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学》考前复习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0879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育学》考前复习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教育学》考前复习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教育学》考前复习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教育学》考前复习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教育学》考前复习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教育学》考前复习讲义.docx

《最新《教育学》考前复习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育学》考前复习讲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教育学》考前复习讲义.docx

最新《教育学》考前复习讲义

睿博教师证

201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补修统一考试

《教育学》考前复习讲义

一、小题

1、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填、选、简)《论语》教育功能: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

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办学模式:

创办私学 学说核心:

以“仁”为核心,强调忠孝和仁爱。

 教学内容:

六艺,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原则)、强调学习与思考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注。

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在教学方面,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其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

4、苏格拉底的助产术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6、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自然主题的教育思想),“泛智教育(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提出普及初等教育,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由于写了这部著作,成为人们公认的教育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弥儿》

8、康德是第一位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1776年康德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开设了教育学讲座。

标志着教育学首次进入课堂。

9、赫尔巴特在1806年首次发表的著作《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

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著名的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他首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教育范畴。

(教材中心:

教育是为以后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代表作为1916年出版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学》。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也是生长的,主张在“做中学”。

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学说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是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

11、苏联于1939年出版了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很大)

12、我国近代教育家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学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13、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哦的分类系统》

14、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他的《教育过程》一书,主张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

15、1975年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端,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16、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1.(简、选)教育的属性

2.()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历史性3.教育的阶级性4.教育的相对独立:

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2、教育具有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18、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

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19、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和生物起源论犯了同样的错误,即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0、教育的劳动起源论(社会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活动

21、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22、学校教育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教育经费控制、教育行政组织系统以及有组织的教学和教育的机构体系。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各级各类学校系统。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3、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1学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2学制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3学制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

2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25、义务教育的特征:

一是强制性,二是普遍性

26、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人的身体发展也即人的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其体制的增强。

人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有规律的心理变化。

包括两方面:

一是认识的发展,如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的发展;二是意向的发展,如情感、意志、性格、需要、兴趣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

27、人的发展的动力源1内发论2外铄论3在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8、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1人的身心发展的统一性和相互联系性2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3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人的身心发展得不平衡性5人的身心发展的的互补性6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7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9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30、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1、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

教育目的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

1.教育目的的功能:

1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2教育目的的调控功能3教育目的的评论功能4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2.教育目的的类型:

从教育目的的层次上看,可分为国家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3.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3人们的教育理想

35、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点:

1无目的论:

代表人物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2个人本位论:

其典型代表有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奇等。

主张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本能本性得到高度发展(出发点)。

3社会本位论:

典型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等。

主张确认教育目的不应从个人本位出发,应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4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理论)

36、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2智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3体育:

体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37、素质教育的特征:

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4教育目的的全面性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共同生活。

1.素质教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2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3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3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业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40、教师职业的特点: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41、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包括道德、知识、教学实践、管理等方面的发展。

4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客体2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3、当代学生的特点:

1主体意识增强2信息获取方式多样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4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1.师生关系概述:

1师生之间是尊重与被尊重的人际关系2师生之间是爱与被爱的朋友关系3师生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工作关系4师生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教育关系

45、课程的定义:

1课程作为学科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3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46、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1社会条件对课程的制约2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对课程的制约

47、课程类型:

课程理论主要有学科课程、经验课程、综合课程等。

48、课程设计是指:

课程编制的结构,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在学校,课程设计以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方式表现。

49、课程计划制定的直接依据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50、课程计划的结构包括:

1。

规定教学科目:

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依据教育目的以及学校的具体任务和修业年限来确定开设教学科目,即学科。

2.规定学科的设置顺序3规定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4规定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既有综合课程又有分科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51、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51、课程标准的构成: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52、中学课程标准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国家课程标准对于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53、教学是以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

54.在西方,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在189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

55.课程的含义分为三类,﹙课程作为学科﹚、﹙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单

56.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条件对课程的制约﹚﹙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对课程的制约﹚多

