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应对与危机干预讲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116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挫折应对与危机干预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挫折应对与危机干预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挫折应对与危机干预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挫折应对与危机干预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挫折应对与危机干预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挫折应对与危机干预讲义.docx

《挫折应对与危机干预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挫折应对与危机干预讲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挫折应对与危机干预讲义.docx

挫折应对与危机干预讲义

挫折应对与危机干预讲义

第九讲跌倒了,爬起来

——大学生挫折心理与危机干预

你是不是草莓族?

草莓外面光鲜夺目,却质地棉软,稍一施压就整个抵抗不住变成一团稀泥,但是它的表层也疙疙瘩瘩挺有个性,和他们相处拿捏要十分小心。

他们重视享乐却受不了挫折,抗压性差,合群性不足,主动性和积极性均差。

于是,这样一批具有草莓特质,抗压性比较差的群体就被冠名为草莓族。

他们的特点是:

1、抗压(催逼、压力)性低

2、受挫(挫折、打击)性低

3、稳定度低

4、学历高但操作能力差

5、重视外表、物质与享乐

6、个人权益优先于群体权益

第一节挫折的含义及产生 

一、什么是挫折

挫折(Frustration)或挫折心理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的情绪反应。

挫折一般包括三个因素,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

1、挫折情境

这是指使需要不能满足,目标无法实现的内外障碍和干扰的状态和条件。

这是产生挫折心理的客观原因。

外部原因: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他人因素

内部原因:

生理条件、动机冲突、能力与期望的矛盾

(1)生理条件:

个体条件差异:

体力、智力、性格能力、爱好的偏差。

生理缺陷的人更易比生理好的人有挫折感。

一个女孩唱歌跑样了,同学哄堂大笑就自杀了。

(2)动机冲突

大挫折的情况下产生的。

由于导致挫折的情境和条件相对稳定并长期持续,由此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挫折反应就会反复出现,久而久之这些反应方式就会逐渐固定下来,使受挫者形成了习惯和一些突出的个性特点。

挫折或者危机对人最大的、最久远的影响就是引起当事人个性的变化。

特别是出现重复挫折或长期经受挫折之后,往往会引起个性的变化。

比如,一个本来活泼可爱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的“棍棒+拳头”的不良教育,可能会形成孤僻、胆小、木纳的个性。

如果挫折过大,打击太重,有时还会导致精神失常。

如有一位妇女,接儿子,出了车祸,她一下就晕了过去,醒来后就一直痴痴呆呆,稍有清醒,就不停地哭喊:

"是我杀死了儿子"。

她已经基本上丧失了理智。

二、挫折的形成

1.有行动动机和明确的行动目标。

动机是推动个体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没有一定的动机和目标,挫折的产生也就无从谈起。

2.有满足动机和达到目标的手段或行动。

个体所感受至的现实的挫折是在他采取一定的手段,为满足一定的需要、实现预期目标的实际行动中产生的。

没有满足需要和达到目标的手段与行动,即使目标再高远,动机再强烈,也不会产生挫折感,或只能产生想象中的挫折感。

3.有挫折的情境发生。

(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受阻,不能逾越)必须达到某目标,没达到是情境,只是尝试没达到不构成情境。

4.主体必须对目标受阻有知觉。

是指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挫折时,必须有所知觉和认识。

否则,就不会构成挫折情境,产生挫折反应。

5.必须有对知觉和体验产生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从条件中不难看出挫折有2个含义:

挫折情境,即阻碍个体实现目标,满足需要的情境状态和条件。

挫折反应,即个体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愤怒、紧张、焦虑、攻击等。

一般来说,挫折情境地越严重,挫折反应就越强烈;反之,挫折反应就轻微。

但是,只有当挫折情境被主体所感知时,才会在个体心理上产生挫折反应。

如果出现了挫折情境,而个体没有意识到,或者虽然意识到了但并不认为很严重,那么,也不会产生挫折反应,或者只产生轻微的挫折反应。

因此,挫折反应的性质、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

挫折反应和感受是形成挫折的重要方面,个体受挫与否,不取决于旁观者意见,而在于当事者对自己的动机、目标与结果之间关系的认识、评价和感受。

对某人构成挫折的情境和事件,对另一人不一定构成挫折,这就是个体感受的差异。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

