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单元测试题范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2009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单元测试题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微观经济学单元测试题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微观经济学单元测试题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微观经济学单元测试题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微观经济学单元测试题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单元测试题范文.docx

《微观经济学单元测试题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单元测试题范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单元测试题范文.docx

微观经济学单元测试题范文

s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D人们靠收入生活。

2.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3.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4.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与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5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的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进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6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

A失业;B通货膨胀;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步;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

7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怎样生产;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

8以下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000美元。

9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第二章

1某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表明了()

A个人愿望的最大限度;B个人愿望的最小限度;C既是个人愿望的最大限度又是个人愿望的最小限度;D既不是个人愿望的最大限度又不是个人愿望的最小限度。

2需求量和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化,是因为()

A替代效应的作用B收入效应的作用;C上述两种效用同时发生作用;D以上都不正确。

3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

4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A减少;B增加;C不变;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5所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B商品价格下降;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D消费者偏好变化。

6如果消费者对某商品的偏好突然增加同时这种产品的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我们可以预料()

A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提高;B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下降;C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左移动并使均衡价格上升而均衡产量下降;D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的,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到;C.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到。

8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到;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9在得出某农民的商品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为常量()

A技术水平;B投入价格;C自然特点(如气候状况);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10某种商品的某生产者的正斜率供给曲线表明了()

A生产者愿望的最大限度;B生产者愿望的最小限度;C在一种意义下是生产者愿望的最大限度,在另一种意义下是生产者的最小限度;D以上都不对。

11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价格的上升,导致()

A供给增加;B供给量增加;C供给减少;D供给量减少。

12生产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会下降,则对该物品当期的供给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13建筑工人工资提高将使()

A新房子供给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B新房子的供给曲线右移并使房子价格下降;C新房子需求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下降;D新房子价格曲线右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

14市场上某产品存在超额需求是由于()

A产品价格超过均衡价格;B该产品是优质品;C该产品是供不应求;D该产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15.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的产品需求将是(  )

  A毫无弹性 B有单元弹性  C缺乏弹性或者说弹性较小  D富有弹性或者说弹性很大

16  假如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要的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的(    )

  A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C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17弧弹性系数对曲线型需求曲线的弹性系数的估计在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将得到改善(    )

  A弧长变短时  B弧的曲率变小时  C上面两者都有发生变化时  D上述都不变时

18若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    )

  A相同  B不同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依切点所在位置而定

19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这个说法(   )

  A一定正确  B一定不正确  C可能不正确  D无法断定正确不正确

20下列哪一种弹性是度量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而不是曲线本身的移动?

(  )

  A需求的价格弹性  B需求的收入弹性C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D需求的预期价格弹性

21若X和y两产品的交叉弹性是-2.3,则(    )

  A  x和y是替代品BX和Y是正常商品CX和Y是劣质品DX和Y是互补品

22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  )

  A会使销售收益增加B该商品销售收益不变C会使该商品销售收益下降D销售收益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

23如果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比重将(   )

  A大大增加B稍有增加C下降D不变

24政府对卖者出售的商品每单位征税5美元,假定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可以预料价格上升(  )

  A小于5美元  B等于5美元C大于5美元D不可确定

25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3美元降到2美元,需求将从9单位增加到11单位,则该商品卖者的总收益将(  )

  A保持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确知

26若需求曲线为正双曲线,则商品价格的下降将引起买者在商品上的总花费(    )

  A增加  B减少C不变D上述均可

27若需求曲线为向右下斜率一直线,  则当价格从高到低不断下降时,卖者的总收益(  )

  A不断增加B在开始时趋于增加,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减少C在开始时趋于减少,达到最小值后趋于增加D不断减少

28厂商在工资率下降的时候一般倾向于增雇工人,假如对工人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工资率的下降将导致工资总额( )

A减少B不便C增加D无法确定

29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 

 A富有弹性 B 具有单元弹性 C 缺乏弹性 D 其它弹性不能确定

30两种商品中若当其中一种的价格变化时,这两种的商品的购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则两者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

A负    B正    C0    D1

31对劣质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是(    )

A<1    B0    C<0    D>0

32对一斜率为正且从右向左先与价格轴(纵轴)再与数量轴(横轴)相交的直线型供给曲线,其供给价格弹性(    )  

