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李实.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691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李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李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李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李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李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李实.docx

《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李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李实.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李实.docx

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李实

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

◆李实(电话:

一.行为的基本原理

(一)行为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1.行为的概念

(1)行为就是人类日常生活所表现的一切动作。

(2)行为是指由刺激物(客观物)引起的某种反应(刺激—反应理论)。

如在易燃易爆的地方出现了火情(刺激物),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将它扑灭。

(3)场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是一个场,包括“这个人和他的心理环境的生活空间”,行为是由这个场决定的。

他的基本公式是:

B=f(P×E)

式中:

B---人的行为;

P---个人的内在因素;

E---环境(自然及社会)

(4)鹤田事故发生模型

A=f(P×E)

式中:

A---事故;

P---个人的内在因素(人的失误);

E---环境(不良的物质条件)。

2.行为的特征

(1)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人类的行为具有自动、自发的特点,外力可能影响人的行为,但无法发动起行为,外部权力和命令无法强制一个人产生真正的效忠行为。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提高人的自觉性(认同感),才会有积极主动的行为。

(2)行为的因果性

人的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起因。

遗传素质、外部环境是影响行为的生理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需要(欲望)、动机等是行为的内部原因。

(3)行为的目的性

人类并非盲目的行动,它不仅有起因而且有目标。

有直接目标,也有间接目标;有总目标,也有子目标;有长远目标,也有近期目标等。

(4)行为的持久性、连续性

行为指向目标,目标没有完成之前行为不会终止;旧目标达到还有新目标攀登。

(5)行为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人类的行为经过学习、训练、重复、实践,可能形成较稳定的、习惯性的活动方式;环境的变化也会造成行为的可塑性特点。

3.行为分类

(1)先天性行为

是人类遗传下来的行为,如手指受到针刺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是人的本能行为。

(2)后天性行为

是人们通过获得知识而产生的行为,如人们操作机器的本领,就是经过学习获得的。

按行为主体的不同分

4.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

(1)安全行为及其特征

①安全行为

是指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遵守劳动纪律、遵守作业规程,并在危险状态和事故发生时能够正确处置的行为。

②安全行为的特征

以安全作业规程、技术规程、管理规程为规范(标准),以躯体动作为载体,按照一定的操作方式连接起来。

(2)不安全行为及其分类

①不安全行为

✓是指能引发事故的人的行为差错,是人的一种主观行为。

✓一切脱离公认的安全作业方式并增加事故可能性的行为。

✓由于信息输入失误导致判断失误而引起的误操作。

②不安全行为分类

✓有意识的不安全行为

是指有目的、有意识、明知故犯的不安全行为。

如在多数情况下,许多司机在超过安全速度行驶时能“幸免于难”而达到理想目的,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并视这种不安全行是安全行为。

✓无意识的不安全行为

是指一种非故意的、未意识到的不安全行为。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由于感知的错误、判断不准确和反应迟缓而造成的。

如把冷水开关错作热水开关,驾驶员看错指示牌(指示器)等。

(二)影响行为的因素

1.遗传因素

(1)遗传基因由DNA(脱氧核糖核酸)元素组成

(2)遗传基因对我们“硬件”的影响,如身高、人体尺寸、体格、体力、疾患等

(3)遗传基因对我们“软件”的影响,一母所生的孩子,人格特质(行为)迥异,且难以改变

(4)遗传基因对我们智力的影响,少则30%,多则90%

2.环境因素

(1)家庭和父母

(2)学校和同龄人

(3)工作环境和同伴

(4)社会经历

(5)文化背景

(6)自然环境

3.心理因素

(1)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向过程。

(2)个性心理

气质、性格、能力等。

(3)心理因素决定个体行为的千差万别

4.生理因素

(1)身体的缺陷

(2)患有某种疾病

(3)生物节律

(4)休息不好

看见美食时的心理与生理反应:

心理因素

人体进食信号—心理因素:

感官影响—美食当前,产生进食欲望;我不能吃太多,以免体重上升。

生理因素

人体进食信号—生理因素:

脑神经系统控制进食;胃肠消化速度;肝脏转换成肝糖储存。

二.不安全行为的识别

(一)国家标准

根据GB6441《企业员工伤亡事故》(GB6441-86)将不安全行为分为13大类,包括以下内容: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削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场所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

