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新人教版 第372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4158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新人教版 第372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新人教版 第372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新人教版 第372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新人教版 第372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新人教版 第372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新人教版 第372套.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新人教版 第372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新人教版 第372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新人教版 第372套.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新人教版第372套

河南省陕县一高2018届高三语文周练试题

一、(每题3分,共18分)

(一)【考题回顾】(9分)

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最后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D.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从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的传承。

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

,,,,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B.④⑥⑤①③②

C.④⑤②①⑥③D.②③①④⑤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9分)

关于山水诗

唐代的山水诗,和以二谢为代表的南朝山水诗相比,呈现出崭新的风貌。

南朝山水诗所歌咏的对象不过是半壁河山,主要在东南一隅。

那时的诗人足未涉黄河,身未登岱岳,没有机会领略广袤中原的风光。

他们的山水诗,胸襟、气象、境界都受到很大的局限。

到了唐代,特别是盛唐时期,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为诗人提供了写作山水诗的最好条件。

许多诗人在其创作的准备期或旺盛期都曾有过一段漫游生活,他们的足迹及于大江南北、黄河上下。

被祖国多姿多彩的山水所培育起来的这一代诗人,他们写起山水诗来,论胸襟、论气象、论境界,就远非南朝人所能相比的了。

南朝的山水诗因为是在希企隐逸的风气中产生的,所以诗里常常流露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情趣。

这种传统的隐逸思想在唐代的山水诗里虽然也有所流露,但除此之外,唐代的山水诗里更多了两种感情,这就是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正是这两种感情构成唐代山水诗思想内容方面的重要特点,使今天的读者讽诵之余仍然激动不已。

洋溢在唐代山水诗里的那种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那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仍然是我们的精神营养。

从艺术上看,南朝山水诗对山水景物的描写追求形似,崇尚工巧,缺乏神韵。

唐代山水诗脱离了对形似的追求,而致力于达到神似。

它们刻画山水,不滞于山容水态,而是力求把握和表现山水的个性。

自然山水成了诗人的朋友,或诗人自己的化身。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人和大自然,情和景,契合交融达到化境。

中国的山水诗到了唐代,才臻于完美、纯熟。

五代以后,山水画渐趋成熟,至宋代遂蔚为大观。

荆浩、关仝、董源、李成、范宽、米芾等一大批山水画家的涌现,培养了人们探索和欣赏自然美的兴趣,也刺激了用诗歌去再现自然美的欲望。

如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秦观《泗州东城晚望》: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用画家的眼光去欣赏山水。

然而宋代以后由于诗歌创作总的水平已无法和唐代相比,因而山水诗的成就也比唐代逊色。

但描绘山水景物的技巧,仍然有所创新。

特别是用五七言绝句的形式,集中地绘出一片风景,创造一个意境,常有近似图画的效果。

(节选自袁行霈《中国山水诗的艺术脉络》)

4、下列对唐代山水诗“呈现出崭新的风貌”原因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山水诗人屏弃了南朝山水诗中的隐逸风气,胸襟、气象、境界更加开阔。

B.许多诗人通过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的漫游,经受了多姿多彩的山水的培育。

C.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从外部环境上为诗人写作山水诗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D.唐代山水诗在思想内容上比南朝山水诗增加了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创作视野的角度看,南朝的山水诗人没有机会领略广袤的中原风光,所以在创作上受到很大局限。

B.从山水诗发展上看,宋代的山水诗虽然不及唐代,但在表达技巧、创作意境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C.从诗人情感上看,唐代山水诗人比南朝山水诗人更加丰富,尤其是多了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D.从艺术表现上看,唐代山水诗对山水景物的描写不讲究外在形体上的的描绘,而是致力于达到神似。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唐代山水诗里洋溢着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与唐代的祖国统一、繁荣和富强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

B.南朝的山水诗虽然缺乏神韵,但没有这一时期的创作实践,很难说山水诗到唐代就臻于完美、纯熟。

C.宋代山水诗描绘山水景物的技巧高于唐代山水诗,是因为宋代山水诗人是在用画家的眼光去欣赏山水。

D.作者认为,宋代山水诗的成就从总体上看无法与唐代山水诗相比的原因,是宋代诗歌的总体创作水平不及唐代。

二、古文阅读。

(共37分)【选编教师李秀荣】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2题。

(18分)

范滂传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

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

“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②,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

“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以会日③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

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

“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

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

“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

“滂死则祸弭,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

“滂从父归黄泉,得其所矣。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

“汝今得与李、杜④齐名,死亦何恨。

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汝南征羌:

