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9097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7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硬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硬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硬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硬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硬件.docx

《硬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件.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硬件.docx

硬件

EWSD维护经验

浏览次数:

701  发表日期:

2003年10月17日  出处:

横县电信局  作者:

黄炳彦,黎丰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一、ISDN用户串线

   11月份我局计费中心反映某ISDN用户号A上网话单异常,后要了该用户的上网帐号密码查询,发现该号码自装机后一个月内的所有话单都记在了另一号码B上。

查用户数据无误,后在用户数字配线架上发现号码B两线中的一线打在了号码A的设备号上,与A的一线重线,遂怀疑是该情况引起;所以在配线架上模拟了这种串线情况,证明了因B号码高电位线错打,打重在A号码高电位线上,造成本应A用户打的电话都记在B号码上的情况。

附图如下:

                        

二、叫醒服务

   自94年开通程控交换以来,我局EWSD交换机一直对所有用户开放叫醒服务。

今年12月份按上级经营部要求,封掉用户的叫醒服务功能,只对重新申请使用该业务的用户开放。

其数据修改如下:

   1)删除交换机原有的叫醒服务数据;

CANSCFEA:

CODE=B55,INCEPT=UNOBDE0;

(先用DISPSCFEA:

CODE=B55;显示数据,原数据内并无RSTSCI项参数。

CANSCFEA:

CODE=C55,INCEPT=UNOBDE0;

   2)新建交换机叫醒服务数据

ENTRSCFEA:

CODE=B55,FEAT=ENTR-CACO,DIAL=PB,INCSUC=SCISUC,INCERR=SCIUNSUC,RSTSCI=RSTSCI1,MARKS=NOAUTH;

ENTRSCFEA:

CODE=C55,FEAT=DEL-CACO,DIAL=PB,INCSUC=SCISUC,INCERR=SCIUNSUC,RSTSCI=RSTSCI1,MARKS=NOAUTH;

   3)限制用户的叫醒服务

MODSUB:

DN=X,TRARSTR=RSTSCI1;(凡加上该参数的用户都被限制了叫醒功能。

三、DLUB一层用户单侧DST   (黎丰撰写)

   今年四月份,我局某DLUB架一层用户1侧状态掉为DST,首先怀疑是DLU问题,诊断DLUC1,结果为NOFAULTS;用CONFDLUMOD将该层板子配置到MBL再到ACT,故障依旧。

后来把该层第一块用户板拔出,然后再将整层配置到MBL到ACT,故障不消;接着拔第二块用户板,再MBL再ACT……如此,分别将用户板一块块拔出,每次对MOD做闭塞激活,当拔出到第十三块用户板时,所有板子重新CONF后告警消失,由此知道是这第十三块用户板影响了该层用户的1侧DST。

换上新用户板后,故障完全清除。

EWSD维护经验谈

浏览次数:

650  发表日期:

2003年10月17日  出处:

钦州电信局  作者:

赵善健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本人维护EWSD有几年时间,现就DLU所出现的问题谈一谈DLU的故障是日常维护中最常见的,特别是远端的DLU。

由于远端的一些机房环境差,值班人员少,且传输经过的环节又多,所以远端的DLU问题成了我们主要的处理对象。

现分几种情况向大家谈一谈处理过程及其原因。

1、由于传输问题造成DLU状态“DST”

   今年初,本人新装了一个远端模块局。

所有DLU的数据已做好,传输2M口亦已做好,但当把DLU激活的时候,DLU状态马上变成了“DST”,显示所接DLU端口PCM状态为ACT,在DLU模块局中,DIU:

30D板子上亦无告警指示,但DLU板上的绿红指示灯闪动不正常。

所以叫传输机房向母局和模块局自环,在他们断开自环的过程当中,母局的PCM并未出现告警。

因此即判断他们把2M口系统接乱了,对应不上,后经调整后,DLU即可激活,此故障为传输失误而造成的,但由于交换机没有PCM告警而迷惑了我们。

2、BDB造成某块modlue“DST”

   今年二月份,母局DLU320的MOD(0-3)DST,诊断结果为SLM、BDB、DCC板子有故障,首先DCC由于是分管半个shelf,因此可排除,然后更换SLMACOS,但仍然救不活板子,最后更换BDB,把SLMACOS板CONF后好。

