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4966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2019年4月10日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有条理、有目的地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1.圆形纸片、课件等

2.、折纸、涂色等操作活动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你讲个故事。

有位老爷爷把三块地分给三个儿子。

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二分之一,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四分之二,老三分到了这块地的八分之四。

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同学们你们认为老爷爷分的公平吗?

(设计意图:

巧妙利用故事,引发学生感知和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动机。

生甲:

“我觉得不公平,老大分得多。

生乙:

“我觉得老二分得多。

生丙:

“我觉得公平,他们三个分得一样多。

师:

“看样子我们班的同学也争论起来了,到底老爷爷分的公不公平,上完这一节课同学们就会明白了。

二、新授

师:

“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同学们请你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正方形)有几张?

(三张)”

请你们把这三张圆片叠起来,比一比大小,看看怎么样?

生:

“三张正方形一样大。

1.师:

“下面我们就用三张一样大的正方形代替老爷爷的地,像老爷爷一样来分一分。

首先,请在第一张正方形纸上表示出它的1/2

再在第二张正方形纸上表示出它的2/4;

然后在第三张正方形纸上表示出它的4/8。

好了,大家动手分一分。

(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

到讲台前边说边操作分完后把正方形纸贴在黑板上。

3.教师展示

老师跟你们一样,也准备了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多媒体演示)

3.师:

“同学们,观察这些正方形阴影部分,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1/2=2/4=4/8

师:

“现在再来评判一下,老爷爷分的公平吗?

师:

“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折一折的方法证明了1/2=2/4=4/8,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

生汇报(边说边展示)

方法1;转化成除法

方法2:

画线段图

方法3:

商不变规律

师:

回顾商不变的性质(课件)推断分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性质

三.研究分数的基本规律。

师:

“我们仔细观察这一组分数,它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甲:

“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变了,大小没变。

师:

“那它的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让我们从左往右看。

第一个分数从左往右看,跟第二个分数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乙:

“它的分子分母都同时扩大了两倍。

师:

“跟第三个分数比,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回答)对了,它的分子分母都同时扩大了四倍。

再引导学生反过来看,让学生自己说出其中的规律。

(边讲边板书)

教师小结:

“刚才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这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它们的大小却一样,那么,分子分母发生怎样变化的时候,它的大小不变呢?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总结一下,好吗?

学生发言

小结:

像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的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

(板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

5.深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

“什么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呢?

就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发言)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判断(说明理由)

①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②把分数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同时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

③把分数的分子乘以3,分母除以3,分数的大小不变。

()

3.教材练习十四11题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回忆一下是怎样得到的?

先根据商不变的规律猜想分数是不是也用这样的规律,然后通过举例验证来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科学家的很多发现也是用这样的思路来发现的.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各位老师,您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教法与学法、过程设计等方面作一个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以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为基础,又与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更是分数的约分、通分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

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新课标,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及合作意识。

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及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分层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综合、猜测,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

学法:

因为这部分内容可以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来完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所以这一节课采取的学法是: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与学具

教具上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融合到数学课堂中,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

学具上我让学生准备三张长方形纸片,彩笔,直尺等.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教学目标,我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组织教学,设计了“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动手实践,初步感知——引导观察,发现规律——质疑反思,解决问题”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你讲个故事。

有位老爷爷把三块地分给三个儿子。

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二分之一,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四分之二,老三分到了这块地的八分之四。

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同学们你们认为老爷爷分的公平吗?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角色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将学生的思维引到对分数

大小比较上。

(二)动手实践,初步感知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证明。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可能会从如下几方面证明:

①折纸比较的方式发现

②画图观察的方式发现

③用分数、小数的关系发现

④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发现

⑤其他方法发现

(2)组织交流证明方法和结果,交流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方法给予不同的评价。

如:

合理利用学具、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转化、推理比较等。

(3)当学生得出

=

=

的结论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祝贺猜对了的同学,同时我要表扬没猜对的同学,尽管刚才你们猜错了,但你们能积极思考利用已的知识和方法来证明,你们照样很了不起!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它们也有可能相等,与整数的大小比较不同。

在实践探究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思维特性,这样的设计又给学生提供的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起多种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构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

通过验证三个分数确实相等,那么它们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2)组织学生利用研究商不变的方法先独立观察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

不论学生的观察结果是什么,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思维,针对学生的观察方法,进行引导性评价①观察角度的独特性②观察事物的有序性③观察事物的全面性等。

(注意观察的顺序从左到右、从右到左)

引导层次一:

你发现了

两个数之间的这样的规律,在这个等式中任意两个数都有这样的规律吗?

引导层次二:

中数之间有这样的规律吗?

引导层次三:

用自己的话把你观察到的规律概括出来。

引导层次四:

0为什么要除外

(4)引导学生初步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并板书: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0除外)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

(1)观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分析、探索与思考的基础上不断生成新问题,发现并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抽象概括的整个过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质疑反思,解决问题

(1)揭示课题:

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指板书)并板书课题。

(2)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3)课件出示质疑反思:

给学生创设一个交流、反思、小结的机会:

看到分数的基本性质,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有可能会说自己的感受,如:

我可以自己猜出并证明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我很自豪。

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

①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或者减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会不变吗?

②分数的分子不变,分母变大或变小,分数的大小会变吗?

分数的分子变大或变小,分母不变,分数的大小会变吗③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数,使得分子与分母是小数,分数的大小变化吗?

教师面对这些问题不急于解答,而是把思考的机会交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

通过质疑反思、步步深入的交流活动,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究更深入,理解更完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有三个:

(1)完善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2)回忆探究发现规律的全过程,再次体验探究的方法。

(3)对学生自主练习实施分层评价,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在评价反思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七、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对于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时,这节课我大胆利用“猜想和验证”方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得到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地主动学习,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并解决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必须的基本素质。

学生已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之后,并在已有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1.通过商不变的性质、除法与分数的关系的复习,帮助学生意识到商不变的变规律与新知识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2.创设情境,通过老师讲故事的方式引出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情景引入和猜测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放手让学生操作、观察、比较。

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分析等式含有的规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练习题的设计注意了典型性、多样性、深刻性、灵活性。

先进行基本练习,深化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通过应用拓展,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出现的不足是:

(1)按照课前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对于预想之外的问题引导的不够到位。

(2)还是有牵着学生走的现象。

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空间太少。

(3)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出现了拖堂的情况。

(4)板书太少,重点未板书出来。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不断改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