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声音的魔术竹庆本乐仁波切.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617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揭开声音的魔术竹庆本乐仁波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揭开声音的魔术竹庆本乐仁波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揭开声音的魔术竹庆本乐仁波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揭开声音的魔术竹庆本乐仁波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揭开声音的魔术竹庆本乐仁波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揭开声音的魔术竹庆本乐仁波切.doc

《揭开声音的魔术竹庆本乐仁波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揭开声音的魔术竹庆本乐仁波切.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揭开声音的魔术竹庆本乐仁波切.doc

揭开声音的魔术——竹庆本乐仁波切

当你认知到宇宙万有之音的本质其实都是空性时,还有什么好执着的呢?

主法上师:

竹庆本乐仁波切

时间:

2009年11月15日上午10:

00

地点:

台北化育道场

英译中:

堪布丹杰

整理:

杨悦芸、方裔如

想远离世间八法的陷阱,先要舍弃自己执着的心

「安住于声空不二」谈到对于声音的各种执着与分别。

对境,是指外在的相与境,也是二元对立中最主要的一种对境—色相;而容易对我们造成干扰、影响的则是声音。

这些影响与干扰,并不是源自事物或声音的本身,而是由事物或声音衍生出的分别念,因为我们太习惯把声音和它可能代表的意义结合在一起。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不论是东方哲学或西方哲学,都对于语言、声音的本质及其所象征的含义有诸多讨论。

例如奥地利学者维根斯坦(LudwigJosefJohannWittgenstein,1889—1951),就曾发表很多关于语言哲学的研究和论述。

常常,即使只是闪过耳边的一句话,也可以很自然的将我们的心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去。

无论是词汇、语言或声音,都是很有力量的一种媒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强调持咒的种种功德与利益。

印度教的大师穆克塔南德(SwamiMuktananda,1908-1982)与第十六世法王噶玛巴是非常亲近的朋友。

因为他和法王之间那份深厚的情谊,间接也令我在幼时就有机会与他见面,那年我才九岁。

而后,当我们于纽约再相遇时,我已经十四岁了。

这位大师在他的著作里曾提到声音的力量。

有一天,当大师正在解释持咒的力量时,有一个学生举手问到:

「持诵咒语时,不过就是重复同一个声音,难道真的能帮助人?

」他很怀疑。

就好像如果肚子饿了,就算一直喊:

小笼包、小笼包、小笼包,牛肉面、牛肉面、牛肉面,也没有办法让肚子变饱,食物并不会自动出现在面前。

印度大师听了学生的提问,只回答了:

「闭嘴!

你给我坐下!

」接着又开始讲解咒语的意义。

你可以想象,如果一位老师当众要你闭嘴又无情的叫你安静坐下的时候,我们会有什么反应。

那位学生坐下来之后全身颤抖,越想越气,既沮丧又愤怒,最后他真的忍不住爆发了,站起来对着老师大吼:

「你怎么可以对我说这样的话?

」在听完他一连串的抱怨之后,印度大师才缓缓的对这位已经失控的学生说:

「你看,这就是语言文字的力量!

咒语的力量也是如此!

由此可见所有听到的声音或使用的语言,都拥有足以改变现状、令情志起伏的影响力。

尤其当你因为执着这个声音,而赋予它重要或特定的意义时,产生的效果就会更加巨大。

因为听到别人认同你、喜欢你、感谢你的词句而生起欢乐;听到别人反对你、厌恶你、嘲讽你的话语而生起愤怒;在种种对文字和声音的分别与执着之下,我们不知不觉便落入这世间八法的游戏当中。

在稍纵即逝的剎那,照见无我的真实本性

每一个人都喜欢得到赞美,不是吗?

至少我是如此!

当有人这样指责我的时候,我也会觉得难过、不开心,就算是我的确有错,但在被指出错误的那个当下,还是会心生不悦,甚至试图去辩解自己是对的。

这时候,佛教因明学的逻辑辩论就会派得上用场,可以透过逻辑因明来证明自己完全是对的!

以前我们在传统佛学院接受训练时,天天都在辩论。

佛学院的辩论是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提问的人站着,而回答的人则坐在地上。

其实我在提问的时候,都早已知道对方会回答什么答案,所以只要对方说中其中一个,我就可以马上将他辩倒。

因为历经这种传统的训练,之后在生活当中,对于别人赞美的语言和指责的话语都能感到泰然自若。

别以为因明学是在吵架中获得胜利的办法,透过其逻辑和理学抽丝剥茧,我们就不会再轻易的被外来的言语牵动情绪。

声音与其可能代表的意义,常为我们带来许多痛苦和争吵,而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它强烈的贪欲和执着。

我们为什么要抓着这些声音或语言不放?