A等于0    B等于1    C大于1    D小于1

33某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是一个原点的直线,则其供给的价格弹性(    )

A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B恒为1    C为其斜率  D不可确定

34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决定按销售量想卖者征税,假如政府希望税收负担全部落在买者身上,并尽可能不影响交易量,那么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

A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均大于0小于无穷B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0小于无穷供给的价格弹性等于0  C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0,供给的价格弹性大雨0小于无穷  D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无穷,供给的价格弹性等于0

35已知当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1美元的时候,均衡交易量是1000单位.现假定买者的收入增加时使这种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400单位,那么在新的均衡价格水平上,买者的购买量是(    )

A1000单位  B多于1000单位但小于1400单位:

  C1400单位    D以上均不对

36小麦歉收导致小麦价格上升,准确地说在这个过程中(    )

A小麦的供给引起需求量下降  B小麦供给的减少引起需求下降  C小麦供给量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D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的下降

37如果政府对卖者出售的商品每单位征税5美分,那么这种做法将引起这种商品的(已知该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曲线具有正常的正斜率和负斜率)( )

A价格上升5美分 B价格的上升小于5美分 C 价格的上升大于5美分 D不可确定

38已知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30-P,市场供给函数为S=3P-10,如果对该商品实行减税,则减税后的市场均衡价格( )

A等于10  B 小于10    C大于10  D小于或等于10

39若某商品市场供给曲线的斜率为负那么,此情形属于(    )

A稳定均衡B不稳定均衡C亚稳定均衡D以上3者均可能

40如果政府利用配给的方法来控制价格,这意味着(  )

A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已不能影响价格

B政府通过移动供给曲线来抑制价格

C政府通过移动需求曲线来抑制价格

D政府通过移动供给和需求曲线来抑制价格

41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D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

42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    )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

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的变化将无法确定

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减少

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

参考答案:

第一章:

1~5.6~9

第二章:

1~5.6~10.11~1416~20.

21~25.26~30.31~35.36~40.

41~42.

分析讨论题

第一章

1.如果经济学家讨论的是“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些还是小一点好一些”,试问这是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还是规范经济学问题?

答:

属于规范经济学问题,而不是实证经济学问题。

我们知道,实证经济学说明和回答的问题是,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

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如选择了某方案,后果如何?

至于是否应当作出这种选择,则不予讨论.而规范经济学就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种标准.它力求回答的是:

应该是什么,即为什么要作这样的选择,而不作另外的选择,它涉与的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伦理道德观点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看法。

例如,人们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各人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可能有不同的回答。

坚持效率优先的人会认为收入差距大一点好,因为这样可以给人以刺激,从而提高效率;相反,坚持公平为重的人会认为,收入差距小一点好,因为这样可体现收入均等化原则。

可见,这个问题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

2.经济学中均衡的含义是什么?

答:

经济学上的均衡是指静止状态,说明其他情况不变,没有外来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经济行为或经济情况不再变动之意。

例如:

消费者的均衡说明某特定时间,其他情况不变,预算和商品的价格已知,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而不再变更消费量的情况。

3.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何影响?

⑴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改革;

⑵在产品X的行业内,企业数目减少了;

⑶生产X的人工和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了;

⑷预计产品X的价格会下降。

答:

⑴产品X供给将增加。

因为产品X生产技术的重大革新将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高的产品X的数量较前有了增加,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⑵产品X的供给将减少。

因为生产产品X的企业数量的减少将直接减少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产品X的供给量,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⑶产品X的供给将减少。

因为生产X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提高其生产成本从而减少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X的数量,这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⑷产品X的供给将增加。

因为生产X的价格预计要下降时生产者会赶在价格下降之前尽量多生产和出售产品X,以免受或少受跌价之损失,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4.如果政府:

⑴对某种商品的所有生产者给予单位现金补贴会对该商品的供给曲线产生什么影响?

⑵与上相反,对该商品的所有生产者征收单位销售税,将会对该商品的供给曲线产生什么影响?

⑶对一种商品的所有生产者来说,实行最低限价或最高限价与给予单位补贴或征收单位销售税有何不同?