3、机框背板烧焦短路造成整个shelf不振铃

   今年三月份的某一天,本人接到模块局DLU170机务员报部分用户不振铃,但在母局看不到有DLU170的任何告警,显示RGMG“0”侧、“1”侧均为激活状态。

由于在母局找不到任何原因,本人即赶到模块局处理,发现不震铃的用户全部在同一个shelf,即怀疑是该层的BDB板有问题,但换过BDB后仍不好。

检查背板的框间连线又没有发现接触不良的现象,最后经仔细检查背板发觉该层055位置有一个小小的烧焦点,发现问题后,把RGMG关掉,及分配电源给该层的熔丝拔掉,用小起子小心清洗后,再加电,开RGMG,该层用户全部振铃正常。

4、室内温度高造成DLU状态“DST”

   在去年六月份的一连几天,有一个模块局总是到早上七点钟左右,整个DLU全部掉下来,测试、诊断为DCC不好。

过了半个小时后,叫机务员把DCC关掉重新打开后好。

问机务员说空调正常,后经本人调查该机房是邮政储蓄金库值班室,每晚有人值班,怀疑是值班人员因为机房空调吵,在睡觉前把空调关了,早上再打开,因此DLU的DCC温度过高而自动保护。

后问过该值班人员真是如此,告知值班人员以后不能再关空调,此故障亦自动消失了。

各种PCM告警的含义

浏览次数:

719  发表日期:

2003年10月17日  出处:

广西区电信实业技术服务分公司  作者:

滕育红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提起PCM告警,我们就会想起几个与之关联的缩写词,如MA、SA、DIS-SA、NCAR、NMNT、NMNI等。

那么,它们是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故障呢?

简单来说,一个DIU在对其PDC进行监视时,可能会发现以下几种问题:

   ①输入信号丢失;

   ②脉冲帧失步;

   ③帧定位信号错误超出门限;

   ④非法码型超出门限;

   ⑤脉冲帧内的AIS;

   ⑥脉冲帧内的远端告警。

   其中,故障①--④引发的告警,叫做维护告警(MA—MaintanenceAlarm);故障⑤、⑥引发的告警叫做服务告警(SA—ServiceAlarm)。

要说明的是:

以上6种故障只有持续时间达到1分钟以上,才会引发告警。

若故障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的情况,在某一时段内频繁出现,则会引发另一种告警—故障监视溢出告警,这也是个SA。

   其实,不管是MA还是SA,都同样发出了这样的告警:

此条PCM链路有问题,那为什么还要分为MA和SA两种呢?

我想可能是为了区分告警的来源。

如果发出的告警是MA,那么DIU想告诉我们的是:

“我发现这条链路有问题”;而如果是SA,则变成:

“我被告知这条PCM链路不能用了”。

也就是说,发出MA的那个DIU是故障的发现者,而发出SA的那个DIU则只是收到链路不可用的告警,至于是谁发现了故障,则需要具体分析:

   a.如果OMT上显示的故障是“脉冲帧内的AIS”(AISinpulseframe),那么,发现故障的是PCM链路上的接续设备。

   b.如果显示“脉冲帧内的远端告警”(RemoteAlarminpulseframe),那么,发现故障的是对端DIU或者是PCM链路上的接续设备。

   c.如果显示“故障监视溢出”(Faultmonitoringoverflow),则表明是GP的告警计数器发出了告警。

   分辨出谁是故障的发现者,对维护工作的开展极有帮助。

当一条PCM链路发出MA时,若我们用“STATDIU”查询连接此条PCM的DIU状态,该DIU的PCM状态会显示为“DIS-MA”(Disconnect-MA),意即因为MA导致连接不上。

同理可以解释DIS-SA。

   同样,当一条PCM链路发出MA时,若我们用“STATTRUNK”查询此条PCM的中继状态,该中继的状态会变为“NCAR&NMNI”。

如果PCM发出其的告警是SA,则该中继状态是“NCAR&NMNI”。

DLU常见故障的分类

浏览次数:

659  发表日期:

2003年11月26日  出处:

武宣电信局  作者:

李昌文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随着电信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别的运营商的日益强大,社会各层次的用户对我们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提高接通率又是维护工作的核心。

EWSD交换机的DLU是连接用户的功能单元,因此对DLU故障的处理尤为重要。

正常条件下,DLU系统、DLU设备、DLU模块均处于ACT(ACTIVE)状态,当原先处于ACT状态的单元,被系统保护软件检测出故障时,故障信息自动在OMT终端上输出,若系统不能自行恢复,此单元脱离服务并被置成UNA状态,同时SYPD产生告警信号。

