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051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4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x

《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物质的分类教师版.docx

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物质的分类教师版

2019高考化学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物质的分类(教师版)

【高考预测】

在选择题中主要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与化学用语及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之中。

本节重点知识为物质的分类方法,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所属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胶体的性质、制备及应用,2018年高考对胶体的考查可能在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试题中,对物质分类的考查会分散在其他试题中,单独考查的可能性很小.展望2018年高考题命题,试题仍应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侧重概念的类比与辨析,突出对概念的准确理解与正确应用能力的考查。

应关注以下考点:

①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联系;②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③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判断分散系的种类;④以无机物知识为载体来考查常见物质的类别判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并形成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知识导学】

【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1.物质的组成

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的角度看,原子、分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物质组成的判断依据有:

(1)根据有无固定的组成或有无固定的熔、沸点可判断该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其中:

油脂、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态物质及含有同种元素的不同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均属于混合物。

(2)对于化合物可根据晶体类型判断:

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晶体是由原子构成的。

(3)对于单质也可根据晶体类型判断:

金属单质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别由原子、分子构成。

2.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物质分类的依据有多种,同一种物质可能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

(2)物质的分类依据不同,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特别是氧化物的分类是物质分类的难点,要掌握此类知识,关键是明确其分类方法。

氧化物的分类比较复杂,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为过氧化物(又称为盐型氧化物),Pb3O4和Fe3O4为混合型氧化物(一种复杂氧化物),Al2O3和ZnO为两性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化物。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MgO)

3、物质分类的方法

(1)物质的树状分类

(2)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就是将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如对BaSO4、BaCO3、MgSO4、MgCO3进行分类,就可从物质类型入手,分为钡盐、镁盐、硫酸盐和碳酸盐等。

【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物质的性质

2.物质的变化

【三】化学用语

【四】分散系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1〕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nm

1nm~100nm

分散质微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无沉淀

较稳定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分散质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2〕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nm

1nm~100nm

>100nm

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分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果冻、豆浆

泥水、牛奶

【易错点点睛】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可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溶液那么没有此现象。

B.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煮沸

C.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溶于酒精可形成胶体

D.渗析是鉴别溶液和胶体最简便的方法

【错误分析】对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粒子的大小认识不清,而错误的认为丁达尔现象是它们的本质区别。

【答案】此题的正确选项为C

【易错点点睛】解决胶体的有关试题,关键在于要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要根据胶粒的结构特征来区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差异。

可以利用丁达尔现象鉴别溶液和胶体,但这不是它们的本质区别,A项错误。

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直至变成红褐色。

所以B错误。

渗析主要用于溶液和胶体的分离和提纯,如要鉴别最简单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现象进行鉴别。

【2】以下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溶液中溶质微粒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解质微粒带有电荷

B、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

C、胶体是比溶液更稳定的分散系

D、胶体是一种较稳定的分散系

【答案】D

【解析】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有的带电、有的不带电,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就有带电的,非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就不带电。

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也是有的带电,如Fe(OH)3胶体粒子,有的不带电,如淀粉胶体粒子。

故A不正确。

胶体和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只是有的胶体粒子带电荷,B也不正确。

溶液是稳定的分散系,故C错误。

教材中说胶体具有介稳性,即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没有溶液稳定。

【易错点点睛】错选A、B、C都是因为对胶体的性质了解不够准确、不全面以及思考不严密所致。

【3】以下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石膏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答案】D

【解析】豆浆属于蛋白质胶体,遇电解质凝聚。

河流中的泥沙经过长时间的冲击形成了胶体,在河流入海处遇〔海水中的〕电解质发生凝聚。

C中所说的“蛋白质溶液”不是溶液,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D中发生化学反应:

Fe3++3OH-==Fe(OH)3↓,此时生成的Fe(OH)3是大量的沉淀,而不属于胶体。

【易错点点睛】同学们要注意Fe(OH)3沉淀与Fe(OH)3胶体的区别:

沉淀物分散质的颗粒大于胶体;制备Fe(OH)3胶体不能用三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只须向沸水中滴加少量三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变为红褐色即可。

【4】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都存在布朗运动

【答案】A

【解析】溶液和胶体粒子都能透过滤纸。

FeCl3溶液呈棕黄色〔也可描述成黄褐色或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

FeCl3溶液中,Fe3+和C1-直径都小于1nm,而Fe(OH)3胶粒是由许多“Fe(OH)3分子”组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分子和离子不存在布朗运动。

【易错点点睛】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正确理解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区别和联系。

