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4190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操作规程.docx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操作规程.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操作规程.docx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操作规程

螺杆制冷压缩机组操作规程

第一章环保与安全

1.1环保注意事项

1.1.1设备在加油、放油和运行时,如冷冻机油不慎泄露在地面上,应用油棉纱及时擦拭。

对经常出现泄露的场所,客户应在漏油地面设接油盘,不常泄露的部位出现漏油时应用锯末或油棉纱及时吸净,使用过的油棉纱和锯末由操作者收集到不可回收垃圾箱中,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或个人进行处理。

收集到的废油盛放在无泄漏的密封容器内,并分类存放在固定地点,标记明确。

可回收利用的油经再生处理后可继续使用,不可回收利用的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或个人进行处理。

1.1.2制冷剂泄漏可能会对环境产生破坏,禁止大量排放。

设备如需检修,必须将设备中的制冷剂回收至贮存罐,以备再次使用。

1.1.3安装、使用和维修过程以及产品废弃后产生的废弃物,如塑料袋、油毡纸、石棉垫、泡沫及泡沫塑料等不易降解且对环境有害的物质,不能乱扔,由操作者收集到不可回收垃圾箱中,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或个人进行处理。

1.2安全注意事项

1.2.1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操作资质,以免误操作引起意外。

1.2.2不应使用氧气、可燃性气体(或混合物)进行系统试验。

1.2.3设备充注制冷剂时应注意气瓶内的物质,以免充入其它物质而引起意外事故。

1.2.4机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以防止制冷剂意外泄漏而发生窒息或爆炸危险。

1.2.5设备使用的制冷剂都有危害性,要认真对待,防止泄漏,以免被吸入或身体接触而受伤。

1.2.6设备检修时,如果冷冻机油排放,必须注意防火,以免引起爆炸或火灾。

1.2.7设备拆检、维修、施焊过程中,必须保证部件内外无制冷剂和冷冻机油,以免引起火灾和人身伤害。

1.2.8压缩机与电动机传动连接部分高速旋转,有防护罩保护,禁止身体任何部位进入防护区域,以免受伤。

1.2.9设备在启动或运行过程中,应防止过量的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以免产生液击。

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可能引起设备部件爆裂等重大事故,造成人身伤害。

1.2.10设备高温和低温部件可能造成烫伤或冻伤,应避免接触。

1.2.11设备应根据使用环境和介质进行防静电接地处理。

1.2.12若同时装有多台设备,每台设备必须分别安装本身的安全阀排放管。

1.2.13严禁踩踏设备,以免造成设备损坏及人身伤害。

1.2.14可出现液体封闭的管段及设备,不允许两端阀门均关闭。

1.3压力容器使用安全事项

1.3.1本设备中的压力容器(以下简称“容器”)属于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从事本设备安装、使用单位必须贯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有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范、规章,做好设备的安装、使用、检验和维修,以及安全管理工作,以保证容器在安全状态下使用。

1.3.2容器必须经当地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登记注册,并发给注册编号后方能投入使用。

1.3.3容器使用不得超出容器的允许范围。

1.3.4使用单位应保护好容器的标牌,保管好容器的出厂文件,以备当地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监察。

1.3.5设备正常运行期间,容器与安全附件(安全附件指安全阀、压力表、液面计等,下同)之间的截止阀必须保持全开,其中容器与安全阀之间的截止阀再全开位置加铅封或锁定。

1.3.6安全阀的出口接管安装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3.6.1同安全阀连接的排放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不影响安全阀的排量,安全阀排放端到室外排放管路出口的压降应小于0.1MPa,同时应充分考虑安全阀排放反作用力对安全阀进口连接部位的影响。

