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模拟高考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278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模拟高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1模拟高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1模拟高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1模拟高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1模拟高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模拟高考试题.docx

《11模拟高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模拟高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模拟高考试题.docx

11模拟高考试题

第二次模拟考

第I卷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

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

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虽然我们现在还能从文本上大致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但它已经只是一块思想化石,它在现实生活中已完全没有影响力。

作为一个历史事实,墨家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做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约有其内在的因由:

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

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

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固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尚不足以解释一切,因为在禁欲主义方面比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佛教,至今依然是中国的第一大宗教。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

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

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

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

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

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治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

虽然墨家可能只有一腔热血,没有政治野心,但专制君主最怕的恰恰不是贪婪的小人,而是有政治动员能力的圣贤君子。

对于君主而言,可怕的不是有造反的野心,而是有造反的能力。

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警惕。

所以,作为有组织的墨家必然只能存在于列国时代,那时还没有形成四海为家的大一统,列国君主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身边的敌国,对自己治下的百姓自然要松弛许多。

而释、道二教虽有组织,但因其强烈的出世倾向而稍可见容于世。

释、道二教不似基督教,它们一方面有遁世色彩,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即便世俗统治残暴无道,臣民也应逆来顺受。

正由于释、道二教没有什么威胁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安邦定国,所以才不致像墨家一样过早衰亡。

(选自人民网“文史频道”,有删改)

1.下列有关“墨家”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墨家和儒、道、法一样,都有很大的影响;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B.墨家思想对现实生活已经没有影响力,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所以作者认为它不过是一块思想化石。

C.墨家认为做人要有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要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还提倡禁欲,强调严格的纪律。

D.墨家如果能给信徒提供某种形而下的物质动机,或者给信徒提供某种形而上的精神慰藉,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就不会消亡。

2.下列对墨家消亡的内在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尤其是西汉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墨家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历史环境中。

B.墨家要求信徒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其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不易为人接受。

C.墨家学派是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但又不像释、道二教那样有出世倾向,这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

D.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没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对那种没有坚定信仰的信徒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在先秦时期就是影响很大的学说,在秦汉之后更是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但它和墨家不同,没有自己的组织。

B.法家也没有自己的组织,并且在舆论上还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却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C.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因而道家学说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D.佛教是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在禁欲主义方面比墨家有过之而无不及,虽有遁世色彩,但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

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

出为益州录事参军。

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

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

景俭又曰:

“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

扬州之祸,非此类耶。

”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

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

“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

”景俭由是稍知名。

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

“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

”累迁洛州司马。

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

“是何祥也?

”诸宰巨曰:

“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

”景俭独曰:

“谨按《洪范五行传》:

‘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

’又《春秋》云: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

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日:

“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溱州刺史。

后累除司刑卿。

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

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

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则天竞从景俭议。

岁余,转秋官尚书。

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

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殿中侍御史,主要任务是弹劾百官,纠举文武官员,谏奏皇帝的过错。

B.《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而成,后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合称为五经

C.除,授予官职的意思,而累除则指多次授予。

D.卒,是古代对大夫死的一种说法,而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傲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B.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C.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D.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不是益州司马,证明了杜景俭劝阻房嗣业行为的正确,益州的同僚官吏为这件事还编了个顺口溜,称赞杜景俭。

B.“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当时人们流传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处理案件,但杜景俭、徐有功与来俊臣、侯思止的方式不同。

C.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寻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

D.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为漏泄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景俭被贬司刑少卿,外调担任并州长史,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

(5分)

(2)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

①刘辰翁:

南宋末年著名词人。

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在外流落多年。

晚年隐居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

此词是作者隐居时所作,“愁城”“辇下”:

南宋京师临安。

②银花:

元宵节的花灯。

③海上:

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8.词的上阙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6分)

答:

9.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中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

(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题。

(25分)

严歌苓:

厚积薄发不事雕琢金涛

从柏林回到北京,严歌苓的生活一下子忙碌起来了。

在国外,她会经常到森林里走一走,很幸福,很享受;每天读两个小时书,一星期在家看两三部电影。

一回到国内,读书和看电影的时间都没了。

“就晚上睡觉前读一会儿书,很糟糕。

”严歌苓说。

厚积薄发不事雕琢

在严歌苓的电脑桌上,经常放着一本李商隐的诗集。

电脑开机前的空闲里,严歌苓会翻开诗集读上一段,虽然她和李商隐的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别,但严歌苓觉得这可以使她进入一种很美的意境。

