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8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6738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说课稿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数学说课稿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数学说课稿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数学说课稿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数学说课稿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说课稿8篇.docx

《数学说课稿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说课稿8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说课稿8篇.docx

数学说课稿8篇

Dreaminginthememoryisnotasgoodaswaitingfortheparadiseinthehell.整合汇编 简单易用(页眉可删)

数学说课稿8篇

数学说课稿篇1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展开的教具、投影仪,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看图回答。

  

(1)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3)填空:

  上、下两个面的长是__,宽是__。

  这个长方体左、右两个面的长是__,宽是__。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__,宽是__。

  3、想一想: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

  4.老师现在做了一个“长6㎝,宽5㎝,高4㎝”的长方体架,要在它的六个面上贴上薄塑料片,你说应该准备多少平方厘米的塑料片呢?

  二、实践探索

  1.个别学习-------表面积的概念

  

(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

  

(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

  (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

  学生试着说一说。

  2.小组合作学习-------计算塑料片的面积

  

(1)想: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

  使学生明确:

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2)学生分组研究计算的方法。

  (3)找几名代表说一说所在小组的意见。

  解法

(一):

(是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

  6×5×2+6×4×2+5×4×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解法

(二):

(是先算出上、前、左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

  (6×5+6×4+5×4)×2

  =74×2

  =148(平方厘米)

  (4)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实践

  做第26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列式算出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

  结论: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五、课堂练习

  做练习六的第1、2题,学生口答,学生讲评。

  七、课后实践

  做练习六的第3、4题在作业本上。

数学说课稿篇2

  一、教学目标的设立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

"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创设的丰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并在课堂中积累学习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

一篇__有它的中心思想,一部电视剧有它的主题歌。

教学目标的设立和教学难点的确立正是一堂课的"中心"与"主题"。

我是这样安排的:

  课程目标:

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

  能力目标: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整理一组数据的能力。

  2、会列频率分布表和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3、会利用频率分布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通过整理一组数据来列频率分布表和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教学难点:

  1、正确而简便地确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时每个长方形的高。

  2、会活用频率分布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结合教案和课件阐述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

  

(一)复习设计与导入:

  首先通过两个复习题的练习复习旧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然后出示课本第180页的引例。

让学生明白: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反映了这些学生的平均身高。

只知道这一点还不够,有时还希望知识在哪个"小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小范围内的学生少如何知道呢,今天我们学习了频率分布的有关知识,不难得到答案。

这就是这节课的导入。

象这样可消除学生接触新知识的突然性和盲目性。

又使学生明白了学习目的和学习频率分布的意义。

使学生在理性上得到充分的认识。

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的欲望。

同时抓住"小范围"这一关键词,使学生明白首先应对数据进行分组。

这样,为后来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在这时板书课题进入新课恰到好处。

  

(二)新课讲解设计与思路。

  教学"得到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五个步骤是这节课的重点。

前3个步骤是对一组数据进行分组。

让学生明白: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分组的准备阶段,决定组距和组数是分组的进行阶段,决定分点是分组的完成阶段。

后的第四,五步教学的重中之重。

列频率分由表具有可操作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操作与实践,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理解"频数,频率,频率分布表"这些概念。

而频率分布直方图具有直观形象性。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其这一特点得到充分的展示。

同时使学生达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更到",使学生的各种感观得到充分锻炼。

这一知识点中"小长方形和高的确定"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根据频率确定小长方形的高,一种是根据频数确定小长形的高。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应让学生明白其来龙去脉。

同时强调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使这一难点得到突破。

最后对以上五个步骤进行方法小结。

小结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前三步是对数据进行分组,后两步是进行频率分布统计。

使学生明白频率分布表从数值上比较具体反映数据的频率分布,而后者则比较形象直观。

更突出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练习与作业设计

  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会利用频率分布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得到突破。

设计的练习有课本第189页习题第1题,第187页练习第1题和形形色色的直方图。

特别是形形色色的直方图中的三个题(20__年辽宁省中考题,20__年徐州市中考题,20__年济南市中考题)。

这些题更能体现运用频率分布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__年辽宁省中考题的纵轴是频数。

20__年度徐州市中考题在纵轴上标明了的具体数值,算频率时一定要乘以组距2,学生很容易忽视。

而20__年济南中考题中的小长方形是横放着的,而且反映的是百分比。

这此题都是课本中例题的变式。

同时使学生明白这三道中考题要注意小长形的高的表示的是什么有的是,有的是频数,有的是频数与数据总数的百分比,有的是频率等等。

直方图中的小长形有的是竖着放的,有的是横着放的。

另外,本节课的课堂作业是课本第189页的第2,3题。

学生通过课堂作业的练习,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反馈给教师。

  (四)课堂小结与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三,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针对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诱导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动手操作,以观察,实验,整理,分析,归纳为主,在形象的背景下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