1.3.6.2排放管道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安全阀出口面积。

当多个安全阀向一个总管排放时,计算排放总管的横截面积应保证排放总管能够接受所有同时向其排放的安全阀的排放量。

此外还应考虑1.3.6.3的要求。

1.3.6.3对安全阀出口侧存在的可能影响整定压力和∕或排量的背压力(排放背压力和∕或附加背压力)应予以考虑。

1.3.6.4安全阀的排放或疏液应导至安全地点。

应特别注意危险介质的排放及疏液。

1.3.6.5应避免出现任何可能导致排放管道系统阻塞的条件。

凡适用的场合都应设置疏水管。

1.3.6.6在安全阀出口安装隔离装置时,应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或规范的要求。

1.3.7容器及其安全附件应避免受到热辐射、冻结或振动等不利影响。

1.3.8使用单位更换容器的安全附件,必须选用有制造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的相应规格的产品。

1.3.9由于设备的使用保养条件不同,使用单位应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定期检验的要求进行检验,达不到设计要求,不允许投入使用。

1.3.10使用单位操作时,应按制冷作业安全技术规程执行,以保证容器在安全状态下使用。

1.3.11本容器如出现泄漏,使用单位切勿带压补焊。

1.4电气设施使用安全事项

1.4.1在进行任何调整、维修、接线或接触电器元件之前,所有装置应断电或隔离。

1.4.2只有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员使用正确的绝缘工具才能进行通电调整。

1.4.3初次开机或长时间停用后再次开机时,应将电器元件接线重新紧固,并做控制柜主回路、电动机绝缘电阻测试,并符合相关标准。

1.4.4通电运行前应确认接地良好。

1.4.5通电运行时所有电控门应关闭。

1.4.6定期检查各电器元件接触部位是否良好,如有不良,应立即进行维修或更换。

1.4.7长期停机时,应该将控制柜、台锁好,并将电源断电。

1.4.8控制柜、台使用期内,应随时清除尘埃。

1.4.9控制柜、台使用环境应保持通风良好。

1.4.10控制柜、台内外严禁存放异物。

第二章概述

2.1主要用途

螺杆制冷压缩机组是制冷系统的主要设备,压缩输送制冷剂气体。

适用于冷冻、冷藏或工艺冷却等大、中型低温制冷系统。

2.2机组特点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是一种高速回转机械,属于容积式压缩机,兼有活塞式和离心式两者之优点。

机组具有以下特点:

a)采用双边非对称全圆弧及其包络线转子型线,容积效率高、嗓音低、振动小。

b)体积小、重量轻,可用于高速运转,运转平稳安全。

c)实现能量从15~100%无级调节,节省运行费用。

d)压缩机、电机、油分离器、油冷却器、油泵等置于一体,结构紧凑。

e)可靠性高易损件少、对回液不敏感、运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

f)使用工况范围宽,排温低、单级压缩在大压比工况下运行仍有较高的效率。

g)易实现自动控制。

2.3适用条件

本机组使用的制冷剂为R717、R22,其使用条件不得超过表1规定的范围。

表1使用条件

项目

单级压缩机

双极配搭低压级压缩机

制冷剂

R717

R22

R717

R22

排气压力MPa

≤1.67

≤0.6

对应饱和温度℃

45

46

≤13.8

≤10.9

吸气压力MPa

-0.045~0.57

-0.017~0.62

-0.07~0.052

-0.05~0.101

对应饱和温度℃

-45~12.5

-45~12.5

-55~-25

-55~-25

油压MPa

高压排气压力0.1~0.3

油温℃

30~65

冷却水进口温度℃

15.5~33

冷却水流量偏差

±10%

电源

详见《电气使用说明书》

注:

单级压缩机所配电机功率仅能满足40℃冷凝温度工况,超过此工况须非标定购

2.4使用环境

a)工业区、屋内用,通风良好。

b)安装地点无雨雪侵袭。

机组无溅水、浸水的可能。

c)周围空气最高温度不超过+40℃,且在24小时周期内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5℃,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15℃。

d)非防爆安装区域内无爆炸危险的介质,且介质中无足以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液体及导电尘埃。

e)防爆安全区域内应使用能够满足相应地防爆要求的设备。

f)标准产品安装地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米(对于高海拔地区,按特殊设计)。

g)空气相对湿度在最高温度为+40℃时不超过50%;最湿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为90%,同时该月的平均最低温度不超过+25℃。

