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建噪声环评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9260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城建噪声环评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城建噪声环评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城建噪声环评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城建噪声环评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城建噪声环评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城建噪声环评课程设计.docx

《河南城建噪声环评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城建噪声环评课程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城建噪声环评课程设计.docx

河南城建噪声环评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

环境噪声评价课程设计书

 

班级:

0214

姓名:

时间:

第17周

指导教师:

典平鸽张岩王国贞

环境科学教研室

2014年6月16日

 

目录

一、环境影响评价大作业任务书1

二、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基本概况3

2.1平顶山市基本情况3

2.2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基本状况5

三、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现状评价的目的与要求6

3.1目的6

3.2要求6

四、环境噪声评价方法,范围,标准6

4.1评价方法6

4.2评价范围11

4.3评价标准11

五、河南城建学院内噪声的来源及危害11

5.1噪声的来源11

5.2环境噪声的危害11

六、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的噪声现状调查监测与统计结果11

6.1噪声现状调查11

6.2监测点以及监测时间的确定12

6.3监测方法12

6.4噪声数据的处理13

6.5结果表示13

七、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噪声的现状评价13

7.1评价方法13

7.2评价标准与质量分级13

7.3我院西校区各监测点噪声污染等级及污染状况14

八、我院西校区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结论与建议14

8.1原因分析14

8.2建议与对策14

九、环境影响评价经费支出概算15

十、附图与附表15

10.1河南城建学院校区规划总平面图16

10.2各个监测点统计结果表16

10.3各个监测点评价图17

 

一、环境影响评价大作业任务书

1.1本次大作业的题目是“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环境噪声现状评价”,是“河南城建西校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部分内容。

由于时间和仪器条件的限制,本次大作业仅作此部分环境噪声的现状评价内容。

1.2通过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工作,掌握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评价的内容、方法、工作程序及有关要求。

重点在于最终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方法和编制要点。

1.3要求每位同学接到任务书后,各自写出环境评价大纲,通过老师审核后,按大纲的具体内容、方法要求去认真负责完成实施。

(此内容有老师和同学们在第一天共同制定出来,各位同学可以有自己具体的评价大纲)。

1.4按已审定后的评价大纲内容来实施具体评价任务。

查阅有关资料、监测、收集具体数据。

最后要求每位同学的都必须写出“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环境噪声现状评价报告书”。

1.5纪律要求:

要按时完成调查资料,认真完成监测任务,遵守学校的纪律要求。

按时完成环境评价报告书的编写。

同时在做大作业时注意安全。

1.6成绩评定:

完成报告书后成绩,由带队老师根据学生在大作业中的表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做出综合考核成绩。

成绩分五级: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优:

遵守纪律,作业日记记录详实,作业内容认真,作业报告字迹工整,认识深刻。

良:

遵守纪律,作业日记记录较详实,作业内容认真,作业报告字迹工整,认识较深刻。

中:

遵守纪律,作业日记记录较完整,作业内容认真,作业报告字迹较工整,认识较深刻。

及格:

遵守纪律,作业日记记录不完整,作业内容较认真,作业报告字迹不工整,认识较深刻。

不及格:

不遵守纪律,无作业日记记录,作业内容不认真,作业报告字迹潦草,认识不深刻。

1.7设计指导教师:

典平鸽张岩王国贞

环境科学教研室2014.6.16

 

二、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基本概况

2.1平顶山市基本情况

2.1.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

北纬33°08′~34°20′,东经112°14′~113°45′之间,以中心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

地势西高东低,呈梯形展布。

地貌类型多,山脉、丘陵、平原、河谷、盆地齐全。

西部巍峨的伏牛山、层峦叠嶂,中部、东部为丘陵、平原。

西部鲁山县的石人山主峰海拔2153.1米,东部平原部分地区海拔不足70米。

全部土地面积中山区占13%,丘林占63%,平原占24%。

全市土地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其中:

山区面积1025平方公里,占13%;丘陵面积4966平方公里,占63%;平原面积1891平方公里,占24%。

全市耕地面积31.68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27.03万公顷。

2.1.2气候条件

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全市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1868~2378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5.2~15.8℃。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12~1287毫米。