“世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

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第二节挫折的性质与转化

一、挫折阈限和挫折承受力

心理学上的阈限值说明人的感觉能力。

人体接受刺激是有一定限度的,太弱和太强都不会产生感觉。

把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即下限叫感觉的“绝对阈限”,或“下阈”。

那种继续增强也不会使感觉进一步变化的刺激强度,叫“上限”、“最大刺激阈限”、“上阈”。

例如,刚刚引起听觉的声音强度是0分贝,120分贝以上的声音不再会引起人更强的听觉经验,而且会引起痛的感觉,是上阈。

挫折感,也有一个范围。

把引起挫折感的最小刺激点叫作“绝对挫折阈限”、“下限”。

相应地,一个人能承受的挫折感的最高限度叫作挫折适应极限,即挫折感范围的上限,也称上阈。

绝对挫折阈限与挫折感成反比关系。

绝对挫折阈限越低越容易受到挫折,绝对阈限越高对挫折越不敏感。

一般来讲,抑郁气质和A型性格的人容易超过挫折适应极限。

挫折承受力是指人们在遇到挫折时,能够忍受和排解挫折的程度,也就是人们适应挫折、抵抗和应对挫折的一种能力。

包括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两个方面。

二、挫折的性质与转化

消极性vs积极性

挫折具有两重性。

挫折既有消极一面,也有积极一面。

它既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也能让人从中得到锻炼,使人奋起、成熟。

挫折的消极性和积极性都是相对的,也是可以转化的。

挫折的转化是指当人们遇到挫折时,以积极的态度向挫折学习,将挫折变为动力,以顽强的毅力继续奋斗,或重新调整目标,从而使需要或动机获得新的满足的心理过程和实践过程,即减少挫折的消极因素,积极寻找挫折积极的一面,促使挫折产生的消极因素向积极方面转化。

大学生的挫折表现

1、生活挫折

生活挫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活挫折泛指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挫折;狭义的生活挫折主要是指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和不适应。

小至饭堂的饭菜不可口,需要用水时水龙头没水,住不惯集体宿舍等,大至交不起学费,无法解决生活费用,或发生意外事故等,挫折越大,对人的打击就越大。

2、学习挫折

指学习上产生各种困难对人的心理的影响。

对刚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来说,面临的是学习的重新适应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同学因学习抓不着头绪,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会安排学习时间等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而产生挫折感;一些同学因所学专业并非自己的理想目标而感到失落,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抗拒心理,学习成为一件苦差使,因不堪痛苦而逃课成为常事。

交往挫折

主要表现为交往不顺或人际冲突。

(1)交往不顺表现在:

想结交一些朋友,但不知道如何去结交;或者因性格内向、孤僻而无法和别人沟通;或者因自卑、胆小而不敢与别人交往;或者在交往中过分挑剔别人,感到找不到知音而陷入孤芳自赏境地。

  

(2)人际冲突是指在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中,由于脾气不好、性格不良或缺乏同情心、责任心,凡事不会为别人着想、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等而容易与他人产生摩擦,发生冲突,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等。

这些都会使人产生挫折感。

4、情感挫折

大学生的情感挫折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友情、亲情与恋情等方面。

友情:

与朋友产生误解、朋友关系疏远、交不到知己等

亲情:

自己的做法得不到亲人的理解、失去亲人等;

恋情:

这是最主要的情感挫折。

表现为:

失恋、单恋、多角恋。

恋爱挫折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灵伤害是很深的,它往往会使人产生自我价值的幻灭感或自尊心受到伤害的自卑感和屈辱感,以致于一些大学生失恋后因情绪太冲动而做出自伤或伤害他人的事来。