“平常读好的语言,包括英文,总是在给我营养。

作家要不断地被陶冶,学的语言越多越好,别人语言中总会有自己语言中没有的养分,也可以从古文和现代文字中吸取大量养分。

作为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严歌苓说自己的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

“依靠谷歌、XX,现在人人都可以一分钟变成学者,但这样了解知识很害自己。

想了解西方文化,就要读原著,不一定是看小说,还可以看一些政论、哲学书籍等,然后去思考。

这样知识就在血液里生长,一旦有知识长进生命中,看问题,想故事,进而表述这个故事,和临时抱佛脚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

创作要厚积薄发。

严歌苓小说讲述的故事大都发生在中国,但她却有着国际视野。

“在更广阔的坐标上去看,哪怕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能都会不一样。

”在小说《金陵十三钗》中,她讲述了一个救赎的故事。

“风尘女子在拯救女孩子的同时,还在救赎自己。

一种柔弱生命对一种更柔弱生命的保护,一种被世俗认为低贱的生命通过这样一种保护变得宝贵。

”改编成电影后,原著的基本精神依然没有改变。

“这种精神是普世的。

”严歌苓说,现在国际上非常重视中国的文化现象,《金陵十三钗》一下子就卖了20多个国家的版权。

创作时是支燃烧的蜡烛

作家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严歌苓的新作《陆犯焉识》,书中有很多是关于严歌苓爷爷的。

“陆焉识的前半生就是我爷爷的影子。

我从小就对爷爷很着迷,他是我们家的骄傲。

那么年轻就出国留学,16岁上大学,会多种语言,博闻强记,25岁读完博士,40岁自杀。

这个人对我来讲太精英了。

这样的精英好像是活不下来的。

但后来我发现他可能跟我一样有狂躁症、忧郁症,因为燃烧得特别快,不能睡觉,创造力极高,很多时候都在写作、都在工作、都在思考,然后高到浪峰的时候哗一下就跌下来了。

因为到浪峰的时候基本是一个蜡烛有很多捻子在燃烧,很多夜睡不着觉。

睡不着觉,脑子里就发生化学转换,产生很黑暗的东西,感觉就完了,开始厌世……”

为了写好这本以爷爷为原型的书,严歌苓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找出了爷爷在美国读书时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还看了当代人的传记。

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严歌苓也非常爱读。

“特别厚的两本。

下册讲辛亥革命后的历史,特别好。

看了这些东西以后我知道爷爷当时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过在严歌苓的记忆中,爷爷的故事依然支离破碎,少之又少。

因此她写小说,必须要靠大量的想象力去添枝加叶。

“我这个人还有一种病态,疯狂地想象,特别是只有这么不多的几篇素材时,要把它们黏合起来、丰富起来、立体化起来,对我来讲非常开心。

如果讲的太具体了,我就觉得被绑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取舍。

不能把发现自己当成第一主题

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一个共同的特点,而对于现实生活,她似乎无暇顾及。

“我做不到把当今的个人生活、把发现自己当成写作的第一主题。

我的脑子已经被太多重大的、还没搞清楚的历史上的追问所占据,我还在一直追问,在不依不饶。

我写出来的东西,西方人必然要经过一道语言的翻译,再经过一道文化背景的翻译,还要经过当时特定历史环境的翻译,有好几层,难怪人家翻译不好。

不过,严歌苓觉得中国当代年轻的作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她看来,现在的作家像韩寒、郭敬明,已经不再有他们那一代人的负担。