由于温度变化发生在电器上的凝露情况必须采用措施。

h)满足所选主电机防护等级标准的环境要求。

第三章结构特征

设备中有多种阀门,按其工作性质不同,设备操作时期不同,其工作状态也不相同。

具体阀门工作状态如表2。

警告!

安全阀前的截止阀必须完全打开,连接油冷却器与油分离器之间的截止阀必须完全打开。

压缩机后的排气阀开机前必须打开。

表2阀门状态

工作状态

阀门名称

设备操作状态

备注

 

停车

运行

暂时停机

长期停机或检修

调试阶段

正常工作阶段

压缩机吸气阀

慢开

自动型暂时停机时开

压缩机排气阀

压缩机与油分间截止阀

 

仅32系列机有,部件检修时关

三位四通电磁阀与压缩机间截止阀

油泵前后截止阀

油过滤器压差控制器截止阀

油压调节阀与截止阀

油过滤器前后截止阀

仅32系列机组,停用过滤器的截止阀关

油分与油冷间截止阀

部件检修时关

油泵与油冷间截止阀

油泵与有分配器间截止阀

加油截止阀

加油时开

均压截止阀

手动机组停机后与启动前开

自动型

压差供油节流阀

微开

微开

微开

微开

安全阀截止阀

油分放空阀

压力表(压力传感器)阀

部件检修时关

补油截止阀

滤芯下回油截止阀1

回油截止阀2

定期开

回油节流阀

微开

微开

微开

微开

油分、油冷排污阀

制冷剂油冷放油阀

定期开

油冷放空阀

经济器供液截止阀

满载时开

满载时开

自带经济器有

经济器排污阀

排污阀定期开

经济器供液节流阀

微开

微开

微开

微开

经济器供液电磁阀

自动型自带经济器有

补气截止阀

满载时开

满载时开

二次进气、自带经济器机组有

能量调节油过滤器截止阀

部件检修时关

3.1结构特征

3.1.1主要部件及外形图

本设备的主要部件有:

压缩机、油分离器、油冷却器、油泵、油压调节阀、吸气过滤器、油过滤器、吸气阀、排气阀、经济器(仅自带经济器机组)和补气过滤器(仅二次进气机组或自带经济器机组)、电控、电机和联轴器等。

3.1.2压缩机

压缩机主要由机体、吸气端座、排气端座、轴封盖、排气端盖(25系列以上)、转子、主轴承、轴封、平衡活塞、能量调节滑阀及油活塞、能量指示器等组成。

内容积比可调型除上述部件外增加了内容积比滑阀及油活塞、油缸隔板。

油缸体、吸气端座、机体、排气端座、(25系列以上排气端盖)用螺栓和定位销联成一体。

吸气端座和排气端座上安装了主轴承,阴、阳转子由主轴承支撑,排气端侧各装有一对角接触球轴承。

阳转子吸气端装有平衡活塞。

20系列一下轴封在排气端座内,25系列以上轴封在排气端盖内,阳转子轴伸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相连。

