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案5.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509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教案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陈情表》教案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陈情表》教案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陈情表》教案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陈情表》教案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情表》教案5.docx

《《陈情表》教案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教案5.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情表》教案5.docx

《陈情表》教案5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2、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3、培育学生的“孝”心。

教学重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积累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1、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2、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作者李密和《陈情表》体裁、写作背景以及基本内容;研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孟子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老爱幼”,尊重老人、赡养老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力尽孝道、赡养老人的文章——《陈情表》。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题解:

1、出处: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卷三十七。

2、体裁:

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

《文心雕龙章表》: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陈”是陈述的意思,情:

(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2)向谁陈情?

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对照注释,自由诵读全文,自行圈点加注。

提醒学生注意“鲜”“期”“强”“洗”“有”等读音变化的字,以及“闵凶”“见背”“祚薄”“儿息”“逋慢”“盘桓”“希冀”等词语的解释。

2、内容与形式梳理。

①范读全文,由题目展开思考:

为什么要“陈”?

“陈”什么?

如何“陈”?

②内容和形式梳理:

“陈”的原因:

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

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的内容:

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

(或:

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梳理文意:

第一段:

陈言自己的悲惨遭遇——“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第二段:

叙述朝廷逼他作官的经过。

第三段:

表达自己尽孝的心意。

第四段:

表达自己先尽孝后尽忠的意愿。

“陈”的方法:

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或以情动人)。

(解说:

以宽泛的讨论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大意,初步了解本文写作的内容及意图,感受“情”的魅力。

③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

凄苦,悲凉;  

第二段:

感激,恳切;  

第三段:

真挚,诚恳;  

第四段:

忠诚,恳切,期待

④提问:

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

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四、研习课文——第1段:

1、齐读第一段。

2、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

3、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4、文章一开始,作者说: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

教师提供参考答案。

总摄作用第一:

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

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

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

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5、学生对照板书试背第一段。

6、小结:

本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开篇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落笔十分凄楚。

接着写“险衅”、“闵凶|的具体内容:

“六月”丧父,“四岁”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

然后叙述家庭的孤独单薄,叔伯兄弟,远近亲属,一概没有,只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段末点明“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暗含为了尽孝无法应诏之意。

五、结束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

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

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

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习课文第二至第四段,积累相关文言词汇;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二、导入新课: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

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

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

”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第2段: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研读:

(1)本段分几个层次?

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提示:

二层。

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2)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提示:

按时间顺序。

(3)表时间和表征召的词有哪些?

由这些词可见什么?

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

(采追加问的方式)

提示:

表时间:

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

 表征召:

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

“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

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

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4).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

目的何在?

“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提示:

 事态严重:

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

诉说自己辞职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

“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5)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提示:

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

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3、小结:

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

首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再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段尾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来说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难全,进退两难的境地。

四、研习第3、4段:

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

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提示:

矜守名节。

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

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

(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区区不能废远)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6、通译并熟读第4段。

7、小结:

第三段--述祖孙更相为命的关系,说明自己并非欲全名节而辞不赴命。

本段一开始就摆出圣朝的施政纲领:

“以孝治天下”,那么自己有祖母需要照顾,理应留在祖母身边,以尽孝道。

又贬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最后申述不能奉诏就职的原由。

祖母病情严重,生命垂危,“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这些都是实情,显得真切感人。

第四段--恳请晋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

本段换一个角度陈述理由:

“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

”一“短”一“长”的对比,说明奉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朝廷。

接着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最后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作结。

五、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

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

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板书:

身世孤苦悲凉    祖母情深似海    孝情

                                          揭示矛盾

沐清化蒙国恩        圣朝恩重如山    忠心

祖母病笃(情)    尽孝日短

                                          分析矛盾

孝治天下(理)    尽忠日长

先尽孝后尽忠                              解决矛盾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归纳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委婉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1、注音解释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茕茕孑立  床蓐   猥以贱微   生当陨首   责臣逋慢  犹蒙矜育  过蒙拨擢  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   终鲜兄弟   除臣洗马  刘病日笃  更相为命 

2、古今异义

①九岁不行    不行:

不会行走。

今常用义为:

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立:

成人自立;今常用义为(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③晚有儿息      息:

子女,这里指子。

今无此义。

④而刘夙婴疾病      婴:

被……缠着。

今天此义。

⑤逮奉圣朝      逮:

及,到达。

今天此义。

⑥前太守臣违察臣孝廉      察:

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今无此义。

⑦寻蒙国恩        寻:

随即,不久。

今无此义。

⑧除臣洗马        除:

任命,授职。

今无此义。

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庶:

大概、或许。

今天此义。

3、古今同义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有”同“又”连词,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在这个意义上,“有”相当于“又”,不必翻译;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用“又”,而古代典籍却用“有”。

现代汉语用“又”,但只用于零数是分数者。

4、通假

闵:

通“悯”,可忧患的事  

零丁: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蓐:

同“褥”,草褥子

5、词类活用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方位名词“上”,作动词“报”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向上。

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名词“犬马”用在动词“怖俱”的前面,作状语”表示比喻:

像犬马。

③则刘病日笃:

名词“日”,用在形容调用如动词“笃”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延续,一天天/形容词“笃”,处在谓语的位置,用作动词,加重。

④ 夙遭闵凶:

形容词“闵凶”,作动词“遭”的宾语,用作名词:

忧患不幸的事。

⑤猥以微贱:

(形容词“微贱”,作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

卑微低贱的人。

⑥臣少多疾病:

名词“疾病”处在谓语的位置,用作动词:

生病。

⑦具以表闻/拜表以闻:

闻,使……闻,使……知道。

动词的使动用作。

6、一词多义

①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的,助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

②于

急于星火(比,介词)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引进动作行为的有关对象,不译,介词)

③见

慈父见背(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副词)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看见,动词)

④以

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敢废远(因,因为,介词)

猥以微贱(凭,介词)

臣具以表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用,拿,介词)

谨拜表以闻(同“而”,连词)

⑤行

行年四岁(经,经历,动词)

九岁不行(走,动词)

⑥当

当侍东宫(任,充当,动词)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定,副词)

⑦伯

既无叔伯(伯父,名词)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代州郡长官的名称,名词)

⑧终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无以终余年(结束,度完,动词)

愿乞终养(终了,动词)

⑨命

辞不赴命(任命,名词)

人命危浅(生命、性命,名词)

更相为命(生活、生存,名词)

⑩拜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授官,动词)

谨拜表以闻(敬词)

⑾是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这样看来,由此看来,代词)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和“以”组成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

是,此,代词)

⑿息

晚有儿息(子,名词)

气息奄奄(呼吸,名词)

⒀朝

逮奉圣朝/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且臣少让伪朝(朝廷,名词。

朝不虑夕(早晨,名词。

⒁薄

门衰祚薄(浅薄,形容词)

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动词)

7、特殊句式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判断句,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非,不是。

②实为狼狈:

判断句,用动词“为”表示肯定判断;为,是。

③本图宦达:

判断句,用副词“本”表示判断;本,本来是。

④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变式句,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星火”作形容词“急”的补语,“于”相当于“比”。

⑤而刘夙婴疾病:

被动句,主语“刘”是行为的被动者;婴,被……缠着,被动词。

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

省略句,省略宾语、主语)

⑦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拜臣(为)郎中/除臣(为)洗马:

省略句,省略谓语。

⑧具以表闻(之——皇上)/拜表以闻(之——皇上):

省略句,省略宾语。

8、固定

①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②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

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

“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

“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③臣无祖母,元以至今日;祖母元臣,元以终余年:

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④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⑤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9.成语

孤苦伶仃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

联合结构。

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

无依无靠、举目无亲、形单形只。

茕茕孓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

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

偏正结构。

源出晋·李密《陈情表》。

近义成语:

孤苦伶、举目无亲。

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

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形,指身体;吊,慰问。

主谓结构。

源出《三国志·陈思王植传》:

“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近义成语:

形单影只、孤家寡人。

反义成语:

门庭若市。

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

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薄,迫近。

主谓结构。

源出《汉书·扬雄传上》:

“恐日薄于西山。

”近义成语:

气息奄奄。

反义成语:

旭日东升。

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

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主谓结构。

源出晋·李密《陈情表》。

近义成语:

奄奄一息、朝不保夕、风雨飘摇、苟延残喘。

反义成语:

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生龙活虎、生气勃勃。

朝不谋夕    亦作“朝不虑夕。

”早晨不能谋及晚上。

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主谓结构。

源出《左传·昭公元年》:

“吾侪偷食,朝不谋夕”。

乌鸟私情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古时候说小鸟能反哺老乌。

偏正结构。

源出晋·李密《陈清表》。

反义词语:

老牛改犊。

结草街环    亦作“衔环结草”。

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

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联合结构。

结草,典故见本保注释。

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

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官名)。

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

近义成语:

感恩图报。

反义成语:

以怨报德、恩将仇报。

皇天后土     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

《左传·僖公十五年》

人命危浅     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

危,危弱;浅,时间短。

主调结构。

源出晋·李密《陈情表》。

近义成语:

气息奄奄、朝不保夕。

10、文化知识:

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二、语言鉴赏: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学生读书思考约3-5分钟,老师巡堂了解情况)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四字骈句:

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引导:

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引导:

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

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2、对偶句:

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

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

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

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4、成语积累:

提问:

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引导:

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①零丁孤苦(现常作"孤苦伶仃"或"孤苦零丁"):

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②茕茕孑立:

文中,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

茕茕,孤单的样子。

孑:

孤单。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

③形影相吊:

文中: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吊,安慰。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形容孤独(吊:

慰问)"

④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

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

薄,迫近。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

⑤气息奄奄: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呼吸时出入的气很微弱。

表示快要不行了。

⑥朝不虑夕(现常用为"朝不保夕")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这是说随时都可能死亡。

虑,想。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朝不保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

形容情况危急。

也说朝不虑夕。

"

5、小结:

四字骈句:

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对偶句:

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比喻句:

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成语:

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

三、总结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 < 孝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 > ,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

“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 

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本文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回答)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 

4、陈辞婉曲,屈伸适宜。

(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

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四、作品评价  :

通过几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李密陈情的目的是什麽?

作者抓住什麽来打动晋武帝?

  

能够为祖母尽孝,拒绝征召,又能得到晋武帝的恩准和谅解,免去疑忌和杀身之祸。

作者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用“孝道”打动晋武帝,使晋武帝不得不承认他善于为自己辩护,并宽容了他。

2、讨论:

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你 

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引导1:

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

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导2:

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

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 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

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

责臣逋慢”。

这就使 李密在“再度表闻”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