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点讲解专题04构成物质微粒的性质 原子结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4771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考点讲解专题04构成物质微粒的性质 原子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考点讲解专题04构成物质微粒的性质 原子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考点讲解专题04构成物质微粒的性质 原子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考点讲解专题04构成物质微粒的性质 原子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考点讲解专题04构成物质微粒的性质 原子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考点讲解专题04构成物质微粒的性质 原子结构.docx

《中考化学考点讲解专题04构成物质微粒的性质 原子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考点讲解专题04构成物质微粒的性质 原子结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考点讲解专题04构成物质微粒的性质 原子结构.docx

中考化学考点讲解专题04构成物质微粒的性质原子结构

构成物质的微粒及性质在中考化学考试说明中属于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物质是由微观微粒构成的,能用微粒的观点认识物质的构成并能用微粒观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属于认识解层次。

原子结构在中考化学考试说明中属于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微粒构成物质部分,知道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1.分子

(1)含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

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从分子和原子角度的应用

①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②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③区分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2.原子

(1)含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

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离子

(1)概念: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及形成:

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

注意:

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物质构成的描述:

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分子的构成:

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

(1)××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2)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离子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

◆离子符号的意义:

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

◆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

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

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

例如:

2个钠离子:

2Na+

二、构成物质微粒的基本性质

1.质量、体积都很小。

2.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

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3.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4.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分子的基本特征为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三、原子的结构

1.原子结构的认识: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2.核电荷数:

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对于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相对原子质量

(1)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Ar)=一个待求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1/12)

4.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①通常用电子层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

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第1层的不超过2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含义

①圆圈内的数字:

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

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

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

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3)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

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容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

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

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

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元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2)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就不同。

◆元素的分类: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的分布:

(1)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O、Si、Al、Fe。

(2)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

N、O。

◆元素符号书写原则:

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元素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某种元素②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氯化钠、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

命题角度❶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典例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这一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

A.水分子B.氢分子和氧分子

C.氢原子和氧原子D.氢分子和水分子

【解题思路】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答案】B

【解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再分,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破裂和原子重组的过程,该反应中没有变化的有氢原子和氧原子,而发生变化的是氢分子和氧分子,新生成的分子是水分子。

故选B。

◆备考指导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和化学反应的实质。

【典例2】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SO2:

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

B.2Fe:

表示2个铁原子

C.

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S2﹣:

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解题思路】离子的表示方法为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

【答案】B

【解析】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S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错误;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Fe中的“2”表示铁原子的个数为2,正确;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可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错误;D、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S2﹣中的“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错误。

故选B。

◆备考指导用微粒的观点认识物质的构成,运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一些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H2B.FeC.CO2D.KCl

【答案】B

【解析】A、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C、CO2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D、KCl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碳原子和氧分子B.二氧化碳分子

C.碳分子和氧分子D.碳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B

【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故选:

B。

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B.氯化钾C.铜D.氧气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C、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原子发生改变

C.分子大,原子小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答案】D

【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A错误;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B错误;C、分子和原子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可比性,故C错误;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

5.下列实验中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的事实是(  )

A.水变成水蒸气

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蔗糖与水形成糖水

D.降温条件下氧气变成液氧

【答案】B

【解析】A、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蔗糖与水形成糖水,只是简单的混合,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降温条件下氧气变成液氧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B.原子是实心球体不能再分

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原子的全部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B

【解析】A、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原子是实心球体不能再分,说法错误,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各粒子还可再分,说法错误,故B符合题意;C、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原子的全部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说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命题角度❷ 微粒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典例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了水中

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

【解题思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具有质量体积很小,不断的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微粒性质不同的特点,结合题干的叙述,运用相关的性质加以解释。

【答案】D

【解析】A、蔗糖分子和水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的,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扩散到水中去了,正确;B、构成香醋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所以远处能闻到醋味,正确;C、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湿衣服上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去,正确;D、事实证明,水结冰后体积膨胀,说明冰中微粒间空隙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空隙大,不正确。

◆备考指导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粒的性质,培养了学生能从宏观现象透析出微观变化,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够初步了解一些宏观变化的微观实质。

◆方法技巧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下列各选项中,事实与解释不符合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食物变质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B

金刚石很坚硬,石墨却很软

构成的原子不同

C

酒精可做温度计内的填充物

温度改变,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D

液氧和氧气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

【解析】A、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故A正确;B、金刚石很坚硬,石墨却很软,是由于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性质不同,故B错误;C、酒精可做温度计内的填充物,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温度改变,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故C正确;D、液氧和氧气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是由于液氧和氧气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故D正确。

故选:

B。

2.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气体压缩储于钢瓶中﹣﹣分子数目变少

B.H2和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答案】A

【解析】A、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分子的间隔变小,分子的数目没有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B、H2和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H2和O2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故选项解释正确。

C、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改,只是分子间隔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A。

3.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错误的是(  )

A.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

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

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C.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冷水中要快:

说明分子在受热的情况下运动加快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D

【解析】A、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是因为热水中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了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

D。

 

命题角度❸ 原子的构成

【典例4】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

用a粒子(带正电荷的氮核)轰击一张极薄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a粒子通过了金箔,极少数a粒子发生偏转或被弹回。

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

C.金原子质量与a粒子质量相等

D.金原子核占据原子内绝大部分空间

【解题思路】原子定义为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只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它是最小的粒子,不代表它本身不能再分;其实原子确实是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

【答案】A

【解析】A、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带正电的,结合题中信息有部分α粒子发生了偏转,也说明了金原子的原子核带的是正电,故正确;B、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由绝大多数a粒子通过了金箔,故金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不正确;C、由题中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说明α粒子碰到了金的原子核,根据α粒子被弹回说明金原子核比α粒子质量大得多,故不正确。

D、由题中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金箔而没发生偏转说明金原子核在金原子中所占的空间较小,故不正确。

◆备考指导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典例5】关于下列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⑤属于金属元素

C.④⑤均具有稳定结构

D.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

【解题思路】在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其实质是原子得失电子变为离子。

【答案】D

【解析】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和④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错误;B、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②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⑤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9,为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④⑤的最外层为电子数均为7,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错误;D、①是氯离子,③是镁离子,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正确。

故选D。

◆备考指导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考查,主要以选择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在中考题中,在考查的过程中与元素的判定、原子和离子的区别综合进行,但只要抓住其实质元素是原子。

【典例6】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测定了铱(I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铱元素的核电荷数为77,相对原子质量为192.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15B.77C.76D.269

【解题思路】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答案】B

【解析】因为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铱元素的核电荷数为77,故铱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7,故选B。

◆备考指导对原子中的各粒子之间的等量关系及其个数的相互推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

1.一种碳原子的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6B.8C.14D.12

【答案】A

【解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该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因此该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

故选:

A。

2.1991年,我国的两位化学家合作测定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9,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9B.66C.115D.164

【答案】A

【解析】因为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故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故选:

A。

3.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答案】C

【解析】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故错误;B.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故正确;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错误。

故选:

C。

4.用

H表示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氢原子(图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H、

H、

H均属于氢元素

B.

H、

H、

H的核外电子数均为1

C.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D.图2所示模型能正确表示

H原子结构的是模型B

【答案】D

【解析】A、三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正确;B、三种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1,正确;C、三种原子的中子数分别为:

0、1、2,正确;D、

H原子中含有2个中子、1个质子和1个电子,错误。

故选: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