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3577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河北省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河北省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河北省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河北省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docx

《河北省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docx

河北省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

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

河北省应急管理厅

目  录

前  言

双重预防是指采取对安全风险实施管控和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的两种手段,是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而构筑的两道防线。

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超前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管理体系。

它通过辨识风险,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转化为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本指南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及隐患排查相关标准、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核心内容,结合我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特点编制而成。

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与治理、考核与奖惩、双重预防机制运行信息管理平台、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我省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运行和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23694-2009风险管理术语

GB/T27921-201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3术语和定义

GB/T23694-2009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某些术语重复列出。

3.1

双重预防机制dualpreventivemechanisms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两个方面的预防性工作。

3.2

安全风险securityrisks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改写GB/T23694-2013,定义2.1]

3.3

事故隐患hiddenaccident

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4基本要求

4.1成立机构

4.1.1领导小组

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安全、生产、技术、设备、企管和财务等部门负责人及外包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注:

可根据本单位组织机构设置或者工艺流程阶段划分,从便于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角度出发,成立各层级的双控体系工作小组。

4.1.2领导小组职责

领导小组职责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负责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运行、评估、考核与奖惩;

b)负责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工作开展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

c)负责组织本单位风险评估单元的划分、风险辨识、风险分级、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与落实,隐患排查与治理。

4.2工作制度

4.2.1实施方案

应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和工作要求等。

4.2.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依据本指南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应明确各层级工作职责,明确机制建设工作流程,评估单元划分原则与方法、风险辨识、分级的方法,管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4.2.3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b)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c)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d)重大隐患报告制度;

e)隐患建档监控制度;

f)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

4.3信息收集

4.3.1外部信息

外部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和安全监管要求;

b)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

c)供应商、承包商以及矿山周边企业、居民等相关方和矿山的关系,相关方的诉求和安全风险承受度;

d)国内外同类企业发生过的典型事故情况。

4.3.2内部信息

内部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管理现状、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普通员工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

b)生产工艺流程、作业环境和设备设施情况;

c)建设、生产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勘查、设计、评估评价、检测检验、专项研究、实验报告等;

d)建矿以来的事故情况。

4.4资源配置

应根据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实际需求,配置如下资源:

a)人员、技术、经验和技能;

b)每个阶段所需的资金及各种资源;

c)数据记录的过程和程序步骤;

d)信息和知识管理系统。

4.5全员培训

4.5.1培训方法

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员培训。

4.5.2培训周期

每年对各级管理人员、岗位员工至少组织一次风险因素辨识及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知识培训。

4.5.3培训内容

培训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

b)工艺、设备、技术及其更新改造;

c)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知识;

d)年度和专项辨识评估结果;

e)与本岗位相关的风险因素辨识及管控措施。

5风险分级管控

5.1评估单元划分

5.1.1划分原则

遵循“从大到小、功能独立、易于管理、便于分类”的原则。

5.1.2划分方式

划分采用但不限于下列方式:

a)可以按照组织机构的层级,从部门、车间、班组到岗位(设备设施/作业活动);

b)可以按照生产系统、工艺流程、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注:

层级划分第一层(部门),也可以叫主单元,第二层(工区、车间)也可以叫分单元,第三层(班组)也可以叫子单元,第四层岗位(设备、作业)单元也可以叫最小评估单元。

5.1.3确定评估单元

5.1.3.1主单元划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项:

a)地下矿山可按照开拓、采矿、运输提升、通风防尘、充填、排水、供配电、供风、通讯、供水、消防、工业场地和地表塌陷区等划分主单元;

b)露天矿山可按照开拓、采矿(穿孔爆破)、铲装、运输、边坡、供配电、防排水、排土场、工业场地和周边环境等划分主单元;

c)选矿生产可按照碎矿、磨矿、精矿、供配电、厂区环境和建筑等划分主单元;

d)尾矿库按照尾矿输送、库区、防排洪、尾矿回水、在线监测和周边环境等划分主单元;

e)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可按照工艺测井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油气集输工程等划分主单元。

5.1.3.2评估单元划分清单参见附录A。

注: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生产工艺复杂程度、设备设施分布状况和管理需要等情况适当增减单元划分的层级和数量。

5.2风险辨识

5.2.1辨识组织

5.2.1.1班组(岗位)

班组长组织,对所属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作业活动、人员行为、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

5.2.1.2部门(车间/外包单位)