【5】以下分散系中,是胶体的有〔〕

A、在1mol·L-1的KI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AgNO3溶液,边加边振荡

B、在0.01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0.01mol·L-1的KI溶液,边加边振荡

C、将蔗糖加入水中并振荡

D、将花生油滴入水中并振荡

【答案】B

【解析】易错剖析:

错选A,原因是未能搞清楚制备胶体时反应液浓度的量,以为只要反应便可形成胶体。

实验证明,浓度小于一定范围的KI和AgNO3溶液,采用滴加溶液反应的方法,才能生成胶体。

错选D,原因为带胶状的液体便是胶体,其实D项得到的是乳浊液。

答案为B。

【易错点点睛】在胶体的制备时,必须注意:

溶液中离子发生互换,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形成沉淀也越快,要得到胶体必须尽量减慢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物的浓度。

【6】以下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①假设做化学实验时手指不慎被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FeCl3溶液应急止血②用氯化铁净水③在水泥厂、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④制肥皂时在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中加入食盐析出肥皂⑤动植物尸体在土壤里的腐败⑥喝了含MgCl2卤水,可以用牛奶或豆浆解毒

A、只有②③④B、只有④⑤⑥C、只有①②⑤D、全部都是

【答案】D

【解析】易错剖析:

认为三价铁离子的水解与胶体不沾边;不知道土壤是胶体,还认为腐败仅是化学变化而已;以为蛋白质并非胶体,同时也认为喝牛奶或豆浆不能解毒,因牛奶或豆浆“中毒”后一时并未排出体外;对工业除尘缺乏了解,实际上也是对气溶胶不熟悉。

答案为D。

【易错点点睛】胶体在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它与人类的生活及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应用非常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地被拓宽。

因而在解答有关胶体试题时,在牢固掌握胶体的性质的同时要树立“大胶体观”。

【7】如何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

怎样检验经提纯后的胶体中已不存在NaCl杂质?

怎样证明淀粉胶体粒子不会透过半透膜?

【解析】易错剖析:

在回答精胶体制的操作时,易生搬硬套课本,即答成:

“把含有NaCl的淀粉胶体装入用半透膜制成的渗析袋中,用线扎好袋口,悬浸入蒸馏水中。

”这种操作不正确,原因是未能考虑到“分离”,照抄课本实验表达。

课本实验仅演示证明NaCl中Na+、Cl-可通过半透膜,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如果不更换蒸馏水,就不能使胶体中Na+、Cl-完全除去〔当半透膜内外Na+、Cl-达到一定浓度时,达到平衡状态,袋内Na+、Cl-即不会再减少〕。

所以必加上“不时更换蒸馏水,直至蒸馏水中检查不到Cl-为止”才是正确的操作。

【易错点点睛】渗析法分离混合物,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一个基本操作。

一般用于胶体的精制。

渗析法操作中,怎样保证并检验杂质离子已去除干净,是实验的关键。

【8】不能用有关胶体的观点解释的现象是〔〕

A、在豆浆里加入MgCl2盐卤做豆腐

B、在0.01mol·L-1AgNO3溶液中滴加同浓度NaI溶液,看不到黄色沉淀

C、在CuSO4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

D、同一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发生堵塞

【答案】C

【解析】豆浆胶体加入电解质MgCl2盐卤,胶体发生凝聚。

B为AgI胶体的制备方法,要求AgNO3溶液的浓度不能太大,否那么生成的是AgI黄色沉淀。

C产生的是BaSO4沉淀,不属于胶体,与胶体性质无关。

墨水属于胶体,不同牌号的墨水中的胶粒可能带有相反的电荷,可使胶体凝聚,使钢笔发生堵塞。

【易错点点睛】有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近几年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和焦点。

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9】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需将Fe(OH)3沉淀与Fe(OH)3胶体区分开,否那么易错选A或C。

将FeCl3溶液加到冷水中,Fe3+发生水解,生成的Fe(OH)3不能聚集在一起,其粒子直径小于胶体粒子直径,形不成胶体;FeCl3在NaOH浓溶液中生成的Fe(OH)3易形成沉淀;胶体遇电解质也易形成沉淀,故在NaCl浓溶液中也不会形成胶体。

把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时,随着溶液的稀释和温度的升高,使Fe3+的水解平衡迅速右移,水解生成的Fe(OH)3的许多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Fe(OH)3胶体微粒。