如常常听到一些大学生因失恋而自杀或攻击乃至杀害对方的消息,非常令人痛心。

5、择业挫折

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阻力。

目前各种原因使大学毕业生在寻找工作中遭受到各种挫折。

一些学生开始时雄心勃勃,几经碰壁后竟是无奈至听天由命。

一些在大学期间不好好读书,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不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更是后悔莫及。

寻找工作的不易,使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害怕毕业,畏惧走上社会。

6、社会认知挫折

社会认知是指对社会的认识与评价。

社会认知挫折是指由于对社会的评价与社会期望产生矛盾所导致的挫折。

对于对社会怀着美好憧憬并带有理想化色彩的大学生来说,当前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弊端会影响大家对社会的认同,并妨碍大家对社会作出正确评价。

当大学生更多地看到社会丑恶的一面的时候,就会因理想的破灭,而感到失望和沮丧,因而产生挫折感。

第三节挫折应对的策略与方式

二、大学生的挫折反应及防卫

(1)积极的挫折防卫机制

a、文饰(合理化):

酸葡萄、甜柠檬作用:

是指个人无法达到其迫求的目标,或其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时,采用合理或自以为合理的理由来进行解释。

它的主要目的是说服自己,使自己感到心安理得,从而减轻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和痛苦,或保持自尊。

酸葡萄作用--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和缺点,维护自己的自尊。

甜柠檬作用--淡化原先预定的目标和结果,缓解人的心理压力,减轻人的焦虑和痛苦。

b、认同:

是指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将自己比拟成理想中的成功者,模仿他的言行举止及穿着等,以此分享别人成功的快乐,减轻自身的焦虑和痛苦。

认同的另一种表现是个人为了迎合提供需要满足的保护者,如父母、师长等,在思想和行为上模仿他们,按他们的希望行动,以减轻挫折。

自觉模仿他人优良品质和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使自身更适应社会要求,增强信心和勇气。

c、渲泄:

指受挫后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如委屈、苦闷、悲伤、愤恨、烦恼等,通过合理的途径和方式渲泄出来,以保持心理的平衡。

压抑在心里的不良情绪如果能渲泄出来,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

因此,当有烦恼和痛苦的时候,找要好的朋友、同学诉说诉说是必要的,它可以使不良情绪得到释放,从而保持良好的心境。

d、升华:

升华是指个人将不被社会和他人所接受的动机或欲望加以改变并以较高的境界表现出来以符合社会标准的行为过程。

比如一对热恋中的年青人,突然有一方变心,另一方失恋了,但他并不沉溺于失恋的痛苦之中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之中,从而取得了成功。

正是在事业的追求中,他忘掉了痛苦,抚平了创伤,并从事业的成功中获得了心理的满足。

用一种比较崇高的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目标代替,借以弥补因受挫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减轻痛苦。

升华是最积极的行为反应,从古至今演绎出绵绵佳话。

古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赋《离骚》;左丘失明写《左传》;孙膑膑脚修《兵法》;司马迁受辱著《史记》。

今朝张海迪身残志坚等等。

e、补偿:

补偿是指个人在所追求的目标受到挫折,或由于本身的某种缺陷而达不到既定目标时,以其他可能达到成功的活动或自己的特长来代替,从而弥补由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心和自信。

补偿作用常常能使个人的某种潜在力量得到充分发挥。

一个目标不能实现,转向另一个更适合自己目标,取得成功。

常说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补偿行为在残疾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比如,眼睛瞎的人,耳朵会特别灵敏,没有手的人,脚可以锻炼得象手一样灵活等。

正是这种补偿作用,使许多陷于绝望的残疾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信心与乐趣。

f、幽默:

这种积极的行为反应,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必须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表现出睿智与从容。

例如,有人失恋了,自嘲地说:

“只谈过一次恋爱的小子,要不要羡慕他!

