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田阳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9279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田阳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西田阳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西田阳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西田阳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西田阳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田阳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广西田阳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田阳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田阳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广西田阳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广西田阳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继月氏、匈奴之后,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党项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甚至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

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等以加强治理。

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

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也输入西方。

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

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大蒜、菠菜等,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

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城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

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

元朝时,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多元统一体,在其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

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

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摘编自杜建录《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鲜卑、吐谷浑、吐蕃等少数民族有的曾一度控制了丝绸之路的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当时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与汉族一起用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C.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和洛阳在唐朝时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当时的朝野上下无不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

D.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及东西方各民族的交往交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丝绸之路大体上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海上道四条,汉族及北方、西北的游牧民族都是其重要的开拓者。

B.“青海道”“青唐道”和草原丝路之所以又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和“回纥道”,是因为它们曾分别被吐谷浑、吐蕃和回纥控制过。

C.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不能否定我国古代北方和两北游牧民族所做出的贡献,更不能忽视中原王朝的长期经营和有效治理。

D.丝绸之路联结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内地汉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这个多元统一体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丝绸之路在汉、北魏、唐、宋、元等朝代比较繁荣,但因战乱等因素的影响,它在历史上也有过衰落的时候。

B.在西夏和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这说明当时西夏人已有饮茶的习惯,可见物产上的互通有无也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从生活中常见的胡桃(核桃)、胡瓜(黄瓜)、胡豆(蚕豆)、胡萝卜等农产品的名称可以看出,它们很可能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

D.丝绸之路是一条连通东西方的重要商贸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元朝以前丝绸之路以物产交流为主,而元朝以后则以科技文化交流为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背叛炊烟

胡宗波

“背叛”炊烟,需要勇气。

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了重重大山怀抱里,整日里要和炊烟相依为命。

或许是命运的驯化,温顺的山区人顾家,更恋家。

每天,村人执拗地在炊烟上挂满家的味道,倔强地把炊烟定格成为家的方向。

一天天,一年年,炊烟被雕琢成了人们心灵的归宿,剪不断,理还乱。

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炊烟划出的半径。

在我眼里,炊烟就是宣布吃饭的口令。

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对于还是个孩子的我来说,食物散发出的诱惑,无疑令我无法抗拒。

至于下顿将着落在哪儿,我大抵是不会去理会的。

我心里只有炊烟。

发展到了最后,就算全村的炊烟同时升起,哪一道炊烟是自家的,我能一眼分辨出。

那时,炊烟不仅滋润了我的肠胃,也滋润了我的梦。

可我从来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相反,我回报给炊烟的,大多是怨,是恨:

恨它营养不够丰富,恨它花样太过单一,更恨它有时还填不饱我肚子。

与我对炊烟的矛盾态度相比,父母从来怀着一颗虔诚之心。

炊烟生病了,父母精心呵护着,助它早日康复;炊烟失落了,父母安慰开导着,帮它尽快振作。

炊烟有灵性。

虔诚的心,换来了炊烟的信任。

它配合着父母,苦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日子。

然而,在父母虔诚的背后,其实也蜷缩着一颗不安分守己的心。

父母领着我在日子里摸爬滚打的同时,矢志不渝送我去读书。

他们已领教了日子的苦。

他们不想将这种苦留成“财产”,等我去继承。

为了孩子长远计,父母替我谋划着对炊烟的“背叛”。

背叛,是需要勇气的;勇气,则需要成本。

为了抵抗不断膨胀的生活,搀扶起勇气,父母几乎把腰弯得和大地平行,瞪大疲惫的眼睛,在日子里翻拣着能对抗生活的元素。

其间,父母还要顶住村人随手扔来的冷嘲热讽。

那大都是些认为读书没用的村人。

站在父母的“背叛”上,我把父母的期望打包,系在肩膀上,在“背叛”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若干年后,我彻底“背叛”了炊烟,走出了乡村。

在异乡,任我踮脚眺望,却看不到一丝炊烟。

内心的空虚惆怅如同滚着的雪球。

在炊烟的浸泡里长大的人,炊烟就是他的根。

一个人,一生里烙印着三条根,那是从国别、地域、家庭三者文化差异中沉淀出来的。

“背叛”了炊烟,就斩断了地域和家庭这两条根,我这一生,注定将处于失根后的无根状态。

这时,在记忆里存活的新鲜炊烟,仿佛一封封家书,用眼眸盖上思念的邮戳,不时呼唤着我回去。

每一年,我都会回故乡,只为亲手摸摸升腾的炊烟。

摸着它,我才能暂时找回丢失已久的乡音,才能短暂回收久违了的内心踏实。

这些年,每次回去,家乡都有变化。

村人的生活水平真正像是芝麻开花。

在欣慰的同时,我却觉得与故乡又生疏隔膜了几分。

现代化的炊具,不断打压着炊烟氤氲的范围。

我希冀的炊烟,越发地单薄瘦削。

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写。

我也知道,总有一天,我再也看不到炊烟。

我更知道,一缕缕炊烟,终会在我记忆的窖藏中酝酿成一种乡愁,继而在我的记忆里,站成一道道风景,更站成一位位亲人。

背叛,总是要付出代价。

没有了炊烟,也就失去了故乡,再也没有远道而来的消息,能把一种叫幸福的感觉催生。

失去了炊烟,我们注定还有别的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9月24日24版,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引出炊烟,总领全文,交代特定的地点,与独特的地理环境,并且引出下文对炊烟的背叛。

B.全文包含了多处对比,例如:

村人对父母为我设计的人生道路冷嘲热讽和父母的冷静坚决形成了对比。

C.背叛炊烟是痛苦挣扎的结果,作者以悠远复杂的笔触全篇叙写了自己逃离故乡的全过程。

D.作者将“记忆里存活的新鲜炊烟”比作家书,将思念化作邮戳,生动形象而又新颖别致地写出家乡对我的羁绊,我对故乡的难忘之情。

5.结合文本,赏析划线句子“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写”。

(5分)

6.作者在文中写到为了实现父母的期望,我背叛了炊烟,结尾又说,没有了炊烟也就失去了故乡,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是否矛盾?