答:

⑴如果政府对某种商品的所有生产者给予单位现金补贴,每一生产者的供给曲线将向右下方移动,移动的垂直距离等于单位现金补贴。

这种情况与生产成本有所减少或者生产技术得到改善时发生在生产者供给曲线上的效应是一样的。

⑵如果政府对该种商品的每一生产者征收单位销售税产生的结果与⑴的情况正好相反,即每一生产者的供给曲线将向左上方移动,移动的垂直距离等于单位销售税。

⑶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的实行表明了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干涉,其结果可能使商品的均衡点不能到达。

另一反面,当政府对该商品的生产者给予单位现金补贴或征收单位销售税时,均衡点虽会改变,但仍然由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

这时就说政府

在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比直接干涉市场的运行更为有效。

在现实世界中,前者有替代后者的趋势。

5.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高档次电视机、录象机一类高级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办法?

为什么?

答:

对农产品。

应采取提价的办法;对电视机、录象机这类高档消费品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

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对需求富于弹性的产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而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正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所以,为了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对农产品这类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应该采取提高价格办法,而对于高档电视机、录象机这类需求富于弹性的高级奢侈品应该采取降价的办法。

6.讨论下列问题:

⑴某城市大量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估计为1.6,城市管理者问你,为了增加大量运输的收入,运输价格应该增加还是应该降低,你应当怎么回答?

⑵有人说,气候不好多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

但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后谷物要涨价,收入会增加。

对这两种议论你有何评价?

⑶5000—0.5P这一需求函数中的价格弹性是否为常数?

为什么?

答:

⑴运输价格应该降低。

因为大量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约为1.6,即其需求富于弹性.而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若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是富于弹性的(缺乏弹性的),则降低价格将为销售者带来较多的(较少的)收入,而提高价格会使销售者的收入较前减少(增加).因此这里为了增加富于弹性的大量运输的收入,应当降低运输价格.

⑵气候不好对农民是否有利,就是要看农民的总收入在气候不好的情况下变动.显然气候不好的直接影响是农民歉收,即农产品的供给减少,这表现为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假若此时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状况不发生变化,即需求曲线固定地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的关系可知,此时农民的总收入将随着均衡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故在需求状况不因气候不好发生变化并且对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的情况下气候不好引致的农业歉收对农民增加收入是有利的。

当然,若需求状况也同时发生变化或者需求不是缺乏弹性,那么农民将不因气候不好而得更多的收入。

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依赖于对弹性系数与需求状况所作的假设,一般不能笼统下判断。

⑶不是常数。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一般表达式为(/)×(P/Q),因这里5000-0.5P,故/-0.5,这样此曲线之点弹性系数-0.5P/-0.5×P/(5000-0.5P)(P),它是随价格P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可以表示为Q的函数)也就是说它随着需求曲线上所取点的位置不同而不同。

它并不因其需求函数为线性关系,其斜率固定不变而为常数。

7.如果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是直线,为什么需求曲线斜率越大,供给曲线斜率越小,单位税收转嫁给消费者的部分就越大,反之,则转嫁给消费者的部分就越小?

答: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如果都是直线,则斜率越大,表明弹性越小,斜率越小,表明弹性越大。

若供给弹性不变,需求弹性越小时,政府对每单位商品征税时,生产者就越有可能把这种税收加到商品价格中转嫁给消费者,因为需求弹性越小,商品因征税而涨价时,消费者也不得不买。

再假定需求弹性不变,供给弹性越大时,政府对每单位商品征税时,生产者也越有可能把这种税收加到商品价格中转嫁给消费者,这是因为,供给弹性大,表示征税

使成本上升,生产者可大幅度降低产量,市场上就会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升。

这就是说,对单位商品征税时,税收负担不大可能由生产者负担很多,而会大部分转嫁到商品价格中有消费者负担。

明白了上述道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需求弹性大,供给弹性小时,税收转嫁给消费者的部分就小。

t

1、试说明下列市场模型下的均衡状况分别属于哪一种均衡类型,稳定均衡,不稳定均衡,抑或亚稳定均衡。

(1)D=12-2P,S=4+2P;

(2)D=-P+10,S=22-3P;

(3)D=10-2P,S=10-2P;

(4)D=40-6P,S=20-2P;

答:

(1)属于稳定均衡。

因为在此市场模型中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呈正常形状,需求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自左向右上方倾斜,因而任何脱离均衡状态的变动都会自动产生出使价格和均衡量恢复到均衡状态的市场力量。

