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5853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的研究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幼儿时期具有特点的一种游戏是角色游戏。

此类游戏一般都有具体的主题,例如奥特曼游戏、娃娃家扮演游戏、公主城堡,等等。

这个游戏它能够全面反映游戏的特点。

在幼儿时3岁左右时产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是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发展中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幼儿开始是用实物活动进行表演,没有角色,比如幼儿自己模仿大人拍娃娃睡觉,接下来到幼儿开始用自己名字叫自己再到幼儿使用他人名字(如妈妈)来称呼自己,从而假装是扮演的那个人。

整个过程是从开始的无意识的假装他人,到通过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付之于所扮演的角色中,达到有模有样的模仿。

2~3岁之后,幼儿的基本动作开始一定发展,幼儿能够做到能独立行为,并且累积了一些的知识和经验。

幼儿在游戏中不仅有参加的必要,还有操练练习和发展各种能力的需要,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是通过角色游戏而慢慢发展起来的,它带给了儿童许多的满足和很大的快乐。

当然,角色游戏也深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

如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健康状况;成人对幼儿游戏所持的态度,以及幼儿园的游戏氛围和家长的教导方式,游戏主题和游戏时间等。

1.1.2研究意义

在此游戏中,幼儿通过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进行模仿,能够展现出日常生活中人人之间的合作,在幼儿的的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奠定基础,有利于让幼儿的活动更加游戏化,增强合作的意识,对幼儿认知、体验、感受都有着影响,也使幼儿提高合作能力。

幼儿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投入到角色的扮演中能够对交往技巧进行练习,以此来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从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为了使角色游戏顺利地完成下去,幼儿之间就得要商量好由谁担任什么角色,这个步骤的出现将会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中也会频繁的出现要改变原先安排好的计划,这就需要幼儿采取共同合作的方式,并且还要求幼儿要尝试理解他人,从旁人的角度看问题,以便能够更好地解决人际交往问题。

本篇文章针对幼儿合作的现状,根据数据信息和案例分享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影响因素,对于问题给出了与之有关的建议。

  

 

1.2概念界定

1.2.1角色游戏

“游戏”的定义是什么呢?

荷兰一位有名的研究者家约翰·胡伊青加他对于游戏的看法是把“游戏”看成是一种方式,这个方式是自由的,但这种活动方式是几乎跟平常生活完全不同的、并且还“不太当真的”;除此以外的德国的一位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他的看法是游戏可以给愿意游戏的人们带来很多的快乐感,而同时还能带来快乐的就是艺术,所以他认为游戏和艺术非常相像;幼教之父福禄贝尔指出:

真正来自于幼儿的内心的纯粹的精神产物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会表现出开心、快乐、享受及自由的心情……当然除了开心之外,幼儿还会在游戏中体会到忍耐,牺牲和委屈的精神;还有研究者认为,游戏是一种受内在动机管理和控制的行为,能够影响到这种行为的是来自于幼儿内在的决定,当然这个活动的最大有趣点就在于活动的本身。

对游戏的不同的定义,原因第一个是因为游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每位研究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不同,当下的学术潮流不同,当然还有研究者自身所站的角度的不同。

而这篇文章研究的是幼儿园里的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对于幼儿而言,角色游戏是一种感兴趣的游戏,因为是幼儿亲自参与并自己亲自模仿的游戏,这个游戏各种的主题名字,比如幼儿很熟悉的名字奥特曼、小商店、公主城堡等等。

 

1.2.2合作行为

对于合作的概念,每位研究者也是各执一词,并且都有着详细的说明。

朱智贤给合作的定义为“合作就是多个人为了一个目标而选择共同协商完成的行为,同时也是参与的每个人之间协商的最优化和最高水平;方晓义等人认为,“合作就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这个行为的过程是要与其他人结合在一起而进行,而结合的原因就是因为共同的利益,这一定义与庞丽娟、认为的合作概念大致相同,不过这两位研究者将合作总结成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还有研究者吕荣丽她指出,合作不单单是多个人的协商过程,而是与他人共同分担的一种能力,和心理倾向和一种符合协商者们的一种价值倾向。

 

本研究中的合作行为特定的范围是中班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合作行为,指中班幼儿通过自身的协商进行角色的分工、然后在游戏中互相配合,最终成功的完成游戏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合作方式有不同种类一是同伴之间的指导:

幼儿主要为其他幼儿给予帮助。

二是同伴之间的依赖:

由于目标一致,因此幼儿之间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同伴,并且会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彼此鼓励对方。

三是同伴之间的协作:

幼儿之间虽然合作,但是大家的地位都是相同的,平等的,同伴之间都经过一次次的讨论,在协商的过程中互相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最后选择大家都赞同的方法加以实际操作。

  

1.3文献综述

1.3.1国外研究综述

(1)关于合作行为发生的研究 

Verba(1994)认为人际之间的作用一开始是发生在婴儿期,但是有研究认为,2岁才是所谓的真正的合作行为的开始。

而这个真正的合作行为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搭积木游戏,幼儿在这个游戏中体会到了合作。

 

Brownell&Carriger(1990)提出,幼儿的合作性还有一个影响因素是跟幼儿的年龄有关,也就是说幼儿年龄影响着幼儿之间的合作程度。

 

(2)关于合作行为性别差异的研究 

研究指出,男女性别的差异对于合作行为的表现上也有不同,对于合作这一行为,女生对于很容易接受,也愿意合作,而男生相对于女生不那么容易接受,而是会愿意选择竞争,尤其体现在资源分配上(Strein,1986;Knight,1989)。

另外男生和女生在合作的方式上也有不同,女生的合作主要依赖于言语的表达,也就是语言交流的方式,(Charles&Dzur,1987)而男生的言语交流少,主要是通过身体动作进行交流。