(2)消极的挫折的防卫机制

a、否认:

指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特别是对那种令人痛心的事实,更是断然否定,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或逃避心灵的痛苦。

比如,由于难以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而拒绝承认亲人死亡的事实。

b、投射:

指把自己的过错、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内心的不良动机和欲念说成是他人具有的,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内疚和焦虑,逃避心理上的不安。

把内心不被允许的愿望冲动转嫁到他人和事上

c、压抑:

指一个人受到挫折之后,用意志力量压制住愤怒、焦虑等情绪反应;或者把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自觉不自觉地压抑到潜意识之中,不去回忆,主动遗忘,以逃避自我心理冲突的痛苦。

因此,压抑又叫动机性遗忘。

d、反向:

指将自己为了防止自认为不好的动机外露,采取与动机方向相反的行为;或者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和行为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

行为相反于动机而行,如:

自卑的同学往往表现出高傲自大;对异性充满向往,却装出不屑一顾的样子等。

e、退化:

指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称的幼稚行为,退回到儿童水平。

如考试不及格就到老师面前哭哭啼啼,苦苦哀求;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大吵大闹,甚至以死相逼。

f、攻击:

是一种破坏性行为,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

直接攻击是把愤怒发泄到使之受挫的人或物上。

转向攻击是由于种种原因使之不能攻击使之受挫的对象,于是愤怒的情绪指向自己或无关的对象,寻找替罪羊。

g、逃避:

逃避有三个表现,一是逃到另一种现实中;如学习不好就玩游戏,沉溺其中。

二是逃向幻想世界;三逃向疾病。

三、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1、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1)挫折是普遍存在的。

人生在世,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挫折,不是这种不幸,就是那种厄运,没有大坎坷,也有小麻烦。

一帆风顺是相对而言的。

(2)挫折具有两重性。

挫折既有消极一面,也有积极一面。

它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使某些人消极、颓废,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轻视生命;另一方面,它又给人以教益,使犯错误者猛醒,认识错误,接受教训;它还能砥砺人的意志,让人从中得到锻炼,使人奋起、成熟。

正确的态度:

“战略”上藐视它。

要敢于直面挫折以及挫折带来的后果,不要被挫折所击倒;“战术”上重视它。

正确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找出克服挫折的办法,努力去战胜挫折。

 

2、挫折的应对

准备:

要有面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生活中挫折不可避免,应该随时做好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承受:

坦然地面对挫折,寻找积极的解决办法。

归因:

这是指要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

目的是弄清挫折的原因到底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或者是内、外因素相互交织、共同起作用的。

正确的分析和归因,是应付和解决挫折情境的必要前提。

片面的客观归因容易导致推却责任,片面的主观归因则容易使自己丧失自信心,因而都是不可取的。

应对:

有些挫折一经产生,就无法消除或短期内无法改变,那么就应学会坦然地面对挫折,一方面通过自我调节和寻求他人帮助来减轻挫折所引起的痛苦,另一方面应积极寻找应对挫折的办法,使自己走出心理挫折的阴影。

3、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锻炼自己的挫折承受力。

(1)有意识地容忍和接受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情境。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某种挫折或逆境时,不要害怕,不要退缩,而是把它作为磨砺自己意志,锻炼坚韧不拔精神的激励机制,培养自已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挫折承受力。

(2)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就是使自己经受一些磨难,或者自找苦吃,自寻麻烦,对自已进行意志力、耐受力的训练,培养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西方社会有一种专门为生活在优裕环境中的青少年开设的“磨难教育”,即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让青少年在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中学会生存,锻炼意志和耐力,锻炼吃苦精神和合作精神,也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力。

4、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心理调节,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后自觉地对自已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自我心理调节是一种积极的调控活动,它能在挫折产生后积极主动地化解挫折对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恢复心理平衡,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

(1)正确运用心理防卫机制减轻挫折压力。

挫折心理防卫机制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应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来化解内心冲突,克服挫折。

比如,在比赛中失败了,可以用“胜败乃兵家常事”安慰自己。

(2)通过调整抱负水平化解动机冲突。

比如,当你想同时追求两个目标,但实际上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就要权衡利弊,分出轻重,追求更有价值的目标。

