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心伤神五十年高考作文之我见模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7622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椎心伤神五十年高考作文之我见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椎心伤神五十年高考作文之我见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椎心伤神五十年高考作文之我见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椎心伤神五十年高考作文之我见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椎心伤神五十年高考作文之我见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椎心伤神五十年高考作文之我见模板.docx

《椎心伤神五十年高考作文之我见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椎心伤神五十年高考作文之我见模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椎心伤神五十年高考作文之我见模板.docx

椎心伤神五十年高考作文之我见模板

椎心伤神五十年:

高考作文之我见

 

  

  ”四九鼎革后,各个阶段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所经受的浮沉跌荡,全凭操权柄者的主观需要定夺一切,大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势。

从隋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至清朝光绪论三十年(1906年),一千三百年间,其间因战乱、改朝换代,科举考试或稍有影响。

但像1966年—1976年十一年间大学停招的情形,可谓千百年来之未有。

对于生处这个时期的适龄学子来说,真是绝大的不公,青春伤逝,不少人学业无成,对社会来说也是无可追挽的大损失。

1951年前政权新定,尚未来得及分身搞统一思想、窒息教育自由的全国统一高考——四九年前是各大学自行招考,没有全国统一高考——因此所谓五十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自然只能取个约数。

准确地说,我分析的是1951年—1965年,1977年—20XX年,总共四十四年的高考作文命题。

  审视过去的历史,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观察,国朝五十年来,国史失诬、家史失谀,野史失臆,真是一个活脱脱的诬妄世界。

而考察高考作文命题,看政权对教育中立以及自由的干预,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度。

折腾孩子自然是我们的传统,五十年来的伟大成就,便是将这传统变成了国粹,而作文便是通向这项国粹的方便之门。

引子、两次历险

  因为业余研究点教育,每年高考前后,仿佛备受优渥,其实就是挨些传媒将你观点拦腰斩断的折磨,登出些前言不搭后语的废话。

说白了是自己有心撞上去找抽,怪不得别人。

不动脑子,大家都知道高考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优渥待遇,不把你考得七窍生烟,它哪会轻易给你亮出底牌,大名鼎鼎的艾弗森——其绰号是学生考试最喜欢的,因为他是“答案”——可不是随便出来的。

如果把高考弄成“欢乐总动员”,让这些不知甘苦的半大小子,白捡便宜,那我们这些成人不是很没面子的饭桶么?

虽然现在十三亿人都普及了一个成语,扫盲成就举世独瞩目,它叫与时俱进。

但与时俱进在高考面前,像遇着了仓库重地,只能捞着个“闲人免进”。

  还好,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贱得找抽。

譬如有回报社约我去谈高考作文,到了报社才知要写一篇作文。

最后我把张铁生当作“粉丝”,认作哥们,交了白卷。

我不做题,好像省了劲,捡了便宜。

结果报社非常满意,因为从效果上看,他们才是真正的赢家,只有如此才能变成新闻。

敢情他们一开始非逼我写一篇不可,其实心底里是在给我告矮,就算我们求你了,你行行好,千万别写啊,不然我这新闻怎么炒啊。

比考生写作文揣度成人社会的废话套话、大话假话,都来得费劲,真可谓用心良苦。

今年高考,本地一家媒体又约我写四川省的高考作文《忘记与铭记》。

朋友以为我很坚强,其实我神经脆弱得一塌糊涂,不堪折磨。

一个人如同一个国家,稳定压倒一切。

你要破坏我的稳定,颠覆我的安全,是何居心?

