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的综合初中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5192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87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的综合初中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全国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的综合初中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全国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的综合初中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全国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的综合初中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全国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的综合初中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的综合初中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docx

《全国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的综合初中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的综合初中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的综合初中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docx

全国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的综合初中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世界各地气温地区差异很大。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上图,分析得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   )

A.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B.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C.从海洋向陆地递减 C.从海洋向陆地递增

(2)甲地形成低温中心,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

(1)A

(2)C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故答案为:

A。

(2)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亚洲的青藏高原。

受地形影响,海拔高,气温较低,甲地形成低温中心;故答案为:

C。

【点评】

(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

①从纬度位置看: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由于本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的主导因素,本区的农牧业为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

2.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造成甲、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2)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沙漠景观

B.乙山顶终年积雪 

C.丙地全年高温多雨

D.该山地位于北半球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

(1)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

丙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2)甲地一年中最高气温20℃,最低气温-3℃,降水350毫米,说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少,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一年中最高气温-9℃,最低气温-19℃,所以山顶终年积雪;丙地一年中最高气温19℃,最低气温1℃,说明夏季高温,冬季温和;三地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说明位于南半球。

【点评】

(1)影响降水的因素有:

①海陆位置:

沿海迎风区降水多,内陆空气干燥降水少;②大气环流:

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如赤道地区降水多;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降水少;③洋流:

寒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少,暖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多;④地形: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

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3.读某地区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两地中有一地为海洋。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为海洋                

B. 甲地位于北半球                     

C. 乙地位于南半球                

D. 乙地为陆地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气温的分布规律: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气温递减,可知,该图所示区域为南半球;南半球的7月份是冬季,冬季同纬度地区的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图示中的甲地气温要低于乙地,表明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

故答案为:

C。

【点评】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

①从纬度位置看: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小明周末和同学去爬山,他们在海拔720米处测得的气温是24.8℃,据此推测山顶1520米处的气温是 (   )

A. 24.8℃                                  

B. 20℃                                  

C. 4.8℃                                  

D. 29.6℃

【答案】B

【解析】【分析】解: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小军目前所在的海拔是720米,气温是24.8℃,小明已经爬到海拔为1520米的山顶气温为:

(1520m-720m)÷100×0.6℃=4.8℃,24.8℃-4.8℃=20℃。

故答案为:

B。

【点评】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5.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峰会将“一带一路倡设推进到高水平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今年4月初,一艘货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连云港出发经河内、孟买、马斯喀特到达威尼斯。

船员沿途所见可信的是(   )

A. 河内居民多着白色头巾和长袍

B. 孟买居民餐桌常见牛排和奶酪

C. 马斯喀特港口停泊了许多大型油轮

D. 汽车是威尼斯居民日常出行工具

(2)“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景观色彩丰富。

有林海绿、草原青、沙漠黄、胡杨金等,影响沿线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因素                           

D. 风俗习惯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

(1)河内是越南的首都,位于东南亚地区,白色头巾和长袍是西亚地区阿拉伯人的特点,故A错误;孟买位于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该地畜牧业不发达,故B错误;马斯喀特港口是西亚产油国的沿海港口,会停泊许多大型油轮,故C正确;威尼斯有“水城”之称,船舶是威尼斯居民日常出行工具,故D错误。

故选C。

(2)“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景观色彩丰富。

由于沿线不同地区的降水量不同,所以有林海绿、草原青、沙漠黄、胡杨金等景观,影响沿线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故选B。

【点评】

(1)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这也是一些大国争夺的原因。

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经霍尔木兹海峡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2)世界陆地表面自然带景观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如非洲大陆呈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即自然景观从赤道向两极更替,主要是受热量因素的影响;亚欧大陆中部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景观差异,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山地自然景观呈现出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受水分和热量的综合影响。

6.图中同学经历的天气过程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左图表示的是晴天天气,右图表示小雨天气,所以他经历的天气是由晴到雨的变化。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学生对天气符号的认识,符号比较简单,与生活密切相关,简单题。

7.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   )

A. 风和日丽                           

B. 暴风骤雨                           

C. 四季如春                           

D. 电闪雷鸣

【答案】C

【解析】【分析】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期、稳定的大气状况,以上四句话中,“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和“电闪雷鸣”表示的是天气状况,“四季如春”表示的是气候状况。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关键是学生掌握天气是短时间发生的,气候是长时间的变化。