2.1.3工、农业现状

平顶山市工业基础雄厚,全市具有规模以上企业893家,职工人数47.85万人,特大型企业3家,大型企业13家,中型企业35家,小型企业344家。

初步核算2010年平顶山市国民生产总值1312亿元。

“九五”期间,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00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0.5亿元,比1995年增加9.3亿元,年均递增5.4%。

全市农业总产值71.3亿元,比1995年增加18.5亿元,年均递增6.3%,“九五”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67.8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20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727平方公里,实现了“九五”规划中制定的目标。

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五年内共投资8000多万元,新增旱涝保收田70万亩。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六大主导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2000年,全市“白色工程”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温室、大棚栽培面积达到4.5万亩,反季节蔬菜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食用菌发展到3.5亿袋,实现产值8亿元以上。

2.1.4交通状况

平顶山市交通便利,运输发达。

漯(河)宝(丰)铁路横穿市区,连接京广线和焦枝线;焦枝铁路纵贯辖区南北;大型厂、矿铁路专用线与国铁接轨,密如蛛网。

公路四通八达,直通县区、乡镇。

2.1.5生态状况及功能分区

平顶山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通过生态园生态廊道相连。

新城区的规划形态是带状,交通流量主要是东西方向,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距离10公里,通过6条城市道路和规划的轻轨交通相互联系,十分钟即可到达。

平顶山新城区生态景观可用“一轴两片三点两横四纵”来概括。

一轴指香山寺、中心公园、中心广场、白龟沙洲景观轴;两片指北部香山寺和南部平西湖风景区;三点指东部森林公园、中心公园、西部休闲公园;两横指北边道路防护林景观带和南边临水湖滨生态休闲景观带;四纵是指南北向的生态廊道。

新区风景旅游区主要包括香山寺风景区、平西湖风景区和新城区风景区。

 平顶山新城区起步区北依香山,湛河、漯宝铁路、漯平洛高速公路在北面穿过,白龟山水库西干渠纵贯南北。

规划区内有坡度较缓的丘陵分布和近70平方公里的水库面积,自然资源丰富,为新城区的生态景观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新城区的规划引入生态城市、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等先进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意愿。

同时规划一改过去“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采取组团开发的概念,把城市结构分为行政办公区、教育科研区、居住商贸区、高新产业区等若干组团,从而为平顶山市远景建设制定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育科研文化区位于新城区北部和起步区东部的锅底山一带。

这里景色秀美,是教书育人的理想用地。

教育产业的发展对周边的文化、居住地的开发利用必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区位于主干道纬一路以北,该区域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势,依山就势,将办公、商业旅馆、居住、文娱、社交游憩等功能组织在一起,塑造出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生态优美且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空间。

作为新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市政大厦现已开工建设。

市政大厦位于湖滨生态公园北部,背靠景色优美的中心公园,前面通过开阔庄重的中心文化公园和湖滨生态公园与水面相连,该区域以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市政大厦的主导带动作用构成新城区的核心区域。

核心区的建设是带动新区发展的又一切实举措。

居住区主要沿滨水地带布局。

规划的一类居住用地主要结合地势兴建阶梯式山地住宅,使每一户都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达到推窗见水的视觉享受。

住宅层数以2—4层位主,适当兴建别墅式高档住宅,以丰富居住用地开发层次。

二类居住用地以建设4—6层的现代化住宅为主,适当点缀高层,每个居住区都充分结合现状自然地形与周围环境,引入生态化、智能化概念,创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现代环境社区。

工业园区位于新城区西北部,以一类工业和仓储用地为主,主要发展无污染的高新科技产业,附带周边的商业金融设施及住宅产业,成为新城区发展的产业动力区。

2.2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基本状况

2.2.1自然环境

河南城建学院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平顶山市,拟建项目(新校区)的选址在平顶山市新城区,新城区景观区自东向西有水湾公园、东留村旧村改造商业街、凤凰山水上乐园、紫金山水湾度假区、水上船文化博物园、中心区湖滨公园、湿地候鸟生态园、鱼米之乡观光园、应国墓保护公园等十个风景旅游区;还有连接香山寺、城区、平西湖的四条南北向绿化生态廊道及道路景观带。

2.2.2社会环境

河南城建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城建为特色,工、管、理、文、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

