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63315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

《福建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docx

福建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2016年福建省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研究总报告

 

一、标识

课题名称:

《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研究》

课题立项批准号:

闽教电馆KT16046号

课题资助经费:

100万元

学科分类:

语文、数学、综合技能

课题鉴定时间:

2019年6月

课题负责人:

杨孙涛高级教师南平第二实验小学

主要成员:

卢益众、杨英景、曹凤莲、曾春霞、应林超

廖佳莹、官秀花、周林芳、许萍萍、许惠玲、陈杰

 

南平第二实验小学

2019年6月

二、简介部分

1.标题:

《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序言: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家用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广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逐步成为现实。

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学校全面实施,加速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显得越来越普遍。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确实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授课为主、集体化、无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信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则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体,富于个性化的多种学习行为;传统教学是说教式的、分学科的定时教学,信息时代应是交互式的、多学科交叉的问题解决式的学习。

面对这种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适应不了现代教育的需求,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走向。

因此我们认为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研究,特别适应于目前我校的实际情况,值得我们为此进行探索,这对于如何高效地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设备和信息资源,创新我们的教学方式,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们提出《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研究》并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站在对学生未来负责的角度,力求构建起一套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和手段,并最终培养学生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两年的研究中,我们围绕该课题立足课堂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实践建构,以制度的形式确保研究的开展,课题组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在省市专家的指导下,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开展专题学习,扎实行动研究,不断提升理性,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上做了有益的探索,本课题研究报告就是两年研究的成果反映。

3.摘要:

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使广大学生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学习方式逐步成为现实。

随着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教育领域全面推进实施,加速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网络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显得越来越普遍。

而“他主、被动、机械单一”为特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已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和阻碍了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发展,无法满足生活在当今网络信息环境里下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而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全新教育思想,其目标之一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不仅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生怎样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

因此,教师应该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合理恰当地与学科教学深度有效融合,在教学中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从“学会”走向“会学”,促进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等全面发展。

本课题着重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从教学实际出发,探寻在以“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

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新方式、新策略。

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研究不会因为结题而终止,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实践研究,创造更多的成果。

三、主体部分

(一)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假设、核心理念

研究目的:

通过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信息技术环境,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一定的网络操作、搜集、处理和交流等信息技术能力;发展观察、思考、联想和记忆等思维品质;学习、积累自主学习的方法技巧,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帮助学生实现四个目标:

在自我意识发展基本上的“能学”,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在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恒学”。

研究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现实对教育教学的更高需求,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学习实践能力无疑是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亮点和难点。

在2016年6月7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到“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更好地服务立德树人,更好地支撑教育改革和发展,更好地推动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更好地服务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他主、被动、机械接受”的基本特征。

“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和一刀切的课堂教学现象,既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和思维,又脱离了学生信息时代下学习生活实际和阻碍了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发展,导致学习能力下降。

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以适应网络信息化学习生活需求,为终身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本课题着重从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服务(即“教法”要为“学法”服务),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行为、方式。

探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在效融合的有效性策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水平。

研究假设:

1.通过本课题研究实验,初步构建起适合教学实际需要的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

2.通过本课题研究实验,促进教师提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挖掘教学信息资源灵活呈现教材形式和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研究实验,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以促进我校教学质量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核心概念:

1.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

2.信息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手段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人--机、人--人互动系统。

信息技术已成为整个校园与课堂环境中最具震撼力、最具魅力的一部分,信息技术正在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所有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沟通,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将要在这个平台上产生并得以运行。

信息技术手段无疑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潜移默化的深刻变化。

3.学习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怎样学习的能力,就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经验。

学习能力是人的能力的一部分。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课业的能力。

它们所涉及的心理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包括感觉运动、知觉和知觉动作统合、语言、思维、自我监控。

这些能力在人的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发展的,而且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重要性。

4.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研究: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的理论依据,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前提,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行为、方式,探寻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的有效性的策略。

使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技能的训练、信息素养的提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成与提高服务。

本课题“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研究”的涵义

指立足于我校的实际发展状况,充分利用我校既有的师生资源、财力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资源,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的实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等应对而展开的教学信息化研究。

它要回答的是教师如何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并如何收到成效的问题。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

我们的教育将面临着一次全面彻底的变革。

在这场变革中现代信息技术将起到先锋而关键的作用。

信息时代的教学,决不是旧有的、封闭式的单纯接受,而是开放的、综合的、多元的有助于学生多方面智能发展的体系。

2016年6月1日起,新教育法正式实施,教育信息化成为法定内容,其中将第六十六条修改为:

“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水平。

面对网络,当我们还在为网络的利弊以及是否让孩子上网争论不休的时候,Internet上的儿童网站在北美地区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那里的孩子们在网络上已经走得很远了:

小学老师给孩子布置收集整理网络信息的作业,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8~12岁正常智力发育的孩子,在网络的帮助下完成一份长达数十页、图文并茂、有关自然或人文课题的作业,是一件相当有趣味也相当轻松的事情。

