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三讲物态变化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2117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三讲物态变化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三讲物态变化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三讲物态变化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三讲物态变化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三讲物态变化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三讲物态变化解析.docx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三讲物态变化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三讲物态变化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三讲物态变化解析.docx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三讲物态变化解析

物态变化 

【考纲要求】

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

【命题趋势】

从历年河南省的中考试题来看,《物态变化》在中考中所占

比例约为3~6%;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热现象定性的叙述,不涉及量的计算,由于热现象跟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所以命题的思路和类型较多,常见于选择、填空和实验题。

【考点精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低

B.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

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不一样

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

【考点】13:

温度;1M:

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相同的物体,导热程度不同给人的感觉是温度不同.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根据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分析答题.

【解答】解:

A、冬天在户外的木块和铁块处于相同环境,所以温度相同.故A错误;

B、夏天,打开冰棍的包装纸,看见冰棍旁出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B.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16: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

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此选项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此选项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接触的太少.此选项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此选项正确.

故选D.

 

3.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松花江里冰雪消融的过程

B.太阳岛湿地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植物园内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

D.冰雪大世界中雪的形成

【考点】19: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解答本题明确: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的方法:

先根据题目明确物质变化前是什么状态,变化后是什么状态,最后对照定义来判断属于何种类型的物态变化.

【解答】解:

A.松花江里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B.太阳岛湿地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

C.植物园内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

D.冰雪大世界中雪的形成,是气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故选A.

 

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

【考点】19: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答】解: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符合题意;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合题意;

C、深秋,树叶上形成“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选A.

 

5.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考点】19: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M:

液化及液化现象;1R: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

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

A.

 

6.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  )

A.水的比热容较大B.水的凝固

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水的汽化

【考点】1A: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分析】水的凝固点是0℃,但水要凝固除了温度要达到凝固点外还需要继续放热,如果没有继续放热,水只能保持在0℃而不能凝固.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与常温矿泉水之间有很大的温差,冰吸热升温,水放热降温,冰块附近的水凝固成冰,冰块就会“粘”到一起.

【解答】解:

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0℃,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0℃时,冰的温度还低于0℃;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0℃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故B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小题)

7.如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其读数为 37.8 ℃.

【考点】18:

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

【解答】解:

由图知:

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7.8℃.

故答案为:

37.8.

 

8.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白炽灯泡

白炽灯泡的灯丝是由金属钨制作的,其灯丝发光时温度可达2000°C左右.为防止灯丝在高温下氧化,在制作灯泡时要抽真空,在制作大功率灯泡时,还要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

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LED灯所替代.

(1)由于钨的 熔点 较高,所以用钨制作灯丝;

(2)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主要是为了 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 ;

(3)白炽灯泡逐渐退出市场,是由于 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 .

【考点】1B:

熔点和凝固点;1P: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E6:

能量利用效率.

【分析】

(1)钨的熔点高,适合做灯丝;

(2)为防止灯丝在高温下氧化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惰性气体;

(3)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LED灯所替代.

【解答】解:

(1)由题意知灯丝发光时温度可达2000°C左右,由于钨的熔点较高,所以用钨制作灯丝;

(2)由题意知:

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

(3)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LED灯所替代.

故答案为:

(1)熔点;

(2)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3)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

 

9.如图是小天探究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 80 ℃,它在熔化过程中需要 吸收 (选填“吸收”或者“放出”)热量.

【考点】1C: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知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解答】解:

由图知,该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晶体的熔点为80℃,它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

80;吸收.

 

10.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线段AB表明,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考点】1C: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

(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

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在图象上看,有一段水平的线段;

(2)在晶体熔化图象中,水平的线段表示熔化过程,固液共存状态;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解答】解:

从图象上看,AB段是温度不变的,所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

从图象可看出AB段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

晶体;不变.

 

11.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 液化 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考点】1I:

沸腾及沸腾条件;1M:

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白气是液化现象.

【解答】解:

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白气”是由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液化而成.

故答案为:

不会;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液化.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2.小明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 39 ℃;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非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表格中除时间和温度栏目外还缺少一个应记录的栏目是 蜡的状态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得出冰熔化特点是 温度保持不变,需要吸热 ;试管中物质在E点的内能 小于 F点的内能.根据图象分析,该物质在AB阶段时的比热容 小于 在CD阶段时的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考点】1F: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分析】

(1)温度计在读数时,要看清分度值;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

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

(2)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但此过程仍然吸热;物质吸收热量,因此,它的内能也在不断增大;结合热量公式Q=cm△t,由表格可知AB段和CD段的温度变化,从而可比较二者比热容关系.

【解答】解: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9℃;由表格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蜡属于非晶体.该表格中除时间和温度栏目外还缺少一个应记录的栏目是蜡的状态.

(2)分析图象可知,冰达到一定温度开始熔化,故冰是晶体,在BC段,是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此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虽然在熔化过程中在E点时和在F点时的温度并没有升高,但它一直在吸收热量,因此,该物质E点时的内能小于在F点时的内能;

因为Q=cm△t,所以c=

,因为AB段和CD段物质的质量m相同,由图象知,升高的温度相同,都是4℃,加热时间之比为1:

2,

所以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从而计算得比热容之比为

,所以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小于CD段的比热容.