其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的平顶山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校和1985年成立的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1993年,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改建为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4月两校合并成立新的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平顶山工学院;建校15年来,共为国家培养1万多名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5000多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400人,专任教师近300人,其中教授25名、副教授39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00多名。

有省管优秀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教师、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23名。

还聘有20余名国际国内著名学者、院士、专家等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图书馆藏书88万册,各类中外文文献数据库12个,全面实行开放式、自动化管理。

2.2.3区域的环境质量概要及污染源分布

平顶山市生态新城区规划在强调功能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的同时,还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利用和人文景观的塑造。

新城区生态景观可用“一轴两片三点两横四纵”来概括。

教育科研文化区位于新城区北部和起步区东部的锅底山一带。

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区位于主干道纬一路以北。

居住区主要沿滨水地带布局。

工业园区位于新城区西北部,以一类工业和仓储用地为主,主要发展无污染的高新科技产业,附带周边的商业金融设施及住宅产业,成为新城区发展的产业动力区。

三、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现状评价的目的与要求

3.1目的

通过调查评价,查清西校区的环境噪声现状情况,并做出定量评价。

查明环境噪声的污染来源。

评价院西校区环境噪声对院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提出改进,提高校区环境质量的建议和方法。

为我院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3.2要求

通过全面分析测量,调查有关资料。

能够掌握西校区噪声的现状及噪声质量好坏,分析污染源分布情况,掌握西校区噪声的规律特点,探索出西校区噪声评价的合理方法。

四、环境噪声评价方法,范围,标准

4.1评价方法

4.1.1响度

人的听觉与声音的频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两个声压相等而频率不相同的纯音听起来是不一样的。

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轻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是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

它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如声压级),还与它的频率及波形有关。

响度的单位是宋(sone),符号是“N”。

1宋的定义为声压级为40分贝,频率为1000赫,且来自听者正前方的平面行波的强度。

如果另一个声音听起来比这个大n倍,即声音的响度为n宋。

4.1.2.响度级

其概念也是建立在两个声音的主观比较上的。

定义1000赫纯音声压级的分贝值为响度级的数值,任何其它频率的声音,当调节1000赫纯音的强度使之与这声音一样响时,则这1000赫纯音的声压级分贝值就定义为这一声音的响度级值。

响度级的单位是“方”(phon),符号为“LN”。

利用与基准声音比较的方法,可以得到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内一系列响度相等的声压级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叫等响曲线(见图7-3),该曲线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所采用,所以又称为ISO等响曲线。

图7-3中同一曲线上不同频率的声音,听起来感觉一样响,而声压级是不同的。

从曲线形状可知,人耳对1000~4000赫的声音最敏感。

对低于或高于这一频率范围的声音,灵敏度随频率的降低或升高而下降。

例如,一个声压级为80分贝的20赫纯音,它的响度级只有20方,因为它与20分贝的1000赫纯音位于同一条曲线上,同理,与它们一样响的1万赫纯音声压级是30分贝。

4.1.3.响度与响度级的关系

根据大量实验得到,响度级每改变10方,响度加倍或减半。

例如,响度级30方时响

度为0.5宋;响度级为40方时响度为1宋;响度级为50方时响度为2宋,以此类推。

它们的关系式可用下述数学式表示

响度级的合成不能直接相加,而响度可以相加。

例如,两个不同频率而都具有60方的声音,合成后的响度级不是60+60=120(方),而是先将响度级换算成响度进行合成,然后再换算成响度级。

本例中60方相当于4宋,所以两个声音合成为4+4=8(宋),而8宋按数学计算可知为70方,因此两个响度级为60方的声音合成后的总响度级为70方。

4.1.4.计权声级

有关噪声评价的长期实践表明,时间上连续,频率比较均匀,无显著纯音成分的宽频带噪声,若以它们的声级值的大小次序排列,则与人们主观听觉的响度次序有较好的相关性。

从评价工作来看,人们很希望有一个简单的单一量来表示。

A计权声级是模拟人耳对55分贝以下低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B计权声级是模拟55分贝到85分贝的中等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C计权声级是模拟高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D计权声级是对噪声参量的模拟,专用于飞机噪声的测量。

