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铁1号线工程监理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278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4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铁1号线工程监理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最新地铁1号线工程监理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最新地铁1号线工程监理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最新地铁1号线工程监理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最新地铁1号线工程监理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地铁1号线工程监理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

《最新地铁1号线工程监理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铁1号线工程监理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地铁1号线工程监理测量监理实施细则.docx

最新地铁1号线工程监理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答案】D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returnm

?

"SUM=",S

【答案】计算机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关人员

【答案】SELECT学号,姓名,总成绩FROMstud1WHERE总成绩=(SELECTMAX(总成绩)FROMstud1)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A.OPENQUERYzgjk.qprB.MODIFYQUERYzgjk.qpr

11.UPDATE-SQL语句的功能是________。

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

_总线型结构_、___星型结构_______、环型结构____和_、树型结构和混合型结构___。

xx市地铁1号线工程监理02标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xx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xx市地铁1号线工程监理

 

前言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和xx地铁1号线02标段《监理规划》要求编制本细则。

技术依据

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3;

2、xx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02标段监理部《监理规划》;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_T_12897_2006;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GB/T18314—2001);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7、《xx地铁工程测量管理办法》(试行);

8、xx地铁1号线设计单位设计文件,平面控制成果表、高程控制成果表。

 

一、专业工程特点

1、工程概况

1.1、人民广场站~衡山路站区间站前折返线

xx市地铁1号线人民广场站~衡山路站区间站前折返线,起始里程为YZK15+685.0~YZK15+991.415,为四线单洞隧道,长306.415m,沿长江东路道路方向布置。

1.2、衡山路站

本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站台宽度11m,有效站台长度为118m。

车站起点里程为K15+991.440,终点里程为K16+221.440,中心里程为K15+72.800。

车站全长230.0m,标准段宽度21.22m。

1.3、天目山路站

本站为地下两层(局部3层)岛式车站,远期与规划R9号线通道换乘。

车站长191.2米、宽20.9米,为单柱双跨(局部三层)箱型结构。

车站起讫里程为K16+862.250~K17+051.000,有效站台长为80米、宽10.5m,中心里程为YCK16+975.000。

1.4、人民广场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

车站全长218.6m,标准段宽度为19.7m。

车站共设四个出入口,两组风亭。

1.5、五个区间分别是,井冈山路站~人民广场站区间(YSK13+663.949~YSK14+269.950)、人民广场站~衡山路站区间(YSK14+488.550~YSK15+684.300)、衡山路站~天目山路站区间(YSK16+221.415~YSK16+862.454)、安子东站~薛家岛站区间(YSK19+184.395~YSK20+921.400)、薛家岛站~瓦屋庄站区间(YSK21+133.400~YSK22+397.295)。

合同产值约6.9亿元,合同工期45个月。

两台TBM由人民广场站向天目山站始发,空推过衡山路站,在天目山站将TBM吊出转场至安子东站~薛家岛站明挖区间进行二次始发,空推过薛家岛站,掘进至薛家岛站~瓦屋庄站区间TBM吊出井后吊出。

TBM区间长度左右线合计9.07km,采用2台改良型双护盾TBM施工,衬砌采用管片衬砌模式。

安薛区间靠近安子东站231.6m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开挖深度最大为18.5m,开挖宽度达到20.5m,基坑支护采用旋喷桩+钻孔灌注桩。

2、地铁测量工程专业特点

对测量机构要求有1、与工作范围相适应的测绘资质,2、经过专门机构定期检查合格的符合资质要求精度和数量的测量仪器设备,3、符合资质要求级别和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4、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5相适应的档案管理体系。

通过测量专业技术控制并指导施工方向、坡度、位置坐标。

测量工程质量直接影响整体工程质量。

地铁施工中测量精度要求高、工作条件差,有贯通工程,贯通精度要求更高,明挖边坡位移沉降对周边建筑物产生威胁,暗挖位移沉降对上部建筑物产生威胁,应按规定进行监测。

工程的重要性决定必须对测量工程严格把关。

二、测量监理工作流程

测量监理工作分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变形测量的监理,测量监理通过程序控制进行测量监控,程序控制是保证测量精度及进行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测量监理工作程序详见下页流程图。