(1)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操作;

(2)违反操作规程操作;

(3)无票证从事危险作业(动火、动土、进入有限空间等);

(4)脱岗、睡岗和酒后上岗;

(5)违反规定运输民爆物品、放射源和危险化学品;

(6)违章指挥、强令他人违章作业。

(三)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1.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内在因素

(1)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缺乏责任心;

(2)业务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

☑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知道该怎么做,但坚持不下去

(3)作业过程心理状态异常;

(4)不良生活习惯;

(5)休息不好。

2.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外界因素

(1)有章不循,安全管理松弛;

(2)安全教育培训不力;

(3)作业环境恶劣;

(4)劳动组织不合理;

(5)信息处理错误;

(6)设施、设备、工具功能不全或失效。

3.产生不安全行为原因的因素

(1)心理因素

其行为表现:

行为暴躁、鲁莽、自负、不协作、不合群、懒惰、行动草率,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过分敏感、恐惧、神经质,家庭不和,邻里纠纷,殴气、抵触情绪等。

(2)生理(病理、药理)因素

如足跛、手疾、近视、耳背、反应迟缓、休息不够(疲劳)、体力不足、身体不适、带病上班、服用某种药物,以及生物节律等等。

(3)知识能力因素

如文化水平低、相关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实践经验少、不懂业务技术、操作有困难、技能不熟练、人际关系处理不好、遗忘等。

(4)环境因素

1)管理因素

①管理制度缺陷

②现场管理缺陷

③设备管理缺陷

④教育培训缺失或不足

⑤工作环境不良或没有改善或采取防护措施

2)社会因素

①家庭因素

②文化背景

③人际关系

三.个性心理特征与不安全行为

(一)个性的一般概念

1.个性的含义

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稳定性;

(3)可塑性;

(4)独特性。

3.个性的心理结构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2)个性心理特征的定义

是指个体比较稳定地、经常地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体差异的能力、性格、气质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

(1)能力的概念

1)能力的定义

是使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心理特征,它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是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必需条件。

2)人的能力的形成

①人的素质

②教育和实践活动

③人的主观能动性

3)影响个人能力的因素

①生理状态

②身体状态

③病理状态

④药理状态

⑤心理状态

⑥软件状态(包括技能,规则及知识水平)

4)工作绩效与能力:

工作绩效=能力x动机

(2)气质和安全生产

1)气质的概念

①现代心理学的观点

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这些特点以同样方式表现在对各种事物的心理活动的动力上,而且不以活动的内容、目的和动机为转移。

②古代心理学的观点

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就提出了4种体液的气质学说。

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

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四种体液谐调,人就健康,四种体液失调,人就会生病。

机体的状态决定于四种体液混合的比例。

希波克拉特曾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把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多血质的人体液混合比例中血液占优势,胆汁质的人体内黄胆汁占优势,粘液质的人体内粘液占优势,抑郁质的人体内黑胆汁占优势。

③现代心理学关于构成气质类型的特性:

✓感受性,是指人对外界影响产生感觉的能力。

✓耐受性,是指人表现为注意力的集中能力,保持高效率的坚持能力,对不良刺激的忍耐能力。

✓反应敏捷性,是指人表现为说话的速度、记忆的快慢、思维的敏捷程度、动作的灵活性;对各种刺激可引起心理各方面的指向性。

✓可塑性,是指人表现在对外界适应的难易、产生情绪的强烈程度、态度上的果断或犹豫等方面。

✓情绪兴奋性,是指神经系统强度和平衡性,有的人情绪极易兴奋但抑制力弱,这就是情绪兴奋性强而平衡性差。

✓外倾性和内倾性,是指外倾性的人其心理活动、言语、情绪、动作反应倾向表现于外,内倾性则相反。

2)气质类型特征

①多血质(活泼型)气质特征

活泼爱动,富于生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来去匆匆—能升能屈,表情丰富,思维言语动作敏捷,乐观,亲切,浮躁,轻率。

这种人反应敏捷性强、情绪兴奋性高、可塑性强、外倾性较明显、耐受性较差。

血质气质特征的人,就是平时所见性情活泼的人。

多血质的人善于“社交”,似乎是天生的“组织者”。

②胆汁质(兴奋型)气质特征

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于自制,内心外露,率直,热情,易怒,急躁,果断,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缺乏耐心。