无论是任何话语,甚至是粗话,任何一个字,任何一个声音,一旦出现,就终究会消失,唯一不想让它消失的是我们的贪欲和执着,所以才会使用像是MP3的录音器材,想将讲过的每句话保存下来。

事实上,声音空性的本质,是比我们所谓色相,即事物空性的本质更清楚、更容易理解。

因为物体的延续性及持续性,它所呈现的色法及空性,我们比较难用眼睛去察觉,总以为东西好像一直都存在那里。

但是声音不同,它的空性你很容易感受得到。

它说出现就出现,说消失就消失,你抓不住它,也无法遥控它。

当我们沉醉于享受一段声音或旋律的片刻,可能是钢琴、笛子、吉他或喇叭,一旦结束了,所有的美妙就立刻成为过去,你再也无法得到它。

声音的出现就是空性,是声空的显现。

声音,也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工具,它比任何的刀子都还锐利。

可以将你带往两个面向:

一种是正面的,例如透过持诵咒语能得到广大的利益;另一种则是负面的,例如国与国之间交涉时遣词用字不当,就可能引发战争。

当然如果你能够正面地、正确地来使用声音的话,它将会为你带来正面的利益,就好像唱歌。

为什么瑜伽士总在唱着歌?

因为这些道歌是非常有力量的一种工具,能帮助我们将心连结到真实的本性当中。

藉由唱颂道歌,将心安住在声空不二

「令其安住声空不二境,离一切念超越诸想象。

这段偈文教导我们安住在声空当中,了知它的无生与无灭。

即便我们很难在日常声音的来去中一开始就做到,但是我们可以透过唱颂道歌,轻易的将我们的心安住。

每当在唱颂道歌的时候,你会听到它的字句、它的曲调、它的音乐,而就在每一个音符的起落之间,你可以体会那将心安住在声空不二当中的觉受──远离任何的思虑,同时超越各种想象般的安住。

在道歌唱颂的练习后,对于生活中特别执着的声音、语言或词句,就能慢慢懂得放下了。

当你认知到宇宙万有之音的本质其实都是空性时,还有什么好执着的呢?

曾经有一句话说:

「开心的时候,你会很想学习佛法;快乐的时候,你会觉得学习佛法很容易;但是痛苦的时候,你会觉得学习佛法很困难。

」当你快乐的时候,荷包满满,生活也过得不错,这时候的你会百分之百同意一切是显空不二;当你有一个很帅的男朋友或一个很漂亮的女朋友,你也会理所当然的说一切是色空不二。

但是当一个人他苦哈哈的时候,你跟他说一切显空不二,他只会瞪着你看。

如果在情绪低潮的时候,被人莫名其妙的骂了一句,因为吞不下这口气所以回骂对方,言语交锋中,你还会记得声空不二吗?

很难!

我们中心经常会有这种小组讨论,在分享的时候,因为气氛很很愉悦、顺畅,很自然的会有「啊!

的确声空不二!

」的想法。

但在进入正式讨论之后,却常会因为观点不同而发生争吵或意见不合,在那个当下便很难理解什么是声空不二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体会声空不二,安住在声空不二当中,一起唱〈莲师祈请文〉的第一和第二个偈子:

显现于眼所见一切相,内在外在一切之万法,

情器世间诸法虽显现,令其安住遍寻无我处,

能所二元悉皆净化时,即本尊身明空不二也,

贪欲已自解脱之上师,邬金贝玛尊内我祈请。

显现于耳所闻一切音,执取诸音悦意不悦意,

令其安住声空不二境,离一切念超越诸想象。

诸音空性无生亦无灭,如是即成胜利者教法,

胜者教法声空不二也,邬金贝玛尊内我祈请。

大家刚刚有观修声空不二吗?

有修的请举手……(只有一些法友举手),有观修的实在不够多,所以再唱一遍!

这次请大家尽力的唱,同时观修声空不二显空不二。

如果现在不修,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再修?

大部分的人可能会想:

「没关系,我以后再修。

」但却很少人会说:

「我现在、每个当下都可以修。

(再唱一遍。

大家有修吗?

请举手!

奇怪,怎么有些人手只举了一半?

大概是害怕可能再唱一遍吧!

