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课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5601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docx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社会主义课件.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docx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目录

总论3

问题

(一)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3

问题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3

问题(三)学习科社的重要意义3

第一讲空想社会主义3

一、16和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4

二、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4

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4

四、19世纪30-40年代的空想共产主义者5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5

一、产业革命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5

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6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7

四、《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8

第三讲科学社会主义经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发展9

一、欧洲1848年革命9

二、第一国际9

三、巴黎公社10

四、第二国际10

问题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11

问题二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11

问题三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11

问题四12

第四讲列宁与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12

一、列宁对马恩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12

二、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思考12

三、十月革命的基本经验12

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2

第五讲苏联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3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探索13

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15

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和主要弊端15

第六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6

一、半途而废的赫鲁晓夫改革16

二、中途消失的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改革17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8

第七讲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18

一、东欧、亚洲与美洲国家人民民主政权的类型18

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19

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19

第八讲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20

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要性20

二、社会主义改革是要实现两个历史性结合21

三、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和改革的先导21

第九讲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挫折21

一、劫难中起步的南斯拉夫改革21

二、“波兰式道路”的改革22

三、“悲剧”催生的匈牙利改革22

四、“布拉格之春“中凋零的捷克斯洛伐克改革23

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未取得实效原因23

第十讲东欧剧变及所提供的启示23

一、东欧剧变基本情况23

二、东欧各国演变的三种类型24

第十一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25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历史地位25

二、当代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影响25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并存与竞争26

第十二讲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现状与社会主义发展前景探析26

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形势26

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展望及其主要特征探析27

 

总论

问题

(一)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又称为科学共产主义。

广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构成。

狭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理论武器。

它只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一样,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有自己特点的研究对象。

问题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核心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论证无产阶级为什么能够获得解放的,而科学社会主义是论证无产阶级怎样获得解放的,因此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归宿和落脚点。

问题(三)学习科社的重要意义

第一,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系统和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

第二,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第三,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一讲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起源于人类社会刚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16世纪。

它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也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独立运动的理论表现,同时也是一种不现实的改造人类社会的思想体系。

它产生于16世纪初,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后,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它从产生到终结,经历了300多年,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16和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2.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3.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

4.19世纪30-40年代的空想共产主义阶段

一、16和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6和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通常称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温斯坦莱,德国的闵采尔,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和法国的维拉斯。

这里我们重点介绍的是莫尔和康帕内拉。

莫尔和康帕内拉的共同特点是,从古代哲学家的著作、早期基督教的传说以及当时人文主义著作中吸取思想素材,采用文学作品的形式,虚幻地描写未来理想社会的情景。

二、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这一时期著名的代表人物都是法国人,其中最主要的有摩莱里和马布里。

摩莱里的代表作是1755年出版的《自然法典》,马布利的代表作是1785年出版的《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8世纪时,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兴起成为影响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重大事件。

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其一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再像以前那样,采用文学的形式来描绘理想的社会制度,而是采取法律条文的形式把他们的理想社会法律化、制度化。

其二是,他们都利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武器,直接论证了消灭私有制和建立公有制的必要性。

如对“理性论”的使用。

其三,由于受历史限制,他们的学说还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色彩。

摩莱里要求在生产领域取消分工,所有社会成员共同担负各种繁重艰苦的体力劳动任务,在消费领域,据对平均地分配消费品。

马布利则提倡清心寡欲,禁绝一切生活享受。

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这是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发展最的最重要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三大空想家:

法国人昂立·圣西门和沙利·傅立叶,英国人罗伯特·欧文。

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在法国和英国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这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根源的。

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的产业革命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两大事件。

客观社会条件的这种变化,使19世纪的三大空想家比以往任何时候的空想家都能更清楚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弊端,因而也使他们的学说无论在理论观点上,还是在表达形式上,都超过了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首先,三大空想家已经摆脱了小生产主义、复古主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束缚,开始从现代化大生产上寻找出路;

其次,在他们的著作中,已经不再采用虚幻的文学描写和具体的法律规定的表现形式,而是采用直接的理论论证的形式,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然而,三大空想家毕竟还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仍然没有能够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四、19世纪30-40年代的空想共产主义者