为什么?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

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问及原因时,有人说:

“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分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

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

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7.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9.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

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

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

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

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

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

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

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

克戬毕力扞御。

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

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

克戬召令兵民曰:

“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

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

”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

“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

”乃益厉兵儆守。

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

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

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

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

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

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

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

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

金人募生致之。

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

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

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张克戬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B.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C.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D.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武帝在位时开始使用的,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C.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朏”指农历初三,“望”为月中,“晦”指农历三十。

D.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定,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克戬堂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

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B.张克戬知任汾州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靖康元年十月初一,金兵率领上万骑兵前来攻打汾州,形势极为迫切。

汾州城里有十个人用金人语言唱歌,张克戬斩杀了他们示众。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5分)

(2)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

(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

(2)题。

夜行

吴兆骞①

惊沙莽莽飒风飙,赤烧连天夜气遥。

雪岭三更人尚猎,冰河四月冻初消。

客同属国②思传雁,地是阴山学射雕。

忽忆吴越歌吹地,杨花楼阁玉骢骄。

【注】①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

字汉槎,号季子,吴江松陵镇(今属江苏苏州)人。

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

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二十三年。

②属国:

指汉朝的苏武,被扣匈奴十九年,获释归国后曾任典属国。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的第一联紧紧围绕“夜行”展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夜行中所见景物的特点。

B.“惊沙”“飒风飙”突出了西北的特点,“赤烧连天”是指烧野草的火焰在远处与天边相连。

C.颔联写三更雪原尚有人打猎,冰河四月才开始解冻,描写了当地的生活习性和物候特征。

D.尾联中“杨花”“楼阁”“玉骢”三个意象,虚实相生,描写春天来临时江南繁华的生活场景。

E.诗歌运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突出了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差异,全诗语言委婉沉郁。

15.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苏轼《赤壁赋 》中“,”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3)庄周《逍遥游》一文中,作者认为鲲鹏也并非逍遥,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去以六月息者也。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目前,移动电子支付在中国越来越普及,有逐步取代现金支付的趋势,甚至有人断言纸币支付可能会成为明日黄花。

②香港大学校长马斐森将于明年一月离任,港大发言人提出五大严苛要求,向全球公开招聘,港大校长职位虚左以待。

③巴西苦心孤诣地想加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希望借此吸引外资,以使自己从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解脱出来。

④张教授是著名的民间收藏家,他深谙艺术,附庸风雅,搜集了大量的名人字画,部分藏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⑤身处社会转型期,我们要信念坚定,放眼未来:

越是众声喧哗,越需要头脑清醒;越是迷雾重重,越需要目光如炬。

⑥一年一度的智电汽车投资者大会日前在我市召开,相关行业的精英们齐聚一堂,坐而论道,共论智电汽车发展新趋势。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多家共享单车公司面临困境,已有单车公司退出了市场,部分仍在运营的公司也面临着人员离职、资金短缺、生存困难等诸多问题。

B.黑芝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珍贵的芝麻素以及黑色素,具有补肝肾,滋五脏,益精血,润肠燥,被视为滋补圣品。

C.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D.本着方便市民为原则,至2020年,成都市新建城区的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实施率将提高至80%,计划建设中小学、幼儿园501所。

19.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老李对儿子的语文老师说;令郎这次能在国学大赛上获奖,全都仰仗您的教导。

B.罗教授近日将莅临我校就高考改革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请同学们务必准时参加。

C.成人仪式前夕,班长精心策划了一堂班会,采用多种形式,共庆我们的十八华诞。

D.回到母校来看望老师,恰逢她有课失陪,我只好闲逛校园,回忆过往的读书生活。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

但事实上①__,因为“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自然难得始终。

纪伯伦说:

“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其实,忘记初心,②__,而是因为走的那个人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

正因为这样,不管他走的路程是远是近,他都把初心丢掉了。

初心难得,是因为遗忘,也是因为对生活的妥协。

但也正因为难得,③___。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

(5分)

2017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收到有关网购的投诉量同比翻了一番。

这些消费是在网上发生的,所以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火爆的网上促销活动致使商家服务、商品质量存在大量的问题。

老年人不熟悉网络操作,就会落入购物欺诈陷阱中。

在此,消协提醒广大网民,选择知名厂商、选择货到付款等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网购纠纷的发生。

①网上消费不一定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并按要求作文。

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

其实这个词条跟佛教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秉持“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生活哲学的青年。

如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多走两步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这就是“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

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3分)(理解有误。

“用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的是“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不包括“汉族”。

2.B(3分)(理解有误。

草原丝路又称“回纥道”并非因其被回纥控制而得名,而是因为“‘安史之乱’后”,……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而得名。

3.D(3分)(无中生有。

“元朝以前丝绸之路以物产交流为主,而元朝以后则以科技文化交流为主”错误,从原文中看不出有这样的不同和变化。

4.C解析:

全文既有对故乡炊烟的逃离,又有对故乡炊烟的思念和牵挂。

5.拟人手法的运用(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