能量调节滑阀、油活塞通过滑阀导杆相连和油缸共同组成能量调节机构。

能量指示器安装在油缸盖板上,与能量调节机构相连。

内容积比滑阀与油活塞相连与油缸体共同组成内容积比调节机构。

油缸体隔板将油缸分成内容积比与能量调节两部分。

3.1.3油分离器

油分离器主要由筒体、封头、法兰盖和高效油气滤芯等组成。

拆掉封头上的法兰盖,可更换油气滤芯。

3.1.4油冷却器

卧式壳管式结构,分水冷和制冷剂冷却两种。

水或制冷剂液体在管程流动,油在壳程流动。

两侧水盖或管箱分别由法兰与管板连接。

换热管与管板连接。

管束由拆流板支撑。

制冷剂冷却油冷却器换热管为高效管。

需要时水冷油冷却器左右水盖可以对调。

3.1.5油压调节阀

油压调节阀安装在油泵进口之间。

20系列以下自动型和25、32系列机组采用派克A4AL或Danfoss,详见其使用说明书。

3.1.6油泵

油泵为转子柱塞泵。

详见《转子柱塞泵使用说明书》。

3.1.7吸气过滤器

安装在压缩机吸气口,由壳体、滤芯、平盖等组成。

拆掉平盖,可拆卸清洗滤芯。

3.1.8油过滤器

安装在油冷却器与油泵之间,由壳体、滤芯、平盖等组成。

拆掉平盖,可拆卸清洗滤芯。

3.1.9吸、排气阀

安装在压缩机组的吸气口和排气口。

有阀体、阀芯、阀杆、手轮和弹簧组成,同时具有截止与止回功能。

3.1.10能量调节电磁阀

能量调节电磁阀为三位四通电磁阀,由阀体、电磁线圈和红色故障应急按钮(仅非防爆型有)组成。

当非防爆型电磁线圈出现故障时,推动故障应急按钮,可达到上载及卸载目的。

3.1.11经济器

仅在自带经济器机组中装有。

为卧式壳管式结构。

高温高压液体进入壳程后一部分经节流装置进入管程。

两侧管箱分别由法兰与管板连接。

换热管采用高效换热管,与管板连接。

管束有折流板支撑。

节流装置分两种,一种为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使用于自动型机组中;另一种为手动节流阀,使用于手动型机组中。

其结构详见阀门使用说明书。

3.1.12联轴器

安装在电机与压缩机之间,位弹性叠片式联轴器。

详见《联轴器操作使用说明书》。

3.1.13电机

采用高效节能电机。

详见其使用说明书。

对于配备稀油站的电动机,稀油站详见其使用说明书。

3.1.14电控

分自动和手动型。

自动型机组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操作屏。

手动型机组采用各种继电器,显示及操作按钮均设置在控制面板上。

详见《电气使用说明书》。

第四章调试

4.1试运转

4.1.1设备正常运转参数表设备正常运转参数见表3

项目

单级压缩机

制冷剂

R717

R22

排气压力MPa

≤1.6

对应饱和温度℃

43.4

44.3

吸气压力MPa

-0.045~0.57

-0.017~0.62

对应饱和温度℃

-45~12.5

-45~12.5

油压MPa

高于排气压力0.15~0.3

油温℃

40~55

4.1.2调试状态调试

4.1.2.1运行前准备

首次开机时试验性的开机,要认真、仔细地检查各部分的情况是否正常可靠,并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a)确认设备附近无易燃易爆物质;

b)确认系统内有足量的制冷剂;

c)确认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d)确认已充注足量的冷冻机油;

e)自带经济器机组,打开经济器与系统的连接阀门。

f)制冷剂冷却油冷却器机组,打开油冷却器与系统连接阀门。

g)盘动压缩机联轴器,无卡阻现象;

h)调整设备内各阀门处于正确状态。

i)确认内容积比阀门状态符合使用工况;

j)双极配打低级压缩机需确认高压级已正常工作,中间冷却器压力在0.15MPa左右。

4.1.2.2启动

a)水冷却油冷却器机组,向油冷却器供水,水量视油温而定;

b)检查阀门状态

c)合上主电动机电源和控制电源;

d)自动型机组将设备设在调试状态,设定方法详见《电气使用说明书》;

e)开启压缩机上的排气阀;

f)确认油泵电机和主电动机的转向;

启动油泵电动机,同时观察油泵转向。

转向不正确,急停,切断油泵电动机电源,调整油泵电动机接线顺序。

油泵转向正确后,调整油压高于排气压力0.3~0.5MPa,将压缩机高、低压级载位全部卸载到零载位,油泵启动延时约20秒启动压缩机,同时观察压缩机转向。

转向不正确,急停,切断主电动机电源,调整主电动机接线顺序正确后合上主电动机电源。

警告!