部门(车间/外包单位)负责人组织,对所属班组的辨识清单进行补充、完善。

5.2.1.3领导小组

组长负责组织,对所属各部门(车间/外包单位)所辨识的清单进行审核、补充、完善。

5.2.2辨识范围和内容

5.2.2.1辨识范围应涵盖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5.2.2.2辨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b)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c)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d)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e)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f)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g)废弃、拆除与处置;

h)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

i)周边矿山的影响等。

5.2.3辨识要素

风险应从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个方面辨识。

注: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应符合GB/T13861-2009的规定。

5.2.4辨识方法

辨识方法应符合GB/T27921-2011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法:

a)头脑风暴法适用于车间、班组岗位风险辨识;

b)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适用于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

c)作业危害分析法(JHA)适用于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

5.2.5风险类型

风险类型应按照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划分,应符合GB6441-86的规定。

5.2.6辨识频次

每年应开展一次全面辨识,当发生但不限于本指南10.2所列情况时,应开展专项辨识。

5.2.7辨识要求

辨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要求:

a)应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辨识;

b)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本单位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c)应充分利用现有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评价及安全专项研究等成果。

5.3风险评估

5.3.1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技术特点应符合GB/T27921-2011的规定。

推荐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和风险程度分析法(MES)等方法参见附录B。

5.3.2风险分级

将风险分为重大、较大、一般、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

5.4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5.4.1基本原则

风险管控措施应具备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对较大及以上等级的风险应当制定专门的管控方案。

5.4.2职责部门

管控措施由相应的风险辨识部门制定,并由领导小组组织审核确认。

5.4.3措施类别

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下列类别:

a)工程技术措施;

b)管理措施;

c)培训教育措施;

d)监测监控措施;

e)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f)个体防护措施;

g)以上措施的组合。

5.4.4编制风险管控清单

风险管控清单应包括辨识部位、存在风险、风险分级、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主要管控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参见附录C,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5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

5.5.1落实管控责任

非煤矿山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矿山组织机构设置,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明确各层级管控责任人。

管控层级一般分为矿(厂)级、部门(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管控责任如下:

a)重大风险由矿(厂)、部门(车间)、班组和岗位共同管控;

b)较大风险由部门(车间)、班组和岗位共同管控;

c)一般风险由班组和岗位共同管控;

d)低风险由岗位管控。

5.5.2落实管控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a)组织全员教育培训,掌握本岗位风险管控措施;

b)针对风险管控措施修订完善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c)改善劳动组织;

d)改进生产工艺、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

e)设置监测监控设施;

f)配齐配全并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g)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

5.5.3监督检查

按照管控层级从矿(厂)到部门(车间)至班组、岗位,逐级监督检查风险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的落实情况,矿山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检查一次;部门(车间)负责人每月至少组织检查一次。

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a)资料检查;

b)现场检查。

5.5.4风险告知

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风险监测和预警。

6隐患排查与治理

6.1隐患排查标准

6.1.1隐患排查清单

依据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按照风险等级与管控责任分别编制各级、各部门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清单内容应包括:

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措施失控表现、管控部门、管控责任人、排查责任部门、排查责任人和排查频次等。

6.1.2隐患排查检查表

按照隐患排查清单制定综合、日常、专业和专项检查表。

每次的检查结果应如实记录,分类整理存档。

6.2隐患排查组织及方式

6.2.1组织

根据组织机构设置不同,确定隐患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矿(厂)级、部门(车间)级、班组级和岗位级。

6.2.2方式

按照属地负责、分级、分专业管理形式开展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活动方式分综合检查、日常检查、专业检查和专项检查:

a)综合检查由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部门组织;

b)日常检查由车间、班组和岗位组织;

c)专业检查由专业部门组织;

d)专项检查是针对重大活动、季节性和节假日等因素开展的隐患排查活动。

6.2.3隐患排查频次

至少按照下列频次进行排查

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管理部门每旬至少组织一次,部门(车间)每周至少组织一次,班组每天组织一次。

6.3隐患分级

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安全事故隐患分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隐患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见附件E。

6.4隐患治理信息台账

台账应包括排查时间、排查人、隐患部位、隐患名称、隐患等级、治理措施、完成时限、责任部门、责任人、复查时间、复查人和复查结果等内容参见附录F。

6.5隐患治理

6.5.1责任单位(或部门)应按照确定的时限、制定的措施(或方案)、预案要求进行治理、复查、验收和销号。

6.5.2隐患治理复查验收通过后,应填写《隐患治理信息台账》并存档保存。

7考核与奖惩

7.1基本要求

应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奖惩制度,每季度至少对开展风险辨识、落实管控责任、隐患排查与治理等环节进行一次责任考核。

7.2考核

7.2.1责任考核应逐级进行,依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通过反向和正向激励措施,使双重预防机制执行落实到位。