 

 

三、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一)监理工作范围

1、测绘资质、测量人员职称及测量仪器的审查:

施工单位的测绘资质应满足作业限额的要求,不得从事限额以外的工作;测量人员职称应满足工作要求;测量仪器的功能、精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并在有效的标定期内。

2、平行测量:

对重要的控制桩,关键工程的放线测量及对有疑议的工程测量,监理应独立的进行平行测量。

按设计规范进行平行测量,业主有特别要求的除外。

3、资料审查:

原始对导线及水准精测网复测资料、加密点资料、车站、竖井、盾构始发井各控制角点坐标、轴线坐标及高程放样数据进行复核,正确无误后方能签认,允许进行施工。

4、换手测量:

督促施工单位对所有的控制测量和施工放样测量,必须进行换手测量,对工程中的关键测量项目必须实行彻底换手测量,互换全部人员、仪器及计算资料,一般测量项目应进行同级换手测量(互换测量和计算人员)。

5、原始导线点及水准点及加密点定期复测:

原始精密控制网及加密点每年应进行一次复测。

(二)监控重点

1、开工前应对设计单位移交的的平面、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建设中应对其进行检测。

2、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控制点的松动、移位、变形情况;加强对控制点的保护工作。

3、平面和高程系统应与所在城市平面和高程系统一致。

4、工程建设前在城市一、二等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专用平面、高程施工控制网,其与现有城市控制网重合点的坐标及高程较差,应分别不大于50mm和20mm;

5、城市间的轨道交通工程控制测量除应满足规范要求外,还用采用统一的坐标、高程系统,当城市间坐标、高程系统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换算。

6、线路工程控制测量应采用附和导线(网)和附和高程路线的形式。

特殊情况下采用支导线、支水准路线时,必须制定检核措施。

7、在隧道贯通前,联系测量、地下平面控制测量和地下高程控制测量,随工程进度应至少独立进行三次,满足限差后应以各次测量的平均值指导隧道贯通。

8、暗、明挖隧道和高架结构横向贯通测量中误差为±50mm,高程贯通误差为±25mm。

9、施工期间内和运营期一定时间内,应对线路结构和邻近的主要建筑、管线等进行变形监测,并应制定应急变形监测方案。

10、竣工测量应按工程竣工验收要求进行,其工作内容和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测量规范、工程验收规范以及工程资料管理相关要求。

 

四、测量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1、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1.1一般规定

1、地面平面控制网应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划网中各条线路建设的先后次序,沿线路独立布设。

布网时应根据线路延伸和与其他线路交叉状况,在线路延伸和交叉地段,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控制点相重合。

城市近期规划与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较多构成网络且原城市控制网不能满足建设需要时,宜建立一个覆盖全部线路的整体控制网。

2、平面控制网由两个等级组成,一等为卫星定位控制网,二等为精密导线网,并分级布设。

3、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与所在城市现有坐标系统一致。

投影面高程应与城市现有坐标系统投影面高程一致,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轨道的平均高程与城市投影面高程的高差影响每千米大于5mm时,应采用其线路轨道平均高程作为投影面高程。

4、向隧道内传递坐标和方位时,应在每个井(洞)口或车站附近至少布设三个平面控制点作为联系测量的依据。

5、凡符合卫星定位控制网和精密导线网要求的现有城市控制点的标石应充分利用。

6、对已建成的卫星定位控制网和精密导线网应定期进行复测。

第一次复测应在开工前进行,之后应每年或两年复测一次,且应根据控制点稳定情况适当调整复测频次。

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初测精度。

1.2精密导线网测量

1、精密导线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平均边长(m

闭合环或附和导线总长度(km)

每边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水平角测回数

边长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全长相对闭合差

相邻点的相对位中误差(mm)

Ⅰ级全站仪

Ⅱ级全站仪

Ⅰ、Ⅱ级全站仪

350

3~4

±4

1/60000

±2.5

4

6

往返测距各2测回

±5

1/35000

±8

注:

1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一般不超过12;

2附和导线路线超长时,宜布设结线网,结点间角度个数不超过8个;

3全站仪的分级标准执行规范中的规定。

2、精密导线网应沿线路方向布设,并应布设成附和导线、闭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的形式。