压缩机启动前,若油泵连续运行超过50秒,应停机盘动压缩机联轴器

不少于15秒。

g)启动油泵,确认油压;

h)油泵启动约20秒启动压缩机,调节吸、排气阀,使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在正常运行范围内;

i)调整油压到高于排气压力0.3MPa;

j)让设备在零载位运转30分钟,并随时观察运行状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机,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在按上述操作程序重新开机;

k)身边运转正常后增载,按20%的级差间隔10分钟逐级加载至100%,同时调整吸、排气阀,保证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在设备正常工作范围内,且所配主电动机不超载运行,如有异常,立即停车,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再按上述操作程序重新开机。

注意:

能量指示器显示为压缩机滑阀的位移。

警告!

机组增载速度不宜太快。

过快易导致回液。

4.1.2.3运行参数调试

调整吸气阀使吸气压力达到使用工况压力后:

a)调整油压高于排气压力0.15~0.3Mpa。

顺时针旋转油压调节阀调节杆升高油压,反之,降低油压;

b)调整油冷却器制冷却水流量或冷剂流量,保持油温在40~55℃

c)调整油分离器的回油节流阀1,通过回油视镜观察回油情况,以能看见回油油滴又略带有少量气体为合适

d)根据高压级压缩机运行状态和高压机主电动机运行电流,调整高压级压缩机喷油节流阀。

e)调整经济器热力膨胀阀的开启度,使经济器出气温度高于中间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3~6℃之间为宜。

热力膨胀阀的调整方法:

面对调整杆,逆时针旋转一圈,过热度减少1℃,反之则增加1℃。

调整时,以旋转一圈为最大调整量(可分别调1/4圈,1/2圈,3/4圈,1圈)。

每次调整后,设备要运行20分钟以上,使工况稳定,然后观察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进行二次调整,直至工况适合;

f)设备稳定运行4小时后,如无异常,即可停机。

警告!

自动型设备在调试状态运行时,须由专业人士操作。

4.1.2.4停机

a)调整吸、排气阀保证吸气压力、排气压力保持正常工作范围内,压缩机按20%的级差间隔10分钟逐级减载至零载位,停机。

关闭吸气阀、油泵延时自动停止。

b)关闭排气阀、吸气阀;

c)切断主电动机电源。

d)停蒸发冷凝器风机,循环水泵。

警告!

本设备在调试状态运行时,须由专业人士操作。

注意:

延时10分钟,停止水冷油冷却器供水。

4.1.3自动状态调试(自动型)

4.1.3.1运行前准备

a)确认调试状态调试已完成;

b)按4.1.2.1调试状态调试的“运行前准备”条款进行。

4.1.3.2启动

a)水冷却油冷却器机组向油冷却器供水,水量视油温而定;

b)合上主电动机源和控制电源;

c)设定PLC运行参数值,设定方法详见《电气使用说明书》;

d)将设备设在自动状态,设定方法详见《电气使用说明书》;

e)按正常工作阶段检查阀门状态;

f)启动设备,油泵启动,压缩机延时启动;

g)当出现吸气压力超高报警时,调节吸、排气阀,控制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在正常运行范围内,直至全开;

h)观察设备运行状态。

i)压缩机各自根据吸气压力设定值自动进行调节。

如有异常,立即停机,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按上述步骤重新启动。

j)按4.1.2.3调整运行参数在正常运行范围内。

设备稳定运行4小时,如无异常,即可停机。

4.1.3.3停机

a)停机,压缩机卸载至零载位后停机,油泵延时停。

b)切断主电源;

调试工作完成后,关闭设备的吸、排气阀。

注意:

延时10分钟,停止水冷油冷却器供水。

4.1.3.4同轴度热态调整

设备停机后,立即对联轴器进行热态同轴度调整。

警告!