如专业与兴趣爱好的冲突。

(3)通过激励机制解脱自我挫败。

自我挫败是指个体追求一个目标或做某件事情之前,就设想了种种困难和障碍,感到无法克服,难以成功而放弃目标追求或做某事。

自我挫败实际上是缺乏自信,因此应通过自我激励和获得社会激励来增强自己的信心,鼓起克服困难的勇气。

5、乐意接受他人帮助

每个人都应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以便使自己处于危难时有可以求助的对象。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结交一些朋友。

有朋友,就有支持,有鼓励,不至于孤独地面对挫折和磨难。

向朋友求助,既可以是物质的支持,但更主要的是精神的鼓励和慰藉。

(2)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

当你感到自己的努力以及朋友的帮助都无法使你摆脱挫折感,消除心理压力时,应该及时地向有关的心理咨询机构求助。

6、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品质与人的挫折感有密切关系,比如,性情急躁、狭窄、意志薄弱和自我偏颇(如自卑或自负)的人容易产生挫折感,而乐观自信、宽容豁达、自强不息和开拓进取的人不容易产生挫折感,且有着较强的挫折承受力,遇到挫折一般能正确对待,并积极寻找克服挫折的办法,战胜挫折。

因此,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使自己具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这才是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挫折的根本的办法。

第四节危机预防与干预

一、什么是危机?

1、危机的含义

危机是某一事件或境遇超过了个体的资源和应付能力的状况。

当个人生活出现阻碍时,用常规方法不能解决的状况,这些困难和境遇使个人无能为力,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在一段时间处于混乱和无助,会产生害怕、震惊、悲伤的感受。

(1)危机是当人们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时产生的一种状态。

这里的阻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常规的解决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状态)

(2)危机是生活目标的阻碍所导致的,人们相信无法用常规的选择和行为克服这种阻碍。

(认识)

(3)危机之所以是危机,是因为个体知道自己无法对某种境遇做出反应。

(认识)

2、危机的特征

(1)危机是一种严重的挫折状态。

是人们在人生中遇到了阻碍目标实现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或出现了一些阻碍人的正常活动和自我成长的重大事件,并且这些障碍与事件通常无法用常规行为与方法克服或处理,障碍与事件的来源可以是发展性的,也可以是境遇性或情境性的。

(2)危机是个体的一种无能为力。

是个体对出现的事件、问题或境遇感到无能为力,乃至失去处理和控制能力,需要获得来自他人的帮助。

(3)危机是个体的一种失常的情绪反应。

当危机产生时,主体人感觉自己按常规方法无法应对,从而产生了焦虑、沮丧、失望、痛苦等强烈的情绪反应。

对危机的情绪反应,是评价危机严重程度的最重要的指标。

(4)危机是危险与机遇并存。

危机既包含了具有危险性,可能会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反应乃至杀人和自杀;同时又标示着可能是转机的开始,它会促使人们去寻求帮助,或者在度过危机的同时个体也得到成长和发展。

因此,危机是危险与机会同在,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处理和对待,如何化危机为转机。

二、危机的类别

发展性危机:

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导致的异常反应。

例如,迁居、升学、孩子出世等,都可以导致发展性危机。

境遇性危机:

当出现罕见或超常事件,且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

例如,交通意外、被强奸、突然的疾病和死亡都可以导致境遇性危机。

存在性危机:

是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如关于人生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和承诺等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

三、危机反应

四、危机预防与干预

五、面对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

如果你发现周围的同学面临危机,可给予如下帮助:

1.相信自己的怀疑,给予高度关注;

2.告诉处于危机状态的同学你很担心他,并鼓励他倾诉;

3.了解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向老师或专业人员求助。

如了解他们是否已有自杀计划?

4.不向他们承诺保守秘密(挽救生命重于保守秘密),不与之辩论自杀的合理性,不批评或表示惊讶;

5.如果你认为自杀危险高,应该保证求助者身边随时有人守护,然后向老师或专业工作者求助;

6.对于经过干预承诺放弃自杀的人不能掉以轻心。

 

课后作业:

“我与你同在”心理活动

1、以学习小组或宿舍为单位,成员谈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有很大影响的挫折?

