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市政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6975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7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市政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现代市政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现代市政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现代市政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现代市政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市政学.docx

《现代市政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市政学.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市政学.docx

现代市政学

现代市政学

湖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汪灿德

第一章市政学概论

1.1市政的含义与特征

1.1.1市与市政府

1.城与市

“城”,四周有城墙维护,具有防守保护的区域。

“市”,集中起来进行产品交换、物资交流的场所。

从城市发展的演变过程来看,城市的基本含义是人口居住和工商贸易的集散地。

2.我国的城市建制

我国的市建制层级

Ø直辖市

Ø副省级市

Ø省辖市

Ø县级市

3.市政府

Ø市政府:

国家出于其政治统治的目的,为实现管理的需要,设置在市建制上的,对整个市辖区域承担管理职责的地方政府。

Ø广义市政府:

设置在市建制之上各类地方国家政权机关的合称,包括市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切公共机关。

Ø狭义市政府:

仅指市的行政机关

我国的市人民政府一般指狭义的市政府。

1.1.2市政概念的界定

Ø1.市政的范围

Ø市政主体:

由谁来管理城市有关事务

Ø市政客体或对象:

市政主体管理的内容和对象

市政主体

Ø大市政主体:

认为市政的主体石城市的整个政治系统,包括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

Ø中市政主体:

广义的市政府。

Ø小市政主体:

从行政的角度专指城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市政客体或市政对象

Ø大的层面:

既包括市政辖区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业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又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各项专门管理活动。

市政客体或市政对象

Ø中的层面:

主要是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

Ø小的层面:

仅指市政工程、市政建设和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把市政理解为是对城市事务的管理。

2.市政的含义

Ø广义的市政:

指城市的政治系统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发展而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过程。

Ø狭义的市政:

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物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市政的含义

Ø我国的市政定义:

指城市的公共权力机关为了解决各种问题,有效的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评估的过程,以及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的各种影响活动。

施政的内涵

Ø市政的主体是公共权力主体

Ø市政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公共政策

Ø市政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

Ø市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1.1.3市政的特征

Ø1.政治性

Ø2.整体性

Ø3.综合性

Ø4.动态性

Ø5.双重性

1.2市政的发展

1.2.1市政的演变

Ø西方市政的发展

Ø中国市政的发展

1.2.2中国市政特点

Ø1.市政建制具有双重性和职能的广泛性

Ø2.市政结构的同一性和法律地位的非自治性

Ø3.市政行政地位的等级性和内设层级的混合性

1.2.3中国市政的发展趋势

Ø1.市政职能将发生重大变化

Ø2.政府机构将大为精简

Ø3.城市的作用进一步扩展

Ø4.市政管理手段将日益现代化

1.3市政学研究概述

Ø1.3.1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Ø1.市政学的含义

Ø市政学就是研究城市公共权力机构,特别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有关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2.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Ø

(1)市政学首先要研究市政主体;

Ø

(2)市政学要研究市政客体;

Ø(3)市政学要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对策和规律。

1.3.2市政学的研究意义

Ø1.加强市政学研究是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趋势的需要。

Ø2.加强市政学研究是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Ø3.加强市政学研究是造就现代市政管理人才的需要。

Ø4.加强市政学研究是丰富和完善市政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需要。

1.3.3市政学的研究方法

1.市政学的研究方法

Ø

(1)运用系统的研究方法

Ø

(2)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Ø(3)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Ø(4)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

2.市政学的学习方法

Ø除了传统的课堂知识的讲授与学习外,还要掌握以下方法:

(1)进行课题辩论

(2)组织课题小组

(3)实施实地考察

(4)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复习思考题

Ø简述市政的含义和范围。

Ø市政的特点是什么?

Ø中国市政的特点有哪些?

Ø中国市政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Ø简述市政学研究的意义

Ø市政学主要有哪些研究方法?

