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6549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259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9页
温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9页
温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9页
温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9页
温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温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2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温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及专题研究(终审稿)

温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说明书及专题研究

(终审稿)

[键入文字]

规划说明

规划背景

为促进温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受温州市政府和市旅游局委托,北京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承担了《温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年编制)的修编工作。

温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自竞标和编制工作于2003年12月开始以来,先后经过第一次10天、第二次15天、第三次19天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工作,组织召开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旅游行业机构的相关座谈会达20余次。

规划组还就温州旅游发展问题先后深度访谈了来自温州市博物馆、温州市计划委员会、温州市交通局、温州市规划局、温州大学等单位的相关人士计10余人,以及对当地市民和游客等数百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同时本规划还充分利用了温州市旅游局花了一年多时间组织200余名专业人员编制的《温州市旅游资源普查报告》成果。

作为本次规划编制工作具体管理、组织、协调的温州市旅游局,对本次规划的初稿举行了三次征求意见会。

2005年1月5日,市旅游局对规划初稿组织了市旅游部门及各区县旅游部门的意见征询会。

2005年2月21日,市旅游局就规划初稿组织了包括市计划委员会、市交通局、市规划局、市文物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等20余家相关部门组成的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意见征询会。

2005年3月2日,市旅游局对规划初稿组织了当地专家的意见征询会。

规划编制组根据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对规划初稿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本次规划的初审稿。

2005年3月3日,温州市人民政府组织了对本次规划初审稿的评审会。

评审组由来自浙江省旅游局、杭州旅游委员会、宁波旅游局,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商学院、厦门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评审组专家一致同意规划初稿通过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

规划编制组根据初审意见再一次对规划初审稿进行了修改,最终形成了本次规划的终审稿。

此间,规划组还得到温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旅游局、各部门等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谨此,规划组对以上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机构、单位和个人表示由衷的感谢。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温州市域,包括鹿城、瓯海、龙湾三区,瑞安、乐清两市,永嘉、平阳、苍南、泰顺、文成、洞头六县。

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

规划原则

  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和条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

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顺应旅游市场发展趋势,从构建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角度制定总体战略、目标,并提出相应的产品、服务及支持保障体系的发展建议;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注重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城市格局和空间形态,在尊重地方文化原真性与突出地方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

规划强调以围绕旅游者或消费者的旅行或消费心理需求为核心,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内涵、合理利用,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规划依据

本规划以《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国家旅游局制订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等国家、省、市各级部门编制的有关规范、条例为基本依据,策划和设计理念衔接了《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04年编制)、《温州市大都市区规划》、《温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思路,同时参考了此前制定的各级各类相关专项规划,主要包括:

《浙江省旅游业“十五”计划与至2020年旅游发展规划》

《浙江省海洋旅游业发展规划(1996—2010)》

《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温州市旅游发展“十五”计划与10年规划》

《温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年

《温州市旅游资源普查报告》

《温州市近期建设规划文本(送审稿)》2005年

《温州市永强片次区域规划》2002年

《温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温州生态市建设规划》

《温州市旅游交通建设规划(2002年—2015年)》

《温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3年—2020年)》2003年

《温州江心屿旅游项目策划》

《温州杨府山商务中心城市设计》

《温州生态园总体规划》2004年

《温州市瓯海区旅游发展规划》2003年

《温州市龙湾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年

《乐清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年

《瑞安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年

《平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年

《永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年

《苍南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年

《泰顺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年

《中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3年

《雁荡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年

《浙江文成百丈漈—飞云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4-2020)》

《南麂列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年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5年-2020年;

其中:

近期为2005年-2010年,

中期为2011年-2015年,

远期为2016年-2020年。

[键入文字]

温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及专题研究(终审稿)

规划摘要

《温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终审稿)在对温州旅游业宏观发展背景、经济社会条件、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温州市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战略、目的地城市总体形象、空间结构、产品体系创新、重点发展区和优先项目规划、市区县旅游概念性规划、目的地营销等提出了构想。

规划还对温州城市品位提升及中央游憩商务区规划、温州市申请世界遗产进行了专题研究。

同时,规划还就《温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优先发展项目等形成专项研究分册。

摘要如下:

l旅游资源

资源类型丰富;品质优良;自然山水型旅游资源相对占有优势,但人文旅游资源份量也重且有特色;级别较高单体分布相对集中,级别较低单体分布则相对均匀;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

l旅游发展优势与机遇

城市品牌知名度高;地处“长三角、珠三角”中国两个最大客源输出地的交汇区域;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商务旅游的迅猛发展;长三角旅游发展一体化;浙江海洋时代的来临;“一港三城”战略的实施;休博会与世博会游憩需求。

l目标市场分析和界定

入境旅游市场:

近期以东南亚、港澳台、日韩市场,以及海外华侨华裔市场为重点目标市场;中远期以欧美市场和亚洲其他地区市场为重点目标市场。

以商务旅游、文化寻根、山水观光旅游和探亲怀旧作为市场撬动点,逐步扩大入境游市场。

国内旅游市场:

在近期内重点开拓长三角市场、华东市场和珠三角市场,环渤海都市圈市场作为中期重点目标市场,华中市场作为中远期重点目标市场,以与温州有较多经济贸易往来的其他省市市场作为机会目标市场。