这是空想社会史上的最后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埃蒂耶纳·卡贝和他的《伊加利亚旅行记》;奥古斯特·布朗基和他的《布朗基文集》;德奥多·德萨米和他的《公有法典》;威廉·魏特林和他的《自由与和谐的保证》等。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大都出现在具有空想社会主义传统的法国。

他们在理论上分别继承了和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史上的两种传统。

以卡贝为代表的一派继承了从莫尔和康帕内拉直到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形成了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体系;

而以布朗基和德萨米为代表的一派继承了16世纪闵采尔和18世纪末期的巴贝夫的暴力革命思想,反映了这一时期阶级斗争的尖锐化以及无产阶级试图通过革命斗争实现自身解放的愿望。

缺点:

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在理论上虽有一些积极的、值得肯定的见解,例如提出了要革命就必须建立严密的革命组织的思想,以及提出并论证了什么是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必要性和任务等问题,但总的来说,他们在理论上没有什么新建树,甚至赶不上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的水平。

用恩格斯的话说:

“这种共产主义还是颇为粗糙的、尚欠修琢的、纯粹出于本能的一种共产主义”。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一、产业革命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但其“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19世纪上半叶,西欧主要国家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迅速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激化,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深刻的经济根源。

机器大工业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恩格斯指出:

“自从蒸汽和新的工具把旧的工场手工业变成大工业以后,在资产阶级领导下造成的生产力,就以前所未闻的速度和前所未闻的规模发展起来了。

”但是,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却越来越不适应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阻碍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这种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主要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

这种矛盾的尖锐化,在19世纪上半叶的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激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经济领域表现为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的激化,表现为生产的无限扩大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枯萎的矛盾的激化,尤其是表现为经济危机的爆发。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激化还进一步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的尖锐化,表现为这两大对抗阶级之间斗争的进一步展开。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存在着对抗性矛盾。

随着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在政治上走向反动和在经济上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日益明朗化。

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经历了一个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

最初,工人们以为是机器造成了他们的悲惨境遇,于是自发地起来捣毁机器。

这种斗争遭到了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

工人们在斗争中认识到破坏机器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劳动条件,必须开展以罢工为主要形式的经济斗争。

英、法、德三国工人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罢工斗争。

在经济斗争的过程中,无产阶级逐渐组织起来,开始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和政治主张,于是经济斗争进一步发展为政治斗争,如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随着各国工人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开展,工人组织和团体纷纷出现。

1840年的英国宪章派全国协会是近代第一个工人政党。

在法国,从30年代中期起出现了工人的秘密组织。

1837年由布朗基领导成立了“四季社”,40年代初出现了平均主义工人社以及德萨米的人道派秘密工人团体。

德国工人的第一个秘密组织“被压迫者同盟”于1834年在巴黎成立,1836年从中产生了“正义者同盟”。

工人团体在发展过程中,在领导工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日益需要理论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

19世纪上半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斗争形势表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

无产阶级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利益,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口号,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组织,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并日益感到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总之,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吸收和改造了2000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尤其是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思想成就。

其中,19世纪的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是英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其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他们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并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时间)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泉。

他们比较正确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认为与工人、地主和资本家三大基本阶级相应的三种基本收入(即工资、地租和利润)中只有工资是劳动收入。

尽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很大的局限性,如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理想的制度,把资本家对雇用工人的剥削说成是合乎理性的,看不到劳动的二重性,不了解价值的社会本质等,但他们的学说为人们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提供了有益的资料,他们对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地租、利润和利息所作的详细探讨,为研究剩余价值的来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

形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是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在理论上的表现。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果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是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的集大成者。

他首次系统地叙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把整个世界描述为一个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的过程,并企图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他把历史看作受内在规律支配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但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他的体系限制了他的辩证法的彻底性,也使他在政治上得出保守的结论。

费尔巴哈一反从康得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传统,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他批判了宗教唯心主义,认为宗教的上帝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也批判了哲学唯心主义,认为它只是宗教神学的翻版。

他对物质和思维的关系作了唯心主义的明确回答,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唯物主义哲学。

但他的哲学也有根本的缺陷,一是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二是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总之,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依据。

3.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最高阶段。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有规律地向前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社会只是一个暂时的、过渡的阶段,它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力图从经济因素和阶级斗争的发展说明人类历史的进程。

二是对资本主义作了尖锐深刻的批判,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复活了的奴隶制”,利己主义是社会一切阶级的通病,经济上的无政府状态是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私有财产是所有罪行和灾祸的根源。