【易错点点睛】在解题过程中,当看到相似问题尤其是形式相同的问题时,同学们自然会运用类比法或迁移法解题。

但如果只重表象,忽略问题的本质,进行机械类比或迁移,很容易出现错误。

如混淆胶体与沉淀即为一例。

【10】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胶体聚沉。

使一定量的胶体溶液在一定时间内开始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浓度〔nmol/L〕称作“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那么表示其聚沉能力越大。

实验证明,聚沉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聚沉能力越大。

那么向Fe(OH)3胶体加入以下电解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是〔〕

A、Na3PO4B、NaClC、FeCl3D、K2SO4

【答案】A

【解析】要正确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理解“聚沉值”概念,否那么易错选B项;其次要弄清楚Fe(OH)3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情况,否那么会易错选C项。

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故加入的阴离子可以相互中和电性,减小同种电性相互排斥而使之聚沉。

依据题意,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越大,聚沉能力越大,“聚沉值”越小。

各选项中以PO43-所带的负电荷数最大。

【易错点点睛】遇到某些新概念、新信息、新情景性试题时,因心理问题、阅读能力所限或知识缺陷,而不能有效地将题设问题进行转化,并与已学知识进行联系而实现解题。

【11】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胶粒直径小于1nmB.胶粒作布朗运动

C.胶粒带正电荷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答案】C

【解析】有些同学认为布朗运动能使胶体微粒保持悬浮状态,不容易沉降,这就是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错选B项。

其实,布朗运动只是胶体能稳定存在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

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体中的胶粒因吸附相同离子而带同种电荷,带同种电荷的胶粒之间电性相斥,而使胶粒不发生凝聚。

【易错点点睛】分散系有关概念,常见分散系的比较与判断,胶体的重要性质、应用、制备、提纯等,在应用这些知识时,常常因为知识把握不牢或模棱两可,导致思考不周、判断不准而出错。

【12】既能透过半透膜又能透过滤纸的是〔〕

A.氯化钠溶液B.淀粉溶液C.酒精溶液D.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AC

【解析】此题实际上是考查常见胶体的类别和胶体微粒直径大小问题。

胶体只能透过滤纸〔孔隙直径较大〕而不能透过半透膜,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这是很多学生易出错的〕,故不能透过半透膜,此题常因忽视此点而错选B项。

在各分散系中,只有溶液才能透过半透膜。

【易错点点睛】任何事物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胶体知识也不例外。

如胶体不一定是液体、胶体粒子不一定都带电〔如淀粉胶体是分子型胶体〕等。

在胶体概念分析、性质应用等问题中,要注意胶体知识中的特殊性。

【13】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需将Fe(OH)3沉淀与Fe(OH)3胶体区分开,否那么易错选A或C。

将FeCl3溶液加到冷水中,Fe3+发生水解,生成的Fe(OH)3不能聚集在一起,其粒子直径小于胶体粒子直径,形不成胶体;FeCl3在NaOH浓溶液中生成的Fe(OH)3易形成沉淀;胶体遇电解质也易形成沉淀,故在NaCl浓溶液中也不会形成胶体。

把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时,随着溶液的稀释和温度的升高,使Fe3+的水解平衡迅速右移,水解生成的Fe(OH)3的许多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Fe(OH)3胶体微粒。

【易错点点睛】在解题过程中,当看到相似问题尤其是形式相同的问题时,同学们自然会运用类比法或迁移法解题。

但如果只重表象,忽略问题的本质,进行机械类比或迁移,很容易出现错误。

如混淆胶体与沉淀即为一例。

【14】某浅黄色胶体作电泳实验时,阴极附近的颜色变浅。

向该胶体中加入以下物质,能发生聚沉现象的是〔〕

A.MgSO4B.Fe(OH)3胶体C.CCl4D.H2SiO3胶体

【答案】AB

【解析】审题时要注意题设是“阴极附近”、“颜色变浅”,如不仔细,就容易造成漏选或错选。

“阴极附近的颜色变浅”说明该浅黄色胶体的微粒带负电荷,要使该胶体发生聚沉现象,可以加入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

【易错点点睛】干扰信息、隐含信息等都会对正确解题造成影响,如果解题时审题不细,不能抓住本质或有用信息,可能会得出错误答案。

如很多学生常常把胶体微粒带电误认为胶体带电。

【14】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丁达尔效应

B、可以通过滤纸

C、布朗运动

D、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答案】D

【解析】丁达尔效应等是胶体的性质之一,由于在各种分散系中只有胶体才有丁达尔效应,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但这并不意味胶体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

胶体颗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够透过滤纸,但这不是胶体最本质的性质,可以通过滤纸的微粒还有很多,如离子、分子等。