郡县名。

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一带。

②举谣言:

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

③会日:

指三公会议的日子。

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④李、杜:

李膺、杜密,东汉名士,受党锢之祸牵连而死。

党锢之祸指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

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

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厉清节厉:

磨砺

B.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案察:

查清案件

C.守令自知臧污臧污:

贪污受贿

D.滂执公仪诣蕃             执:

施行

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为太尉黄琼所辟辟:

征召

B.吏不能诘诘:

反驳

C.请署功曹署:

代理

D.滂怀恨恨:

怨恨

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寝而不召寝:

休息

B.滂坐系黄门北寺狱坐:

因……罪

C.滂后事释释:

(嫌疑)消除

D.即自诣狱诣:

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滂憎恨邪恶的一组是【】

①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②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③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④滂在职,严整疾恶

 ⑤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⑥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

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

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

B.范滂因为弹劾的人数非常多,受到了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果检举的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的人,甘愿接受死刑。

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二十余人,而且曾在休息的时候拒绝召见为乡里人所鄙弃的外甥李颂。

D.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不愿拘捕范滂,县令郭揖愿与范滂一同出逃,他们的行为既表现了对朝廷此举的不满,也表现了对范滂为人的无比敬仰。

12.下列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今成其去就之名现在成全了范滂辞官的好名声

B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

恐怕会自己招来不好的议论吧?

C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再追求长寿,这二者能同时得到吗?

D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

尚书责罚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9分)

杜慧度传

杜慧度,交趾人也。

本属京兆。

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

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

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腾遁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

除龙骧将军。

遁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

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

时遁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

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

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

慧度,瑗第五子也。

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

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

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

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

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

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

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

慧度自登高舰,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

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

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

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

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

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

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

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①,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

①沾洽:

恩惠遍施。

1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遏:

禁绝。

B、 与林邑累相攻伐        累:

屡次。

C、 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    旷:

空缺。

D、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除:

任命

14、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①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

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定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B、杜惠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

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尚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又谙熟战略。

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励;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

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

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三、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8分)【选题教师陈晓娟】

1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天消息,上海对“美眉”、“恐龙”、“PK”、“粉丝”等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封杀令”。

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

B.刚刚过去的2006年,除四川发生伏旱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冬温夏清,较之往年是难得的好年景。

C.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18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8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D.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当局变本加厉地推行“台独”路线,一心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中国政府和全国军民决不会听任“台独”势力为所欲为。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场来势凶猛的“技术革命运动”,自80年代中期开始,年年方兴未艾,直到九三年后才式微渐止。

B.我有一个梦想,在州长仍就仲裁及拒绝执行联邦政府法令大放厥词的阿拉巴马,有一天,黑人男孩女孩,和白人男孩女孩,可以无拘无束地手牵着手,情同手足。

C.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十·一”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1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加强对全民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当前非常至关重要的问题。

B.张义和王刚上课说话,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了。

C.人家的行李都在头一天就收拾好了,只有打工妹李萍一个人临出发了还在七手八脚地拾掇行李。

D.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教育法》颁布后,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19、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根据蝙蝠利用超声定位制成的盲人探测仪,包括两部分装置:

一部分发超声波,另一部分被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变成盲人容易分辨的信号。

B.较场口大会刚一开始,就遭到特务、流氓的破坏捣乱,郭沫若、李公仆等爱国人士和大批群众被毒打致伤,反动派制造了著名的“较场口事件”。

C.财政部长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在财务大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

他说,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这次财务检查不走过场。

D.乍得总统哈布雷14日说,乍得政府希望与利比亚谈判,以寻求解决两国间的矛盾。

20、填入下列空格中的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我曾经由一个翻译陪同穿越美国宽广的农耕地带,为的就是看一看那里的农村。

①就在不远处,某一个小丘前是他们独立高大房子,旁边是马厩与谷仓。

②也许他们会想,这些人匆匆忙忙是要奔向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

③他们的安闲是意识到自己拥有这个星球上最宝贵的东西的那种自信的安闲。

④从华盛顿特区南下弗吉尼亚常常看见骑着高头大马的乡下人,伫立在高速公路的护坡顶端,浩荡急促的车流在他们视线里奔忙。

 ⑤他们不会急于想去城里找一份最低贱的工作,他们身后自己的领地那么的深广:

森林,牧场,麦田,相互间隔,交相辉映。

 

A①④③②⑤B④⑤②③①C④①②③⑤D①⑤④③②

 21、填入下列空格中的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多年来

 

(1)实现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2)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3)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4)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5)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6)在上世界末突破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 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22把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四、古代诗歌阅读(17分)【选题教师李伟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7、28题。