本节课在"发散"的同时注重了"聚"。

一是在教学进行数据频率分布的五个步骤时,进行了"聚"(方法小结);二是在进行"形形色色的直方图"练习时进行了"聚";三是课堂练习之后的小结更是注重了"聚",让学生明白:

生活是美好的,数学________于生活,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

"聚"的好处在于有助于为学生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学习经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实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另外,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主要采取积极引导,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祖国的下一代。

  四,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

  本节课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克服了传统教学容量小的缺点,使教学内容更充实;精美的文字,图形使课程内容更形象直观;美妙逼真的声音是教学过程更富有生机。

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

数学说课稿篇3

  一、教材分析

  《吃西瓜》系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之前学生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学生在小熊吃西瓜的情境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自主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自主品悟出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践探究,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等于1,从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分数演示及学生操练图片、彩笔等。

  教学重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其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直观图形操练,自主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采取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开放式探究模式的教法,

  引导学生想学、乐学。

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

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评论的学法,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来。

  四、教学流程

  

(一)情境再现,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为孩子送上熊妈妈分西瓜的故事。

大熊和小熊是一对好兄弟,它俩既活泼可爱、又乖巧懂事,经常帮妈妈做事情。

今天!

两个好孩子又在帮妈妈打扫卫生了,不一会儿就累的满头大汗。

熊妈妈说:

好孩子,歇会吧,妈妈给你们切西瓜解解渴。

好呀!

好呀!

熊妈妈把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8块,兄弟俩高兴地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妈妈问:

你们都吃了多少块呢?

小熊说:

我吃了两块。

大熊说:

我吃了3块。

入情入境之后,我顺势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孩子们聚焦熊宝宝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的共同话题,自然会成为分数初步认识旧知的一个有效回顾,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引导他们自己提出相关数学问题,依据所提问题,直接切入本课教学内容。

  

(二)多元探究,自学新知

  《新课标》中一再强调:

数学课堂之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体验定能事半功倍培养学生会学数学,会用数学的综合素养。

以此为依据,我设计了多元方式方法来攻克此课重难点教学。

  1、师生共研,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运算针对同学们热议的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先估计一下得数,再尝试列出算式。

学生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2/8+3/8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利用人手一份的学具圆形卡片通过拼一拼、涂一涂、想一想、说一说的学习方法,探索出2/8+3/8的计算方法。

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给学生自由探究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发表不同意见,进而加深对同分母分数加法运算的理解。

在此之后,我又安排了一个动手操作活动。

即:

同桌两人合作,利用学具卡片设计两道同分母分数加法试题交流并汇报。

通过这项活动,师生相互讨论并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然后教师随机出示几道同分母分数加法算式由学生口答计算过程和结果。

  2、同伴互助,自学同分母分数减法运算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你知道吗?

怎么算呢?

将放手给学生动脑思考。

与同桌交流用什么方法算,怎样算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这时,引导学生回到情境中。

小熊说:

咱们别在吃了,得给妈妈留几块,瞧,多懂事的孩子呀!

那么还剩下几分之几留给妈妈呢?

而还剩下几分之几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算式1-5/8,怎样把其中的1变成可以与5/8相减的分数?

只要突破了这个化未知为已知的关键,问题就能引刃而解。

学生汇报后,老师利用圆形图片演示帮助理解,最后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以上两个设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体验学习活动中来,通过探索、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于是把学生导入下一环节。

  (三)强化训练,巩固新知

  情境教学贯彻始终,同学们,现在该是你们一展身手的时候了,下面的闯关训练赢了的同学,熊妈妈说也要奖给你一块大西瓜。

此刻,我出示精心设计的大容量即时训练题,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尝试,讨论研究,巩固对新知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1、试一试,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看懂线段图,使学生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中,独立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

  2、口算。

  本题是学生已经领悟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规律,初步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后进行的练习。

  3、创设吃蛋糕的应用题,在联系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角色体验、升华情感竞技比赛之后,我拿出熊宝宝的头饰,让学生角色感知说说自己的收获。

孩子们有的会把学到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一一向大家道来,也有的肯定会谈及应该向熊宝宝学习多帮父母分担家务之类话题。

教师不忘德育渗透,再此号召同学们一定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双眼,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积极用于生活之中。

更应该向熊宝宝学习,经常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任务外延、实践拓展

  因为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学习内容,我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深入复习本单元知识,在切身感知、集体交流生活中常用相关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一份我眼中的分数数学学习小报,并在适当时间进行展评。

开放的实践性作业必将引起学生们强烈的喜好欲,也必将引领孩子们走入更广阔的数学学习天地之中,数学综合素养也得到有效提升。

  五、板书设计

  吃西瓜3/8+2/8=(3+2)/8=5/83/8-2/8=(3-2)/8=1/81-5/8=8/8-5/8=(8-5)/8=3/8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数学说课稿篇4