   根据DLU故障程度将故障信息分为以下两种:

   1、引起操作状态改变的DLU故障信息。

此类故障为严重故障,这时DLU的一部分被置成非ACT状态,其输出格式如下:

******FAULTWITH CONFIGURATION       MMN:

DLUxxx-yyy

xxxxxxxxxxxxxxxxx

FAULT LOCATION:

 RCU DLU  LTG  OBJECT   TYPE        ADDRESS 

     no tsg-ltg object type     x-xx-xxTOx-xx-xx

FAULT INFORMSTION:

H’yyyyyyyy yyyyyyyyyyyyyyyyyyyyyyyy

   H’yyyyyyyy yyyyyyyyyyyyyyyyyyyyyyyy

CONFIGURATION:

DLUxxxx       OST

SIDE    LTG      OBJECT         ADDRESS            FROM     TO

0    tsg-ltg     object     x-xx-xxTOx-xx-xx     ost     ost

0    tsg-ltg     object     x-xx-xxTOx-xx-xx     ost     ost

 

注解:

   MMN:

DLUxxx-yyy 前三位数字(xxx)指在光盘维护手册上清除故障用的故障清除过程号,yyy表示特殊故障清除用的附加信息。

 xxxxxxxxxxxxxxxx 故障编码字

  FAULT             LOCATION 故障位置

 DLU               DLU号(10-2550)

 LTG              tsg=和报告故障的LTG相连的TSG号(0-7) 

                   Ltg=报告故障的LTG号(1-63)

 OBJECT           指受影响的DLU部分:

 DLUSYS           DLU系统0或1受到影响。

 DLUEQ             受影响的是:

DCC或RGMG。

 DLUPORT          受影响的模块端口号列在TYPE下面。

 LTGDLUDIU      第0或第1架的DIU:

DLU受到影响。

 P-CHANNEL        受影响的P信道号列在ADDRESS下面,给予出受影响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模块号。

 

  TYPE             OBJECT一栏的解释,例如有关模块类型。

 

  ADDRESS          安装位置的逻辑地址:

x-架号,xx-xx所列架中的模块号(0-15)。

 

  FAULTINFORMATION 16进制附加信息。

供特殊故障清除用。

 

  CONFIGURATION:

 

  DLU-xxx         xxx=DLU号(10-2550) 

  SIDE            受影响的DLU系统(0或1) 

 OST             OST=原工作状态(ACT) 

 FROM TO        OST=新工作状态(DST,UNA)

故障处理:

(1)DLU系统故障

 A、STATDLU:

DLU=DLUNumber;

 B、CONFDLU:

DLU=DLUNumber,DLUC0orDLUC1,OST=CBL;

    CONFDLU:

DLU=DLUNumber,DLUC0orDLUC1,OST=MBL;

 C、DIAGDLU:

DLU=DLUNumber,DLUC0orDLUC1;

 D、若诊断有错,则根据诊断结果的提示依次换下被怀疑有错的模块,重复第C步;否则继续。

 E、CONFDLU:

DLU=DLUNumber,DLUC0orDLUC1,OST=ACT;

(2)DLU设备故障

 A、STATDULEQ:

DLU=DLU Number,DCC=shf-mod;

    or

    STATDULEQ:

DLU=DLU Number,RGMG=shf-mod;

 B、CONFDLUEQ:

DLU=DLU Number,DCC=shf-mod,OST=MBL;

    or

    CONFDULEQ:

DLU=DLU Number,RGMG=shf-mod,OST=MBL;

 C、DIAGDLUEQ:

DLU=DLUNumber,DCC=shf-mod,OST=ACT;

    or

    DIAGDLUEQ:

DLU=DLUNumber,RGMG=shf-mod,OST=ACT;

(3)DLU模块故障

 A、STATDLUMOD:

DLU=DLUNumber,MOD=shf-mod;

 B、CONFDLUMOD:

DLU=DLUNumber,MOD=shf-mod,OST=CBL;

    CONFDLUMOD:

DLU=DLUNumber,MOD=shf-mod,OST=MBL;

 C、DIAGDLUMOD:

DLU=DLUNumber,MOD=shf-mod;

 D、若诊断有错,则换下相应的模块,重复第C步;否则继续。

 E、CONFDLUMOD:

DLU=DLUNumber,MOD=shf-mod,OST=ACT;

(4)当接DLU的一个LTG出现故障时,DLU系统只有一侧可用,这时,应把出故障的一侧置为MBL,否则影响在终端OMT上对其用户进行管理,甚至用户电话打不出或影响通话。