(11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②老莱衣:

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

位于宜昌之西。

23.这首诗的颈联综合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结合颈联的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6分)

24.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全面分析诗中丰富的情感。

(5分)

(三)25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3)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五、作文(60)【选题教师刘金鸽】

26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人都渴望拥有财富,但是,不同的人对财富的看法不同:

有的人认为财富就是金钱,有的人认为财富就是智慧,有的人认为财富就是权利······

请你以“财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陕县一高高三语文周练答案

1B2A(B、一面对两面,改为“将影响到汉字文化的传承”。

C、“显示”用词错误;最后一句主语不明,据句意,应为“科幻文化”,而据语法,却是“崛起”。

D、“成为”前暗换主语,可在前边加“使之”)

3C

4答案A(说“唐代山水诗屏弃了南朝山水诗中的隐逸风气”不妥。

原文中说“这种传统的隐逸思想在唐代的山水诗里虽然也有所流露”,说明唐代山水诗并没有屏弃“隐逸风气”)

5答案D(原文说“脱离对形似的追求”,这不能说就不讲究外在形体的描绘;因为描写景物的诗是离不开对景物外在形体的描绘的,只是追求形似还是神似的问题。

6答案C(说“宋代山水诗描绘山水景物的技巧高于唐代山水诗”不妥,只是在技巧上有所创新。

再者,“用画家的眼光欣赏山水”的也不可能是宋代山水诗人的全部。

7答案B案察:

巡行查办8答案D恨:

遗憾9答案A寝:

搁置

10答案A(②是表现范滂为陈蕃不能优礼相待而心怀遗憾,弃官而去;⑥是表现范滂恪守孝道)

11答案C(文中“寝而不召”的意思是“范滂把宗资用李颂为吏这件事压下去了,不召见李颂”。

12答案D私故:

私心。

13、A(遏:

截断)14、B15、D

16、答案:

D(B“冬温夏清”意为儿女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C大快人心:

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A项中“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17、答案:

B(A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意思用对了,但只能指说话时的状态,与“年年”有矛盾。

成语出自《乡土情结》;B大放厥词:

厥,其,代词,他的。

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

成语出自《我有一个梦想》;C不绝如缕: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成语出自《赤壁赋》;D见微知著:

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

18.D.(A“非常”多余重复应删去;B歧义“和”既可做介词,又可做连词;C前后矛盾,可把“七手八脚”改为“手忙脚乱”)

19.B.(A缺“利用”的宾语,应在“定位”后加“原理”;C“防止”和“不”属双重否定与作者原意恰好相悖,应去掉“不”字;D缺“寻求”的宾语,应在“矛盾”后加“的办法”)

20.答案:

从所给的内容看,是游记,应该以游踪为线索,这样从所给的的选项中先用排除法就去掉了AD两项,接着我们看(4)项后面可以看出来,使用对象的一致性,(5)项承接第(4)项中的他们,(5)句与(4)句衔接最自然,这样,就把(C)项排除了,这样答案就出来了,这样选择既快而且准确无误。

21.从开头可以看出来是先总结从世界各个国家而言,那么中国也不例外,从四个答案选项中先看开头不是四就是五,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来第四句是总说中国中国坚持的粮食原则,这样就排除了CD两项,接着看连接第5句还是第六句,根据句式整齐原则,就排除了第6句,接着按照事理顺序就自然排列出来,答案就准确无误的选择B.

22、(10分)

(1)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

(5分)译出大意给2分;“造”“入城”“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盗劫之事不再发生,以至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

(5分)译出大意给2分;“威惠”“奸盗”“乃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3、答案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

(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每点手法1分,分析1分)

24、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每点1分)

25名句默写答案:

(1)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2)猿猱欲度愁攀援 百步九折萦岩峦(3)又恐琼楼玉宇 何似在人间

诗歌鉴赏:

这首七律,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深秋,其时杜甫在成都。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史朝义逆势正炽。

江东(长江下游)一带虽未遭受兵祸,但九月间江淮大饥,再加上统治者严加盘剥,于是暴动四起,饿殍塞途。

此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在深沉的别情中流露出蒿目时艰、忧心国难的浩茫心事。

  诗发端即自不凡,苍劲中蕴有一股郁抑之气。

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在干戈遍地的今天,已经很难找到。

这就从侧面扣住题意“觐省”,并且点示出背景。

第二句,诗的脉络继续沿着深沉的感慨向前发展,突破“不见老莱衣”这种天伦之情的范围,而着眼于整个时代。

安史之乱使社会遭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