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述应当是比较多的。

如:

陆天池的《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从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发展历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以及对传统教育的挑战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

马惠平的《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其策略研究》从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应用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述。

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论述得较多并比较透彻,而“如何根据小学学科的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的论述很少,这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时所必须解决的最关键问题,也正是我校开展的“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研究”课题的中心内容。

这对于我们如何高效地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设备和信息资源,创新我们的教学方式,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掌握学生学习能力的结构和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程序:

研究设计、研究对象、方法、技术路线

研究的内容:

(1)构建信息技术支持下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

(2)如何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构建学习环境和活动空间。

(3)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能力现状及提高的研究。

(4)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5)建立与建设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

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研究树立“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和教育技术标准为依据,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以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成为日常教学方式为目的”的理念。

以教师的自主研修为主、团队合作为辅,突出团队协作。

分析存在问题和了解教师需求,按照课题统一部署,自主、多元地开展实验研究。

第一步: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现代教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研究我校学生学习能力状况的实际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拟定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

1.学习研究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理论知识,探寻课题研究理论方法,提升科研能力素养;

2.组织开展教师现代教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树立教师信息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调查分析我校学生学习能力状况的实际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拟定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二步:

通过向学生、家长、教师宣传研究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改变学生及其教师、家长们的一些传统的不合时宜的认识,其中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和认识:

1.重视学习知识而轻视学习能力的观念;

2.重视学习成绩而轻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观念;

3.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观念;

4.重视勤学、苦学而不重视巧学的观念,要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三步:

学习能力培养阶段。

研究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为构建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一种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第四步:

能力检验阶段。

在每一阶段原始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和相关分析。

主要检验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口算能力、思考能力、调控能力、合作交流、搜集知识和信息素养能力等。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写出研究报告。

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课题研究的现状。

主要用于确定研究目标,选择研究内容,以此调整教师校本研修实施计划。

  行动研究法:

指课题研究参与人员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在行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文献研究法:

课题组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途径,获取国内相关课题的资料信息,了解研究现状,调整研究措施,充实研究内容。

  经验总结法:

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

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技术路线: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是:

课题前期调研——课题研究论证——课题实施方案——课题实施计划——课题研究理论研修——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信息化教学资源研发——教学实践探索——教学反思调适——研究资料收集——研究数据分析——形成研究总结报告——成果推广应用。

在各个研究阶段中灵活采用“学习、实践、反思、总结”的模式循环反复、螺旋上升,进行科学务实的研究实践。

研究阶段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

(2016年4月--2016年8月)  

本阶段所进行的主要工作是:

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组,共同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完成课题设计,申报课题。

邀请专家做辅导报告,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心,达成构建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研究共识;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任务、方法以及应该取得的研究成果。

研究成效: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组;

(2)《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研究》课题申报,2016年9月获得福建省电化教育馆2016年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立项(立项批准号:

闽教电馆KT16046号);(3)开展实验前期师生问卷调查,进行调查分析,选定实验班与对比班;(4)制定出《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理论研修与技术提升阶段(2016年9月——2017年1月)

本阶段所进行的主要工作是:

课题开题,召开课题组会议,落实研究任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或细则。

组织学习相关理论与技术,开展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行动研究。

(1)开题课题论证实施课题研究。

2016年11月,南平二实小举行福建省电化教育馆2016年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研究》开题报告会。

市普教室、区进修学校等教研员和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课题负责人杨孙涛副校长做课题开题报告,市普教室陈全席老师、南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鄢桂平校长等对课题研究做了深入的论证和指导。

(2)探寻课题理论支撑,提高能力素养。

一是学理论。

老师们把课程标准及课标解读、学科教学理论方法和学科教材分析做为理论学习基本要素,结合专家名师教育专著的学习,选派40多人次课题组老师参加学术性研究现场观摩培训,认真研学教育前沿理论经验,以此提升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

二是学技术。

老师们紧随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步伐,加强学习教学技术和信息技术。

先后选派了课题组成员参加市、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以及到山东、福州、厦门、泉州、建阳等地信息化教学先进校现场学习借鉴信息化教学应用技术。

同时,开展信息化应用技术实训活动,主要有“微课制作技术”、“PPT优化技术”“希沃一体机平台操作”、“智慧校园平台、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等,促进老师们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将信息化技术手段根植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017年1月3日,南平二实小被评为“南平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研究成效:

(1)举行《以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开题仪式;

(2)开展课题研究理论学习,特邀了厦门教科院语文部主任、特级教师、福建省首批正高级教师肖俊宇教授作专题讲座,促进老师们拓宽理论视野,明晰研究思路;(3)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促进老师们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被评为“南平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工作先进单位”;(4)开展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初步实践以及承办市、区两级的学科学术研讨等活动,并将实践研讨活动实录刻成光盘资料;(5)本阶段,4篇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在CN教育刊物;课题组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其中6节课例荣获省、市、区级优课。