区域旅游市场:

近期重点开拓温州本地及浙江本省休闲度假市场,积极开拓浙南闽北市场。

l旅游发展战略定位

将温州建设成为独具山水情怀的国际商务旅游城市

l旅游发展战略目标

以“全面提升城市品位”为总体指导思想,塑造推广“温州:

流金海岸·忘情山水”的总体形象,以政府引导为方向、市场主导为主体,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海洋旅游、休闲度假、山水观光和瓯越文化五大品牌产品,积极拓展海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将温州建设成为独具山水情怀的国际商务旅游城市。

以旅游促进温州城市面貌和城市品位的全面提升;以旅游促进瓯越文化传统的挖掘与保护;探索符合温州实际的旅游业开发模式,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多赢格局。

保护旅游资源,坚持良性开发,打造山水生态城市,全面提高温州环境质量,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l旅游发展长期战略

包括六大战略:

1、城市品位提升战略。

2、商务旅游推动战略。

3、山江(雁荡山楠溪江)一体化战略。

4、二桥(岛桥廊桥)战略。

5、瓯越文化产品化战略。

6、目的地品牌构建战略。

提升温州城市形象和品位,以国际性的商务旅游品牌来推动温州整体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将温州具有巨大潜力的商务、山水、岛桥、廊桥、瓯越文化等旅游资源转化为品牌性旅游产品,打造国际商务旅游城市。

l旅游品牌形象

“温州:

流金海岸·忘情山水”

流金海岸:

以“海岸”为中心词彰显温州向东海时代的转变;“金”,风水中金融本身就是属金的,指代温州城市的商务中心性和资本聚合力;“流”,则体现着资金、信息、物流、人流都处于流动状态,价值创造力生生不息。

忘情山水:

“山水”是温州的城市格调和空间特征,“忘情”即尽情,意为深情投入,怡然陶醉。

“忘情山水”的组合则意蕴游客被温州的山水深情陶醉,怡然自得,身心放松。

l旅游发展空间动力机制

从大区域角度,对温州旅游发展进行空间动力学分析,建立旅游空间动力机制为:

“城市核心集聚,沿路沿海沿江纵横延伸,四大板块辐射增长”。

通过延伸、辐射、扩散、联合等一系列空间动力的共同作用,构建温州旅游发展的区域空间格局,使温州成为带动浙南地区旅游发展的龙头和中心城市。

l旅游发展空间结构

一核——都市游憩商务核。

两带——飞云江•鳌江文化生态旅游带;温州滨海风景带。

四板块——以雁荡山-楠溪江为核心的山-江旅游板块;以洞头和南麂、北麂列岛为核心的岛桥海洋旅游板块;以泰顺廊桥为核心的廊桥山水遗产旅游板块;以苍南渔寮和玉苍山为核心的苍南滨海休闲度假板块。

l品牌旅游产品

形成“世界温州·商务家园”——商务旅游产品,“蓝色温州·自在畅游”——海洋旅游产品,“假日温州·闲适享受”——休闲度假产品,“山水温州·忘情感受”——自然山水观光旅游产品,“文化温州·古越东瓯”——瓯越文化旅游产品等五大类品牌旅游产品。

l大型旅游节庆

在深化提高“轻博会”的国际规模和档次,增强“世界温州人大会”等大型节事活动吸引力的同时,提升和丰富已经举办了七届的温州旅游节的内容和内涵,使其成为温州标志性的节庆活动。

l十大重点发展区

中央游憩商务区、温州生态园、“雁荡山—楠溪江”山江旅游区、温州国际游轮泊港、百丈漈—飞云湖滨水生态休闲度假区、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南麂北麂海洋生态休闲旅游区、廊桥山水遗产旅游区、温州滨海风景道、苍南滨海休闲度假区。

l旅游发展项目计划

本规划提出温州市旅游发展推荐项目、“十一五”规划优先发展项目和近期的重点建设项目,涉及中央商务区建设,商务、海洋、瓯越文化、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城市品位提升和景观营造,古城遗产保护,旅游交通和旅游接待服务建设等方面,将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项目群和品牌产品,成为带动温州旅游发展的龙头。

l旅游营销

近期(2005年-2010年)——以温州旅游整体品脾的树立为营销重点,利用媒体宣传和重大活动事件巩固并拓展东南亚市场、港澳台市场、日韩市场、华侨华裔市场、本地市场、周边市场、长三角市场和珠三角市场,并适度开拓其他市场,使温州成为国内著名的独具山水情怀的商务旅游城市。

中远期(2011年-2020年)——巩固并保持在传统重点目标市场的占有率,同时加大在入境的欧美市场、亚洲市场和国内环渤海市场、华中市场的营销力度,使温州成为独具山水情怀的国际商务旅游城市。

l旅游产业系统规划

包括旅游交通、旅游饭店与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旅行社、休闲娱乐、旅游商品等方面的规划设想。

l旅游发展支持与保障系统建设

内容包括总体规划的实施保障,旅游软环境建设,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温州旅游开发模式创新,人力资源的开发,旅游安全及危机管理等方面。

l旅游开发影响与资源保护

针对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社会、资源、经济可能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的措施。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

目录

前言 1

第一篇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