这种人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耐受性差。

胆汁质的人善于“社交”,似乎是天生的“组织者”。

③粘液质(安静型)气质特征

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动作迟缓,内心少外露,坚忍,执拗,淡漠。

这种人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性敏捷较低、情绪兴奋性较低、内倾性明显。

粘液质的人能够严格地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工作制度,他们是“实际劳动者”。

④抑郁质(抑制型)气质特征

反映速度慢,不灵活。

严重内倾,既容易激动又容易消沉。

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易感而富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小忸怩,孤僻。

这种人可塑性很差、内倾性明显、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

抑郁质的人做单调工作最好,应从事简单的操作。

3)气质和工作岗位

①多血质和胆汁质气质特征的人较适合从事管理者或流水线的作业,但要帮助其克服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不太适合外科手术医生等职业;

②抑郁质气质特征的人较适合从事研究、财会、值班值守等工作,不适合从事驾驶员、教师、医生等职业。

(3)性格和安全生产

1)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客观现实和对自己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所谓对人对事对自己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是人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

个性中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决定着性格的好坏。

2)性格类型

①理智性:

以理智衡量一切,支配行动

②情绪性:

情绪体验深刻,举止受情绪左右

③意志性:

具有较明确的目标,行动主动

④外倾性:

心理活动外在,开朗活跃,善于交际

⑤内倾性:

心理活动内在,深沉文静,反应缓慢,顺应困难

⑥顺从性:

适应性强,易受暗示,容易接受别人意见

⑦独立性:

独立性强,不易受其他因素影响

3)易引发事故的性格类型

①攻击型性格

②孤僻型性格

③马虎型性格

④轻率型性格

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且变化比较难,比较慢;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变化容易些和快些。

性格与气质

◆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

例如,从事精细操作的外科医生应该具有冷静沉着的性格特征,在职业训练过程中有可能掩盖或改造易冲动和不可遏止的胆汁质气质特征。

◆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使性格特征“涂上”一种独特的色彩。

例如,具有勤劳性格特征的人,多血质的表现为情绪饱满,精力充沛;粘液质的人表现为精细操作,踏实肯干等。

◆气质还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动态。

例如,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比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更易形成自制力的性格特征。

四.非理智行为及其产生的心理原因

1.非理智行为的概念

(1)“明知有危险却仍然去做”的“明知故犯”的主动(心理)行为。

(2)“鬼使神差”的被动(心理)行为。

2.非理智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1)侥幸心理

就是无视事物本身的性质,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违反那些为了维护事物发展而制定的规则,想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恶来行事就能使事物按着自己的愿望发展,直至取得自己希望的结果。

2)省能心理

人们在做任何事情时,总希望以较少的能量消耗获得最大的效果,这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

省能心理主要表现为嫌麻烦、怕费劲、图方便或者得过且过的惰性心理。

由于省能心理作祟,操作者可能忽略了必要的操作步骤或不使用必要的安全装置从而引起事故。

3)逆反心理

某些特定情况下,个别人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偏见或对抗情绪等心理状态下,产生与常态心理相反的对抗心理状态。

案例:

某员工处于好奇和无知,用火柴点燃乙炔发生器浮筒上的出气口,是看能否点火,结果发生爆炸,自身死亡。

4)凑兴心理

是人在社会群体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心理反映,多见于精力旺盛、能量有余而缺乏经验的青年人。

从凑兴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或发泄剩余精力,常易导致不理智行为。

如汽车司机争开飞车,争相超车以及因开玩笑导致的事故等。

5)冒险蛮干心理

这种心理往往受激情的驱使,或者本人有强烈的虚荣心。

例如有的人本来就比较胆小,害怕登高,但为了不使自己在众人面前“露怯”,硬充大胆,做出一些非理智的行为。

6)好奇心理

生产工作过程中,当运用一些新设备、新装备等平日难得一见的情况时,出于好奇心理(严格讲是一种求知欲望),作业人员往往会自己动手实践一番,由于行为者对设备情况不熟悉、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7)从众心理

自身行为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从而无法用自己的理性和识别能力做出判断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俗称的“随大流”。

8)逞能心理

 自以为能干,自我表现,敢于违章,视冒险作业为英勇行为的心理状态。

四.不安全行为的控制

(一)需要理论与安全管理

1.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系统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安全生产的应用