让我再考一次,敬谢不敏。

何况当年高考时落下的心理疾患,至今未曾痊愈。

从地狱过来的人,你让他再去,除非他喝了高质量的孟婆茶。

一、命题类别概析  

  古今公文文种,据梁永诲等编的《古今公文文种汇释》所载,约有四百一十七种,分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其它四大类。

在书中“其它”无法归类的这一类里,他们收入了“八股文”,这样的分类是否恰当和科学,暂不在我的考虑之列。

我看了田子霖编著的《八股文观止》中四百八十四篇八股文,无一例外都是代圣立言,可看作“上行文”之一种,但可能因为没有上行文那么具体的有送达人物和机构,因此他们将其编入无法归类的“其它”类之中。

但八股文被纳入公文之中,本身反证了八股文不是一种创作,而是一种套路——依傍“四书”,摸拟圣贤,严守起承转合的文法——类同没有多少特点的公文。

  公文在我们现今通称为“应用文”,但八股文却没多少实用价值。

八股文可憎的面目,历来为人诟病,就连苏轼这样的文章高手,写出来的《王省维岁》、《作周恭先作周孚先》、《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君使臣以礼》等八股文,都令人生厌,了无生趣。

至于李维新主编的《天下第一策——历代状元殿试对策观止》里,状元们回答皇帝的考题,虽有皇帝“悉心以对,毋有所隐”、“详切敷陈,毋徒泛泛”的指令,脑袋也不是南瓜,他们哪敢讲什么太真的话,到最后无非是”伏乞天恩,特赐裁择”、

“冒犯圣听,不胜战栗屏营之至”、“臣昧死谨对”的话。

这些话没有什么想像力,却很形象,因为我们后人仿佛看到他们回答问题时,恐惧得全身都在发抖,令人难过。

  今天的高考作文也承袭古代八股而来,深得代圣立言的传统。

从到处空话套话、大话假话的作文来看,似可归入公文之中,因为我们现今不少公文就是做假的典范。

但这些作文与八股文一样,除了拿来作为一次性使用品——考试用外,可谓没有任何价值。

一般说来,作文命题,从文种来分,无非是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从文学体裁来分无非散文、诗歌等,但这样的统计看不出几十年来作文命题的实质。

我将以命题所涉内容来作些较粗浅的分类——有不少作文命题无法准确分类,不少兼有多种类型的特征——以便明了作文命题的倾向。

  道德类:

“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1964年)、改写“陈伊玲的故事”(1979年)、读后感:

《毁树容易种树难》(1982年)、论知足常乐(1985年,上海)、习惯(1988年)、我更喜欢、清流与活源(1988年,上海)、看图作文“李雄救人”(1988年,广东)、素材为“玫瑰园的里花与刺”(1990年)、以圆形为物体,写一篇想像以及近墨者黑或者近墨者未必黑(1991年)、要学会关心别人、谈回报(1991年,湖南、云南、海南)、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1992年)、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1995年)、“我更喜欢”(1996年)、“助人为乐”为主线(1997年)、以“诚信”为话题写篇文章(20XX年)、心灵的选择(20XX年)、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XX年)、包容(20XX,北京)、自豪和平凡(20XX年,辽宁)、忘记和铭记(20XX年,全国卷)、位置与价值(20XX年,黑龙江),共二十篇。

桑提亚哥,20XX年,福建)、以“教育方式”为话题(20XX年春季卷,北京)、打开心灵之窗(20XX年春季卷,上海)、《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20XX年,全国卷)、说“安”(20XX年,北京)、文化生活三个镜头的影响(20XX年,上海)、留给明天(20XX年,天津)、筷子、自嘲(20XX年,重庆)、以纪念为题作文(20XX年,广东)、今年花胜去年红(20XX年,辽宁)、一枝、一叶、一世界(20XX年,浙江)、跑的体验(20XX年,湖南)、以“双赢的智慧”为题作文(20XX年,山东)、看两圆形(一稳定,一多变),自拟题目(20XX年,福建),脸(20XX年,江西),共六十篇。

通过对以上四十四年一百三十一篇——肯定尚有遗漏,不过以后的补充,也不可能影响我对高考作文的基本判断——高考作文的粗疏(因为有些只看到标题,未看到要求及给出的材料,故有可能分类不准确)分类,励志类、道德类、政治类所占比重是很重的,至于“其它类”也或多或少与这三类有关,只是不像上述三类那般用意彰显。