3、选择精密导线点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附和导线的边数宜少于12个,相邻边的短边不宜小于长边的1/2,个别短边的边长不应小于100m;

2)导线点的位置应选在施工变形影响范围以外稳定的地方,并应避开地下构筑物、地下管线等;

3)楼顶上的导线点宜选在靠近并能俯视线路、车站、车辆段一侧稳固的建筑上;

4)相邻导线点间以及导线点与其相连的卫星定位点之间的垂直角不应大于30°,视线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m,避免旁折光的影响;

5)在线路交叉及前、后期工程衔接的地方应布设适量的共用导线点;

6)充分利用现有城市控制点标石。

4、在地面宜3.3.5导线测量前应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查与校正,同时记录检校结果。

5、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其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用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

2)前后视边长相差较大,观测需调焦时,宜采用同一方向正倒镜同时观测法,此时一个测回中不同方向可不考虑2C较差的限差;

3)水平角观测一测回内2C较差,Ⅰ级全站仪为9″,Ⅱ级全站仪为13″。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Ⅰ级全站仪为6″,Ⅱ级全站仪为9″。

6、在精密导线网结点或卫星定位控制点上观测水平角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附和导线两端的卫星定位控制点上观测时,宜联测两个卫星定位控制点方向,夹角的平均观测值与卫星定位控制点坐标反算夹角之差应小于6″;

2)方向数超过3个时宜采用方向观测法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方向观测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方向观测法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全站仪等级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2C较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Ⅰ级

6

9

6

Ⅱ级

8

13

9

7、附和精密导线或精密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

),不应大于下列公式计算值

=±2

公式中

—本规范表3.3.1中的测角中误差(″);

n—附和导线或导线环的角度个数。

8、精密导线网测角中误差(

)应按下式计算:

公式中

—附和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

n—附和导线或导线环的角度个数;

N—附和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9、精密导线网测距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距离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表3.3.1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表规定;

距离测量限差技术要求(mm)

全站仪等级

一测回中该读数间较差

单程各测回间较差

往返测或不同时段较差

Ⅰ级

3

4

2·(a+bd)

Ⅱ级

4

6

注:

(a+bd)为仪器标称精度,a为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系数,d为距离测量值(以千米计);

一测回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4次。

2)测距时应读取温度和气压,测前、测后各读取一次,取平均值作为测站的气象数据。

温度读至0.2℃,气压读至50Pa。

10、精密导线网边长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改正:

1)气象改正,根据仪器提供的公式进行改正;也可以将气象数据输入全站仪内自动改正。

2)仪器加、乘常数改正值S,应按下式计算:

S=

+

·K+C

公式中

—改正前距离;

C—仪器加常数;

K—仪器乘常数;

3)利用垂直角计算水平距离D时应按下式计算:

D=S·cos(α+ƒ)

ƒ=(1-K)ρS·cosα/(2R)

式中α—垂直角观测值;

K—大气折光系数;

S—经气象及加、乘常数改正后的斜距(m);

R—地球平均曲率半径(m);

ƒ—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垂直角的修正量(″);

ρ—弧与度的换算常数,ρ=206265(″)。

11、精密导线网测距边的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归化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D,应按下式计算:

[1+

]

式中

—测距两端点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m);

—参考椭球体在测距边方向法截弧的曲率半径(m);

—现有城市坐标系统投影面高程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的平均高程(m);

—测距边两端点的平均高程(m)。

2)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

,按下式计算:

=

[1+

+

]

式中

—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平均值(m);

—测距边中点的平均曲率半径(m);

—测距边两端点近似横坐标的增量(m)。

12、精密导线网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方法,其精度应符合规范表的规定。

13、精密导线网测量后,应提交下列资料:

1)技术设计书;

2)外业观测记录与内业计算成果;

3)导线网示意图;

4)导线点点之记;

5)导线点坐标及其精度评定成果表;

6)技术总结。

2、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2.1一般规定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测量应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并应与现有城市高程系统相一致。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控制网为水准网,应分两个等级布设;一等水准网是与城市二等水准网精度一致的水准网,二等水准网是加密的水准网。

