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6165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

《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培训讲学.docx

对外汉语教学复习重点培训讲学

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总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性质、任务、根本目的

1、性质:

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任务:

研究——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2)教学的全过程;

(3)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4)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根本目的:

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1)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

2)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3)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人员交流往来越来越多。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需要掌握的几个重要概念:

母语(Mothertongue)——从亲属角度,一般指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Foreignlanguage)——从国别角度,一般指外国语或者外族语。

第一语言(Firstlanguage)——人来到世界获得的第一种语言。

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

第二语言(Secondlanguage)——第二语言是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或使用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Targetlanguage)——正在学习力求掌握的语言。

汉语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1、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

包括汉语知识与技能、外语知识与技能

2、文化与交际:

包括中国文化与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3、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

帮助学生学习汉语

4、教学方法:

包括汉语教学法、测试与评估、汉语教学课程、大纲、教材与辅助材料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

5、教师综合素质:

职业素质、职业发展与职业道德。

依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二)第二语言教学包括:

(1)中国人学外语;

(2)少数民族学汉语;

(3)少数民族学外语;

(4)外国人学中文

(三)“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别

(1)目的不同:

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

(2)教学内容

A.学习语言四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

B.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

C.学习言语技能:

听、说、读、写。

D.学习相关文化知识:

和语言使用相关的文化要素。

(3)教学原则:

语言教学应生动、有条理,理论联系实际。

(4)教学方法:

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师适当总结、归纳规则。

(5)教学技巧:

注重与忽略的问题。

(四)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

(1)正确处理言语要素的传授与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

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正确处理语言的形式结构教学与语义结构教学的关系:

语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原则。

(3)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语言知识与言语要素的关系:

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4)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

加强重复,螺旋式提高的原则。

(5)强化学习环境:

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

(6)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1、美国社会学家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

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实现频率。

2、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

A.语言学能力:

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听说读写

B.社会语言学能力:

功能、场合、社会地位、性别、身份、心理因素、行为语言、语体

C.话语能力:

即连贯的话

D.交际策略:

解释、迂回、改正、重复、忧郁、回避、猜测、语体转换、代码转换

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

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范畴。

语言要素包括:

语音、词汇、语法、文字。

语用规则:

语言的使用规则,根据一定的语境对谈话的内容、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

语言要素+语用规则=语言知识

2.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

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是一种外在的能力,属于言语范畴。

语言交际能力=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

言语技能:

听说读写的技能

3.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关系

二.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1)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ª60年代初)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

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2)巩固和发展阶段(60年代初—60年代中)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

(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

(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3)恢复阶段(70年代初—70年代后期)

1972年10月,北语恢复,1973年秋开始接受留学生。

4)蓬勃发展阶段(70年代末至今)

1987年7月,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0世纪70’s下半期是对外汉语教学确立学科时期。

⏹学历教育:

本科:

1975年,北语试办四年制“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为对象);

1983招收对外汉语专业

硕士:

1986年,北语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士研究生;

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

博士:

1997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

刊物

1979年9月,《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

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季刊。

(96年选择)

师资

1983年,北语首先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

1986年,北语、北大开始招研究生。

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教学论”(后改为“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专业,以及获准建立全国第一个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点。

(2)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

1)初创阶段(50年代初—60年代初)

1958年,正式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

(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

2)改进阶段(60年代初—70年代)

⏹1977年《汉语课本》首先引入了句型教学。

3)探索阶段(70年代初—80年代初)

⏹1980年《基础汉语课本》以常用句型为重点

4)改革阶段(80年代至今)

⏹1981年出版《实用汉语课本》。

(是第一部吸收功能法优点的教材)

三、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理论基础

⏹组成:

⏹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3-1.语言学

(1)普通语言学基础理论

(2)汉语语言学基础理论

(3)与语言学相关的跨学科分支学科理论

⏹理论语言学注重的是:

研究语言的结构。

⏹社会语言学注重的是:

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

⏹心理语言学关注的是:

语言的(心理)过程

 

3-2.心理学

⏹为什么心理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之一?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几乎与一切学科都有关系。

语言教学活动的研究必然包括对学习者心理活动的研究。

2、语言习得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都离不开心理学理论。

历史上的每一种教学法流派都有一

(1)跟语言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基本概念

A、注意:

注意是人们对外界作用于感官的信息刺激做出的选择性反应。

B.知觉:

是将感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C.记忆:

指知觉到的信息被编码、转化、联系、储存、复述、回忆以及遗忘的加工过程。

D.遗忘:

与记忆相对,是一种普遍和自然的联系。

(2)语言学习跟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

A.认知风格:

个体对信息加工的方式。

场依存性:

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从整体上审视。

场独立性:

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受整体背景影响。

沉思型:

深思熟虑,谨慎而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错误较少。

冲动型:

遇到问题急于作答,常常出错,元认知和记忆水平不高。

容忍倾向:

易于接受概括性广的类别,能兼收并蓄。

排他倾向:

易于接受概括性小的类别,有时会拒绝与他想法不一致的内容。

B.情感因素

a.动机:

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其中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

b.态度:

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是情感上的好恶及因之而采取行动的倾向

3-3.教育学

(1)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底层结构:

跟第二语言教学有关的客观条件。

⏹基础结构:

有关理论和一定的教学经验。

⏹主体结构:

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与选择、课堂教学、测试。

⏹上层结构:

教学原则。

A.总体设计:

分析各种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并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B.教材选用:

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

C.课堂教学:

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实施检验总体设计的内容。

D.成绩测试:

不但是对课堂教学的检验,也是推动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学习应是创造和发现式活动;

4)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讲要点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与任务

2、掌握几个基本概念:

母语、外语、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目的与

3、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区别

4、语言教学的主要教学原则

5、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6、了解建国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特别是一些标志性的成就。

7、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理论基础

第二讲:

语言习得理论

一、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1、第一语言习得:

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和方法。

2、第二语言学习:

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

3、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对比

(1)共同点:

1)都是为了获得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2)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3)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

4)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几个阶段。

5)语法习得都有一定的顺序。

6)都使用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

7)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2)不同点:

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是有意识的掌握.

1)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

2)学习的起点不同。

3)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不同。

4)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

6)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二、儿童语言习得

儿童习得母语的基本过程的理论解释

①刺激—反应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