至于占一百二十六篇作文命题45.8%的“其它类”,大致可分成日常生活类、科普(幻)类、社会问题类等。

但我认为从命题特性来看,没有上面所分三类突出,这些命题多有泛道德、泛政治的影子。

尽管还有意识形态的紧箍咒,统一思想的残酷要求,在窒息着作文命题和学生写作,自由表达的空间还很小,不能发挥学生酣畅淋漓的创造性。

但与此前赤裸裸的道德绑架、政治报告、浆糊励志相比,“其它类”作文多出现在近几年的分省作文命题中,这是个相对可喜的变化。

这些命题使得考生写作时多了些选择余地,内容的多样性也相对得到了一定的展现。

二、以打假球的方式写作文

  有人说,足球都是圆的。

我要批评这位仁兄,逻辑不严谨,乱用全称判断,以偏概全。

因为据说中国踢的就是方足球,只是处于实验阶段,暂时不宜拿到本国以外让夷狄学习,免得他们侵犯我们的足球知识产权。

竟日喊“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人,完全是不顾国情的瞎喊乱嚷,出去了有什么好处,让东南西北夷像咱们中国人一样聪明,岂不是便宜了他们。

我们要让他们从世界各个地方冲向中国,找我们教他们如何玩方足球。

只要我们愿意,从蹴鞠到方足球,我们都可震惊世界,一统江湖。

按照安替的说法,我邻居是个爱国爱到商周的人。

当我把中国正在实验方足球的消息告诉他后,他夜不能寐。

但他担心方足球广泛推广后,中国队会逐渐丧失优势。

我说,老兄你不必担心方中国足球的魅力和优势,中国方足球有球霸们在辛勤耕耘,东南西北夷一辈子也无法赶超。

更要紧的是,中国方足球有东南西北夷不容易学会的最后防线,那就是比赛尚未开始,结果便已然明了。

这等要紧处,如同暗伏的机关,好比诗眼文脉,愚氓如他们,怎能体会得出?

无知说那是打假球,还是有道者厉害,名之曰中国特色。

一旦变成咱中国特色,东南西北夷绝对没辙。

把话像煎饼一样翻过来说道说道,好比数学上的反证法,是特有意思的一件事。

上面这段话就可捣腾为,中国足球”不是拿来踢的,是拿来搞科研的;不是拿来与人交流的,是拿来自废武功的;不是拿来娱人的,是拿来愚人的。

同是一种自废武功的比赛,四九年后几十年的高考作文,和中国足球的比赛,有异曲同工之妙。

足球有球霸在左右比赛进程甚至结局,那么作文得分的高低,是谁在支配呢?

回答当然是带着意识形态镣铐的出题者。

有人立马会说,不对,出题者不可能阅卷,决定作文得分高低的是阅卷老师。

但诸位要知道,在中国写作文,立场比什么都重要,哪怕你文采风流,才高八斗,写出来不符合党化奴化效果,不注意政治正确,你所得就只能是低分。

设若在那恐怖的年代,还可能因言论而成为自绝于人民的反动分子。

换言之,作文还没开写,但方向和内容已然内定,即你所写,无非是为了从各方面证明党和政府是多么伟大、光荣、正确,字里行间一定要表达对他们的效忠以及被他们愚弄的感激之情,这样的内容只要你像填空一样填进去,就不会有错。

这就好比,足球尚未开打,输赢已然确定,甚至比分是多少也能轻易搞定。

又好比文革时候的“高大全”小说,主题先行,一个正确到令人可厌的小说于斯出笼。

  在我的眼中,并无所谓圣人。

小子不才,也算读书破万卷,但没读出谁是圣人。

张岱的交友原则,便可证明我所言不虚:

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按我的话说便是:

人没有毛病,不能跟他交往,因为他是个死人;人没有爱好,不能跟他交往,因为他是个冷血动物。

只有死人才没有缺点,圣人云乎哉,大抵圣人便是死人,那么泼皮无赖只要没于尘土,便成圣得道了,真是条条道路通圣人。

代圣立言的传统之久远,就不必劳神费力,覼缕证明了。

我们要知道的是,为什么八股文和现今的高考作文喜欢去代圣立言,而不让考生说自己想说的话,拿出自己的思想,我手写我心呢?