7.2.2责任考核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风险辨识的全覆盖、全员参与、全员负责;

b)风险辨识的及时性与风险的评估与分级;

c)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与落实;

d)事故隐患排查责任的明确与执行;

e)事故隐患的治理、验收与销号。

7.3奖惩

7.3.1对管控措施制定、执行不到位、管控措施失效,隐患排查、治理不及时的应追究责任,并建立责任追究清单。

7.3.2对发现潜在风险及隐患、提出合理整改建议的,及时发现和消除非本岗位风险和隐患的给予奖励。

7.4结果公示

企业应在办公区域或生产区域设置公示栏,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运行情况的考核结果进行公示。

8双重预防机制运行信息管理平台

8.1基本要求

中型及以上非煤矿山,应建立双重预防机制运行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应具备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数据统计分析等主要功能。

8.2功能模块

8.2.1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模块应实现对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分析和上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应具备以下功能:

a)最小基本单元的管理(查询、增加、删除、编辑等功能);

b)风险辨识评估的管理(辨识数据的录入、辅助辨识评估、辅助生成文件、审核、结果上传等)。

8.2.2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模块实现隐患排查,整改、验收、销号过程全纪录。

应具备以下功能:

a)隐患信息的录入及风险的关联;

b)隐患整改、复查、销号等过程跟踪,实现闭环管理,对于整改超期或整改未达要求的,进行预警;

c)实现重大隐患上报、跟踪督办。

8.2.3统计分析

模块应具备以下功能:

a)实现安全风险和隐患的统计分析,生成报表;

b)实现安全风险等级变化和隐患数据变化的可视功能。

8.2.4系统接口

系统接口应具备以下功能:

a)应具备对外提供数据接口,实现风险、隐患等数据与其他系统的对接;

b)宜具备与人员定位、监测监控等系统的接口,抓取实时监控数据。

9文件管理

应完整保存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

文件管理内容应包括:

a)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管理制度、评估单元统计表、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估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风险统计表、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治理信息台账及各类检查表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

b)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c)对重大事故隐患的上报、建档、整改、复查验收等文件资料独立建档保存。

10持续改进

10.1自评

矿山每年至少对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进行一次系统性自评,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

10.2更新

发生但不限于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系统或区域进行风险评估:

a)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增减或修订;

b)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

c)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d)新、改、扩建设项目;

e)使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f)周边环境、气候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

10.3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增强隐患排查治理能力。

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评估单元划分清单

表A.1地下矿山评估单元划分清单

序号

主单元

分单元

子单元

岗位(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单元

1

开拓

2

采矿

3

提升运输

竖井

(罐笼)

机房

操作台

提升装置

提升机

制动装置

工作制动

保护装置

过卷保护装置

4

通风防尘

注:

企业可根据地下矿山实际情况对评估单元进行增减或进一步划分。

表A.2露天矿山评估单元划分清单

序号

主单元

分单元

子单元

岗位(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单元

1

开拓

2

剥岩

3

采矿

穿孔

作业准备

穿孔钻机

风(电)设施

实施作业

穿孔作业

爆破

4

铲装

注:

企业可根据露天矿山实际情况对评估单元进行增减或进一步划分。

表A.3尾矿库评估单元划分清单

序号

主单元

分单元

子单元

岗位(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单元

1

总平面布置单元

2

坝体工程

尾矿坝

初期坝

筑坝工

巡坝工

放矿工

堆积坝

副坝

堆积坝坝面防护

坝体排渗设施

3

库内排水

4

截排洪设施

注:

企业可根据尾矿库实际情况对评估单元进行增减或进一步划分。

表A.4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评估单元划分清单

序号

主单元

分单元

子单元

岗位(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单元

1

测井工程

2

钻井工程

3

采油工程

4

油气集输

收集

岗位工

储存装置

分离

处理

注:

企业可根据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实际情况对评估单元进行增减或进一步划分。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风险评估方法

B.1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L×S,其中R是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B.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等级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B.2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S)判定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

及其他要求

人员

直接经济

损失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3人(含3人)以上死亡或者10-49人中毒(重伤)

100万元以上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1-2人死亡或者3-9人中毒

(重伤)

50万元以上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重伤或者1-2人中毒(重伤)

1万元以上

2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伤或者无中毒事故

1万元以下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表B.3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

风险值

20-25

10-16

5-9

1-4

风险等级

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低风险

表B.4风险矩阵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

一般风险

较大风险

较大风险

重大风险

重大风险

4

低风险

一般风险

较大风险

较大风险

重大风险

3

低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较大风险

较大风险

2

低风险

低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较大风险

1

低风险

低风险

低风险

低风险

一般风险

1

2

3

4

5

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B.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B.5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分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0.5

可以设想,很不可能

6

相当可能

0.2

极不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0.1

实际上不可能

1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

表B.6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

分值

频繁程度

分值

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B.7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

分值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100

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

500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