A、B、和C计权声级的主要差别在于对低频成分的衰减程度,A衰减最多,B其次,C最少。

实践证明,A计权声级表征人耳主观听觉较好,故实际中较常采用A计权声级。

经过A计权测量得的分贝数称为A计权声压级,简称A声级,单位也是分贝,计作dBA,或dB(A)。

以A计权声级作为噪声的评价量,其优点是简便实用,但是A计权声级是对低频信号有较大衰减的频率计权测量值,测量结果中不提供频率成分信息,因此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

一是由于缺少频率成分信息,不可能作出经济合理的、科学的噪声控制设计;二,对于低频成分占优势的强噪声环境,A计权声级符合噪声劳动卫生标准,但对长期暴露于该环境的工作人员可能会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症状。

4.1.5.等效连续声级(Leq)

A计权声级能较好地反映人耳对噪声的强度与频率的主观感觉,因此对一个连续稳态噪声,它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但对一个起伏的或不连续的噪声,A计权声级就不合适了。

例如,交通噪声随车辆流量和种类而变化;又如,一台机器工作时其声级是稳定的,但由于它是间歇地工作,与另一台声级相同但连续工作的机器对人的影响就不一样。

因此提出了一个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影响的问题,即等效连续声级,符号“Leq”。

它是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

例如,有两台声级同为85分贝的机器,第一台连续工作8小时,第二台间歇工作,其有效工作时间之和为4小时。

显然作用于操作工人的平均能量是前者比后者大一倍,即大3分贝。

因此等效连续声级反映在声级不稳定的情况下,人实际所接受的噪声能量的大小,它是一个用来表达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的等效量。

式中:

T—总测量时间;

PA(t)—A计权瞬时声压;

P0—参考声压(20微帕);

LS—声级,一般指A声级。

如果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其累积分布在正态概率上为一直线,则可用下面近似公式计算

其中L10、L50、L90为累积分布值,其定义是:

L10—测量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峰值;

L50—测量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90—测量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本底值。

累积分布值L10、L50、L90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在正态概率纸上画出累积分布曲线,然后从图中求得;另一种简便方法是将测定得一组数据(例如100个),将数从大到小排列,第10个数据即为L10,第50个数据即为L50,第90个数据即为L90。

应用“积分式声级计”可以自动测量某一时间内的等效声级,无需进行人工统计和计算。

4.1.6.噪声污染级(LNP)

实际表明,涨落的噪声所引起人的烦恼程度比等能量的稳态噪声要大,并且与噪声暴露的变化率和平均强度有关。

噪声污染级是综合能量平均值和变化特性(用标准偏差表示)两者的影响而给出对噪声(主要是交通噪声)的评价数值,以分贝表示。

其计算式为

其中:

K—常数,对交通和飞机噪声取2.56;

—测定过程中瞬时声级的标准偏差

式中:

Li—测得第I个声级;

—所测声级得算术平均值;

n—测得声级总数。

对于许多重要的公共噪声,噪声污染级也可以写成

式中:

d=L10—L90。

4.1.7.统计声级

对于随机起伏的噪声,例如道路交通噪声,也可以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处理,即在一段时间T内进行随机采样,获得一组测量值,将它分级统计,如表7-4所示,声级取样值以5dB或2dB更细的档级归并,并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将Li排列,统计各档级的出现百分数以及累积出现百分数。

将声级Li及其出现百分数ci绘图,得到图7-4所示的频率分布图。

如果这一段时间内噪声大小的出现概率符合高斯分布(正态分布)规律,则直方图的包络接近于“钟形”分布,中心是最大概率的声级值,也是全部声级数据的平均值

中心值两侧的分布是对称的。

其分布函数为

式中

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根据正态分布的特点,落在(

±

)范围内的数据占总数的68%,落在(

±2

)范围内的占95%。

越小,图7-4中的“钟形”越显得瘦而高,表示数据越集中。

所以平均值

和标准偏差

是表示在这一时间间隔内噪声大小分布基本上呈正态分布的两个特征量。

车辆较大情况下的道路交通噪声,接近于正态分布。

4.1.8.昼夜等效声级(Ldn)

考虑到夜间噪声具有更大的烦扰程度,故提出一个新的评价指标—昼夜等效声级(也称日夜平均声级),符号“Ldn”。

它是表示社会噪声一昼夜的变化情况,表达式为

式中:

Ld—白天的等效声级,时间是从6:

00—22:

00,共16个小时;

Ln—夜间的等效声级,时间是从22:

00至第二天的6:

00,共8个小时。

为了表征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除了上述评价指标外,还有语言干扰级(SIL)、感觉噪声级(PNL)、交通噪声指数(TN1)和噪声次数指数(NN1)等。

4.2评价范围

新校区所在地周边延伸100m的范围内

4.3评价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55dB(A)-45dB(A)]

五、河南城建学院内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5.1噪声的来源

调查生活噪声,周围环境噪声,饭店,施工噪声,周围工厂噪声等。

5.2环境噪声的危害

影响学生生活、学习,严重的引起各种危害等。

六、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的噪声现状调查监测与统计结果

6.1噪声现状调查

根据平顶山市环境监测站2002年6月22日的现场监测,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6-1。

表6-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单位:

dB(A)

点位

昼间实测值

昼间标准值

夜间实测值

夜间标准值

项目选址北侧

52

60

45

50

项目选址西侧

50

60

44

50

项目选址南侧

52

60

45

50

项目选址东侧

65

70

53

55

监测结果显示,建设项目选址西、南、北,东侧噪声现状监测值不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

6.2监测点以及监测时间的确定

原则上是院区按250*250,或50*50,或20*20等网格法进行布点,布点要尽量有代表性。

全面调查监测院西校区的噪声大小现状。

本次我院西校区噪声调查评价,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重点放在院内的学习环境评价和生活环境评价上。

因此监测点重点在同学们生活和同学们学习区域来监测评价,具体监测点分布情况如下几点。

同学们有看法也可提出意见和修改方法。

具体点由评价小组确定。

附河南城建学院西校区平面图

测点

测点描述

测定时间

A

图书馆北边上坡路口

13:

40-14:

00(下午第三大节上课人流)14:

00-14:

20(下午第三大节上课时几乎无人流)

B

图书馆正门

10:

15-10:

25(上完第一大节课去图书馆人流及下课人流)13:

00-13:

10(中午几乎无人流时)

C

图书馆通往景观大道的路段

12:

00-12:

15(上午第二大节下课人流)11:

00-11:

20(第二大节上课时人流最少且中午此时搭车人较少)

D

行政东楼东侧侧校道旁

14:

35-14:

45(下午第一大节课几乎无人流时)17:

20-17:

30(下午下课人流最多时)

E

行政楼西侧

16:

00-16:

20(下午第三大节课几乎无人流时)15:

25-15:

40(第三大节下课时间人流大时)

F

四号楼西侧

13:

40-13:

50(下午上课人流大时)14:

40-14:

50(下午第四大节上课中人流小)

G

七号楼B座西侧

12:

00-12:

20(上午第二大节下课人流大)16:

40-16:

55(下午第四大节上课时人流小)

H

七号楼与六号楼之间

10:

05-10:

20(上午第一大节下课人流)10:

40-10:

55(上午第二大节上课时人流小)

I

八号楼南侧校道

17:

20-17:

40(第四大节下课+体育课时间)9:

30-9:

50(第一大节上课时人流少)

J

九号楼与十号楼之间

15:

25-15:

40(第三大节下课+体育课时间)9:

00-9:

30(第一大节上课时人流少)

K

图书馆与山顶操场之间

16:

25-16:

40(下午老师下班的时间)15:

00-15:

30(少车时段)

L

二区D座与山顶操场之间

16:

25-16:

40(下午老师下班的时间)14:

50-15:

00(少车时段)

M

篮球场内部

13:

50-14:

10(篮球场刚开场时间)17:

00-17:

20(打篮球最多人时)

N

足球场内部

13:

20-13:

40(少人时段)17:

25-17:

45(踢足球人多时)

O

篮球场与足球场之间的校道

17:

55-18:

15(多人时段)14:

20-14:

30(少人时段)

P

校医院广场

16:

00-16:

20(上课时段,安静少人,测量结果作为区域2的本地噪声值)

6.3监测方法

6.3.1噪声仪的使用,由实验室老师讲解其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写在报告书中)

6.3.2全班分为八个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