8.以下描述能正确反映如图所示沈阳市5月29日天气状况的是(   )

A. 阴转多云                        

B. 雷阵雨转晴                        

C. 雷阵雨转多云                        

D. 多云转晴

【答案】C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中,表示雨、雪、阴、晴等天气状况的符号,叫天气符号,图的符号表示雷阵雨转多云。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天气符号以及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学生经常可以从电视上学习到相关内容。

9.一年中最冷月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之差为气温年较差。

下图是欧洲部分城市一月和七月气温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城市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越往东,气温越高                                              

B. 越往东,气温越低

C. 越往东,气温年较差越大                                    

D. 越往东,气温年较差越小

(2)影响图中城市气温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太阳辐射                           

C. 海陆位置                           

D. 地形地势

【答案】

(1)C

(2)C

【解析】【分析】气温的变化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在全球大致呈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分布规律,欧洲西部受大西洋西风的影响明显,海洋性特征显著。

(1)由图可知,图示气温数据既有最高气温也有最低气温,二者变化情况需分开来看,故AB两项错误;越往东气温的年较差越大,这是由于越往东离海洋越远,温差越大,故选C。

(2)由图可知,图中城市气温分布是越往东气温年较差越大,这是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而形成的,故选C。

故答案为:

(1)C;

(2)C。

【点评】

(1)该小题考查气温的变化特征,侧面考查学生的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仔细读图逐项解答。

(2)该小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是常考的重要考点,有一定难度,需结合所给城市位置分析。

10.下列诗句中反映纬度位置对气候影响的是(   )

A.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 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

【答案】D

【解析】【分析】“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反映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有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季风对气候的影响;“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反映了纬度因素对气候有影响。

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理解诗句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如图是地中海气候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下列关于地中海气候特点正确的是(   )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全年高温多雨

C.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D. 全年炎热干燥

【答案】C

【解析】【分析】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暖湿润。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地中海气候的特征,A属于季风气候特征,B属于热带雨林气候,D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12.下列影响世界气候的主要因素中,错误的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经度因素

【答案】D

【解析】【分析】世界上的气候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类型复杂多样,经度因素对气候没什么影响。

故答案为:

D。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具体表现为:

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13.读图,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4时左右                           

B. 12时左右                           

C. 14时左右                           

D. 20时左右

【答案】C

【解析】【分析】解:

一个地方的气温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一天中气温会发生变化,通常是早上跟晚上气温更低,中午气温更高,由图可知,该地一天中气温最高是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故答案为:

C。

【点评】一天中,正午12时太阳辐射达到最高值。

此时,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地面辐射逐渐增强。

13时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此刻正是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

由于地面增温后,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故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

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14.亚欧大陆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有关四地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冬冷夏热          

B. 乙地夏季炎热干燥          

C. 丙地冬季温和多雨          

D. 丁地降水季节变化大

(2)导致甲地气候与丁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分布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 

【答案】

(1)B

(2)B

【解析】【分析】

(1)A.甲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不符合题意;

B.乙地处于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符合题意;

C.丙地全年高温,6~9月多雨,11月~次年5月少雨,不符合题意;

D.丁地全年高温多雨,不符合题意;

(2)影响甲乙两地的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就是海陆分布,甲地更靠近大西洋。

故答案为:

(1)B;

(2)B。

【点评】甲地全年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处于地中海沿岸,且气温和降水不同期,属于地中海气候;丙地全年高温,6~9月多雨,11月~次年5月少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影响气候差异的因素主要有海陆差异,地形地势差异,纬度差异,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15.下表为临沂市某一周的天气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周中,临沂市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

A. 周二                                     B. 周三                                     C. 周四                                     D. 周五

(2)据上表,以下天气播报正确的是(  )

A. 周二小雪转大雪

B. 周三晴转多云,气温回升

C. 周五有雾,不利于户外运动

D. 周六多云,有沙尘天气

【答案】

(1)C

(2)C

【解析】【分析】

(1)气温日较差即当天最高温和最低温之差,通过计算,周四9-(-3)=12℃,在这一周中气温日较差最大。

选项C符合题意。

(2)周二雾转小雪选项A错误。

周三晴转多云,但气温比周二低,不能算回升,选项B错误。

周五有雾,能见度低,微风扩散条件不利,有利于污染物积累,不利于户外运动,选项C正确。

周六雾转多云,选项D错误。

【点评】

(1)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

低纬地区大于高纬地区:

