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第1部分 古代篇 专题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5238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 第1部分 古代篇 专题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版 第1部分 古代篇 专题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版 第1部分 古代篇 专题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版 第1部分 古代篇 专题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版 第1部分 古代篇 专题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 第1部分 古代篇 专题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

《版 第1部分 古代篇 专题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 第1部分 古代篇 专题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 第1部分 古代篇 专题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

版第1部分古代篇专题3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专题三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知识主线串联·网络构建

主题一 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的趋时更新

(对应学生用书第12页)

■主题纵向贯通•…………………………………………………………………·

时期

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

创立和发展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

西汉

改造和独尊

(1)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宋明

转型与成熟

(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

(2)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

(3)陆王主张“心”就是“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

明清之际

批判与继承

(1)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

(3)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

(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

■主题考向探究•……………………………………………………………………·

考向一 以“多元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

1.(2017·江苏高考)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

“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D [孔子的“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符合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而朱熹的“克己”则要求克服人的私欲,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二者不完全一致,D项正确。

朱熹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下,A项错误。

朱熹提出人欲应该服从于天理,即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为目标,B项错误。

朱熹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没有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C项错误。

]

考向二 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突出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2016·江苏高考)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

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C [李贽的衣着和行为反映出其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是反对正统思想、力图冲破封建传统束缚的表现,并非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故C项正确,D项错误。

仅凭衣着不能反映出李贽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排除A项。

收女弟子是倡导男女平等的反映,而非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

]

考向三 以“历史解释”为立足点,考查历史事件的内涵与外延

3.(2014·江苏高考)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董仲舒“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含义。

本题实际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

“屈民以伸君”就是说臣民要绝对服从君主,也就是“君为臣纲”,这并非先秦儒家的思想,且“全部”错误,故A项错误。

“屈君以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董仲舒的这一主张神化了皇权,背离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

董仲舒的新儒学既有仁爱思想也有德治思想,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D两项错误。

]

4.(2010·江苏高考)“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D.黄宗羲

B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的意思是不必迷信圣人、权威。

朱熹、陆九渊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他们都极力维护封建纲常礼教,故不可能诋毁先贤圣人,A、C两项可排除。

黄宗羲主要是抨击君主专制,D项也可排除。

李贽以戏谑嘲讽的笔调评论孔子,认为孔子并非天生圣人,故正确答案为B项。

]

■主题深度剖析•……………………………………………………………………·

1.“百家”思想主张的比较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老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

2.孔子思想的特点

(1)子不语怪力乱神——重视现世事功(实践理性)

(2)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重视道德修养

(3)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重视血亲人伦

(4)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重视民本思想

(5)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重视社会秩序

3.董仲舒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

①大一统:

孔子强调正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

②实行仁政:

限田、薄赋、省役;“天人感应”,防止暴政等。

③道德修养:

五常(仁、义、礼、智、信)。

(2)发展

①思想专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屈民而伸君”(法家)。

②神化皇权: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阴阳家)。

③无为而治:

天为百神之大君、覆育万物、以无为而治思想阐释三纲和治国之道等(黄老道家)。

4.程朱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继承:

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

(2)发展

①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

②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

③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5.明末清初四大思想家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

发展

政治

批天理——理性

存人欲——民本

批君主和三纲——平等

限制君主专制——民主

人欲天然合理——个性解放

经济

重农抑商

工商皆本

文化

经世致用——务实

否定权威,独立思想

■主题仿真模拟•…………………………………………………………………….