2、每个成员怀着同情理解的态度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他克服挫折?

3、挫折者谈自己的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并谈谈如果是现在遇到这些问题,自己会如何处理?

4、大家互勉在将来的生活中大家共同分担生活的各种挫折和不幸,并畅谈活动感想。

思考题:

1、什么是挫折和危机,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2、大学生的挫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怎样看待这些挫折?

3、对挫折心理应如何进行自我调适?

4、试分析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和干预策略。

补充:

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及应对

中国人非常爱面子,由于中国传统伦理型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影响,人们常常把心理问题与品德联系起来,在心理问题调节上采取具有个人性的隐秘性的,“个人为中心的边缘型心理调节模式”,来解决心理问题,即主要靠自己及其心理意义上的密友进行心理调节。

自我调节方式

(一)要学会宣泄内心的挫折感

挫折感憋在心理,只能越积越多,达到一定阈值,人就无法承受,要善于寻找途径宣泄。

1、写日记,促使自己反思。

2、听音乐,音乐疗法被称为“同步情绪法则”先听一曲与目前情绪相似的音乐,然后改变到你想达到情绪状态的音乐。

3、找诙谐的书读一读,如恋爱失败,一幅漫画“一生只谈过一次恋爱的家伙到底要不要恭喜他?

(二)不要对失败做消极联想

一个高中毕业生问:

在今年的高考中,我失利了,我这辈子完了,没有任何希望了!

心理专家回答“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要知道,没考上这件事预示着今年不能进大学,除此以外并不意味着其他东西,至于以后能否上大学,能不能找到理想职业,能不能找个好的爱情伴侣,与这件事无关。

大学生中许多人爱犯这样的毛病,将失败夸大,做消极联想,要学会正视失败,做好卷土重来的准备。

(三)善于调节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是人在从事某种实际活动之前,对自己所达到的目标规定的标准,规定的标准高,抱负水平高,低——水平低,这只是自定的标准,仅仅是个人愿望。

实际成就不一定是符合的,如果说,价值观决定其行为方向,那么抱负水平则决定行为到什么程度。

可以说抱负水平是个人成功和失败的一种杠杆,所以确定适度的抱负水平是避免挫折和失败的主要方面。

能够用6个小时达到80分,决不花费10个小时达到90分。

确立适当的目标有4项参考尺度(国外学者)

①智力程度(观察力、想象、记忆、思维、操作)

②知识厚度所具备的知识面

③人才密度其他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分布

④兴趣浓度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则会抹杀的。

跳蚤理论:

跳蚤放在深的容器里,能够跳出来,盖上盖子它跳不出去,时间久了,它逐渐失去了本能,即使拿下盖子也不跳了。

(四)不要总以幻想来应付挫折

以自己的想象的虚幻情境来应付挫折,借以脱离现实,被称为白日梦,白日梦偶而有之,并不为过,不敢想,有时就不敢做,幻想有时可以缓解挫折感。

但回到现实中,现实挫折会使之更痛苦,有可能形成病态行为反应。

(五)合理认知

人们对挫折的情绪反应不在于挫折本身,而在于对挫折的不合理认识。

要通过认识纠正,以理性治疗非理性。

合理思维代替不合理的思维。

正确运用归因理论,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分析自身能力和目标之间的关系。

如果是你的努力不够,下次再努力,如果是你尽力了,你可以对自己说“凡事我必力争,成败不必在我”。

(六)学会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前面谈到挫折阈,挫折阈越低,对轻微的挫折越敏感。

挫折阈影响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与挫折经验有关。

经历坎坷,有较多挫折经验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挫折阈要高,承受能力也强。

人应付挫折能力是可以学习和锻炼的。

1要有意识地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情境。

2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一千零一夜》航海家辛伯达,每次航海归来,都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但他却去寻找与大自然抗争,与海盗搏斗的惊险旅行,使他增加了抗挫折的能力,使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