当现有城市一、二等水准点间距小于4km时,应一次布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二等水准网。

3、水准网应沿线路附近布设成附和线路、闭合线路或结点网。

二等水准点间距平均800m,联测城市一、二等水准点的总数不应少于3个,宜均匀分布。

4、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等级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

附和水准路线平均长度(km)

水准仪等级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

偶然中误差

全中误差

与已知点联测

附和或环线

一等

±1

±2

35~45

DS1

铟瓦尺或条码尺

往返测各一次

往返测各一次

±4

二等

±2

±4

2~4

DS1

铟瓦尺或条码尺

往返测各一次

往返测各一次

±8

注: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以km计);

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5、水准点应选在施工影响的变形区域以外稳固、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方,宜每隔3km埋设1个深桩或基岩水准点。

车站、竖井及车辆段附近水准点布设数量不应少于2个。

6、水准点标石和标志应按规定形式和规格埋设。

地层为软土的城市或地区应根据其岩土条件设计和埋设适宜的水准标石。

水准点也可利用精密导线点标石,墙上水准点应选在稳固的永久性建筑上。

7、水准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并办理水准点委托保管书。

8、对已建成的水准网应定期进行复测,第一次复测应在开工前进行,之后应1年复测1次,且应根据点位稳定情况适当调整复测频次。

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测精度,高程较差不应大于

倍高程中误差。

当水准点标石被破坏时,应重新埋设,复测时统一观测。

2.2水准网测量

1、作业前,应对所使用的水准测量仪器和标尺进行常规检查和校正。

水准仪i角检查,在作业第一周内应每天1次,稳定后可半月1次。

一等水准测量仪器i角应小于或等于15″;二等水准仪测量仪器i角应小于或等于20″。

2、一等及二等水准网测量的观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往测奇数站上:

后—前—前—后

偶数站上:

前—后—后—前

2)返测奇数站上:

前—后—后—前

偶数站上:

后—前—前—后

3)使用数字水准仪,应将有关参数、限差预先输入并选择自动观测模式,水准路线应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

4)一等水准每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宜分别在上午、下午进行,也可在夜间观测。

5)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水准尺必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3、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m)

等级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高度

仪器等级

视距

视线长度20m以上

视线长度20m以下

一等

DS1

≤50

≤1.0

≤3.0

≥0.5

≥0.3

二等

DS1

≤60

≤2.0

≤4.0

≥0.4

≥0.3

4.2.4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限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水准测量的侧站观测限差(mm)

等级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测量间歇点高差之差

一等

3.0

0.4

0.6

1.0

二等

3.0

0.5

0.7

2.0

注:

使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同一测站两次测量高差较差应满足基、辅分划所测高差较差的要求。

4.2.5往返两次测量高差限差时应重测。

重测后,一等水准应选取两次异项观测的合格成果,二等水准则应将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比较,其较差合格时,取其平均值。

4.2.6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计算取位,高差中数取至0.1mm;最后成果,一等水准取至0.1mm,二等水准取至1.0mm。

2水准测量每千米的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

)按下式计算:

式中

—每千米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mm);

L—水准测量的测段长度(km);

—水准路线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n—往返测水准路线的测段数。

3当附和路线和水准环多于20个时,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全中误差(

)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每千米高差中数全中误差(mm);

—附和线路或环线闭合差(mm);

L—计算附和线路或环线闭合差时的相应路线长度(km);

N—附和线路和闭合线路的条数。

4水准网的数据处理应进行严密平差,并应计算每千米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高差全中误差、最弱点高程中误差和相邻点的相对高差中误差。

4.2.7水准网测量结束后应提交下列资料:

1技术设计书;

2水准网示意图;

3外业观测手簿及仪器检验资料;

4点之记及水准点委托保管文件;

5高程成果表和精度评定等资料;

6技术总结。

3、联系测量

3.1一般规定

1、联系测量应包括:

地面进井导线测量和进井水准测量;通过竖井、斜井、平峒、钻孔的定向测量和传递高程测量;地下近井导线测量和近井水准测量等。

2、定向测量宜采用下列方法:

1)联系三角法;

2)陀螺经纬仪、铅垂仪(钢丝)组合法;

3)导线直线传递法;