布朗运动不是胶体独有的性质,一些悬浮的颗粒,如花粉、藤黄等都存在布朗运动,所以布朗运动不是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颗粒的大小。

 

【易错点点睛】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做“胶体”。

胶体颗粒的大小决定了胶体的其它性质。

【典型习题导练】

【一】选择题

1、“民以食为天”在新时代已拓展了新含义,那就是保障食品安全——“食以安为先”。

连日来,两那么“食品新闻”再现政府确保食品安全的强烈信号:

一是全国人大正式启动食品安全执法检查;二是国务院印发《2017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严打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强调对6个重点品种综合治理。

以下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鲜奶制酸奶B、黄豆制酱油C、糯米酿甜酒D、水果榨果汁

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明矾净水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

B、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一定有单质参加反应

D、石油分馏和碘的升华都是物理变化

3、以下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中科院实验室用石墨制得金刚石

B、北冰洋的冰在南极解冻,由冰变为水,再变为水蒸气

C、日本“3·11”大地震用“84”消毒液杀菌消毒

D、2017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烟花燃放

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凡能与酸或碱作用的氧化物,一定是两性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只能与碱反应

C、碳酸氢钠是盐,但它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D、凡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5、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二氧化氮是硝酸的酸酐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D、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6、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具有国际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书面语言。

化学用语具有简便、确切地表达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思维的特点。

以下化学用语中,书写错误的选项是〔〕

A、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次氯酸的结构式:

C、CO2的比例模型:

D、丙烷的球棍模型:

7、以下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选项是〔〕

A、HCl的电子式为

B、NH4Cl的电子式: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D、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

8、以下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

CH2

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9、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在实验室里,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别硫酸钠溶液和淀粉溶液

B、由于2NO+2CO

2CO2+N2的ΔH<0,那么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C、给Ca(OH)2溶液加热,那么Ca(OH)2的溶解度将增大

D、葡萄糖和蔗糖是同系物,淀粉和纤维素是同分异构体

10、以下有关相互关系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微粒相互关系

AC60、C70、C80同位素

B、2,2—二甲基丙烷同分异构体

C

Pt、

Pt同素异形体

D甲酸、乙酸同系物

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瓦斯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苯甲酸钠和碘化钾都是食品添加剂,分别用于食品防腐和食盐加碘

C、工业生产中排放的SO2、NO2、CO2等气体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D、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2.下图从属关系中错误的选项是〔〕

选项XYZ

A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

B胶体分散系混合物

C卤代烃烃有机物

D离子化合物电解质化合物

13、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B、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14、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

以下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选项是〔〕

A、HNO3、浓H2SO4都具强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

B、H2O、CH3COOH、Ca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C、HCl、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

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

【二】非选择题〔此题有7道问答题,共58分。

15、〔8分〕下表中每组均有4个选项,请从中挑选出1个选项,它跟另3个选项属于不同的“分类”,请将挑选出的选项序号及挑选依据填入下表。

组别备选项挑出选项序号挑选依据

〔1〕A、NO2B、CO2C、SO2D、Fe2O3

〔2〕A、S2-B、I-C、FeD、K+

〔3〕A、CH4B、CO2C、NH3D、CaO

〔4〕A、蒸馏B、分液C、蒸发D、中和

16、〔8分〕工业上的“三酸两碱”其实就是指工业上常用的硝酸、硫酸、盐酸以及烧碱、纯碱。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填物质名称〕。

〔2〕“三酸”与“两碱”之间的反应,假设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假设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

〔酸过量时〕

、。

〔3〕“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

以下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硝酸的是〔〕

A、AuB、CuC、AlD、Fe

〔4〕烧碱、纯碱溶液均可吸收CO2,当含0.1molNaOH的溶液吸收一定量CO2后,将溶液低温小心蒸干得到固体的组成可能有四种情况,分别是〔填化学式〕:

①;②Na2CO3;③;④NaHCO3。

17、〔10分〕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如:

〔1〕上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

〔2〕以Na、K、H、O、C、S、N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②③⑥的后面。

物质

氧化物

化学式

①HCl

④Ba(OH)2

⑤Na2CO3

⑦CO2

⑧Na2O2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

〔4〕呼吸面具中用⑧作为O2的来源的反应原理为。

〔5〕实验室制备⑦常用和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18、〔9分〕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如图为一“链状连环”图案,图案上由左到右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由左到右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两种物质都不是电解质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两种物质都是盐

〔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mol·L-1的上图中一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可制得一种红色胶体。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

③向该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A、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