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押题教育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6197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押题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前押题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前押题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前押题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前押题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前押题教育学.docx

《考前押题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押题教育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前押题教育学.docx

考前押题教育学

2014北京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教育学》临考押题卷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出自于().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论语》

2.首次明确使用“素质教育”概念的中央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D.《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3.当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机能的超常发展而得到补偿,这是因为人的发展是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均衡性

4.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社会制约性 B.相对独立性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对社会的反作用性

5.主张“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B.杜威 C.卢梭D.罗杰斯 

6.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7.学校长期形成的传统.舆论.风气.仪式.各种人际关系等,在课程类型上属于().

A.选修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8.《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可谓善喻矣”。

这反映了以下哪个原则的要求().

A.教学相长原则 B.预时孙摩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藏息相辅原则

9.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

A.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 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活动 D.教学

10.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

A.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B.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身体健康

C.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D.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二、填写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反映了孔子_____________的教学原则。

12.___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

13.教育是一种______________,深受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4.________________是布卢姆教学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

15.现代的教师应扮演好以下角色______、传授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协调员。

16.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_____________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17.最早提出自由教育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

18.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划分,可分为学科课程、____________和综合课程。

19.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

20.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在有关人员的协同下通过现场的实物、过程行进中展开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1.经济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22.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为重点。

2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无条件的。

24.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

25.“双基教学”是中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27.简述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

2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29.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30.简述当前课程改革的一般趋势。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试析“教育万能论”的理论缺陷。

32.结合自己的(受)教育经历,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学》临考押题卷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该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2.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的是().

A.卢梭 B.康德 C.罗杰斯 D.洛克

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论语》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指导实践法 D.陶冶教育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通过于()年。

 

A.1986B.1995C.2001D.2006

6.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

A.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B.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C.评定学生操行 D.了解和研究学生

7.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育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8.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核心教育思想是().

A.平行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共产主义教育 D.实用主义教育

9.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A.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在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

10.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和促进作用的是().

A.环境 B.学校教育 C.主观能动性 D.遗传素质

二、填写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师生关系包括师生的___________、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

12._______________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3.课程计划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结构、__________________等。

14.________________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5.德育包括政治教育、_________、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16.1986年通过的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17.学制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学校教育设施;二是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19.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梭和________________。

20.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2.双轨制就是学校系统分普通和职业两类学校。

23.掌握学习就是所有儿童都掌握所学内容。

24.教师劳动是一种体力劳动。

25.教师要成为管理者。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

27.简述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9.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条件。

30.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论述德育过程是长期和反复的过程。

32.北京某小学的学生张三,经常拿别的同学的东西,每次被发现后,在教师的批评帮助下,都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表示要痛改前非,甚至泪水涟涟地写血书保证;但一段时间后,她的老毛病又犯了,再次认识错误,再次保证;但过了一段时间,毛病又犯了……

刚当教师不久的王老师非常苦恼,请你帮助她分析一下,案例中体现了德育过程中的哪条规律,如何根据德育规律予以纠正。

 

《教育学》临考押题卷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2.第一次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的教育文件是().

A.1958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1999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这是因为人的发展是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均衡性

4.童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A.六七岁至十三四岁 B.十一二至十四五岁 C.三岁至五六岁 D.六七岁至十一二岁

5.隐性课程的提出是().

A.杰克逊 B.怀特海 C.布鲁姆 D.杜威

6.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是().

A.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 B.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C.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D.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7.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可以说是最早的().

A.隐性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8.《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子路问孔子:

“听到一个道理马上去实行吗?

”孔子说:

“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实行?

”冉求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则说:

“马上去实行。

”这反映了孔子提出的哪个教学原则().

A.教学相长原则 B.预时孙摩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藏息相辅原则

9.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 B.榜样示范 C.陶冶教育 D.品德评价

10.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多协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听取每个学生的意见,这属于哪条基本原则().

A.平行性原则 B.民主与自主的原则 C.规范与创新结合的原则 D.目标原则

二、填写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孔子要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反映了他的___________道德修养方法。

1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______________。

13.教育现代化的实质和核心是_______________。

14.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是维果茨基_____________理论的教学实践者。

15.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_________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

16.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_______________、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7.提出“产婆术”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

18.按课程的存在形式及地位作用的不同,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__________。

19.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__________、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20.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___________、讲演四种形式。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1.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22.教育制度就是学制。

23.隐性课程就是看不见的学校非制度文化。

24.新课改后,教师就不用作传授者了。

25.教学的目的是智育。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27.简述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

28.简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29.简述班集体的构成要素。

30.简述德育的任务。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在教师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一位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谈了她的一段经历:

开学快一个月了,我这些一年级的“宝贝们”表现还好。

不过有件特别让我感到头疼的事:

每次上课,不是这位掏不出课本,就是那位找不到笔。

尽管我一再强调课前要把学习用具摆放好,可是道理说尽仍然无济于事。

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

我画了一幅“学具摆放图”贴在黑板的旁边,然后,和学生约定:

“课前课后看一眼”“同伴要相互提醒”“老师一站一指提示你”。

实施后效果不错。

一周之后基本不用我“一站一指”,两周之后,同伴提醒的现象也消失了,不到一个月,每位学生都形成了好习惯。

该班主任的做法符合德育哪一规律?