并尽快处理LTG故障。

(5)DLU端口故障

   DLU端口故障可通过DLU端口的测试TESTDLULC来检测。

  2、未引起操作状态改变的DLU故障信息。

当系统保护软件检测到DLU故障并自行恢复后,将输出未引起操作状态改变的DLU故障信息,此时DLU保持现行工作状态,该信息与引起操作状态改变的DLU故障信息格式相同,仅标头为“FAULTWITHOUTCONFIGURATION”。

DLU总线结构与相关故障剖析

浏览次数:

710  发表日期:

2003年12月8日  出处:

广西电信实业公司技术服务分公司  作者:

谢尚谋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西门子的EWSD交换机在广西大范围使用了多年,最老的局使用已经超过十年,出故障在所难免。

在所有的故障当中,直接面对用户的设备DLU(数字线路单元)的故障占了总数的大部分。

相信每一位负责EWSD设备的维护人员,都曾经处理过DLU的故障。

这种情况下,如果维护人员都能掌握DLU的维护方法,我们的服务质量就可以得到提高。

   先来看看DLU的情况:

在多年的运行维护中,DLU经历了许多次的更新换代——从DLU(A)到DLUB,再到DLUD——集成度越来越高,新型的DLUD已经能够把DLU(A)中的BDB、DLUC、DIUD/LDID、BDCG、ALEX五个功能模块都集成在一个模块DLUS当中,就是说新型的DLU中只需要用户板SLM、电源板DCC以及系统板DLUS这三种板子就可以运行。

在新开的交换局点以及扩容的新机架中,DLUS已经开始使用,这样做的结果显然让维护工作变简单了。

这对于运行维护而言当然是好事,可惜的是这种DLU尚未大量使用。

就广西的EWSD交换机而言,正在使用的最多的DLU仍然是DLU(A),并且因为使用已久,维护工作量很大,我这篇文章将与大家讨论DLU(A)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借鉴作用。

   DLU总线系统负责DLU内部的信号传送,包括有4种总线。

总线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DLU的运行状况。

   首先,我们来关注几个与总线系统有关系的典型案例。

例一、用户板不振铃

   故障现象:

连续更换了ABBB结构的DLU的MUT03、MUT05扩展机框后,发现SHELF3、5的右半框的用户话机在接到呼叫后,根本不振铃,提起话机可以通话。

用户模块状态正常,诊断DLU没有发现可疑情况。

   分析:

我们都知道,振铃信号是由控制框中的RGMG设备来提供,并由BD总线来分配的;工作原理是0侧的RGMG负责整个DLU左半边机框的用户的铃流,1侧的RGMG负责DLU右半边机框的用户的铃流;如果只有一个RGMG参与服务,它将负责提供给整个DLU的铃流信号。

按照一般处理的思维,负责分配铃流的BDE模块是首当其冲需要检测的单元。

   处理:

用维护中心带去的已经证实没有故障的BDE模块更换可疑单元,并反复检查故障情况,但故障没有排除。

   二次分析:

既然BDE没有故障,那么RGMG就是最可疑的部分,尽管诊断没有发现情况,但是故障仍然可能由RGMG来引起。

   二次处理:

用维护中心带去的已经证实没有故障的RGMG设备更换可疑单元,反复检查故障情况,但故障没有排除。

   三次分析:

更换铃流信号的流程上的两个部分BDE和RGMG都无法排除故障,显然故障在别处。

我与局方人员仔细观察模块的版本号,发现这个DLU是旧型的DLU机框,版本号为S30804-B2581-X;三个扩展框中使用的BDE大都是旧的面板上有小灯的类型,版本是S30810-Q1003-X-3/01;而出故障的SHELF3、5的右半框使用的是相对比较新版本的BDE模块,版本号为S30810-Q1003-X200-4/01。

我们猜想这个故障也许跟BDE与机框的匹配有关。

   三次处理:

在话务量极小的时间段里,将SHELF3、5的右半框的BDE与SHELF4、6的相应位置的BDE对调,检查故障情况,发现故障情况转移到了SHELF4、6去,至此,我们可以作出判断,故障是由于BDE的版本不匹配机框引起的。

   小结:

因为在更换机框的过程中,全部模块被拔出,与备件混杂在一起,以致在恢复模块的时候使用了与原来位置上版本不一样的模块;而在用户板状态正常又能通话的情况下,很难想象得到故障出自BDE和机框的不兼容。