 

(3)关于合作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研究指出,影响着幼儿的合作行为的因素有:

家长的教养方式、树立的榜样,除此之外还有幼儿自身对于社会的认识水平、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等。

合作行为还受同伴的关系影响,幼儿之间的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更加有助于幼儿之间的合作发生。

(Dunn&Munn,1986)发现,幼儿有合作的行为是出现在3岁,此阶段的幼儿时常会无意识的模仿他人,有着更多的合作。

马库斯(Marcus)发现,更容易与人合作否认幼儿性格上活泼开朗、积极主动;反之,性格内向、依赖性强、一般比较被动的的幼儿不善与人合作。

Lafreniere(1996)发现,自我认知对幼儿与同伴的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4)关于角色游戏对幼儿合作意义的研究 

萨顿·史密斯(1980)指出,合作行为中的游戏不仅有利于增进合作行为的发展,尤其是游戏中的角色的不同也能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1.3.2国内研究综述

(1)关于合作行为发生的研究 

李幼穗、张丽玲(2000)认为,幼儿的年龄的变化和增强伴随着合作行为的变化。

崔丽莹认为,具备观点采择能力的阶段是一般情况下幼儿在4岁左右,因次,认为中班的幼儿是合作行为发生的重要时期。

 

(2)关于合作行为性别差异的研究 

李燕,曹子方(1997)认为,男孩女孩的性别也影响着幼儿的合作行为,在这两位研究者看来,女孩的合作行为跟男孩相比较弱。

张丽玲(2000)的研究也支持此观点。

张智等人也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女的合作策略得分低,而男生的合作策略得分高。

(3)关于合作行为类型的研究 

王晓娟将合作策略不仅分为了单向控制型,还提出了双向分享型;合作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由人占主动权发生的合作行为、第二种是由物占有主动权发生的合作行为。

(4)关于合作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陈国宁指出,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合作行为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幼儿自身对于社会的认识水平、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同伴之间的关系等 

(5)关于合作行为培养方法的研究 

沈银珍的方法是要营造环境,这个环境不仅指的是一般的物质环境,也还包括人文环境。

还提到教师在营造合作的环境之前,给幼儿争取多树立榜样,定制共同的目标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而谭贤政等指出,应将幼儿与角色的感受和体验结合在行为之中,才能够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所以要采取移情训练法或者表演的方法。

 

(6)关于合作行为意义的研究 

沙伦博士指出,合作是有利于日常的教学活动的。

曹中平认为,角色游戏的重要地方还在于能够提高幼儿之间的交往合作能力。

 

通过文献综述的整理,国内外的研究是整体上来看从合作的行为水平、合作的类型、合作行为的性别差异、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

国外的研究相比较国内来说,研究的角度多,而国内虽然研究者众多,但是大都局限在对研究幼儿合作的开展情况和影响合作的因素以及培养幼儿合作的方法较多。

 

研究比较多的方面是幼儿的合作行为,然而将研究局限在中班并且是角色游戏中的就更加少。

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比较大,研究方法单一。

几乎都是采用文献综述和得来的观察进行研究,数据支撑力度不够,研究结果也是各说纷纭,研究内容不全面。

 

本研究在幼儿园中,着重强调了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并且不仅对幼儿合作的现状有一定的研,还分析影响因素有哪些,并对幼儿的合作提出来可实际操作的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1.4研究方法

1.4.1观察法

本研究主要对西安市某幼儿园某中班幼儿进行全天观察,观察时间是一个月。

观察揣摩并探究中班幼儿此游戏的过程。

观察实际情况中,幼儿的合作行为,观察中班幼儿的合作行为都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4.2访谈法

正式访谈5位中班幼儿教师,访谈时间是20分钟左右,访谈内容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的特点,中班幼儿的特点,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等,并了解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扮演角色的活动中的合作行为的真实看法。

其次依据教师的阐述,也可以深入了解教师对角色游戏的计划和如何激发幼儿对角色游戏的积极性。

表1-1访谈对象个人信息表

研究对象

性别

职务

学历

教龄

园所性质

任教班级

教师A

主班教师

本科

6年

公办

中班

教师B

主班教师

本科

4年

公办

中班

教师C

保育教师

专科

6年

公办

中班

教师D

配班教师

本科

1年

公办

中班

教师E

主班教师

本科

5年

公办

中班

1.4.3文献法

通过图书馆的陈列书籍,关于教育的专门书籍,合适的教材,网络上的期刊,等获取和收集与幼儿合作相关的研究文献资料,针对幼儿的合作行为的研究文献进一步的整理归纳和梳理,为本研究奠定了一部分的理论基础。

先收集符合研究内容的相关材料,再进一步对资料进行一定的补充和修改。

 

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的现状

2.1中班幼儿在区角游戏中合作行为的现状

 

建构区

美工区

图书角

角色扮演区

周一

8

5

3

9

周二

9

5

3

9

周三

7

4

4

10

周四

7

6

5

8

周五

8

5

4

8

总计

41

25

19

42

表2-1中班幼儿角色扮演区的男女合作的次数表:

%

数学区15%

 

数学区15%

 

图2-1中班幼儿在各区角游戏中合作行为的对比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幼儿园中班内设置了建构区,美工区,数学区,图书角和角色扮演区。

以一周为例,统计到每天各个区域的参与人数,总计这一周到角色扮演区的人数最多,达到了42人,美工区和数学区是25和23人,图书角是19人。

因此,角色扮演区占比29%,其余四个区域占比都小于角色扮演区,角色扮演区是幼儿展开合作行为次数较多的区域。

2.2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合作行为的合作意向

表2-2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被动合作次数统计表:

周一

周二

周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