3.初步实践研究与中期评估阶段(2017年2-7月)

本阶段所进行的主要工作是:

撰写论文、经验总结、教学案例,整理课题研究中期材料,总结阶段成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召开课题研究中期评估鉴定会。

(1)开展“学科理论+信息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把“学”做为“教”的前提保障。

本阶段,课题组把信息化应用技术做为老师们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重点工作。

选派15人次参加“延平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主题第1、2期研修班”培训学习。

并组织开展二级培训,扩大受益面,提高了老师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开展“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以课题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的尝试、研讨与展示三步实验研究,第一步是信息技术平台下的教学模式课堂尝试与实践;第二步是信息技术平台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讨;第三步是信息技术平台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展示。

(3)开展区、片“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实践研讨交流活动,完善提高研究成效。

二实小片区“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研讨周活动,语文、数学、综合技能各学科各展示了2节;

杨英景参加“延平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第二期研修培训班”做《微课制作设计与操作实践》讲座,深受好评。

延平区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惠共生”教学展示活动,邹晓华执教《春日》一课,深受好评。

南平市进修学校组织送课下乡活动,陈丽锋老师参加送课,深受好评。

(4)召开课题研究研讨交流会。

省级课题组老师要围绕课题研究主题,展开思维碰撞,汇聚提炼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成果,达成初步共识,形成初步的理论模式,围绕“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主题认真撰写教学案例和研究论文。

(5)整理编辑阶段研究材料,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中期评估。

研究成效:

(1)通过培训学习,老师们进一步提高“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课改理念和教学技术能力,并深入课堂进行有效实践;

(2)通过交流、展示、送课等方式进一步丰富老师们的研究策略方法,使课题组进一步调整研究思路和完善理论构想;(3)通过参加信息技术成果评选活动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评优活动,促进老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策略的提升;(4)老师们在研究中总结经验,撰写教学研究设计、案例、论文,课题组汇编文集;(5)课题研究中期评估。

4.实践研究深化阶段(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

本阶段所进行的主要工作是:

进一步明确“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课题研究目标和要求,掌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对方法和策略能够做到驾轻就熟;开展评教赛讲活动,不断推广课改经验,认真倾听意见和建议,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和提升,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依托福建省网络工作室(杨孙涛领衔)、语文学科名师工作室(吴丽领衔)和“数学论坛”兴趣小组等紧紧围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这一主题学习交流当下前沿的教学理念、思考教学策略方法,促进提升老师们的理论与能力素养。

(2)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深入开展信息网络空间互动教学实践,语数、综合共8节。

(3)发挥课题组示范引领,向一线课堂辐射,引领老师们围绕“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开展“集备研讨+课堂推演”活动,促进相互学习、交流实践。

研究成效:

(1)以工作室和教学论坛为载体,围绕“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开展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方法的探讨交流,进一步促进老师们理论与能力素养的提升。

开展信息网络空间互动教学实践。

(2)课题研究成果向一线课堂辐射,开展以“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主题的“集备研讨+课堂推演”活动。

(3)参与市、区两级学术专题研讨活动,拓宽老师们的教学研究视角。

通过展示和辩证,为课题研究实验积累丰富的经验,促进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思考。

(4)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有力的提升,参加各类教学技能竞赛活动,获得部级1人次、省级21人次、市级22人次、区级38人次的可喜成绩。

(5)本阶段,课题组老师研究论文发表在CN刊物1篇、市级10篇。

(6)征辑汇编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汇编和微课程教学资源用于课堂教学。

5.实践研究提高阶段(2018年2月——2018年7月)

本阶段所进行的主要工作是:

进一步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实训,深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在课堂实践过程进步反思提练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呈现方式,建构初步的教学策略方法,并积极推广和应用研究成果,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大提高。

(1)以“学习能力”、“核心素养”为研修主题,认真研读学科领域的教育教学理论,内容涵盖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解读等基本要素,参悟其中内在意涵,理清学科课程内容结构,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素养。

(2)深化网络信息化教学技术学习培训。

开展人教数字校园应用培训活动和组织欣赏学习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16-2017部级优课中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优秀课例,提升老师们教学技术能力。

并继续开展以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信息化手段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课题研讨实践课活动。

(3)组织老师参加2017-2018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例评选活动。

平台晒课12节;均推送片区参加优课评评。

组织老师参加省第十四届“三优联评”活动,共上交推荐26个参赛作品(1个课件、22个微课、3个数字化教学课例)。

(4)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课题组用“常态推门教研”的方式进课堂诊断、研讨,促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老师们以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为背景,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探索思考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策略问题,总结撰写研究论文,促进课题组进一步完善构建研究理论框架。

研究成效:

(1)网络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2)2017-2018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例评选活动。

平台晒课12节,区级推荐评选中8个课例荣获一等奖,占延平区市级推优数的57.1%、2个课例荣获二等奖,指导教师奖一等奖24人、二等奖10人;(3)延平区第十四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