年轻作家关注个人的生命、个人的成长、个人的苦闷,个人就是一个宇宙,这个宇宙是全世界都会共同关注、都会懂得的宇宙。

“他们写作的优势在于对个人的探索与发现。

这个主题是全世界的同龄人都在做、作家都会有的共同命题。

年轻的作家不去讲‘文革’、三年自然灾害,外国人不懂那个时期生活形成的特定术语。

现在青年作家考虑的问题如就业、购房、环保等正和西方青年作家逐渐靠拢,相似的环境下产生了类似的文学命题,这也造成他们情感表达的接近,文学不与世界接轨也得接轨。

所以我觉得他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

文学不应高高在上

严歌苓天生对故事敏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民间的故事。

“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编造不出来,也想象不出来。

所以有时我会搜集这些东西。

《第九个寡妇》是我听到的故事,《小姨多鹤》也是我听到的故事,都是朋友给我讲的。

但严歌苓并不苛责听故事或看故事的人。

“现在人们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两分钟,小说很容易失去读者。

所以故事怎么写、怎样进行、怎样开端,需要一定技巧,不能说读者素质太差根本看不进我的书,这种傲慢对今天的读者是行不通的。

要运用最好的文字写故事,把自己的见解和超越故事的信息传达给读者。

(1)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严歌苓在柏林的生活安闲惬意,这给她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那里宁静优雅的环境可以激发她的创作灵感。

B.严歌苓可以自由地穿梭于不同文化之间,这使得她可以站在国际的视角上看问题,使她的作品更具有普世的精神。

 

C.严歌苓的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而且改编后的影视剧保留了原著的基本精神,这给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D.像她的祖父一样,严歌苓也具有极高的创造力,而且也因为创作时过于专注和投入使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狂躁忧郁之中。

E.作为一个知名而高产的作家,严歌苓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

她认为不能把发现自己当成创作的第一主题,这是韩寒等年轻作家不具备的特点。

(2)严歌苓的创作是如何做到厚积薄发的?

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6分)

答:

(3)严歌苓认为中国当代年轻的作家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请结合文章分析其原因。

(6分)

答:

(4)有人说文学是生活的再现,有人说文学是想象的艺术,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结合严歌苓作品《陆犯焉识》的创作加以探究。

(8分)

答: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当执法人员对假冒少数民族群众的小贩进行处罚时,该小贩故作听不懂。

执法人员拟对物品暂扣时,,强词夺理,企图不接受处罚。

②英国统治阶层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对数字毫不敏感,只会靠治理国家。

③中共十八大在京召开,让记者们眼前一亮的是,此届党代表没有了以往的“沉默是金”,取而代之的是,直抒胸臆,畅所欲言。

A.侃侃而谈夸夸其谈振振有词   B.振振有词夸夸其谈侃侃而谈

C.振振有词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D.夸夸其谈侃侃而谈振振有词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整理这个已尘封多年、好容易从故纸堆里找到的原始而粗糙的录音稿,才使我明白过来,口头演讲和严密、精确的学术论文不同。

B.神舟7号宇宙飞船载着三位航天英雄胜利返回地球,这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每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为之骄傲。

C.多少不堪回首又不能不回首的往事都化作云烟飘逝了,留下的仅仅是对欢乐时光的追忆吗?

留下来的该不该有冷却后的思考?

D.人们或许会把托尔斯泰“随着岁月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的自述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即使在老年时,他也比许多年轻人,甚至比所有的同龄人,更充满生命力。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全球经济调整发展,但人类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其生存环境也受到极大的破坏,水土流失及荒漠化日益严重。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开始实施,要保证西部大开发的完全成功,                 。

A.应该从宏观上注意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

B.西部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必须提到议事日程

C.应该关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D.西部人民生存环境的问题必须早日列入议事日程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①  

 。

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莱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

②   ,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幕不蒸”的说法。

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采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

③ 

  ,以便能更快地蒸熟。

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

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16.下图是上海书展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中英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要求:

答出两点即可;语意简明,表达通顺;不超过100字。

(5分)

答: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5年4月30日,法国工业家、轮胎大王弗朗索瓦·米其林去世,享年88岁。

在他的领导下,拥有126年历史的轮胎制造商拓展了全球业务,从1960年到1979年,米其林公司在法国以外开设25家工厂,取得了空前的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轮胎公司。

米其林10岁丧母,14岁时空难夺走了他父亲的生命。

成为孤儿的他寄居姑姑家。

14岁时,爷爷把米其林轮胎公司转在他的名下。

1969年米其林真正接管这家公司,限于年龄,2002年退休,他把企业管理交给了儿子爱德华。

2006年爱德华在钓鱼时溺水身亡。

他是个很特别的人,他用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愿景,赢得了尊敬。

他说:

“真理和现实永远比人更大,而钱只是个仆人”。

因此,他一生从不做炫耀财富的行为。

阅读上面这些话,你产生了哪些感想?

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得宿构,不得脱离材料的中心和含意的范围。

 

需要答案请联系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