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统一思想,钳制言论自由之必须。

让学生从小练习拾人余唾,说些前人看似正确的废话,拿圣人大言蒙人,即使你有反驳的理由,但你在重压之下有反驳的勇气吗?

圣人仿佛咳唾成珠,不仅是思想的主流,而且是当政者粉饰社会苦难,妆点天下太平,掩盖血腥屠戮的遮羞布,这样的麻醉剂对于当政者来说是越多越好。

所以要放在学校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做文章有圣人姿态,用他们的吻说话,长此以往,便成为一颗替当政者服务,跟着他们思路进退的道德膨胀螺钉,对老百姓的合理要求及相应权利,有巨大的扼杀能力。

既是代圣立言,揣摸圣人思想——作文中的审题训练便是如此——不仅思想要正确,表达方式也不能嬉笑怒骂,必须注重起承转合,正所谓凤头猪肚豹尾,这也是八股文和今天的高考作文无趣的真正原因。

作文评卷,至今把符合当政者口味的内容正确,放在首位,至于怎样将文章写得优美好看,则可以放在次要位置,甚至不加重视。

所以不少作文,不仅内容正确如同废话,而且表达呆板得如同一个死人。

不少人一生因此对美妙的文章、优美的汊语没有欣赏力,就像置身于美女中的太监一般无能为力,皆拜我们糟糕的语文教育和代圣作文的传统之赐。

  四、道德绑架与膨胀螺钉

  执政者早年大张旗鼓地宣传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永不生锈的革命螺丝钉,可谓邪恶得毫不掩盖、底气十足。

说这些背时的话,完全不考虑什么成本,因为被愚弄得没有人知道反抗,或者知道了也没有勇气。

一个人和一颗螺丝钉没有什么区别,这不仅是教育的成果,也是几十来大部分中国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个螺丝钉,小得可以忽略,任意使用,任意丢弃,随时毁坏,实在没有骄傲的资本,命贱如蚁。

现在人们的权利意识开始复苏,知道谁也不是谁的附庸,谁也没有能力为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乔羽《让我们荡起双浆》),也从未有真正的幸福生活是别人安排的。

可是《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歌词还堂而皇之入选北师大小学语文实验教材。

可否仿俄罗斯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的名诗,大声一问,“谁在中国能过好日子?

”有这样愚弄人的课本,当然也少不了同样愚弄人的作文题。

为了配合螺丝钉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丧失自我,丧失独立思考能力,便是对虚假道德的强行兜售——即便是该免费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是拿钱读书,故有此说——以及无处在不在的灌输。

大公无私、舍己救人、公而忘私、非友即敌、你死我活等等,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你死我活的斗争哲学,至今尚存在我们的教材及作文考试中。

学雷锋学赖宁这种不可学的道德人物,其实是剥夺别人为自己正当权利所做的一切努力。

庄子早就说过“焉知曾、史非桀纣之嚆矢也”,你哪里知道好人不是强盗的开路先锋,那些号召别人去学习雷锋、孔繁森、赖宁,自己去学没有?

肯定没有,自己却在别人的奉献中,窃取果实,实在是执权柄者的惯用伎俩。

如果陈伊玲参加第二次考试(1979年),不是因为救人,而是因为感冒而没发挥好,就不应该获得同情么?

同时因为救了人,复试不合格,依然被录取,违背考试公平原则,这样的方式是否值得提倡?