✓良好的动机一定会有好的行为结果;只有满足了员工的需要,组织才能生存;

O动机的三个关键因素

•行为的方向;

•努力的水平;

•坚持的程度。

√制定能够满足职工需要的措施,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二)破窗理论与安全管理

1.破窗理论

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打坏窗户的人也得不到及时处罚,那么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

2.破窗理论在安全管理中应用

✓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积非成是,积假成真;

✓潜移默化的力量不可忽视;学样变样;

✓及时表扬做好事的员工,让更多的员工做好事;

✓不及时纠正员工的违章,往往会有更多的人违章。

(三)强化理论与安全管理

1.强化理论(行为修正理论)及其类型

(1)强化理论

◆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

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导致奖励结果的行为很可能不断重复,而导致不利结果的行为则不大可能重复。

(2)强化类型

☐正强化

一种强化程序,反应之后呈现强化刺激或加强其强度。

结果,反应变得更强或更可能发生。

✓小张能够自觉地遵守操作规程,主动制止和纠正了他人违章,避免了一起事故发生,得到了领导的及时表彰,之后,小张的表现更加突出。

Ø这里的第一个“反应”,是指小张的好行为;

Ø这里的“强化刺激(物)”,是指领导表彰;

Ø这里的第二个“反应”,是指小张的表现更加突出。

☐负强化

一种强化程序,反应之后去除、延迟或降低不愉快刺激的强度。

结果,反应变得更强或更可能发生。

✓班长在每天的班前班后会上,总是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唠叨),班组成员都听从了班长的要求,再没有发生过违反劳动纪律和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之后,班长开会说的(唠叨)就少了。

Ø这里的第一个“反应”,是指班组成员都听从了班长的要求;

Ø这里的“不愉快刺激(物)”,班长的“唠叨”;

Ø这里的第二个“反应”,是指班组成员比过去表现得好了。

☐惩罚

随之而来的刺激或事件减弱或降低先前反应可能性的过程。

●正惩罚,出现一些行为后,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件。

✓如果你的朋友取笑你是个书呆子,你可能会停止学习或减少学习时间。

●负惩罚,出现一些行为后,一些愉快的事件被去除。

✓如果学习使你没有时间和朋友在一起,你可能会停止学习或减少学习时间。

☐忽视

就是对已出现的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冷处理”,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强化理论小结

应把正强化物看作某种增加或获得的东西,如表扬,物质奖励等;负强化则是避免或逃离某种不愉快的事物。

在这两种情况下,反应都变得更可能发生。

负强化与(正)惩罚,二者都包含不愉快刺激。

但是,在惩罚中,你遭受了不愉快刺激,而在负强化中,不愉快刺激去除掉了。

惩罚减少了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而强化增加了这种可能性。

惩罚和负强化常常同时存在。

2.强化理论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与员工讲清什么样的行为才能获得奖励;

(2)选择合适的奖励和惩罚;

(3)提供充足的反馈;

(4)奖励的程度要与员工功劳大小相匹配;

(5)不要连续奖励正确的行为;

(6)要及时奖励正确的行为;

(7)让所有的员工知道对于某位员工的奖励;

(8)奖励集体;

(9)定期地变化奖励方式。

(四)组织中的能力管理

1.选拔;

2.安置;

3.培训。

(一)性格影响人一生

1.性格决定命运;

2.性格好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就是自我实现的人。

(二)性格的形成

1.性格与家庭教育

(1)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方式;

(2)家庭氛围;

(3)家庭结构。

2.性格与学校教育

(1)教师的教育态度;

(2)班级集体的影响;

(3)同龄人的影响。

3.性格与社会教育

(1)社会主流文化对性格的影响;

(2)小群体对性格的影响。

4.性格与环境

5.性格与自我教育

6.性格与遗传

结论:

性格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其中感情层面主要由遗传决定,知识层面主要受环境影响。

(三)性格塑造

1.事业与性格

成功=人格特质+成就动机+环境因素;

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3.性格的多重性和矛盾性

4.薛宝钗与林黛玉性格特征

5.性格塑造方法

(1)加强学习与修养;

(2)正确看待自己;

(3)择善友而交;

(4)多参加有益的活动;

(5)学会改变自己;

(6)学会凡事往好处想;

(7)学会与人为善;

(8)常怀慈悲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