请依据该规律加以分析。

32.结合实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终身教育的,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哪些启示意义。

《教育学》临考押题卷及答案四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杜威 C.康德 D.马卡连柯

2.《教育规划纲要》发布于哪年().

A.1999 B.2010 C.2005 D.2008

3.“六学二馆”体现封建社会教育的().

A.阶级性 B.等级性 C.专制性 D.刻板性

4.主张教育目的取决于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需要,这一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涂尔干  D.卢梭

5.教学原则反映了().

A.教育现象  B.教学规律  C.教学现象 D.师生关系

6.我国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

A.榜样法 B.说服法  C.评价法  D.陶冶法

7.“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8.“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反映了以下什么德育方法().

A.榜样示范 B.陶冶教育 C.品德评价 D.指导实践

10.中小学教育科研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A.访谈法 B.测验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二.填写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欧洲封建社会两大教育体系:

____________、和骑士教育。

12.《教育规划纲要》中的两个基本、一个进入指、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_________。

13.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方面要提倡_______________,反对注入式。

14.教师教育能力素养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____________。

15.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唯一途径)是______________。

16.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7.《教师法》规定教师实行聘任制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

18.布鲁姆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终身教育思想的“4个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________。

20.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为自觉性、独立性和_________。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1.教育起源于人类的本能,是人类生存竞争的本能。

22.讲授法一般采用灌输式,就是注入式。

23.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源泉,因此,教育学实质上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汇编。

24.人的发展是遗传素质决定的。

25.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上什么?

27.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8.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29.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30.教育对以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哪几方面?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某校班主任王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读本班同学的求爱信,并说这样做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管理。

从法律的角度论述王老师的做法。

32.有位低年级教师,在教《谜语》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带学生复习一组过去学过的词:

“跃进”、“斗志昂”等,原因是新课文中有“笑迎”这一新词。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找出“跃进”、“斗志昂”等词与新课文中的“笑迎”的关系;当学生找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提示学生(因为“跃进”的“跃”字的右面一半就是“笑”字的下半部,“斗志昂”的“昂”字下半部加上“辶”就组成了“迎”。

复习了这些词后,学生再学习新词“笑迎”)。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新课文中的“笑迎”一词了。

这位教师运用了教学的什么原则,请论述此教学原则。

《教育学》临考押题卷及答案五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是“科学教育学之父”的人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拉伊

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洛 B.沛西·能 C.孟禄 D.达尔文

3.“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B.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C.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 D.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体本能需要来确定的是().

A.孔德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涂尔干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通过于()年。

A.1986 B.1995 C.2001 D.2006

7.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8.结构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A.罗杰斯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9.德育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政治教育、法制教育 B.政治教育、心理教育 C.法制教育 D.政治教育

10.“润物细无声”反映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自我教育法 D.陶冶教育法

二、填写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的教育文献是_________。

12.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_________。

13.1995年我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是_________。

14.马克思认为_________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

15.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_________的培养。

16.培养“书呆子”的教学违背的教学原则是_________。

17.从课程管理角度来分,课程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_________。

18.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_________。

19.德育使把道德内化为品德,又把品德外化为_________的过程。

20.班级活动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22.人的发展是遗传素质决定的。

23.教师要成为指导者。

24.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5.教学的目的是智育。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27.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8.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29.简述班级活动的意义。

30.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涯关注理论。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结合实际,论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征。

3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

一、填空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 2.C 3.C  4.C  5B 6.B   7.D  8.C 9.D 10.D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启发诱导 12.政治制度  13.社会现象 14.掌握学习理论 15.诊断者  

16.旧式分工 17.亚里士多德 18.活动课程 19.客观公正  20.现场教学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错误:

经济为教育提供基础。

政治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22.错误: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23.错误:

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

第一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第二要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第三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

24.正确: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双重的地位:

一方面,学生是教师作用的对象,且学生属于未成年人,因此他们是教育的客体;另一方面,学生是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且能进行自我教育,因此他们又是教育的主体.25.正确:

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即“双基”.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答:

劳动对象的多样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劳动空间的广延性;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27.答:

从知识体系、社会需要出发设计课程,是知识本位、社会本位;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重视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教给学生.

28.答:

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29.答: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

30.答:

选择化和个性化、平衡性、综合化、管理上的多极化。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答:

(1)教育万能论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把教育作用绝对化。

(2)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与促进作用只是相对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的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与促进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32.答:

(1)因材施教原则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需要教师做到:

1.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我们班一共有学生30多个,通过日常观察和了解。

2.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

分层教学;课外活动;开设选修课。

有的同学个性较强,吃软不吃硬,应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有些同学则需要棒喝般的警醒,有的同学爱学习,有的同学爱运动等等。

参考答案

(二)

一、填空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 2.D3.B 4.B 5.D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