可出现液体封闭的管段,不允许两端阀门均关闭。

第五章使用操作

为了更好地了解并准确判断设备运行情况,使用者须制定相应的运行标准或操作规程,并编制设备运行参数记录表,实时控制设备状态,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设备在任何一次开启前,均须仔细确认设备完好,并具备开机条件。

严格按照开机前的准备工作逐项进行检查。

5.1运行

系统与机组的清洁度直接影响机组的正常使用,运行的前100小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清洗吸气过滤器、油过滤器、补气过滤器、上卸载电磁阀过滤器、(轴封腔和机械密封)等,必要时对润滑油进行更换。

5.1.1运行前的准备

开机前要认真、仔细地检查各部分的情况是否正常可靠,并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a)确认设备附近无易燃易爆物质;

b)确认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c)确认已充注足量的冷冻机油;

d)自带经济器机组,打开经济器与系统的连接阀门;

e)制冷剂冷却油冷却器机组,打开油冷却器与系统的连接阀门;

f)盘动压缩机联轴器,无卡阻现象;

g)调整机组内各阀门处于正确状态。

5.1.2开机

调试阶段完成后,自动型设备即可进行自动运行状态调试。

5.1.2.1手动型机组

a)水冷却油冷却器机组向油冷却器供水,水量视油温而定;

b)检查阀门状态;

c)合上主电机电源和控制电源;

d)启动油泵,确认油压;

e)油泵启动约20秒启动压缩机,调整吸、排气阀,使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在正常运行范围内;

f)根据需要增载或减载,同时调整吸、排气阀,保证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在设备正常工作范围内,且所配主电动机不超载运行。

g)自带经济器机组满载后根据需要打开供液截止阀。

5.1.2.2自动型机组

调试阶段完成后,自动型设备即可进行自动运行。

a)水冷却油冷却器机组向油冷却器供水,水量视油温而定;

b)合上主电动机源和控制电源;

c)设定PLC运行参数值,设定方法详见《电气使用说明书》;

d)将设备设在自动状态,设定方法详见《电气使用说明书》;

e)按阀门工作状态表中正常工作阶段检查阀门状态;

f)启动设备;

g)当出现吸气压力超高报警时,调节吸气阀,控制吸气压力在正常运行范围内,直至全开;

h)观察设备运行状态。

按4.1.2.3调整运行参数

5.1.3填写运行记录

为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建议用户编制适用的设备运行参数记录表,并准确、详细地填写。

5.1.4巡视

建议每隔一小时巡检记录一次。

若负荷变化较大,建议适当缩短巡检记录时间。

巡视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a)注意观察油分离器视油镜,正常运行时油位应不低于下视油镜中心,油位降低时要及时补充冷冻机油;

b)调整油分离器的回油节流阀1。

通过回油镜观察回油情况,以能看见回油油滴又略带有少量气体为合适;

c)间隔三个月关闭油分离器的回油节流阀1,开启油分离器的回油节流阀2,通过回油视镜观察回油情况,以能看见回油油滴又略带有少量气体为合适;关闭油分离器的回油节流阀2,开启油分离器的回油节流阀1,按b)调整回油节流阀2。

d)注意压缩机和主电机运行的声音,测量各部位的温度,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排除;

e)注意压注意油分离器滤芯前后压力差,如果压力差超过0.1Mpa时必须及时更换油气滤芯;

f)观察轴封处滴油情况,必要时进行检修或更换;

g)联轴器若有异常,应及时停机检查;

h)注意机组的运行情况,若出现异常振动,应及时停机检查;

i)手动型机组根据需要调整载位。

j)自带经济器手动机组,补气过热度超出范围时及时调整经济器节流阀开启度。

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