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断面尺寸确定及安全要求.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603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巷道断面尺寸确定及安全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巷道断面尺寸确定及安全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巷道断面尺寸确定及安全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巷道断面尺寸确定及安全要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巷道断面尺寸确定及安全要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巷道断面尺寸确定及安全要求.doc

《巷道断面尺寸确定及安全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巷道断面尺寸确定及安全要求.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巷道断面尺寸确定及安全要求.doc

一:

巷道断面尺寸确定及安全要求

(一):

巷道净宽

1、巷道净宽系指底板起1.6米高水平的巷道宽度。

2、运输巷道一侧,从巷道渣面起1.6米的高度内,必须留有0.8米以上的行人道,而且巷道高度1.6—1.8米之间,不得架设管、线和电缆。

巷道另一侧:

巷道采用混凝土、金混凝土属或木料支架时,不得小于0,3米,巷道采用锚喷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以及砖、石或混凝土砌璇时,不得小于0.25.米。

巷道内安设输送时,输送机与支护或璇墙之间最突出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0.4.米。

3、人车停车地点,在巷道一侧,从巷道渣面起1.6米的高度内,必须留有0.7米以上的行人道,而且巷道高度1.6—1.8米之间,不得架设管、线和电缆。

4、在双规运输巷道中,采取装载点或矿车摘挂钩地点,辆列车车体的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47米。

5、在巷道弯道处,车两四角要外伸或内移,应将上述安全距离适当加大,加大值与车厢长度,轴距和弯道半径有关,其加宽值:

一般外侧加宽200㎜,内侧加宽100㎜,双规中线距离加宽300㎜。

加宽长度:

矿车运输的巷道1.5—3米、电机车通行的巷道3--5米。

6、双轨曲线巷道,双轨中线距加宽起点也应从直线开始,其长度对电机车建议取5米,3—5吨底缷式矿车建议取5--7米,1吨矿车可取2米。

7、为满足施工要求,巷道最小净宽一般是:

主要大巷为2.2米,采区巷道为2米。

(二):

巷道的净高度

1、主要运输巷道和主要风道的高度,自轨面起不得小于1.9米。

2、架线电机车运输巷道的凈高度,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电机车架空线的悬挂高度,自轨面起在人行道的巷道内,车场内以及人行道同运输巷道交叉的地方不得小于2米。

在不行人巷道内不得小于1.8米。

在井底车场内,从井底到乘车场不得小于2.2米。

电机车架空线和巷道顶或横梁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2米。

3、采区上山、下山和平巷的净高度不得小于1.8米。

二:

平巷内风水管路架设标准及安全要求

1、水沟通常布置在人行道一侧。

2、动力电缆与管道应布置在巷道的不同侧。

3、在梯形巷道内,动力电缆布置在人行道一侧的棚腿上部,管道应布置在另一侧下部,细管在上,粗管在下,与道渣面保持150㎜距离,以利安装和检修,而且任何管子与运行车辆的距离都不少于200㎜。

4、在拱形巷道内,管道布置在人行道一侧,而其下部与道渣面或水沟盖板面保持1800㎜和1800㎜以上的距离。

动力电缆布置在另一侧,距底板不得小于1米,与运行车辆的间距不得不得小于250㎜,力求布置在车辆高度之上。

5、电话和信号电缆应布置在电力电缆的另一侧,若不得已必须布置在同一侧时,则应在电力电缆上方100㎜以外。

当电缆与管道同侧布置时,也应将电缆布置在管道之上不小于300㎜的地方。

6、电缆敷设符合有关施工规范和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其型号、规格、敷设方式,吊挂位置符合设计规定。

电缆敷设严禁绞拧、压护层断裂和表面产生严重的划伤等现象。

电缆敷设要固定牢固,排列整齐,不得有紊乱现象,弯曲半径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电缆接头必须牢固,封闭严密。

保护管口要光滑,防腐良好,弯曲处无压扁现象。

照明灯具安装要牢固,排列整齐,间距允许偏差为500mm。

照明变压器安装:

螺栓及弹簧垫圈齐全紧固,密封垫圈严密完整,隔爆面应完整无锈。

成排支架高度应一致,允许偏差不大于±5mm。

7、管道及附件规格、型号、材质、加工尺寸均要符合设计规定。

管道安装与腰线的垂直距离偏差不得超过±30mm,与轨道水平间距不应小于设计规定的50mm。

井巷内管道支架、吊架和托架位置与设计允许偏差:

间距±200mm,高度±5mm,水平±3mm。

支架、吊架和托架的安装要牢固,埋设要平直,与管道接触要紧密。

法兰连接管道翻边的折弯处应为圆角,表面不得有损伤,外径应等径,与中心线的偏差不得大于1mm,法兰盘对接应平行,与管道中心线应垂直,螺帽应在同一面,螺栓露出螺帽的长度不应大于螺栓直径的1/2。

各种管道及附件以及梁、支架、吊架和托架应进行除锈和防腐处理,油漆涂刷均匀,无遗漏,附着良好,并有光泽;管道安装要求横平竖直,排列整齐,阀门安装坚固严密,与管道中心线垂直,操作机构应灵活准确。

三:

轨道铺设要求

1轨道中心线与设计偏差不得大于50mm,双轨中心距不得小于设计规定,也不得大于设计规定3mm,单轨轨距不得小于设计规定3mm,也不得大于设计规定5mm。

2轨道的接头平整,其高低及内侧偏差不应超过2mm,螺栓、夹板必须齐全。

在直线轨道上,两侧钢轨的接头必须对齐,在弯道上,两侧钢轨的接头必须错开,错开长度为钢轨长度的1/3~1/4。

直线段两轨面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5mm。

3弯道曲轨应符合曲线弯度。

外轨抬高,内轨加宽,双轨中心距加宽,均应符合规定数值。

其允许偏差为:

外轨抬高为+5mm,-2mm;内轨加宽为+5mm,-2mm;双轨中心距加宽为+20mm,-20mm,双轨之间用拉杆固定。

4道岔的基本点与设计位置的允许偏差为±300mm,岔尖趾部必须紧靠基本轨,其间隙不得超过2mm,岔尖不得高出基本轨,但也不得低于基本轨2mm。

5轨枕间距的允许偏差为±100mm,轨道中心线与轨枕的中心线一致。

曲线轨道的轨枕应与曲线半径方向一致。

道床应平整,轨枕埋入道碴的深度应为轨枕厚度的1/2~1/3,轨枕下面的道碴厚度不得小于100mm;铺轨的零配件(鱼尾板、螺栓、道钉、扣件、垫板、弹簧垫)数量齐全,安装严密。

6、道床宽度一般可按轨枕长度再加200㎜,相邻两轨枕中线间距一般为0.7—0.8米,在钢轨接头、道叉和弯道处应适当减小。

四:

架线式电机车运输的滑触线悬挂高度要求

1、主要运输巷道:

线路电压低于500v时,不低于1.8米;线路电压高于500v时,不低于2.0米。

2、井下调车场,架线式电机车道与人行道交叉点:

线路电压低于500v时,不低于2米;线路电压高于500v时,不低于2.2米。

3井底车场(至运送人员车站):

不低于2.2米。

五:

电机车运输的滑触线架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1、滑触线悬挂点的间距,在直线段内应不超过5米,在曲线段内应不超过3米。

滑触线线夹两侧的横拉线,应用瓷瓶绝缘;线夹与瓷瓶的距离不超过0.2米;线夹与巷道顶板或支架横梁间的距离不小于0.2米。

2、滑触线与管线外缘的距离不小于0.2米。

3、滑触线与金属管线交叉处,应用绝缘物隔开。

六:

竖井施工及验收

1、竖井井筒施工,应根据井筒直径、深度、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方案比较,选择合理的作业方式和机械装备。

2、竖井井筒施工前应审查设计图纸,并应根据设计井筒中心坐标及提升中心坐标和罐笼出车方位角施工。

3、竖井井筒施工应优先采用短段掘砌作业。

4、竖井井筒施工,应以中心线或边线确定炮孔位置和检查掘进及支护规格。

掘进时每隔40-50米应用井筒中心线校核一次,其偏差不得超过15㎜;井筒砌壁每隔20-30米应用井筒中心线校核一次,其允许偏差应为±5㎜。

5、于井筒直接相连的各水平或倾斜巷道口,应在井筒施工的同时砌筑不得小于5米的永久支护。

6、井筒施工期间应填写施工日志,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绘制井筒实测纵、横断面图以及井筒地质柱状图,并应定期测定井筒涌水量。

7、井筒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井筒中心坐标与设计要求误差不得超过±100㎜,井口标高极限误差不得超过±50㎜。

⑵井筒深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⑶井筒实际中心线与井筒设计中心线误差,不得超过±50㎜。