如果值得提倡,只要代价许可,不对自己损害太大,那么高考前几天成绩差的人,都可能做出些好人好事来。

存在这种可能,便说明这种提倡有其可商榷处。

“心灵的选择”(20XX年)是写登山者的互救,本来是很好的。

很多人有登山经验的人,从技术上论证,觉得如此救助人的一幕不大可能发生,这且不表。

倘若学生“心灵”里“选择”了不去救那个不知死活的人,而独自下山,因为如果救他,完全可能一起死掉——至少与救活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倘若他能自圆其说,表达了自己独立的看法,他的作文你将怎样评判?

当他行使自由“选择”的“心灵”,而不选择社会所强加给他的道德时,我们该怎样处置?

一个人处于极限状态时,心灵的选择可否应有他的自由?

话又说回来,如果只有救人一途,才是“心灵”的需要,也就是说只有一件事我们能做,那么我们还有“选择”吗?

怎么选择?

除非我们陷入等额选举——其实等额选举是典型的病句、毫无逻辑,等额能“选”吗——这混帐可笑的游戏中。

其实这里涉及到自由意志问题,恐怕绝非普通道德伦理能够探讨清楚。

出这种题,除了给”个道德说教的牢笼外,实在无助于学生自由表达。

我们的道德教育总是因为非此即彼的思维范式,把活生生的人弄得灰头土脸,自画牢笼,陷入欲罢不能的泥淖。

道德教育者在这样对反复对学生的折腾中,好像寻求到了快感。

其实进行这种道德教育,是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因为在降低学生智商的同时,也侮辱了自己求真的尊严。

而通过这样的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愈来愈多,遍布全社会,又因不认识这道德的虚伪性,或者意识到这虚伪性而想从中混水摸鱼,从而使生活泛道德化,产生大量的道德膨胀螺钉。

这种道德膨胀螺钉,随处可见,就像全中国有多少墙壁,就有多少膨胀螺钉一样。

他们道德膨胀之功可谓巨大,作为螺钉的破坏功能也不可忽视。

这些道德膨胀螺钉亦即泛道德主义者,他们在与人争辩一件事时,往往不看真伪,动辄拿道德说事,只拿出不允许他人置疑的道德优越感来,道德成了他们最后的护身符。

无处不在的、泛化的道德,以及成上千万的泛道德主义者,成为扼杀普通人创造力和权利的利器。

  五、比傻秘技及其表演

  五十年来,不少人都扮演过华子良,开始装疯卖傻,是为了在铁幕下苟活,这是可以理解并应深致同情的,活着并且要记住;但不少人,越演越起劲,越演越上瘾,后来竟然把装疯卖傻当作了乐趣和职业。

教育界因执政者的意识形态严管,成为比傻演出的主要舞台之一,而有的教师仿佛在比傻表演中找到了乐趣和职业的共谋。

装孙子装出了自得其乐的感觉,心满意足,真是一种超常的发挥。

  比傻,《孙子兵法》里名为扮猪吃虎,又可谓假痴不癫,常言为装孙子,俗语叫“面带猪相,心头嘹亮”。

国人在这方面功力深厚、源远流长。

一个国家的文化比谁更聪明,比谁更有趣,那么该国文化必定活力四射,民众本身好玩且一脸阳光。

反之,不比聪明却比傻,不比有趣且比呆板,这就好比不比往前赶,却比退着走,虽是独门绝技,却总是很别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跌入坑中,摔大跟斗,实在不好玩。

但我们国家玩退着走的高手,可谓多如牛毛,指不胜屈。

比傻,当然不真傻,真傻是无法比无法表演的,因为他会傻到无法比谁更傻,丧失比傻的能力。

比傻就是聪明人装孙子,饱经风霜的老人可以扮演黄口小儿,却不让对方洞察个中玄机。

即便对方看出你在比傻,他也未必要说明道破。

设若对方与你同为平级竞争者则继续比傻,倘是上级则拈花微笑,一片佛心装大度。

林彪有事没事老说毛泽东“一句顶万句”,这就不叫比傻,这叫挑战。

捧誉过度,西人要决斗,我们虽不至于如此鲁莽灭裂,但总要疑心你的用意。

以毛之深谙勾距之术,他能不洞察风浪于未萌?

