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程四线并行区间计算分析13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065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工程四线并行区间计算分析1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铁工程四线并行区间计算分析1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铁工程四线并行区间计算分析1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铁工程四线并行区间计算分析1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铁工程四线并行区间计算分析1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工程四线并行区间计算分析13页.docx

《地铁工程四线并行区间计算分析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工程四线并行区间计算分析13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铁工程四线并行区间计算分析13页.docx

地铁工程四线并行区间计算分析13页

 

地铁工程四线并行区间

计算分析

 

地铁设计院

工程设计证书:

 

二〇一三年六月

 

天津地铁5、6号线工程

 

环湖西路站~宾馆西路站4线并行区间

计算分析

 

计算:

校核:

审核:

审定: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设计证书:

甲级编号:

A144016445

 

二〇一二年四月

目录

1工程概况4

2有限元模型5

3施工顺序分析6

4盾构净距的影响9

5加固措施的影响9

6叠线段隧道内力10

7结论13

8参考文献(References)13

1工程概况

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上下重叠隧道也越来越常见。

天津地铁工程为实现5、6号线的环湖西路站、宾馆西路站同台换乘,换乘车站均采用左右线站台上下重叠的岛式站台方案。

环湖西路站~、宾馆西路站两个换乘车站之间将建成4条盾构隧道:

其中6线盾构隧道在整个区间均为上下重叠方式,5号线盾构隧道在车站两端局部重叠(如图4所示)。

6号线环湖西路站~宾馆西路站区间为盾构区间,单线隧道总长右线1099m。

区间与5号线设置水平联络通道。

区间隧道西起环湖西路站,沿宾水道向东敷设。

下穿卫津南路、环湖西路、环湖中路,到达宾馆西路站。

本区间左右线平面完全重叠,其中左线在下,右线在上。

5号线宾馆西路站~环湖西路站区间为盾构区间,单线隧道总长右线1149m。

与6号线互设水平联络通道,均采用冻结法施工。

区间隧道东起宾馆西路站,沿宾水道向西敷设。

下穿卫津南路、环湖西路、环湖中路,途经市肿瘤医院、市热力公司、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等建筑物,到达环湖西路站。

出宾馆西路站时,左右线为上下叠线(右线在上,左线在下),随后右线降低,左线抬高分别至左右线最低点位置,此时左右线仍然形成上下叠线(左线在上、右线在下),最后以叠线形式进入环湖西路站。

其中重叠段区间隧道长度约415m。

隧道所处地层为7、6-3、6-4、8-1、9-1粉质粘土层。

图1区间隧道总平面图

图2区间隧道纵断面图一

图3区间隧道纵断面图一

目前国内尚未有这种整个区间均为上下叠线的工程实例。

本文将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重叠隧道对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施工步序、盾构净距的影响、加固措施、重叠段隧道内力。

2有限元模型

重叠隧道全长1099m,上下隧道线间距为8.6m~14m。

上部隧道主要穿越全新统中组粉质粘土层、下部隧道主要穿越全新统下组粉质粘土层。

杂填土层厚度约为2m,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2m。

重叠隧道典型横断面如图5所示。

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重叠隧道横截面的平面应变模型。

为了减小边界效应对计算结构的影响,区间隧道中心距离计算模型边界为30m。

地层采用平面应变三角形单元、摩尔库伦模型模拟,盾构隧道(外径6.2m,内径5.5m,管片厚度为0.35m)采用板单元、线弹性模型模拟,土层、盾构管片采用的模型参数如表1所示。

有限元模型如图6所示。

表1材料特性表

材料名称

容重

(kN/m3)

弹性模量

(kN/m2)

泊松比

卸载-再压缩模量

(kN/m2)

粘聚力C(kN/m2)

内摩擦角

(°)

杂填土

20

1260

0.2

3780

0

10

全新统中组粉质粘土

20

4400

0.35

13200

14

16

全新统下组粉质粘土

20

5500

0.35

16500

19

17

盾构管片

25

3.45×107

0.15

/

/

/

图4同台换乘车站与重叠盾构隧道示意图

图5重叠盾构隧道横截面

图6Plaxis有限元模型

3施工顺序分析

对于上下重叠隧道,存在先施工下部隧道再施工上部隧道(先下后上)与先施工上部隧道再施工下部隧道(先上后下)两种施工顺序。

盾构净距为4m时,计算得到的两种施工顺序施工过程中的竖向位移如图7、图8所示。

此外有限元模型中将地面、隧道拱部作为监测点(如图5所示),其竖向位移随施工过程的变化如图10所示。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1)施工上部、下部盾构隧道都将使地面产生沉降,“先上后下”施工顺序地面累积沉降为15mm,“先下后上”施工顺序地面累积沉降为18mm,两种施工顺序地面累积沉降相差不大;