⑷竖井的掘进半径,可大于设计要求100-200㎜。

8、井筒建成后的总漏水量,不得大于6立方米/小时,井壁不得有0.5立方米/小时以上的集中漏水孔。

9、施工期间,在井壁内埋设的卡子、梁、导水管、注浆管等设施的外露部分应切除,废弃的孔口、梁窝等,应以不低于永久井壁设计强度的材料封堵。

10、井筒施工中所开凿的各种临时硐室,需废弃的应封堵。

七:

竖井井筒支护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井壁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局部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50㎜,不符合设计要求部分的周长,不得超过井筒周长20﹪,纵向高度不得超过3米,且累计高度不得超过井筒全长的10﹪。

2、在每平方米的井壁表面内凹凸程度,不应超过25㎜。

3、井壁表面不得有露筋、裂缝、蜂窝、麻面、狗洞等现象存在。

每延米井壁表面上的蜂窝、麻面面积不应大于2﹪,露筋不得超过两处。

4、井筒壁后必须按规定充填严密。

5、井壁混凝土厚度不应低于设计要求。

6、梁窝定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梁窝层间垂距误差不得超过±25㎜

⑵同层各个梁窝的高差,以标定的一个梁窝为准,不得超过±50㎜。

⑶梁窝中线误差,以各自的梁窝设计中线为准,不得超过±25㎜。

⑷井筒与各水平巷道和主要硐室连接处梁窝的标高,不应超过设计要求±100㎜。

7、井筒实际凈半径,以井筒中心垂线为准,不得小于设计要求,或大于设计凈半径50㎜。

8、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时,井壁厚度和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其规格、断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

八:

平巷施工

1、平巷施工,应一次成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凡需支护的巷道,掘进工作面与永久支护间的距离,应根据围岩情况和使用机械作业条件确定,但不应大于40米。

⑵水沟应与永久支护同时完成。

⑶平巷的永久轨道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不应大于200米,但铺设道渣的时间可根据现场条件决定。

2、通过松散破碎地层的大断面巷道,宜采用导硐法施工。

3、平巷穿过采空区、溶洞、断层或含水层等地区,应预先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4、设有架线、管道、电缆等的平巷,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拉线钩、挂钩、托粱等,应在支护施工的同时安设好或预留孔洞。

预埋螺栓的外露螺纹,应采区保护措施,所有外露的金属构件应进行防腐处理。

⑵管座必须按中线和腰线施工。

5、平巷施工必须标设中线和腰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用经纬仪标设直线巷道时,宜每隔30米设中线一组,每组不宜少于3个,其间距不宜大于2米。

⑵用水准仪标设巷道坡度时,宜每隔20米设置3对腰线点,其间距不宜大于2米。

⑶平巷掘进每隔100米应对中线和腰线进行一次校核。

6、平巷掘进必须采用光面爆破。

7、当掘进工作面遇下列情况时,必须先探水后掘进

⑴接近溶洞、水量大的含水层。

⑵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含水层等相同的断层。

⑶接近被淹井巷、采空区。

⑷接近水文地质复杂的地段。

⑸接近隔离矿柱。

当掘进工作面发现有异状流水、平巷壁渗水、发生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底板涌水增加时,应停止作业,找出原因,进行处理。

九:

平巷验收

1、平巷起点标高与设计规定相差不得超过±100㎜;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坡度总误差,不得超过设计坡度的±10﹪;局部误差不得超过设计坡度的±20﹪,且超过部分不得大于巷道全长的20﹪。

2、平巷掘进断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巷道净宽:

从中线至任何一帮最凸出处的距离,主要运输巷道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其他巷道不得小于设计要求50㎜,均不应大于设计要求150㎜。

⑵巷道净高:

腰线上下均不得小于设计要求30㎜,也不应大于设计要求150㎜。

⑶曲线巷道在连续5米范围内时,断面超高和每侧超宽不应大于100㎜。

3、与马头门、竖井相关的重要硐室的水平坐标必须正确,其标高与设计相差不得相差±100㎜,方位与设计相差不得大于±1分。

4、预埋件、预留梁窝的规格,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5、平巷与硐室混凝土支护的质量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支护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也不得大于设计厚度50㎜。

⑵墙面应平整,每平方米表面凸凹不得大于15㎜。

⑶起拱线不得低于设计要求,也不得大于设计要求20㎜。

⑷混凝土表面不得有蜂窝、麻面、狗洞、露筋。

每延米巷道表面,不应有两处以上的露筋和2﹪蜂窝、麻面等,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误差不得超过设计要求±10㎜。

⑸巷道实际中线与设计中线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