57.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课程理论主要有学科课程、经验课程、综合课程等

经验课程又称活动课程、生活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58.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方式的总称。

59.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

60.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

61.是教师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交谈,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提高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教学方法。

62..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各种实物、教具、音像资料或做示范性实验,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关于事物的感性认识,说明、印证和巩固课堂所讲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63.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64.“发现法”是由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65.我国中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的辅助形式是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教学的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

66.历史上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67.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其所著的《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和论证。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值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68.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a小队教学b特朗普制c开放教学

69.班级授课制的类型(简称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所划分的课的种类,包括单一课和综合课。

70.班级授课制的结构: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71我国中学采用两种教学的辅助形式:

个别指导和现场教学

72.我国中学教育的特殊形式是复式教育

73.中学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评价。

其中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上课时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评价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74.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75.中学作业的一般形式a口头作业b书面作业c实践性作业

76.中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具体可包括中学生认知学习的评价、技能学习的评价和情感学习的评价

77.中学测验常采用考察和考试两种方式。

78.广义的德育概念,认为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

79.德育的目标即德育活动所预期达到的目的,是教育活动本身对受教育者道德素质培养所要遵循的规格要求或质量标准,它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德育实践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80.德育过程构成要素:

从构成要素上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过程,因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是德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81.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德育过程是一系列矛盾运动过程,我们可以将这些矛盾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

第二层次是德育过程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82.德育原则的含义: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8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国家全面调整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行为的基本法律。

于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于1995年9月1日实施

84.《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依据和最终目的分别是什么?

a.《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教育事业;b.立法依据是提高全民族素质;c.制定《教育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85.《教育法》规定我国教育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

86.教育督导制度是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为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对所辖地区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制度。

87.国家实行的基本教育制度包括哪些?

学校教育制度;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和成年人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扫除文盲教育制度;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

8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4年1月1日起实施。

8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与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90.义务教育的性质: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91.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学教育两个阶段。

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92.a.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93.《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是2008年9月,由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的。

9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07年6月1日起实施。

95.《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2004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

二.论述或简答题

1选择和运用中学教学基本方法的依据:

a教学的目的任务b中学课程的性质及其特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c学校的设备条件d教学的时限e教师自身的条件

1.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a.要把高度的思想性和严密的科学性有机的统一起来。

B.要经常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

C要讲究语言艺术。

D.可恰当运用板书和教具。

2..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a教师要充分做好谈话前的准备。

B问题的提出要明确具体难易适中,富有启发性。

C在谈话进程中,要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脉络,提出问题,因势利导,逐步引出结论。

D教师要掌握提问技巧。

3.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a要注意挑选演示的时机和内容。

b演示时要尽量使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学习对象,以获得深入的感性材料C演示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观察。

d要掌握演示技巧。

4.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a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应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

b练习难度和数量应恰当,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C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d教师要及时检查和讲评练习的质量。

5.班级授课制的特点:

A以“班”为学生人员组成的单位。

B以“课时”为教学的时间单位。

C以“课程表”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周期。

D以“课”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7.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简答)

优点:

1.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班级,使学生成为一个整体,可以互相促进和提高;2.教师按固定的时间表,同时为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教育对象,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3.在教学内容和时间方面,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使教学工作能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4.各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能减轻学生的疲劳,符合学生大脑活动的规律和用脑卫生。

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缺陷是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8.备课应做的工作a备材料1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2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3领会插图、认真准备插图、挂图和版画。

4钻研习题,认真准备练习和作业。

5备提问。

b被学生c备教法

9.备课应写的计划a学期(或学年)教学进行计划B课题(单元)计划C课时计划

10.上好一堂课的要求a教学目的明确b教学内容正确c教学方法恰当D教学组织得好E师生互动的好f教师要有全面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11.学科课程:

优点:

1以浓缩的形式集纳人类在各个基本科学领域探索的成果,间接经验的容量较大,有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2便于按知识逻辑顺序组织教材,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3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缺陷:

1.现代学校的不少学科中的不少知识,按学科自身的逻辑结构来讲,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对于未来的该学科的专家或专业工作者来说,也是必须的,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它们与日常生活和学生的经验、需求缺乏联系,容易导致死记硬背2强调每一门学科课程的相对独立和稳定的逻辑系统,容易导致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3学科课程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和划一的讲解教学方法,造成教师只能在有限范围内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

2.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相比,其优点是第一,强调学习者当下的直接经验的价值,把学习者的经验及其生长需要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使学习者成为真正的主题;第二,主张把人类遗产以儿童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主张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儿童当下活生生的经验,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这样,儿童在与文化与科学知识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人格不断获得发展;第三,主张将现代社会现实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即把儿童视为社会的儿童生活与现实之中的儿童,又不使儿童拘泥与当前的社会现实,被动适应当前的社会现实,它着眼于儿童的未来,摆正了儿童的人格发展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关系。

经验课程的局限性和缺陷是:

首先,经验课程容易导致忽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尽管其倡导者的初衷并非不要科学知识,而是寻求学科知识对儿童人格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实践过程中往往导致实施者沉醉于儿童当前的各种偶发冲动,纵容儿童,忽略学科知识的教育价值;其次,经验课程容易导致“活动主义”,在经验课程的实践中,人们往往把经验课程误解为让儿童随意的从事一些肤浅的、缺少智力价值的操作活动,从而忽略了儿童深层次的心理品质的发展;最后,活动课程的组织要求教师具有相当高的教学艺术,对于习惯了班级授课制和讲解教学法的教师而言,这点很难适应。

11.德育的功能:

a.德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b.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c.德育对其他各育的功能

12.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多选,简答)a.德育的生功能b.德育的发展功能c.德育的享用功能

13.德育目标的特征a.德育目标具有历史性b.德育目标具有社会性c.德育目标具有价值性

14.德育过程的含义

a德育过程是一种育德的活动过程,是德育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展开。

b德育过程是有目的的活动过程。

c.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共同参与的过程

15.德育过程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内部矛盾是德育过程中各要素的对立统一关系,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

德育过程正是在这一系列矛盾运动中展开的。

其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的矛盾,这一矛盾不仅是德育过程内部的主要矛盾,也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16.德育过程必须反复抓,抓反复

17.德育的基本原则(简答)

1.()知行统一原则(论述,材料)二、循序渐进原则三、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四、爱和民主原则 五、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论述,材料)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18.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

(2)榜样教育法

  是借助于影视、文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形象,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德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德育方法。

  运用榜样教育法的要求(简答):

a.榜样要植根于受教育者当下的生活b.不能神话榜样人物c.运用榜样教育法时,注意适当的体现“德福一致”的价值观念d.正确对待偶像崇拜现象

5.教师和父母要注意身教,成为青少年的好榜样

(3)道德叙事法(4)交往实践法(5)道德讨论法

19.新时期班主任的角色

1.()班主任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和社会生活规范的训育者

2.()班主任是学生发展潜质的发现者和学生自主发展的引领者

3.()班主任是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和整合者

20.班主任工作的时代任务

a.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帮助学生肃清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

b.在促进学生一般能力充分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c.适当协调社会发展需求与家长教育意愿之间的关系

21.班主任胜任力的时代要求

a.教育教学能力b.班级管理能力c.道德反思能力d.精神关怀能力

22.班级组织的发育

a.孤立探索阶段b.群体分化阶段c.组织整合阶段

23.《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简答)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b.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c.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d.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e.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24.《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哪些基本权利(简答)

a.教育教学权b.学术研究权c.学生管理权d.报酬待遇权e.参与管理权f.进修培训权

25.《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哪些义务?

a.遵守法规义务  b.教育教学义务   c.思想教育义务   d.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e.保护学生权益义务     f.提高水平义务 

26.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的享有权利。

27.《规范》的内容和特点(简答)

a.“爱国守法”,这是教师职业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