开会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一项游戏,一项政策逐级下达,下级必对最高上级,上级的上级,自己的顶头上级,都来一番措辞得当——谁是重要批示、重要讲话、重要发言都有讲究,且不可遗漏——的称颂,切不可妄自表态,逾矩跬步。

其实下级未必不在心里暗骂,你们这样的狗屁也拿糊弄下官,真是岂有此理。

而上级也未必不知,政策下到地方,不致郢书燕悦、南辕北辙之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大家常常都能相安无事,中国官场的比傻功夫实在一流。

我看四十四年来的作文命题,大部分都适合装疯卖傻。

在不知情的人看来,我们的学校好比疯人院,学生都成了智障儿童,老师大概智商也高不到哪去。

看到一篇作文命题,你就会想到相对应的社论、指示、文件、讲话、发言、通知,像摸拟德育课,你只有往那套路里塞进一批成人们要求的套话大话、假话空话,而作为阅卷老师,也乐于鼓励这样的作文,以维持互相之间比傻的均衡态势。

诚然,在政府干预教育中立及自由的情况下,老师和学生只不过是“木偶人”。

“每当我唱起《东方红》”(1977年),虽然你昨天才从监狱出来,亲人冤死,你不仅不能抱怨,还得忍气吞声去赞美这种非人折磨,因为不装疯卖傻,你就不会得高分,便不能对猪狗一般的命运稍有改变。

至于你心理脆弱,如果你不去战胜(1998年考题),你便是懦夫,坚强比脆弱先天地具有一种道德、行事的优越感。

为了倡导“战胜脆弱”,提倡一种所谓健康的生活,不惜让学生变成没有思考的木头,变成听废话的垃圾桶。

这样的作文命题,你若写成我就是个脆弱的人,坚强与脆弱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个人性格属于硬币的这一面“脆弱”,你让我怎么战胜?

难道性格就像那枚硬币一样,将写有“坚强”一面翻过来就行了么?

或者像身上的肉一样将“脆弱”那块剜掉,就万事大吉了?

最终你不战胜脆弱,不仅作文得低分,而且生存中都感到压力与歧视,于是你就只有妥协比傻,按照主流意识的规范来作文。

事实上,难道脆弱的人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吗?

不应该得到社会的同情吗?

“脆弱”真能战胜?

脆弱既可战胜,那么作为性格之一种,“坚强”是否也需要或者也能战胜?

这能证明吗?

又怎么去证明?

要言之,这只不过典型的庸俗进化论,变态的社会竞争理念在我们学校教育和生活中作怪,急功近利成了社会的普遍选择,并成为伤害每个人判断力的病灶。

六、拿钱买瓜

  拿钱买瓜,天经地义,这话多半是外地人说的。

四川人说这话,暗藏玄机,翻了点新。

为了推广,我将他贡献给全国人民。

天府之国,物产丰饶,瓜自然是不缺的。

但此瓜非彼瓜,此瓜系蜀人所谓瓜娃子之瓜,国人所谓傻瓜之瓜。

为何傻瓜之“瓜”,瓜娃子之“瓜”也要拿钱来买呢?

难道它比西瓜还好吃,比冬瓜还可口,比南瓜还管用。

流沙河先生曾用南瓜的口吻,在一南瓜上写了两句开玩笑的话:

瓜娃子,说我瓜。

可谓对物质之瓜及精神之“瓜”的双重解构。

其实经过浃肌彻骨的洗脑教育,还有流沙河先生所摸拟的南瓜那么睿智者——其实他何尝没有自况的意味——可谓凤毛麟角。

学生进学校读书,不应该是王小波所说的举办“谦卑学习班”,他文章说的是一帮自大狂名人没事找抽,吃苦花钱让别人说他是个傻B。

世界不少国家包括所谓的发展中国家,义务教育都是不花钱的免费教育——当然花的是纳税人交的税钱,只不过不再从纳税人兜里再掏罢了——而在中国你得花双倍的钱才能读成书(你已缴了各种税包括应用在教育上的税收,但你读书时得重新交钱),否则你便只有失学的份。

