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310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docx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docx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

2015年教师招聘教育学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是(  A )。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2.学校教育产生于(  A )教育阶段。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3.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 D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4.“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A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5.(  C )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A、印度        B、埃及        C、雅典        D、斯巴达      

6.教育学就是研究(  C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

7.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D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8.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B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

9.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C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10.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B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1.被人们看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的著作是( D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2.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  C )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13.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4.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A)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15.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C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16.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D )。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C  )。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18.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卢梭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9.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B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        D、科学技术

20.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D )。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21.生产力对教育起(  B )。

A、辅助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    D、促进作用

22.(  C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2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C )。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

2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C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C)。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2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B  )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27.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D )。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28.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D )。

A、布卢姆      B、布卢纳      C、皮亚杰      D、舒尔茨

29.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B )。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3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  )。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31.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 A )。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32.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D )。

A、顺序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能动性

3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D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B )。

A、外铄论     B、内发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5.儿童身高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6.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3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D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38.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39.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C )。

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

40.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  A )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1.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42.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  B )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43.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B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44.“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5.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是( C  )。

A、遗传因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教育

46.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C  )。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8.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身心发展的(  B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49.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  C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0.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的学者是( A  )。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华生

51.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B )能力为标志。

A、学习        B、生殖        C、创造        D、思考

52.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  A )为标志。

A、自我意识    B、创造能力    C、预见能力    D、选择能力

5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  B )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54.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

这种现象说明了(  B )。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的好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55.“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  D )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社会活动   D、环境

56.“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主要影响的是(  A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57.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D   )。

A、教育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58.(   A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学计划      D、教学内容

59.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   A  )的集中体现。

A、教育性质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内容

60.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  A   )一书中,主张教育目的从“再现过去社会状态”向“预示某些新的社会状态”转变。

A、《学会生存》            B、《终身教育引论》

C、《教育的使命》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61.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D   )。

A、科学技术       B、社会文化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62.“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

”这种观点属于(   B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神学本位论

63.“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这些教育目的观的提出,反映了教育目的具有(   A  )。

A、理想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实践性

64.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A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义务教育

C、终身教育                D、建立学习型社会

65.下列人物中持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是(   B  )。

A、柏拉图         B、卢梭       C、涂尔干         D、孔德

66.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是(   D  )。

A、审美能力       B、高尚品德   C、优秀智力       D、实践能力

67.素质教育是面向(  B   )的教育。

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体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

68.当前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B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终身教育       D、现代教育

69.(    C )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       B、义务教育   C、素质教育       D、全面教育

70.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A   )。

A、基础教育       B、高等教育   C、学前教育       D、中等教育

71.人的多元智力发展理论主要为人的(  B )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

A、全面发展       B、个性发展   C、身体发展       D、心理发展

72.下面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     )。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优秀智力                D、实践能力

73.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培养目标                     B、考试

C、进行美育就是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途径之一

74.学生应以(   D  )为主要任务。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学习

75.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   B  )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76.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   A  )时期的人。

A、最迅速         B、普通       C、缓慢           D、成熟

77.在学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   B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

78.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就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   C  )主体地位。

A、自然权利      B、人身权利   C、社会权利      D、健康权利

79.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实际上是侵犯了学生的(  D   )。

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80.教师不能因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具有(   B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81.教师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因为学生具有(   C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82.我国一系列教育法律规定,学生应该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是(  D   )。

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83.从职业属性来说,教师职业属于(   A  )。

A、专门职业      B、普通职业   C、高收入职业    D、一般职业

84.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C  )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85.教师的神圣使命是(  C   )。

A、提高升学率    B、以身示范   C、教书育人      D、奉献社会

86.“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C   )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体性

8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B   )。

A、单一化        B、多样化     C、简单化        D、复杂化

88.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D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89.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   D )。

A、学科知识     B、教学技能    C、人格特征    D、专业素养

90.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B   )。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人格特征                 D、职业道德素质

91.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   )。

A、师生关系     B、教师间关系 C、学生间关系   D、领导关系

92.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上构成(  A   )。

A、授受关系     B、给予关系   C、接受关系     D、平等关系

9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B  )关系。

A、不平等       B、民主平等   C、经济         D、合同

94.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   A  )的关系。

A、人与人       B、人与物     C、买与卖       D、朋友

95.良好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  C   )。

A、社会         B、学校       C、教师         D、学生

96.课程论侧重研究(  C   )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9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业术语,始于教育家(  B   )。

A、洛克         B、斯宾塞     C、杜威         D、赫尔巴特

98.下列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就是教材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D、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语文课程

99.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D   )。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100.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古老的(  D  )。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101.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属于(   B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教师课程

10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与社会、科学,初中阶段的历史与社会、艺术等课程都属于(   D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103.“隐性课程”是由教育家(   A  )在《教室的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

A、贾克森        B、斯宾塞    C、杜威          D、赫尔巴特

104.以下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D  )。

A、基础型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105.以下属于二级课程的是(   C  )。

A、基础型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106.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的是(   C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07.课程目标与几个相关概念正确的层次顺序是(  D   )。

A、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B、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C、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08.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C   )。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设计   D、课程实施

109.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10.在课堂教学层面,课程实施的核心是(   D  )。

A、课程计划   B、教科书    C、学生       D、教师

111.课程改革从实质上讲,就是课程的(   D  )问题。

A、综合化     B、系统化    C、理论化        D、现代化

112.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C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113.关于我国的新课程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小学阶段以分科为主,中学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为主

B、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D、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114.小学阶段的课程性质应体现(   C  )。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15.关于教学含义的正确表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