4)投点定向法。

3、传递高程测量宜采用下列方法:

1)悬挂钢尺法;

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

3)水准测量法。

4、地面近井点可直接利用卫星定位点和精密导线点测设,需进行导线点加密时,地面近井点与精密导线点应构成附和导线或闭合导线。

近井导线总长不宜超过350m,导线边数不宜超过5条。

5、隧道贯通前的联系测量工作不应少于3次,宜在隧道掘进到100m、300m以及距贯通面100~200m时分别进行一次。

当地下起始边方位角较差小于12″时,可取各次测量成果的平均值作为后续测量的起算数据指导隧道贯通。

6、定向测量的地下定向边不应少于2条,传递高程的地下近井高程点不应少于2个,作业前应对地下定向边之间和高程点之间的几何关系进行检核。

7、贯通面一侧的隧道长度大于1500m时,应增加联系测量次数或采用精度联系测量方法等,提高定向测量精度。

3.2地面近井点测量

1、地面近井点包括平面和高程近井点,应埋设在井口附近便于观测和保护的位置,并标识清楚。

2、平面近井点应按精密导线网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最短边长不应小于50m,近井点的点位中误差为±10mm。

3、高程近井点应利用二等水准点直接测定,并应构成附合、闭合水准路线。

高程近井点应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

3.3联系三角形测量

1、联系三角形测量,每次定向应独立进行三次,取三次平均值作为定向成果。

2、在同一竖井内可悬挂两根钢丝组成联系三角形。

有条件时,应悬挂三根钢丝组成双联系三角形。

3、井上、井下联系三角形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竖井中悬挂钢丝间的距离c应尽可能长;

2)联系三角形锐角γγ′宜小于1°,呈直伸三角形;

3)a/c及a′/c宜小于1.5,a、a′为近井点至悬挂钢丝的最短距离。

4、联系三角形测量宜选用φ0.3mm钢丝,悬挂10kg重锤,重锤应浸没在阻尼液中。

5、联系三角形边长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或经检定的钢尺丈量,每次应独立测量三测回,每测回三次读数,各测回较差应小于1mm。

地上与地下丈量的钢丝间距较差应小于2mm。

钢尺丈量时应施加钢尺鉴定时的拉力,并应进行倾斜、温度、尺长改正。

6、角度观测应采用不低于Ⅱ级全站仪,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六测回,测量中误差应在±2.5″之内。

7、联系三角形定向推算的地下起始边方位角的较差应小于12″,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为±8″。

8、有条件时可采用两井定向等方法,地下开始边的定向精度应满足相应规定。

3.4陀螺经纬仪、铅垂仪(钢丝)组合定向测量

1、陀螺经纬仪、铅垂仪(钢丝)组合定向测量布置宜按规范要求进行。

2、全站仪精度应采用不低于Ⅱ级的精度,陀螺经纬仪的标称精度应小于20″,铅垂仪(钢丝)投点中误差为±3mm。

悬挂的钢丝应符合规范要求。

3、地下定向边陀螺方位角测量应采用“地面已知边—地下定向边—地面已知边”的测量程序。

地下定向边的陀螺方位角测量每次应测三测回,测回间陀螺方位角较差应小于20″。

隧道贯通前同一定向边陀螺方位角测量应独立进行三次,三次定向陀螺方位角较差应小于12″,三次定向陀螺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为±8″。

4、隧道内定向边边长应大于60m,视线距隧道边墙的距离应大于0.5m。

5、测定仪器常数的地面已知边宜与地下定向边的平面位置相接近。

6、陀螺经纬仪、铅垂仪(钢丝)组合每次定向应在3天内完成。

7、陀螺方位角测量可采用逆转点法、中天法等。

8、陀螺方位角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绝对零位偏移大于0.5格时,应进行零位校正;观测中的测前、测后零位平均值大于0.05格时,应该进行零位改正;

2)测前、测后各三测回测定的陀螺经纬仪常数平均值较差不应大于15″;

3)两条定向边陀螺方位角之差的角度值与全站仪实测角度值较差应小于10″。

9、铅垂仪投点应满足下列要求:

1)铅垂仪的支撑台(架)与观测台应分离,互不影响;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