失学当然会成文盲,但你还不失本朴,不过本朴又不能当饭吃,所以这点美德,在一个极尽倾诈诬妄的社会里,是没有博弈资本的。

既然文盲没有竞争资本,那么只有千方百计,砸锅卖铁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学校里去,哪怕接受的是有一定毒害的教育。

一般家长将孩子送进学校的第一天,便以为万事大吉,开启智慧,始于今日。

实则学校教育的毛病和缺陷,家长多不了解,当然官方的愚民政策也不让他们了解。

你想自己的孩子求得真知,把自己经年累月攒的血汗钱交给别人,以便让自己的孩子变聪明点,将来在社会上也混口像人样的饭吃。

可怜天下父母心,你这个朴素的想法真是伟大得足够动人,但干预教育中立及自由的当政者,不会成全你的愿望。

因为成全你的愿望,他便不能最大限度地愚民,也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民、国家这样的宏大叙事,配送许多精神原子弹,来压榨和剥夺你的利益,从而中饱私囊。

教材原来的第一课“毛主席万岁”变成现在的“长大为人民立功劳”,是典型的把人变成傻瓜的教育。

这样的学习不会有趣,只会觉得痛苦,当你会思考后,你就觉得受辱,作为人的尊严受到伤害。

除了教材里选一些愚民文章,老师按“政治正确”来灌输外,作文写作是语文教育里真正的致命伤。

这些致命伤是假、大、空,于身不亲,不说人话。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可谓五十年来出得比较的作文之一,因为它可以提供无数种可能和结局,不是给你一个貌似有理的圈套,让学生往里钻。

”这样的命题,相当于小说创作,它只给定了可能,没限制你的不可能,这种想像和伸缩的自由,才是心灵和写作之必须。

但也有不少写作者受常规作文的套路,往许多大得不着边际的政治话题上套,貌似正确,实在不过是愚民教育的变种果实。

至于那些政治类、励志类、道德类作文题,就更只有往大话套话上写的份,哪怕是面对“其它类”中关于日常生活、社会问题的考题,也会不知不觉往说教方面靠,不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真性情。

勿需举例,只要你仔细看了话题作文所给定的材料,你会不由自上地跟着他们的要求和脚步挺进,没有丝毫的怀疑,更不会有反抗。

七、无趣是作文的天敌

  英人丘吉尔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第一次看到这句耿直的话,我就喜欢上了他老人家。

我智商不算低,但不喜欢那些企图用好听的言辞把别人绕糊涂的人,道理很简单,他们一点不比绕弯的出租车司机高尚。

丘吉尔当过首相,退休后曾著有《英语民族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书,大多深刻有趣。

而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他公布的两个难题——虽然好像不如罗素悖论值得推究——其一是爱上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二是爬上一堵倒向自己的墙。

以我这个俗人的想法,前者会把自己累死,后者能把自己压死,结局都不是太妙。

里面还有些微言大义尚待开发,我不想多说。

我只想说他是个有趣的人,就是这一点让我心生敬意。

我已到了不崇拜英雄的年龄,因为我现在的智力清污工作,已使我明了小时候课本上所学的英雄,有的连自己都不如。

我现在的想法是,学英雄还不如学自己,虽然这样显得有点狂妄。

我的发现是,教材里那些英雄,更像是出自编剧的手笔,以至于我怀疑是否有某电影制片商赞助了教材的印刷出版。

更进一步的发现是,学我们的一些英雄,还不如学外国政客,比如丘吉尔。

发现这个事实,我有些痛苦,因为知道这一切必然带来自绝于人民的后果。

虽然这样代价太大,但由于太热爱自己,太过于相信自己的发现,也只好忍受自绝于人民的孤独。

丘吉尔的两个难题,使我们看到无趣的生活很痛苦。

而我们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