(2)“先下后上”施工顺序中,后期施工上部隧道对下部隧道有卸载作用,下部隧道产生上浮;(3)“先上后下”施工顺序中,后期施工下部隧道使上部隧道产生沉降。

(a)先施工下部隧道的竖向变形

(b)后施工上部隧道的竖向变形

图7“先下后上”施工过程变形图

(a)先施工上部隧道的竖向变形

(b)后施工下部隧道的竖向变形

图8“先上后下”施工过程变形图

图9“先下后上”施工步序地面、衬砌拱部沉降(计算点见图2)

图10“先上后下”施工步序地面、衬砌拱部沉降(计算点见图2)

由于施工过程中控制沉降难于控制上浮,根据相似工程的经验,本工程采用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

“先下后上”施工步序沉降曲线如图11所示。

图11“先上后下”施工步序地面沉降曲线

4盾构净距的影响

图12“先下后上”施工顺序盾构上浮量与盾构净距的关系图

表2“先下后上”施工顺序盾构上浮量与盾构净距的关系表

隧道净距(m)

3

4

5

6

7

上浮量(mm)

11.2

10.2

9.2

8.2

7.4

整个叠线区间盾构净距为2.36-7.8m,为进一步研究“先下后上”施工顺序中盾构上浮量与盾构净距的关系,建立不同盾构净距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的下部隧道上浮量如图12所示。

计算结果表明:

盾构净距从3m变化至7m时,下部隧道均会产生上浮量;上浮量与盾构净距基本呈线性关系,盾构净距越大,上浮量越小;盾构净距为7m时,上浮量仍达到7.4mm。

这个上浮量不容忽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利措施控制下部隧道的上浮。

施工过程中拟采取隧道周圈3m注浆加固措施予以加固。

5加固措施的影响

实际施工过程中,拟采取注浆措施对重叠段隧道土体进行加固(如图14所示),其具体做法如下:

(1)先施工下部隧道,加强同步注浆,同步注浆填充率≥150%;

(2)采用注浆管对盾构外围3m范围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加固后的土体应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较小的渗透系数,无侧限抗压强度qu=0.2~0.3MPa;(3)施工上部隧道,同样加强同步注浆,对盾构外围3m范围土体进行注浆加固。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地段盾构管片注浆孔为6个(即封顶块、邻接块、标准块均只有一个注浆孔),叠线地段为满足注浆需要在邻接块、标准块上均增加2个注浆孔,总注浆孔从普通到的6个增加到16个。

叠线段增设注浆孔管片如图13所示。

图13重叠段盾构管片图

为分析土体加固对变形的影响,需要对加固后的土体选取合理的模型参数。

分别假定加固后的土体弹性模量为50MPa、100MPa、200MPa,计算得到的下部隧道上浮量如图15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采用注浆加固措施能有效减小下部隧道的上浮量,加固土体的弹性模量越大,上浮量越小。

施工前应对注浆加固土体进行试验,确保注浆加固效果。

图14重叠段土体加固措施示意图

图15盾构上浮量与土体加固参数的关系

6叠线段隧道内力

仍以盾构净距为4m时为例,计算上下隧道在各施工步序中的内力变化情况。

仅开挖下部隧道时下部隧道内力如图16所示;开挖上部隧道时下部隧道内力如图17所示;开挖上部隧道时上部隧道内力如图18所示。

(a)弯矩:

95.06kN.m

(b)剪力:

1250kN

(c)剪力:

60.58kN

图16仅开挖下部隧道时下部隧道内力标准值

(a)弯矩:

17.79kN.m

(b)剪力:

1170kN

(c)剪力:

11.93kN

图17开挖上部隧道时下部隧道内力标准值

(a)弯矩:

33.32kN.m

(b)剪力:

662kN

(c)剪力:

21.46kN

图18开挖上部隧道时上部隧道内力标准值

上部隧道开挖后,下部隧道的内力有大幅度减少,其中最大弯矩减少81%,且最大弯矩位置发生在腰部;最大剪力减少81%;最大轴力变化不大。

由此可知下部隧道最不利工况为仅开挖下部隧道时;上部隧道开挖对下部隧道有卸载作用。

7结论

本文对地铁重叠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内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施工顺序、盾构净距、重叠段土体加固措施的影响,得到了以下结论:

(1)先下再上、先上再下两种施工顺序中,地面沉降相差不大;

(2)先下后上施工顺序中下部隧道会上浮,先上后下施工顺序中上部隧道会沉降;

(3)盾构净距越大,先下后上施工顺序中下部隧道的上浮量越小;

(4)采用注浆加固措施能有效减少下部隧道上浮量。

(5)上部隧道开挖对下部隧道有卸载作用。

8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钊,余才高、周振强.地铁设计与施工[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赵巧兰,林巍.小净距、长距离重叠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9,10:

78-83.

[3]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4]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