假如均衡价格发生了偏离,价格水平高于均衡价格,如P=5>2=,此时相应的供给量S=4+2×5=14大于需求量D=12-10=2,因而存在超额供给,这必然引起供给者即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从而迫使价格朝着均衡水平2下降;另一方面,若价格水平低于均衡价格,如P=1<2,则相应的需求量D=12-2=10大于供给量S=4+2=6,因而存在额需求,这又必然引起购买者即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从而迫使价格朝着均衡水平2上升。

见图1-1。

这说明均衡价格水平的任何脱离(偏移),都将引起市场力量的自发作用,从而推动价格和产销量回复到均衡值。

故此市场模型下的均衡状况属于稳定均衡。

(2)属于不稳定均衡。

因为在此市场模型中,供给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且其斜率绝对值小于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这样任何脱离均衡状态的变动都会产生使价格和产销量进一步偏离均衡状态的市场自发力量。

比如由于某种原因使均衡价格发生了偏离。

若价格水平高于均衡水平,设P=7>6=,其相应的需求量D=10-7=3大于供给量S=22-3×7=1,存在超额需求,产生商品短缺,这一短缺通过消费者(购买者)之间的竞争引起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以致偏离均衡更远。

若价格水平低于均衡水平,设P=4<6,其相应的供给量S=22-12=10大于需求量D=10-4=6,存在超额供给,产生商品过剩,这一过剩通过生产者(销售者)之间的竞争引起价格的进一步下降,以致偏离均衡更远。

见图1-2。

这就说明均衡价格水平的任何脱离都将引起市场力量自行发生作用,从而推动价格和产销量进一步偏离均衡值,故此市场模型下的均衡状况属于不稳定均衡。

(3)属于亚稳定均衡。

因为在此市场模型中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是同一的,表现在图1-3上两曲线是重合的。

这样在任何价格水平下供给量与需求量总是相等的,既不可能存在超额供给,也不可能存在超额需求。

偏离均衡点的移动既不会自动地回到原始的均衡点,也不会自发地进一步偏离原始均衡点。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的均衡点是不确定的,供求曲线上的任一点都可以成为均衡点,故亚稳定均衡又被称为不确定均衡。

(4)属于稳定均衡。

因为在此市场模型中供给曲线虽然自左向右下方倾斜,但其斜率绝对值大于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这样任何脱离均衡状态的变动仍会自动产生使价格和产销量恢复到均衡状态的市场力量。

比如均衡价格发生了偏离。

若偏离后的价格水平高于均衡水平,设P=6>5=,此时相应的供给量S=20-12=8大于需求量D=40-36=4,存在超额供给,这必然通过卖方竞争迫使价格朝着均衡水平下降;另一方面,若价格水平低于均衡水平,设P=3<5,此时超额需求,这又必然通过买方竞争迫使价格朝着均衡水平上升。

见图1-4。

这说明由于外力使均衡价格水平产生的任何脱离都将引起市场力量的自发作用,从而推动价格和产销量回复到均衡值。

故此市场模型下的均衡状况属于。

2、某君对消费品x的需求函数为P=100-

,分别计算价格P=60和P=40时的价格弹性系数。

解:

由P=100-

,得Q=(100-P)2,

PP

这样=•=2(100-P)•(-1)•

Q(100-P)2

-2P

100-P

-2×60

于是∣p=60==-3

100-60

-2×40 4

∣p=60==-

100-40  3

即,当价格为60和40时的点价格弹性系数分别为-3和-4/3。

3、1986年7月某外国城市公共汽车票价从32美分提高到40美分,1986年8月的乘客为880万人次,与1985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2%,求需求的弧价格弹性。

解:

由题设,P1=32,P2=40,Q2=880

880

Q1==1000

1-12%

 △Q(P1+P2)/2Q2-Q1 P1+P2

于是= • =•

 △P(Q1+Q2)/2P2-P1Q1-Q2

880-100032+4027

=×==-0.57

40-321000+88047

故需求的弧价格弹性为-0.57。

4、在英国,假设对新汽车需求的价格弹性=-1.2,需求的收入弹性=3.0,计算:

(a)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提高3%对需求的影响;

(b)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2%对需求的影响;

(c)假设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1980年新汽车销售量为800万辆,利用有关弹性系数的数据估计1981年新汽车的销售量。

解:

由题设,=-1.2,=3.0

(a)可设△=,△,由于==,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