  一、教材分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上册第十单元认识分数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对平均分概念理解的基础上,从整数过渡到分数,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扩展了知识面,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三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它们互相依存,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2、使学生初步学会联系分数的含义,并借助直观的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

  2、会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四、教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长方形纸和两张圆纸片,水彩笔,小黑板。

  五、教法学法

  1、围绕教材内容,要求准备好必要的教学具,根据知识点呈现的特点,采取直观教学。

  2、以活动为主线,以动促思。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教学中让学生分一分,折一折,看一看,涂一涂,说一说,使学生多方位参与活动,努力做到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3、鼓励学生多做,多想,多说,发展学生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结合教材的场景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为出发点,让学生经历分一分等活动,在理解平均分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拓展到分数概念。

  〈二)学习新知

  1、学生在经历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等活动,初步感知了二分之一。

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我没有直接告知,我以填空的形式展现,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

  2、学生在认识二分之一后,进一步探究如何认识几分之一的知识,强化了写法和读法。

明确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更加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3、比较分数的大小。

  我用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直观教学,让学生发现,明确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三〉课题练习

  以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为原则,突出题目难度的层次性,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应有的发展。

题型展示灵活多变,使每个学生都会想学乐学。

  〈1)抢答,激活学生思维。

  〈2)利用分数说一句话,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知识拓展,通过不平均分,转化等图形,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四)总结提高

  结合板书进行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应知应会,并补写课题,进一步点明重点。

数学说课稿篇5

  买洗衣机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加与减这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活动过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三位数加减混合计算。

三位数加减混合计算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三位数连加和三位数连减的计算。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得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倡所学数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的主题是用计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材一开始就出示小刚看见奶奶洗衣服很辛苦于是就想买台洗衣机,并给出了爸爸的月收入和妈妈的月收入与家里的月生活费,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呈现出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接近生活,具有操作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得联系。

  本节课的活动重难点是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活动的准备材料有:

多媒体课件、家庭理财调查表、小组活动记录单。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大胆探索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我将教材中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形象生动、贴近儿童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会、理解并掌握知识,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三、说过程设计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二)传授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回顾总结

  下面我就这四个活动过程做具体的'阐述:

  

(一)谈话导入

  在上课的前一天我让学生回家做一份家庭理财调查:

  家庭理财调查表

  妈妈的收入

  爸爸的收入

  月生活费

  近几个月内计划购买的商品

  这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以谈话导入,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利用亲切的语言: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了一个家庭理财调查,你们都调查好了吗?

谁愿意把你的调查情况跟大家分享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传授新课

  本环节主要通过解决小刚家每月节余多少元?

我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帮妈妈算一算,需要攒几个月?

二个实践活动来完成学生对新知的自主探索和认识掌握。

  1、小刚家每月节余多少元?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小刚一家的谈话内容的情境图即:

小刚妈妈的收入是632元,爸爸的收入是786元,小刚家月生活费是980元

  

(1)教师提出问题:

你们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根据图回答后,教师再问: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出小刚家每月节余多少元?

这一问题。

  

(2)学生根据信息估算出小刚家每月节余多少元。

  (3)根据数据信息实际地在本子上算出小刚家每月节余多少元。

  (4)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计算方法的特点并对脱式计算和竖式计算进行比较总结。

  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通过解决小刚家每月节余多少元,其中包含三个知识点,即什么事节余,如何提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三位数加减混合计算。

教师给学生创设了实实在在的探究空间,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最后得出计算方法,初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提高继续探索的兴趣。

  2、需要攒几个月?

  这一环节是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将问题进一步深化。

这一环节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再进行小组汇报。

  

(1)在活动之前利用多媒体提出活动要求:

  ①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想出解决方法。

  ②将方法记录在记录单上,要写清楚计算过程。

  ③活动过程保持安静,完成的小组举手。

  ④当音乐响起,活动结束,由小组长汇报。

  

(2)学生活动,进行小组汇报

  本环节学生以承担问题解决者作为推动力,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探究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活动动机,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上了一个台阶,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三)巩固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本节课还设计了我是小管家这一课堂活动,即:

我让学生当小管家用班上同学的调查情况,帮同学算算用每月节余的钱购买计划中的商品要攒几个月?

同时鼓励学生回家后参与父母的家庭理财计划,这样就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贴近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让学生在参与家庭生活,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应用,发展数感,提高小组间的合作能力。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准备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①三位数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脱式计算竖式计算

  ②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以上二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最后的总结与交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不但学会反思和评价自己,而且学会反思和评价他人,与此同时,我准备将本节课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以你能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帮爸爸妈妈理财吗?

回家以后算一算。

这一问题作为家庭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并初步尝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实际价值。

数学说课稿篇6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义务教育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