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95066.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4679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薇9506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采薇9506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采薇9506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采薇9506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采薇9506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薇95066.docx

《采薇9506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薇95066.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薇95066.docx

采薇95066

《采薇》导学预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

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学习方法:

 

   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诗经》有关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二、学习《采薇》

   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

思考讨论: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赏析:

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

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5.《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6.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7.明确特点,熟读成诵。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很有特点。

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三、布置作业:

   背诵最后一段。

四.教后感

《采薇》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

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步骤]

   一、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学习《采薇》

   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

思考讨论: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赏析:

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

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三、布置作业:

背诵最后一段。

 

《采薇》教案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通过这两首诗歌中的乡情之比较,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在更广阔的阅读视野中,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3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三、教学难点

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讲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项目叙述或回答

归纳·整理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

积累了哪些词语?

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和“荷马史诗”的文学常识?

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

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2《奥德赛》通过哪些描写烘托了奥德修斯回归故里的决心?

发现·创新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

课前检查与反馈:

1字音

玁狁(xiǎnyǔn)不遑(huáng)不来(lài)孔疚(jiù)

靡盬(mígǔ)喧嚣(xiāo)寰宇(huán)神裔(yì)

肴馔(yáozhuàn)宅邸(dǐ)逃遁(dùn)象弭(mǐ)

归聘(pìn)四牡(mǔ)骙骙(kuí)小人所腓(féi)

雨雪霏霏(yùfēi)载渴载饥(zài)整饬(chì)

2字形

靡(靡费)聘(聘请)霏(烟霏)遁(遁词)睽(众目睽睽)

糜(糜烂)骋(驰骋)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

遑(不遑)戍(戍守)戎(戎装)弥(弥漫)饬(整饬)

徨(彷徨)戌(戊戌)戒(戒严)弭(消弭)伤(伤感)

3解释加点字

靡室靡家(无)不遑启居(空闲)载饥载渴(又)靡使归聘(问候)

岁亦阳止(农历十月)忧心孔疚(很,非常)戎车既驾(已经)

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雨雪霏霏(下雪)我行不来(慰劳,劝勉)

彼尔维何(花盛的样子)维棠之华(同“花”)

彼路斯何(同“辂”,大车)岁亦莫止(同“暮”,年底)

4文学常识填空

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共收入诗歌篇,又称“诗三百”,分为“”、“”、“”三部分。

“”即国风,就是各国土乐;“”是周朝王畿之乐;“”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这本诗集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

②相传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为(国籍)盲诗人(人名)所作。

5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②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③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④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6默写填空

,。

,。

,。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二)新课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

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体感悟

1自主学习《采薇》。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①诵读

(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有条件的可利用多媒体录音作示范,供学生比较学习)

②翻译

(学生翻译,尽量由学生补充、订正,教师适时加以启发、指点。

(鼓励学生课前翻译全诗。

③了解作品主旨

问:

《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问: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④当堂成诵

3、自主学习《奥德赛》。

整体感知节选部分的结构、内容以及表现手法。

①结构

分为五个小节:

一、思乡之苦,遵旨放行;

二、奥德修斯的疑虑;

三、神女证实;

四、宴席上的再次挽留;

五、返乡的坚定决心。

②内容

节选部分表现了奥德修斯的思乡的愁苦和返乡的坚定决心。

③表现手法

问:

《奥德赛》通过哪些描写烘托了奥德修斯回归故里的决心?

答:

通过场景、动作、对话的描写来烘托表现奥德修斯回归故里的决心。

(四)合作探究

比较这两首诗歌中的乡情,探讨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1分组讨论:

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先让学生找出两首诗歌中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最后再联系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揣摩乡思情结的内涵。

2全班交流:

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①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

《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奥德赛》写的是将领奥德修斯凯旋途中抵拒女神的场景中的乡愁。

②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

③乡思情结的内涵:

(师评: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

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

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五)比较鉴赏

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1再读《采薇》,围绕问题讨论: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读去看。

答错了不批评。

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

①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

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②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

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③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

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资料二:

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

“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

‘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

”又说:

“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

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师评:

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六)交流延伸

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2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

3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

 

 《诗经》 

教学大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具体的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并参考工具书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逐句理解课文中相关词语在文中的语境意义,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4、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法 

注意问题:

教师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课堂的点拨引导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前提详解 

1、作者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

《史记•孔子世家》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305篇,孔子皆歌弦之。

”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

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

《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

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相关资料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所谓“赋” 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 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

《诗经》中的“兴” 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二、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尤其是重点字词,句式,文章大体翻译。

 

三、课文检查重点(串讲课文时,需重点强调的知识点) 

(一)    重点词句 

1.通假字 

(1)    岁亦莫止(     ) 

(2)    彼尔维何(         ) 

(3)    维常之华(          ) 

(4)    彼路斯何(       ) 

(5)    象弭鱼服(      ) 

(6)    (xian)狁孔棘(     ) 

2.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

) 

3.古今异义 

(1)    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 

(2)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 

4.一词多义 

(1)    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

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

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

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2)    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

子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3)    止:

①语尾助词。

如:

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

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

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

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如:

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⑥副词,仅,止。

如: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 

(4)    载:

①记录,记载。

如:

史载田横事。

②年。

如:

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

如: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

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

如:

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如:

如:

“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

如:

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5)    靡:

①浪费。

如: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

如: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引申为不。

如:

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

如:

左右皆靡。

 

(6)    烈:

①火势猛。

如: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引申为放火烧,如:

益烈山泽而焚之。

又引申为猛烈。

如:

穷冬烈风。

②光明,显赫。

如:

君有烈名。

③事业,功业。

如:

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

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7)    阳: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阳光,太阳。

如: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③温暖。

如:

春日载阳。

④表面上,假装。

如:

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8)    孔:

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

如:

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②很,甚。

如:

孔武有力。

③大。

如:

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9)    华:

①同“花”。

如:

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②开花。

如:

始雨水,桃李华。

③美丽有光彩。

如:

华服丽人。

④繁华。

如:

其街市之繁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