三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作了生动有益的探索和描绘,提出新社会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主张消灭私有制,实行以大生产为基础的公有制,有计划地统一组织社会生产,实行按劳分配,消灭三大差别,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妇女解放等等。

尽管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不能从历史发展的高度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兴衰的规律,不能科学地论证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也不懂得无产阶级在实现这一历史交替中历史使命,但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和展望未来理想社会方面的有价值的思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们从各自所处的环境出发,一方面,不断地要求进步,参与反对现存制度的实际斗争;另一方面,又通过严谨的理论探讨,批判地吸收前人的思想成果,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最终实现了由唯心主义者向唯物主义者,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主观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摒弃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批判地吸收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思想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历史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

关于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基石,它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真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的可能性。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正确阐明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实现的,社会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只有劳动群众才“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奋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但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阶级斗争,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往往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因此,阶级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关于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基石,它的创立具有划时代的功绩,“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第一,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资本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当货币在市场上购得能创造价值的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时,货币才转化为资本。

雇用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达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即公认的工资,其余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地占有了。

马克思从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本质的分析,发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阐明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就是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随着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求,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将日益激化。

在这个基本矛盾的作用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

第二,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历史地位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却一无所有,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而拼命工作。

他们虽然有不受雇于个别资本家的自由,但最终还是要把自己作为劳动力出卖给整个资产阶级。

因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对抗性的、不可调和的。

两大阶级在经济上的根本对立,必然使他们之间产生激烈的阶级斗争,既然资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就必须联合起来,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整个雇佣劳动制度,才能获得彻底解放。

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社会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合理因素,完成了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的伟大历史任务。

四、《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开始起草同盟的纲领。

1848年2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以单行本发表。

它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初步形成。

《共产党宣言》的伟大贡献

第一,《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第二,《宣言》考察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及其斗争的历史,把无产阶级作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社会力量。

第三,《宣言》第一次系统地制定了关于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第四,《宣言》划清了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与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

第五,《宣言》对未来社会的描述用非常谨慎的文字概括指出:

“当阶级差别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手里的时候,公众的权利就失去了政治性质,国家也就自行消亡。

”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第三讲科学社会主义经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发展

一、欧洲1848年革命

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与各国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大量障碍的存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广泛地开展起来。

另外,1845-1846年欧洲大陆农业歉收和1847年蔓延整个欧洲的工商业革命,也加速了1848年革命的到来。

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社会各界及矛盾激化的程度不一,每个国家革命的具体任务也就有所不同:

法国——要求铲除封建残余,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

德国——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实现国家统一,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英国——要求争取普选制,改革选举制度;

意大利——要求结束国家的分裂状态,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匈牙利、波兰、捷克等国——要求反对民族压迫,要求实现民族独立。

各国的具体任务虽然有所不同,但从革命性质来看,都有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法国二月革命

推翻了“七月王朝”,但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果实,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法国六月起义

马克思称它为“现代社会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这是为保存或消灭资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

德国三月革命

在害怕革命的资产阶级的掩护下,封建势力镇压了革命,君主专制统治得以恢复。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总结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1848年革命的积极参加者。

革命失败后,他们及时总结了革命的经验教训,写了许多重要著作,如《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等。

在这些著作中,他们着重叙述了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理论和策略。

第一,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道路。

第二,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基本阶级力量。

通过德法两国革命的失败,马恩深切地感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他们指出,在一切农民国度中,没有工农“合唱”,工人阶级将是“孤掌难鸣”,难以取得胜利。

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农民日益破产,从而使农民群众认识到工农利益的一致性,思想将逐步革命化。

因而农民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变化,使工农的建立成为可能。

第三,“不断革命”是无产阶级的战斗口号。

无产阶级以外的其他阶级的革命不彻底性和软弱性,是1848年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

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得到运用、检验和发展。

革命风暴过去以后,他们又以严肃的态度,认真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为无产阶级准备更加锐利的准备。

二、第一国际

社会主义思想先行者很早就主张各国工人运动有国际的联络和国际的组织之必要了。

而把这个必要说得最明白,最不含糊的,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早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断言“无产阶级无祖国”,就喊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口号。

自此以后,他们的思想和斗争就浸透这种国际主义精神。

到了1864年,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第一次表现为组织形式。

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意、波兰、爱尔兰等国的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