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龙坪乡中心小学学校校志 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6223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12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活龙坪乡中心小学学校校志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最新活龙坪乡中心小学学校校志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最新活龙坪乡中心小学学校校志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最新活龙坪乡中心小学学校校志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最新活龙坪乡中心小学学校校志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活龙坪乡中心小学学校校志 精品.docx

《最新活龙坪乡中心小学学校校志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活龙坪乡中心小学学校校志 精品.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活龙坪乡中心小学学校校志 精品.docx

最新活龙坪乡中心小学学校校志精品

学校校志

活龙坪乡中心小学始创于公元1941年,初时有教师2人,规模甚小。

至2005年止,有教职员工41人,学生728人。

教职员工是创办初期的20.5倍,在六十年的历史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与飞跃。

学校的发展史,是活龙坪教育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缩影,折射出活龙坪教育人的一代又一代的艰辛努力与不懈探索。

《活龙坪乡中心小学校志》是学校历史中的第一本校志,她的问世,既是学校向广大师生进行热爱学校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又为家长、社会全方位地了解学校辉煌历史提供资料;她既可作为今天兴校的参考,又可为后人办学留作借鉴,对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校志主要记载了1985年至2005年60年间学校发展的历程。

在建国前的9年中,在国势衰弱、国民经济落后的大背景下,学校发展十分缓慢;建国后,学校的规模逐步规模扩大,1995至2005年,是学校飞跃发展的十年,一直存在“超级大班”的现象。

在上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关心下,校园、校舍面积不断扩大,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栋三层教学楼、一栋木房扩展为二栋三层教学楼和一栋四层学生宿舍楼,学校的教育装备日臻完善,寄宿制建设已成规模。

十年中,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地位不断提高,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教师队伍不断扩大。

学校始终致力于教书育人、科研兴校,以提高活龙坪人素质、推动活龙坪建设的发展为办学终极目标。

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中心,以科研为动力,教科研工作如火如荼,方兴来艾,涌现出了一批科研型的教师,近年来还提出“扬主体,重创新,形特色”的办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办学理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回顾、总结过去是为了发展开创未来,学校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相距甚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仍然很多,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教育观念也须转变,学校还未真正走出大山,这些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本校志编写过程中,多次得到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这里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张攀正

                                                                 

二00六年七月      

              

 

第一章  学校概貌

第一节   学校变迁

 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始建于1941年,原址活龙坪村关山,位于活龙坪街南面,东西向,与现活龙坪初中紧邻,解放后定名红旗小学。

1984年更名为活龙坪区小,1986年更名为区民小,后随撤区并乡,2002年校名再更为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

1985年张玉平任校长,一年后王恩远任校长,1987年因王恩远调入初中,由徐绵昌继任。

1991年以前学校仅十间土木结构的教室,四百多名学生,十八位教师。

1991年8月搬迁至现址——活龙坪村大坪。

第二节学校发展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活龙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短短的十多年间,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89年,在活龙坪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争取到上级17万元的拨款,活龙坪区政府、活龙坪村自筹资金9万元,为学校新建一栋13间教室的4层教学楼,1991年8月竣工,同年投入使用。

从此,学校搬迁到现址,不再在阴暗潮湿的土屋里上课。

1997年9月,在“希望工程”实施中,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获得湖北省工商银行20万元的援建资金,向农户征地2000多平方米,修建一栋三层12间教室的教学楼。

此项工程共耗资43万元,此后,学校的硬件设施大为改善。

1999年10月,在活龙坪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协调下,划拨供销联社120平方米的土地予学校,修建了校门。

2001年,学校通过教师集资购置了27台电脑,兴建了微机室,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

2005年7月,在州、县两级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县政府投入2.4万元,改建厕所152平方米。

2005年7月,上级拨款启动污水净化工程,共投入3万元修建了沼气池60立方米、学生浴室及改建猪圈85平方米。

2005年9月,学校从上级争取到10万元资金,购买了供销联社转运站的1300平方米的土地。

学校自筹资金10万元购买了罗云江、曾凡俊两家50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和自留地,用于修建学生宿舍和餐厅。

寄宿制建设日趋完善。

第三节学校现貌

校园占地面积10250m2,生均达14.07m2,校舍面积4430m2,生均达6.08m2。

校门、围墙、运动场、道路硬化等配套设施完善,校园布局合理,学校绿树成荫,花香宜人。

远程教育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陈列室、音美室、劳技室、医务室等各室齐全,图书室藏书5180册,生均达7.11册。

全校现有教职工34人,女职工15人,专任教师30人,其中女教师15人,专任教师中,本科2人,专科(含“两证”)13人,中师学历15人,学历合格率100%。

专任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13人,小学一级教师17人,职称合格率100%。

学校共有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28人。

学校的规模、硬件设施为全乡之最,教育成果更是硕果累累,如今已成为引领全乡小学教育的龙头学校、窗口学校。

 