故答案为:

(1)39;非晶体;蜡的状态;

(2)温度保持不变,需要吸热;小于;小于.

 

四.解答题(共4小题)

13.请按照下列要求作答.

(1)读出如图1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21 ℃;

(2)读出如图2所示的电阻箱的示数为 7400 Ω.

【考点】16: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

(1)温度计的读数关键是区分零上多少摄氏度还是零下多少摄氏度,要点是看数值的变化情况,数值自下而上变大时是零上多少摄氏度,反之是零下多少摄氏度.

(2)用三角顶端所指的示数乘以下面的倍数,然后将所有的数值相加,即为该电阻箱的读数.

【解答】解:

(1)温度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因此它的读数为21℃.

(2)该电阻箱的示数为:

7×1000Ω+4×100Ω+0×10Ω+0×0.1Ω=7400Ω.

故答案是:

(1)21;

(2)7400.

 

14.阅读材料,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过冷水

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冰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必须有凝结核.当温度低到冰点之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一个结晶核来结晶,

那么即使在0℃之下也不会结冰,还保持着液态.

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当过冷水中具备

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

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

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

(1)水在0℃以下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 凝结核 ;

(2)不仅有过冷水,还有过热水,过热水是指 水达到沸点或高于沸点时却没有沸腾的水 ;

(3)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个片段是:

一个池塘里的水在零下的温度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你准备让海尔兄弟怎么做就可以使湖水冻起来 可以向水中投入一个石子 .

【考点】1A: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分析】

(1)由题意分析水凝固成冰的条件;

(2)根据过冷水来得出过热水;

(3)根据凝固的条件使水凝固.

【解答】解:

(1)由题意知:

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必须有凝结核,故水在0℃以下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凝结核;

(2)热水一般是沸腾的水,而过热水是指水达到沸点或高于沸点时却没有沸腾的水;

(3)根据“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故一个池塘里的水在零下的温度仍未结冰可以向水中投入一个石子.

故答案为:

(1)凝结核;

(2)水达到沸点或高于沸点时却没有沸腾的水;(3)可以向水中投入一个石子.

 

15.用稳定的加热设备(加热过程无热损失),给一种固体持续均匀地加热一段时间,根据测量结果绘出了如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可以发现,该固体是 晶体 (晶体、非晶体)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该物质在固态时吸收的热量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态时吸收的热量;如果加热相同时间,该物质在固态时吸收的热量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态时吸收的热量,.若固态时的比热容为0.5×103J/(kg•℃),则液态时的比热容为 1.0×103 J/(㎏•℃)

【考点】1C: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

(1)通过图象判断晶体与非晶体关键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

(2)因为是用稳定的加热设备持续均匀地加热,故在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所以只要看升高相同的温度的情况下,哪段用的时间比较长,就说明哪段吸收的热量比较多.

(3)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公式Q=cm△t求出液态时的比热容.

【解答】解:

(1)读图可知,该物质的熔化图象有一段呈水平,说明有一定的熔点,属于晶体;

(2)要求升高相同的温度,故固态段可取温度从20℃升高到40℃,此时温度升高20℃用的时间为2分钟;液态段温度从40℃升高到60℃,此时温度升高20℃用的时间为4分钟,所以升高相同的温度CD段吸收的热量更多.

(3)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即c固m△t1=c液m△t2,

c液=

=

=1.0×103J/(kg•℃).

故答案为:

晶体;小于;等于;1.0×103.

 

16.在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用了下面两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

(1)为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他应选择的装置是 乙 .

(2)请你找出丙图中哪段图象是错误的 CD ,水沸腾时的温度如乙图所示 98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写出一条即可).在此种情况下,若杯中装有100g的水,初温是48℃,当水沸腾时,水至少吸收了 2.1×104 J的热量.[已知c水=4.2×103J/(kg•℃)]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可能原因是 当时的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或温度计不准确或读数时有误差) (写出一点即可).

(4)若探究“冰的熔化”实验中,小明发现冰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 移去酒精灯(或增大冰的质量或用冷水或增大烧杯中的水的质量等) .

【考点】1F: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1O: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

(1)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需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为减少热量损失,需给烧杯加盖;

(2)根据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行分析;

(3)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不同;

(4)冰熔化过快时,可降低冰块所处环境的温度.

【解答】解:

(1)乙装置加盖,这样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缩短加热所需时间;而甲未加盖,这样热量容易散失,所以选择装置乙.

(2)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故CD段错误.

温度计读数时,首先确定零下还是零上,然后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该温度计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因此它的读数为95℃+3℃=98℃.

由上述分析知,此装置中水的沸点为98℃,故吸收的热量Q=cm(t﹣t0)=4.2×103J/(kg•℃)×0.1kg×(98℃﹣48℃)=2.1×104J.

(3)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所以可能当时的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还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或读数时有误差等.

(4)要减慢冰的熔化速度,可从怎样让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的慢一些入手.可以暂停加热、增加冰或水的质量.

具体措施:

移去酒精灯(或增大冰的质量或用冷水或增大烧杯中的水的质量等).

故答案为:

(1)乙;

(2)CD;98;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当时的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或温度计不准确或读数时有误差);(4)移去酒精灯(或增大冰的质量或用冷水或增大烧杯中的水的质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