低纬地区平均为12℃,中纬地区为7—9℃,高纬地区为3—4℃。

(2)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二、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6.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岡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下图为某区域景观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三题。

(1)该区域(   )

A.河流是内流河

B.有高原和平原

C.森林多在平原

D.桥梁跨越河流

(2)图中(   )

A.农田主要分布在山区

B.聚落主要集中在平原 

C.山区修路取最短路线

D.城市建设要靠近湖泊

(3)“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中,人类应在(   )

A.陡坡开荒,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

B.河流上游拦水,减少山区灌溉面积

C.山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河流下游填湖,建设大规模的城市

【答案】

(1)D

(2)B

(3)C

【解析】【分析】

(1)由图可知,河流流入海洋,是外流河,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和平原,没有高原,森林多分布在山地,桥梁跨越河流,故答案为:

D。

(2)由图可知,农田主要分布在平原,聚落主要集中在平原,山区修路选择最平缓的路线,城市建设靠近河流,农田靠近湖泊,故答案为:

B。

(3)陡坡开荒,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引发水土流失;河流上游拦水,减少山区灌溉面积,不利于农田的发展;山区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河流下游填湖,建设大规模的城市,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故答案为:

C。

【点评】

(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如平原地区是聚落的最佳选址区位,中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聚落往往比较集中。

交通便利的地区像交通路线交汇处、沿海沿河等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2)山区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开发时要注意保护性开发。

如在缓坡可以修梯田,既增大了耕地面积,又减少了水土流失。

在陡坡则需要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改变山区经济结构,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这样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可以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17.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个地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②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气候湿热

C.③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降水少,气候干燥

D.④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地势高,高寒缺氧

(2)下列关于图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动物主要分布于①区,是当地居民饲养的唯一牲畜

B.图中所示景物主要分布于②区,该区以白色人种为主,主要讲法语

C.③区有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D.④区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答案】

(1)D

(2)C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①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纬度高,气候寒冷,故A错误;②地区是干旱的沙漠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人口稀少,故B错误;③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故C错误;④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人口稀少的原因是地势高,高寒缺氧,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

D。

(2)图中所示的动物为三河牛,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地区,而不是①俄罗斯东部地区,故A错误;图中所示景物为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主要分布于②地区,该区以白色人种为主,说阿拉伯语,故B错误;③亚马孙平原地区有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的亚马孙河,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故C正确;④地区是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而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

C。

【点评】

(1)目前世界大量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方,多属平原、丘陵,地势低平,土地利用率高,负载量大,人口往往集中。

气候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等都是人口分布比较稀疏的地区。

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很差,生存条件恶劣,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利。

(2)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是世界第2长河,世界流量第一的河流。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上游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年雨量2000毫米以上。

著名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就生长在亚马孙河流域,这里同时还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18.西成高铁开通后,两地运行时间缩短为4小时。

该线路穿过地区自然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

图a为西成高铁路线图,图b为西成高铁沿线剖面图。

完成下列各题。

(1)西成高铁穿越的地形区是(   )

A.①——关中丘陵

B.②——秦岭

C.③——四川盆地

D.④——横断山脉

(2)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是(   )

A.穿越众多的河流和山脉

B.跨越北方和南方地区

C.穿过不同的季风气候区

D.穿过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

(3)坐高铁到西安旅游,能看见的世界文化遗产有(   )

A.

B.

C.

D.

【答案】

(1)B

(2)A

(3)D

【解析】【分析】

(1)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关中平原,②为秦岭,③为汉中平原,④为大巴山,故B正确。

故答案为:

B。

(2)西成高铁从西安至成都,该铁路穿越多条河流和山脉,施工难度较大。

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

由此可判定,西成高铁施工过程中需克服的最大困难是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穿越河流和山脉众多,故A正确。

故答案为:

A。

(3)陕西省的著名景点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依据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

(1)西成高速铁路,又称“西成客专”,简称“西成高铁”,西成高铁自西安北站引出,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沟通了陕西与四川两省。

西成高速铁路的通车,缩短了西安到成都的出行时间。

(2)影响交通线路修建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地质状况、河流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如资金、技术、经济发达程度等)。

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修建的限制较少,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修建的原则主要是少占耕地,可以以高架路的形式减少对耕地的侵占;山地地区对交通线路修建限制较大,一般沿等高线修建,陡坡上呈之字形修建,可以减小车辆爬坡难度。

(3)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

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坑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

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展现了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设计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