第二章 学校体制与组织机构

第一节领导体制

自1985年以来,一直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学校领导权为活龙坪区(乡)人民政府,业务领导为县教委(2003年改为教育局)及其派出机构教育站(2004年改为中心学校)。

学校校长由乡党委政府和教育局共同考核选聘,校长负责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学校成立工会,工会主席协助校长处理日常务。

1996年,成立学校党支部,徐绵昌校长兼任支部书记。

这是全乡小学的第一个党支部,自此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学校领导体制。

200 3年秋,校长实行竞争上岗制, 学校管理实行“三定四制”(定编、定员、定岗,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津贴浮动制、全员合同聘任制)。

2005年始,学校实行分层管理、分线管理,校委会领导成员每人带好一门课,蹲好一个点,抓好一条线。

实行逐层负责制,即教职工替蹲点领导负责,蹲点领导替主管领导负责,主管领导替校长、书记负责。

第二节:

组织机构

1996年以前,学校设校长1人,工会主席一人,下设教务、政教、总务三处,各设主任一人。

1996年,学校成立了党支部,徐绵昌任支部书记。

在原设工会、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基础上增设少先队大队部,少先队大队部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全校环境卫生和日常行为的督察管理。

1998年,增设党政办公室,协助书记、校长处理学校日常工作。

2000年,增设副校长一名。

2002年增设教研处,负责全校的教科研工作。

2000年起,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制,成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和校务公开监督小组,两个小组成员均由教职工代表组成。

       附:

2004——2005学年度学校领导分工职责

1、校长田应才分管行政党支部

2、副校长杨海洲教学工作少先队广播室出勤

3、教务主任何昌亮教务

4、教研主任张光美教研师训宣传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5、政教主任黄启林政教德育油印

6、办公室主任杨胜才办公室档案管理

7、总务主任田卫华总务财务基建

8、女工工作高华女工

第三节:

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

1985年以来,学校一直以“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方针。

二十世纪末,学校主要致力于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在完成“普九”重任,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确定“十五”期间的办学思想、教育模式、办学特色。

办学理念:

主体发展教育观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办学宗旨: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办学策略:

创设师生共融的校园生活,打造学习型的教师队伍,规划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设计人文化的学习空间。

办学思想:

扬主体,重创新,形特色。

办学模式:

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提供教育信息多样化空间,为学生打下终身发展的潜能,促进学生个体潜能的发展。

培养目标:

以行为良好、体魄健康、求知主动、生活自主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05年,根据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学校又提出新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

办学宗旨:

一切为了学校办出特色,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一切为了教师愉快工作。

办学目标:

近期目标:

一年至两年内努力把学校办成校容漂亮,校园整洁,师生和谐,管理规范的全县一流完小;

远期目标:

五年内把学校办成“引领全乡,辐射周边,特长突出,特色明显的州级示范学校”。

第四节:

发展规划与工作总结

1985年以来,除各部门制订工作计划外,学校每年制订一次总体发展规划,每学年伊始,根据总体发展规划制订学校工作计划,在工作总体规划与工作计划中贯穿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然后各部门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部门工作计划,每学期小结一次,每一年总结一次。

进行回顾与反思,做到既有长期计划,又有具体安排。

附 :

活龙坪乡民族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及奋斗目标(1997年秋--2002年春)

一、总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把活龙民族小学办成富有特色示范性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二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了各级农村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以师为本建队伍,以生为本育人才”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质量观、

二、办学理念

主体发展教育观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三、办学宗旨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四、办学策略

创设师生共融的校园生活,打造学习型的教师队伍,规划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设计人文化的学习空间。

五、办学思想

扬主体,重创新,形特色。

六、办学模式

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提供教育信息多样化空间,为学生打下终身发展的潜能,促进学生个体潜能的发展。

七、总体要求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质量和形象为生命,优化内部管理,强化自主学习,形成学习型组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行业形象,严格遵守三个“十不准”,突出地方民族特色,严格考勤制度,确保安全,为人师表。

八、工作思路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县教育局的工作思路,发扬团队精神,全面开展“让学生喜欢我”的含笑服务活动。

加强两支队伍(校委班子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实施三个战略(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科研兴校和质量兴校,特色学校),落实好四项工程(园丁工程,信息技术教育工程,新课程改革建设工程,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工程),构建教师教学过程评价考核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班主任考评体系,后勤岗位工作人员考评体系等。

办人民满意学校。

九、办学目标

1、把学校办成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质量高的窗口学校。

2、把学校办成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示范学校。

3、强化课程改革,狠抓教育科研,把学校办成全乡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基地学校。

4、一年内跻身全县前三强。

5、发挥示范学校的龙头作用,推动全乡教育工作再上台阶

6、大力开展勤工俭学,确保学校运转,努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7、办人民满意学校,当人民满意教师。

十、工作重点

(一)巩固普九成果,树立学校形象。

1、学生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

实行校长包校,处室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