想要成佛的话,一定是希望当下立刻能成佛,而不是未来才成佛,因为未来是不实存的。

而每一个未来,都还有另一个未来接续,是永无止境的,要是这样拖下去,就永远不会有成佛的机会出现。

所以我们才要试着找出各种方法,在当下就成佛。

珍惜这暇满人身,努力寻找成佛的方法,不断的尝试,就算最后无法成就果位,至少你尝试过了,精进了,也算往前迈向了一大步。

宇宙万有之音,都蕴含着佛陀最究竟的语言

「佛陀的真实语,照见各种不同声音的平等性」这句话指佛说声空无生亦无灭,佛陀声空即教言。

它告诉我们声音空性的本质实相,就是佛陀真实的声音或语言。

无论是同意或反对的声音,它的自性也就是它的平等性,当你能感受它的声空不二,就一如亲听体验了佛陀真实的、究竟的语言。

反之,如果你对于这两种声音起了分别,把它们视为不同的、对立的:

对于喜欢的声音贪执;而对于不喜欢的声音,则生气、瞋恨,那么不仅会为自己带来痛苦,也会伤害别人。

为了让我们能够证悟、体悟到这样声音的声空不二性,我们要祈请邬金莲花生大士。

接着要来唱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的一首道歌,在第96页〈天龙甚深吼: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的生平故事〉,当时仁波切说这是自显的,看到这样一幕天龙甚深吼。

请用美妙的语调、曲调来唱颂〈天龙甚深吼〉:

广境自性无生恒清净,何等美丽下方之世界,

我见万事无生亦无根,此即禅修无我实相时。

吾财受用悉如空中虹,无实无存甚至最微处,

当吾受用如幻之欲乐,显空不二清茶与啤酒,

此即安住心之圆满月,觉空不二闪耀明光时。

如来见修修持之次第,净除世俗想法方便道,

因此训练自己能熟练,显相与心皆无实无根,

死亡疾病骤然降临时,我将准备妥当全无悔。

世界生命显相网模式,父母亲友显现如幻梦,

恰如清晨晓雾诚短暂,如是如雾显相消融时,

即是寻觅无生实相时。

无实无根空性迷雾中,吾因冷热等等而受苦,

然若勤修威猛秘密乘,如狐懦夫自解时已至。

吾等于此华衣之元素,吾等供养美食受用物,

然此轻狂一生终了结,吾等故应无惧做准备,

接受伟大死神之审判。

于此殊胜雪域之佛国,吾此横越山丘与山谷,

而今飞越广大虚空中,吾此清净如幻血肉身,

化为显空不二之本尊,因此训练自己能熟练,

道与地之了悟自解脱。

哈哈德谦让卓无着行,啊荷翔于母亲广境中。

这是一首「色空不二上师身」的上师相应法,一首「声空不二上师语」的相应法。

偈子告诉我们,将一切色相、一切显相,都转为道用,就是上师身的瑜伽相应法,也就是上师身相应法;而将一切声音都转为道用,则是上师语的相应法,其最好的修持办法就是持诵上师的咒语。

你可以不断的持诵这些咒语,就是声空、声空……,就好像拿着念珠一样,每拨一个就念一次:

「声空。

」如此,每一刹那你都在观、修声空,念一圈就可以观修108次,这样不是很好吗?

有句话说:

「声音即是咒语。

」所谓的咒语,在此指的就是声空不二。

在接下来《莲花生大士祈请文》这个偈子说:

心随境转一切之移动,诸念孳生五毒与烦恼,

令诸念心无造作安住,莫思往昔莫臆测未来,

若令驿动安住于原处,一切驿动解脱入法身,

觉性已自解脱之上师,邬金贝玛尊内我祈请。

我们先跟着念,念一次之后,接着再唱颂后面较长的偈文:

祈请赐予加持令净化,外在所摄对境之显相,

祈请赐予加持令解脱,内在心理运作能觉心,

祈请加持能所二元间,明光将证本来之面目,

三世一切善逝悲心中,祈请加持我心得解脱。

分别心是烦恼的推手,将我们推入情绪的漩涡

接着,就要谈论到有关心性的部分。

三个偈文分别是:

身、语、意,也可以说三个偈文第一个是说相,而后是身,再来就是念。

以为谈的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但其实不过是同一种东西的三种面向罢了。

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这三个部分,它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进程。

就好像你先看到一个事物、一个相;接着你赋予了它一个声音、一种形容,为它贴上标签;最后你开始生起一些念头,例如当你看到一个人,心中响起声音:

「上师!

上师,就是你对这个人的标签。

接下来,念头来了,如果今天心情好,你可能会对「上师」发出赞叹:

「哇!

他是一个证悟者。

」,但如果你今天心情不好,就会觉得这个「上师」实在是很麻烦、很干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