1.(2017·南京、盐城一模)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对三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遵循“天命观”

B.旨在神化君权

C.彼此存在继承关系

D.都属唯心主义

A [天命观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其一,相信神灵经常关心并干预包括自然进程和社会人事在内的世界事务;其二,相信神灵具有必要的智慧,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显示他的意愿;其三,相信神灵具有实现其安排和意图的超自然力量和权能。

无论是孔子、荀子还是董仲舒都遵循天命观,故A项正确;神化君权的仅仅是董仲舒,故B项错误;三者之间没有继承关系,荀子倡导的天命观具有唯物思想,董仲舒具有唯心思想,故C项错误;荀子的思想属于唯物主义,故D项错误。

]

2.(2017·南通、扬州三模)吕思勉评价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于致用之学,以及孔门的经,极意考究。

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

该思想家应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D.李贽

B [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与材料中“要把天下的物,格得精粗无不到”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表明主张通过“格物致知”来认识天理,应是程朱理学思想,而朱熹认为“物”是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二字,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王阳明用“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来否定“格物致知”说,与材料中“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不符,故C项错误;李贽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与材料中“孔门的经,极意考究”不符,故D项错误。

]

3.(2017·苏州一模)清代学者颜元评价士林风气时讥讽地说:

“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他的思想,与下列哪一位学者比较接近(  )

【导学号:

40034015】

A.朱熹B.陆九渊

C.李贽D.顾炎武

D [颜元批评宋元以来的儒学者“无事袖手谈心性”,空谈理学。

朱熹进一步发展了程朱理学,没有与此接近的思想,故A项错误;陆九渊是心学的创立者,没有与此接近的思想,故B项错误;李贽主要是抨击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权威,没有与此接近的思想,故C项错误;顾炎武认为空谈误国,主张经世致用,与此思想接近,故D项正确。

]

主题二 从历史反思角度考查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辉煌与沉沦

(对应学生用书第13页)

■主题纵向贯通•…………………………………………………………………·

时期

发展历程

从先秦到秦汉

奠基发展

(1)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

(2)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

繁荣外传

(1)唐代造纸术西传,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

(2)宋代:

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完成和西传

■主题考向探究•……………………………………………………………………·

考向一 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

1.(2014·江苏高考)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C [解答本题注意两点:

一是时间的变化:

从五代后唐到宋朝;二是核心内容:

印刷术的推广。

宰相冯道生活于五代时期,而雕版印刷术早在唐朝初期就已出现,故A项错误。

宋真宗景德二年是公元1005年,此时毕昇还未发明活字印刷术(1041~1048年发明),故B项错误。

从材料提供的印刷品的数量逐年增多和印刷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可知C项正确。

依据“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可知D项错误。

]

考向二 以“历史解释”为立足点,考查历史事件的内涵与外延

2.(2011·江苏高考)据《与公肃甥书》记载:

“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D [活版技术从北宋开始使用,排除A项;活版之前传递信息并不是均用手抄,如雕版,排除B项;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排除C项。

战国时期出现司南;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造纸术的发明是在汉代;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D项正确。

]

■主题深度剖析•……………………………………………………………………·

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②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尤其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③文化教育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④统治者重视。

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⑥国内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的发展。

(2)特点

①实用性强,服务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②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③技术化倾向严重,且缺乏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2.15世纪后中国科技由盛转衰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

(1)与经济: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对近代科技需求较小,使近代科技缺乏发展的动力。

(2)与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外科技的交流。

(3)与思想文化:

理学的禁锢与八股取士的教条直接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主题仿真模拟•…………………………………………………………………….

1.(2017·扬州中学模拟)《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

“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

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这一推断(  )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D [据材料“《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可知是文学作品的描述,而文学作品的描述不能作为第一手史料,因此依据错误;依据材料“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火药应用于战争是在唐朝末年,因而结论是错误的,D项符合题意。

]

2.下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

下列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  )

【导学号:

40034016】

A.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秉政的局面

B.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

C.海昏侯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D.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

D [材料信息体现不出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秉政的局面,故A项错误;秦朝的标准字体是小篆,与题干简牍的字体明显不符,故B项错误;虽然简牍是在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但是不能说明就是海昏侯所书,故C项错误;文字写在简牍上,说明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故D项正确。

]

3.(2017·苏北三市三模)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

“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版。

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版。

”这说明(  )

A.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

B.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

C.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

D.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

B [材料中“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说明为了满足民众阅读通俗浅显的书籍,所以先实行雕版印刷,故B项正确。

