年。
”“家乡的日子怎么样?
”“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
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
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
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
“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竟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
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
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
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
就剩我那辆车了!
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
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
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
”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
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⑩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
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1.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4分)
2.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4分)
第③段:
第⑥段:
3.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作者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请以第⑦段为例进行分析。
(4分)
4.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儿什么?
(4分)
附参考答案:
1.①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抢走了装钱的书包。
②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
③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
④她等候忘了取车的摄影师,并帮他保管拎兜。
(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4分)
2.第③段:
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
(1分)“旧迷彩服”“老式旧布鞋”“脚面晒得很黑”写出了她衣服的廉价、穿着的过时、工作的辛苦。
或:
“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的而又无助的惊恐”写出了她当时的处境和内心的惊恐。
(意思对即可。
1分)
第⑥段:
主要运用动作描写。
(1分)“追”“回头看看”“慢慢走回”“捡起”“瞧”“抵”“哭”写出她被抢后的为难、无助和伤心。
(意思对即可,1分)
(共4分。
若答细节描写,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
3.在叙述她免收“我”存车费这件事后进行议论。
(意思对即可。
2分)由她对“我”的信任、体谅,引起了“我”对人与人之间猜度与信任的感慨,引人深思。
(意思对即可。
2分)
4.①看自行车的女人的遭遇令“我”同情,她对“我”的体谅、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令“我”感动。
②看自行车的女人是社会中弱者的代表,为她写点什么是为了呼吁人们尊重他们,平等对待他们。
(意思对即可。
一点2分,共4分)
附参考答案:
1、
(1)家里没人不锁门
(2)左邻右舍送来各种吃的东西(3)为乡亲建立全天候供水站台2、惊讶疑惑不解问题不无羡慕更惊讶不放心无限的羡慕3、“恍如隔世”这里指小城生活艰苦,条件落后,竟然还没有通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