第二章城市的发展进程

2.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2.1.1城市概说

●1.城市的定义

●市政管理学中所研究的城市是指那些人口稠密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某一层级的中心地位的地理区域。

2.城市的特征

(1)城市的高度聚集性。

(2)城市的复杂性。

(3)城市人口及其文化构成的异质性。

(4)城市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5)城市人际关系以业缘为主,人际交往感情色彩淡薄。

2.1.2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城市的形成

●三次社会大分工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次:

畜牧业和农业分离

第二次: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第三次:

商业从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

2.城市的发展

(1)原始城市阶段:

城市规模较小,数量较少,居民活动分散,许多居民还从事一定的农业生产活动

(2)封建城市阶段:

城市功能趋向多元化,分布范围更广,一些城市制定了一些法律条文

●(3)近代城市阶段:

城市数量剧增,规模急剧膨胀,功能多样化,社会意识形态及各类文化日益冲突,社会、环境问题逐渐突出

●(4)现代城市阶段:

城市日益成为人类居住活动和经济发展中心;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内部出现区域分工;城市问题更加突出

2.2城市化的进程及其影响因素

●2.2.1城市化的含义

●1.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转移,从而造成农村中具有城市特质的城镇增加,引起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规模扩大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主要通过原有城市的扩大、非城市区向城市区的转化以及新建城市实现。

2.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的进程迅速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主流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减缓。

3.城市化的衡量指标

●最常用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此外,还有以下几方面:

(1)城市文明向农村的扩散及其带来的乡村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向城市的趋近。

(2)城市化水平指标。

(3)城市化速度指标。

(4)城市化质量指标。

2.2.2城市化的影响因素

●1.城市化的动力源泉和机制

●动力源泉:

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动

●动力机制: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3)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2.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1)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2)社会文化条件:

一是城市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二是社会体制的作用

2.2.3城市化的形态

●集中性城市化和扩散性城市化——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进行考察

●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从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考察

●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从以城市为中心的人口流动方向进行考察

2.2.4城市化的影响与后果

●城市化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化

●城市化引起了生活方式的变化

●城市化改变了社会人口的职业结构

●城市化引起了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城市化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2.3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2.3.1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

●中国城市化是农村经济与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中国城市化出现了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

●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3.2中国城市化的方针和原则

●1.我国城市化的方针

●按照市场规律和规模经济的要求,适应产业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积极、有序、全面协调的发展各类城市。

(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龙头

(2)强化中等城市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中介优势

(3)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

2.我国城市化的原则

(1)坚持城市化与产业升级密切结合的原则。

(2)坚持市场调节为主,注意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

(3)坚持提高竞争力的原则。

(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5)城市发展多样化原则。

2.3.3我国城市化的阻力及其对策分析

●1.我国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思维误区

(1)以“官位”设市。

(2)人为构市。

(3)全能城市。

2.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道路经验

(1)经济规模设定城市规模,没有行政级别的限制

(2)突出产业强项,凸现特色

●(3)城市建设要讲究比较成本,不能人为构市

3.更新传统落后的城市观念

(1)变“官位”设市为按经济规模设市

(2)变人为构市为产业建市

●(3)变全能城市为特色城市

2.3.4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模式

1.确定我国城市化道路模式的依据

(1)从城市化的内涵和中国的国情出发。

(2)从我国城市化的现状寻找突破口。

我国城市化现状

●城市化总体水平低

●城市发展区域差异明显

●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我国城市化道路模式的构建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构建起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多元城市化道路模式。

(1)东部地区

(2)西部地区

●(3)中部地区

3.实行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1)走城市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2)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复习思考题

●简述城市的含义和特征。

●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简述城市化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简述城市化的形态。

●我国城市化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简述我国城市化道路模式的构建。

第三章城市的功能与类型

3.1城市功能的定位

•1.城市功能的定义

城市的功能是指城市对城市以及城市对其以外的地区所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它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

2.城市功能的特征

•系统性

•层次性

•变动性

•开放性

3.1.2城市功能的分类

•1.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

•一般功能是所有城市都必须具备的那部分功能,表明的是城市的共性,是区分城市与乡村的依据。

•特殊功能不是每个城市都具有的,而是为某一个城市或某类城市所特有的功能。

2.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

主要为本市以外服务的,推动城市成长的那部分职能。

•非基本职能:

指为本市服务的那部分职能。

3.主导功能和综合功能

•主导功能:

指在城市诸多功能中处于突出地位和其主导作用的功能,它影响和作用着城市其他功能的运行,甚至决定着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综合功能:

指一个城市同时具有并且有机结合的主导功能,每一种主导功能的作用范围和影响都比较大。

3.1.3城市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

•1.影响城市功能的主要因素:

(1)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

(2)历史传统的影响

•(3)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影响

•(4)其他影响因素

2.城市功能的优化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遵循城市功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整原有城市功能中不合理的部分,以建立实用的城市功能结构和高效率的城市功能运行方式,从而求得较高的城市经济社会效益。

城市功能优化的途径

(1)参照环境因素,因势利导,确定和发展城市的主导功能。

(2)增强城市基本功能,完善城市非基本功能。

•(3)实现以市场中心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多元化发展。

3.2城市的结构与规模

•3.2.1城市结构

•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内部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形式和方式,以及由此形成不同要素之间的存在态势。

1.城市的经济结构

(1)城市的产业结构

(2)城市的所有制结构

•(3)城市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

和消费结构

•(4)城市企业结构

2.城市的社会结构

•广义的城市社会结构

•狭义的城市社会结构:

(1)城市的政治结构

(2)城市的文化结构

(3)城市的人口结构

3.城市的空间结构

•指由于城市内部的功能分化所导致的城市诸要素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和联接状态,它是城市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形式。

城市空间结构的表现形式

•城市布局

•城市密度

•城市形态

促使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

•经济发展

•政策因素

•企业行为

3.2.2城市规模

•1.城市规模的含义

城市规模就是人口、经济和科学技术等在一定地域的聚集规模的大小。

人口规模

广义城市规模用地规模

城市中各种建筑和设施规模

生产力规模和消费规模

狭义城市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

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

(1)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2)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

•(3)经济实力

•(4)人口因素

2.城市规模效益

•城市的规模效益就是城市的规模演变与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之间的函数关系。

从城市居民的角度看

城市规模效益涵盖范围从城市企业的角度看

从整个城市的角度看

适度的城市规模

•尽力符合以下条件:

•既能在宏观上满足全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在微观上促进城市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

•能给居民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能使企业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比较多的产出;

•能使城市面貌得到较大改善

3.3城市的类型

•3.3.1城市分类的含义

•城市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分类原则,对城市的种类加以划分,从而有利于我们分门别类的把握不同城市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城市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1.城市分类有利于开展城市的共性与个性研究

•2.城市分类有助于掌握城市的发展规律

城市分类原则

•通盘规划、全面考虑的原则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行政分类的现状与日益迫切的经济分类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3.3.2我国城市的分类

•1.按城市规模的划分

•特大城市:

非农业人口多于100万

•大城市:

非农业人口在50万~100万之间

•中等城市:

非农业人口在20万~50万之间

•小城市:

非农业人口少于20万

2.按城市的性质划分

•综合性城市

•工业城市

•交通港口城市

•风景旅游城市

•商业金融城市

3.按城市行政地位划分

•直辖市

•副省级市

•地级市

•县级市

4.以城市的地理位置划分

•沿海城市

•沿江城市

•内地城市

•边境城市

复习思考题

▪城市功能的特征有哪些?

▪城市功能有那几种分类?

▪如何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

▪什么是城市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有哪些表现形式?

▪城市规模效益的含义是什么?

▪简述城市分类的意义。

▪我国城市总体上有哪些分类?

第四章市政体系与市政职能

4.1城市国家机关

•市政体系:

•城市政治组织——市政主体

•城市政治制度——市政主体运行的规则与规范

4.1.1城市行政机关

•1.城市行政机关的组织和领导机制

•市人民政府:

最主要的市政主体,是市政活动的最主要的承担者。

市长的权力责任

•全面领导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对市人民政府的工作负总责。

•有对市政府秘书长以下的市政府组成人员的提名权,以及在法律和职权范围内任免市政府的工作人员。

•负责签署重要的命令和请示。

•负责召集和主持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2.市人民政府的职权

•全面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负责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制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市各项行政工作。

•依法保护公有财产和公民的私有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各项权利等。

3.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

设置和构成

•市、区政府的工作部门主要分为:

•综合管理机构

•专业管理机构

•监督管理机构

•社会管理机构

•安全司法机构

•内部事务管理机构

4.1.2市人民代表大会

•1.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决定权

•任免权

•监督权

•地方立法权

2.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规则

•市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集体行使其职权。

3.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是市人民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市人民大会闭幕期间由其代为处理日常事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市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职权

4.1.3市人民法院

•1.市人民法院的地位

•市人民法院是市的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即依法审理和判决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经济案件、行政案件等。

2.市人民法院的组成

•直辖市:

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

•设区的市:

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

•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

基层人民法院

2.市人民法院的组成

•市各级人民法院由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组成。

•市各级人民法院设立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行政审判庭、执行庭和其他审判庭等专业法庭。

4.1.4市人民检察院

•1.市人民检察院的地位

•市人民检察院是市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

•市人民检察院根据城市行政地位的不同分别设置。

2.市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对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

•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犯罪和利用职务进行犯罪,进行侦察,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免予起诉;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对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对于刑事案件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4.2 非国家机关的市政主体

4.2.1   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织组成:

市党员代表大会

市委员会

市常委会

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4.2.2 各民主党派

•1.我国民主党派

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2.民主党派的作用

•  参政议政,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带动和领导各自代表的一部分市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4.2.3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市人民政府协商会议的地位

 市政协是城市中最主要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主要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

2.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

•市政协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参与本市的大政方针的讨论和协商

•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和各项方针政策

•对城市国家机关和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

•调整和处理统一战线各方面的关系和市政协内部合作的重要事务

•加强同台湾同胞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促进祖国统一

•开展人民外交活动,增进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组织有关人士进行文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

4.3市政职能概述

•4.3.1 市政职能的含义与特征

•1.市政职能的含义

 市政职能是指狭义的城市政府,即城市中的行政机关在城市管理过程中依法履行的各项职责和功能的总称。

市政职能含义的理解

•市政职能带有明显的历史性

•市政职能状况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类型和特点

•市政主体之间的关系影响市政职能

2.市政职能的主要特征

•法制化和科学化

•服务性

•广泛性

•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

4.3.2 现代城市的主要市政职能

•1.市政职能概述

•一般职能

•专业职能

2.主要的市政职能

•管理职能

•经济职能

•社会服务职能

4.3.3  影响市政职能的因素

•市政职能体系取决于城市政府的行政地位

•城市的职能取决于城市的特色与工作重点

•经济政策的不同也导致市政职能的巨大差异

4.4 我国市政职能的改革与发展

•4.4.1我国市政职能存在的问题

•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来看,政府对企业,尤其是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干预仍旧大量存在,对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则明显不足。

•从政府与市场关系来看,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

•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行政机关集权严重

•职责不清,职能交叉、错位、越位、失位现象严重。

4.4.2市政职能转变的目标

(1)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市政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经营自主权真正交还给业主,把市政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2)党政分开,改革政府弊政。

•(3)加强城市法制建设,实现城市国家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制化

4.4.3 我国市政职能转变主要内容

理顺各种关系,为市政职能的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由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

从微观经济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

从市场参与者向市场秩序维护者转变

复习思考题

•我国的城市国家机关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市人民代表大会与市政府、市法院、市检察院的关系是怎样的?

•如何看待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如何看待市长在市政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如何认识党在市政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市政职能存在哪些问题?

•谈谈对我国市政职能改革的看法。

•试比较西方市政职能与我国市政职能的异同。

第五章市政体制

5.1市政体制概述

5.1.1市政体制的含义

v体制是组织中各阶层、各部门之间关系的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v市政体制是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本质上是处理城市中的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规范和调整城市内部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之间、城市的国家机构纵向上下级之间以及横向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制度的总称。

5.1.2市政体制的主要内容

•城市中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城市内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市级政权与所辖区、县之间的关系

5.1.3市政体制的主要作用

v巩固和发展国家政权

v体现和调整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

v市政体制的变革推动城市管理的进步

v市政体制的变革推进城市的经济体制和生产力的发展

5.2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

v5.2.1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特点

•具体形式的多样性——因为各国政治历史传统、结构形式和自治程度的不同

•各党派以竞选方式取得执政权或参政权

•市长和市议员一般由市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

•市法官多数也由市民选举产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