儒学复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均排除。

]

主题三 从文化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角度命题考查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

■主题纵向贯通•……………………………………………………………………

时期

发展历程

先秦

秦汉

奠基发展

(1)汉字:

商代甲骨文出现,中国文字成熟

(2)文学:

春秋末年,我国古代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楚辞创作并盛行;汉代的综合文体汉赋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成就

从魏晋

南北朝

到宋元

全面繁荣

(1)文学:

隋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宋代,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成为兴起的新诗体

(2)书法:

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唐宋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

(3)绘画:

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发展

(4)元杂剧的形成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

明清

承古萌新

(1)明清小说: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绘画:

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3)“国粹”京剧:

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

徽班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

■主题考向探究•……………………………………………………………………·

考向一 以“历史解释”为立足点,考查历史事件的内涵与外延

1.(2017·江苏高考)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

C [材料认为中国画注重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体现了中国画情景合一的特点,C项正确。

天人合一不符合材料中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诗与画的统一,B项错误;知行合一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错误。

]

考向二 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

2.(2015·江苏高考)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C [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汉赋以气势恢弘、词藻华美为主要特征,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契合了时代的文化需求,故A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根据“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可知B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根据“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可知D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道家的无为思想在汉初盛行,汉武帝时期,随着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发展,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汉赋宣扬的是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故C项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

]

考向三 以“史鉴功能”为抓手,隐性考查热点问题

3.(2013·江苏高考)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楷体汉字

甲骨文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D [准确解读图片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汉字是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发展演变的,由此判断A项表述错误;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是草书的特点,排除B项;甲骨文是一种可以识读的文字,因此排除C项;观察图片中的文字可知,甲骨文已经具备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D项表述正确。

]

考向四 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突出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2012·江苏高考)“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

”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A.《诗经》B.楚辞

C.汉赋D.唐诗

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抓住“民间性情之响”“俚”“国风”等关键信息分析,楚辞、汉赋和唐诗都是士人所作,故排除B、C、D三项。

《诗经》包含风、雅、颂三部分,国风主要是采集民间诗歌汇编而成,A项符合题目要求。

]

■主题深度剖析•……………………………………………………………………·

1.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变与变革,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词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促成了唐诗的繁荣。

(5)宋元时期,商品经济与市民阶层的壮大,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2.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1)科技:

宋元是三大发明的成熟阶段,更是西传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宋元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

(2)文学:

宋词一方面是表达对国家分裂的悲愤情怀的形式;另一方面也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元曲反映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造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政治黑暗的现实。

(3)书画艺术:

宋元诸多书画家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盛行的风俗画是北宋城市经济繁荣景象的写照。

■主题仿真模拟•…………………………………………………………………….

1.南宋陆游曾作诗云: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这说明(  )

A.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

B.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

C.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

D.开始关注农业生态环境

B [材料叙述了鸟鸣与农作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陆游的诗歌描写了田间农作的景象,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野人无历日”可知,描写得是普通农夫的生活写照,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了农民按时劳作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

2.(2017·苏州一模)有书法评论者对各种书法字体的特色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见右图)的评述是(  )

A.“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B [秦朝统一天下之后,以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文字。

“状如龙蛇,钩连不断”是草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笔画圆弧,富有奇趣”是篆书的特点,故B项正确;“结体扁平,方劲古拙”是隶书的特点,故C项错误;“不真不草,流动奔放”是行书的特点,故D项错误。

]

3.陈衡恪曾评价某类中国画:

“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

非仅画之范图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颇占势力,盖其有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

”下列作品符合其主旨的是(  )

【导学号:

40034017】

A.《洛神赋图》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D.《墨兰图》

D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的主旨是这类中国画不仅讲求意趣而且融诗、书、画于一体,此类绘画应属文人写意画。

《洛神赋图》属于人物画,故A项错误;《步辇图》属于人物画,故B项错误;《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故C项错误;《墨兰图》属于文人写意画,故D项正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