这次经验告诉我们,在安装或更换板子的时候,必须注意DLU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兼容问题。

例二、整层(SHELF)用户板单侧工作

   故障现象:

ABBB结构的DLU,SHELF7的用户板都处于0侧单独工作的状态,更换用户板、BDE乃至BDB都无法排除故障,更换1侧系统板(包括DLUC、DLUD、BDCG等)以及SHELF7所在的MUT06机框也不行,更换控制框MUT02也没能解决问题;诊断DLU,结果显示BDE、BDCG、DLUC故障。

   背景:

这个故障在所在局已经存在很久,参与过处理的人员很多,但是一直没能解决,是个疑难问题;要取得突破,必须做非常仔细的检查。

   处理:

在不影响用户正常通话的午夜时间,我方与局方人员从头开始检查DLU,首先做常规的诊断,诊断结果是BDE、BDCG、DLUC可疑,更换相应的模块,故障没有变化。

   分析:

仔细思考故障的起因,应该是系统总线没有正常接入或者已经损坏。

EWSDDLU的系统总线是由BDB和BDCG经架内电缆连接到下一个扩展框的BDE,然后再由这个BDE经架内电缆连接到其下一个扩展框的BDE去,也就是说,系统总线在四个机框之间是一级一级往下传递的。

所以,SHELF7的单侧工作,应该从最后一个机框开始往上查。

   二次处理:

对于出故障的MUT06机框和上层机框MUT05之间的电缆,我方将其与隔壁正常使用的DLU的电缆互换,故障情况没有转移——这可以初步判断电缆正常,故障可能出自机框。

随后我方把MUT05,即出故障的机框MUT06的上一个机框换掉,故障排除。

   小结:

事实证明故障的源头往往不直接把故障反应在其本身,而是间接的被其连接的下级单元所响应,MUT05机框的故障,不影响自身的正常工作,却导致了其下层机框部分用户板不能正常工作。

在这次处理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许多问题涉及到系统总线乃至其他信号的分配,必须要根据DLU的物理结构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处理,盲目的更换硬件往往不能找到关键;另外,我们不能只看到诊断DLU得出来的结果就做出最终的判断,因为交换机在显示的结果中,并没有直接针对电缆以及其他线路的内容。

要作出最合理的判断,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做更仔细的调查。

例三整框用户单侧工作

   故障现象:

ABBB结构的DLU,机架下面的两个扩展框的所有用户板都只能0侧单侧工作。

更换相应BDE无效,更换系统板(DLUC、DLUD、BDCG、BDB)无效。

   分析:

因为整两个框共有BDE板8块,用户板64块,硬件全部损坏的几率非常低;而既然控制框和第一个扩展框能正常使用,显然系统板本身损坏的可能也不大。

排除了这两个最大的可能,我们可以考虑从系统总线方面入手。

   处理:

更换故障机框的上一个机框的BDE总线板,闭塞系统1后重新激活系统,故障依旧;以我方带去更换第一个扩展框与第二个扩展框之间的架内电缆,故障消失。

   小结:

这个问题BISC南宁办事处做了进一步处理,发现故障原因是在7根电缆当中,有1根电缆的版本号不对。

我们认真分析DLU的结构以后可以了解到,系统总线的包括了总线板,架内电缆以及机框背板,这个流程中的任何一个单元出现故障,都将导致DLU无法正常工作。

架内电缆作为机框之间信息传送的载体一般很少出故障,在处理故障的时候往往被我们忽略——在处理故障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的、全面的检查与故障有关系的单元。

例四、DLU单侧工作

   故障现象:

DLU0侧单侧工作,1侧激活后马上UNA。

诊断结果是BDB、DLUC、DIUD故障。

   背景:

在通知我方前,所在局机房已经与BISC办事处做过处理,初步判断是控制框。

   故障,需要更换机框再作下一步处理。

于是我方在现场与局方人员一起更换了机框,但是故障并未排除,故障可能与机框没有直接关系。

   分析:

DLU单侧UNA涉及DLU控制框、DLU系统板、LTG与DLU的接口板、LTG与DLU之间的电缆以及LTG本身。

按由下至上的顺序从DLU开始查,虽然范围比较大,但是可以避免走弯路。

   处理:

首先检查DLU系统板,反复更换板子没有效果;调换LTG与DLU之间的电缆证实电缆也没有问题;诊断LTG没有故障;更换在LTG侧的与DLU联系的DIU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