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发言稿汇总.docx
《记者节发言稿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者节发言稿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者节发言稿汇总
2021年记者节发言稿汇总
记者节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很荣幸在记者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这样特别的时刻,我能代表新闻战线的同志们在这里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在这里向我们所有新闻工作者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因为明天是我们自己的节日。
向所有领导表示最真挚的谢意,因为你们的鼓励鞭策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说过: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记者节发言稿。
”我国著名记者穆青也提到,记者要承担起“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社会责任。
新闻记者是社会民主、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记者是充满光荣与责任的职业,也是充满挑战和艰辛的职业。
在一篇篇看似寻常的新闻报道背后,有着记者的敬业、奉献、良知和深情;在一组组影像和声音里面,浸透着记者的艰辛、汗水、危险和牺牲。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新闻工作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是值得我们执着一生而追求的事业,是让我们永葆青春活力的事业。
一年来,我们新闻工作者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宣传报道工作,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展示了当代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过硬的业务素质,为统一思想,继续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我县第二十次党代会都以胜利召开,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记者节发言稿。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一定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我县第二十次党代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全面准确深入上下功夫,推动全社会兴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我县党代会精神的热潮。
我们一定全面准确深入宣传“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激励全县干部群众努力工作,奋勇前行。
全面准确深入宣传我县“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发展的目标和重大举措,不断增强全县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我们新闻工作者一定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不断提高新形势下舆论引导水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推动新闻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生机活力;同时我们还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提出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继续加强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做到“激情看世界,理性写新闻”。
坚决反对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和低俗新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努力树立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更好地为党和政府服务,为人民服务。
记者节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祝全国所有记者朋友们节日快乐!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记者,你们辛苦了有一种群体只有上班没有下班,整日在外奔波;这个群体无私无畏,一台摄像机、一支笔就是他们的武器;这个群体敬业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他们就是我们引以为豪、工作在新闻战线最前沿的新闻工作者-----记者。
说真的,我们对记者这个职业是最熟悉不过了,每天收看各种外界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和记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没有记者,我们的世界就会完全被隔绝,外界的信息自己根本不可能知道,因此,从这一点出发,记者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是亲切的,不可缺少的。
有人把记者称为无冕之王!
我觉得一点也不夸张,我们记者心系百姓生活,反应大众心声,弘扬人间正气,讴歌时代精神。
我们的记者为了报道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论夜晚白天,不论严寒酷暑,扛起摄像机,拿起手中笔,四处奔波,不疲采访,他们用鲜活的镜头和生动的文字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同时也用他们如剑的眼睛揭露黑暗,直指贪官污吏的脊梁。
朋友们,也许你们很羡慕记者这个职业吧!
你们只看到他们的风采、他们的光环、他们的荣耀!
却看不到每一篇文字、每一张照片背后,他们的艰辛、他们的汗水、他们的鲜血!
!
!
面对几米开外爆炸的炸弹都不曾退却的新华社记者王静文;头部受伤、脸上挂血还依然坚持工作的中央台记者徐少宾;遭遇四次大洪水,每次都是第一个上前线采访,最后一个撤回的.,还被誉为“追逐洪峰的新闻记者”陈放军;再看看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记者,就在伽巴地震中,无论是电视台还是报社的记者们,他们都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在艰苦的环境中,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几口干馕,困了睡帐篷,他们不畏艰险,无怨无悔。
曾几何时,我们的记者为了揭穿“传销”害人的真相,他们去做卧底;为了揭露黑作坊的丑恶,他们乔装打扮;缉毒前线,他们和武警战士一样风餐露宿、昼伏夜出。
等等等等……我们的记者为了群众的知情权,为了人民的切身利益,为了共和国健康的肌体不被腐蚀,他们拿起了手中的笔和摄像机,以激情与执着为记者二字注入着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我们正处在民族振兴、改革发展的伟大时代。
_北京奥运会,中国为世界打开了一扇窗;_上海世博会,中国向全世界敞开大门,让中国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这些荣耀,正是因为我们的记者,才让我们的中国名扬全世界。
辛苦而光荣的记者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记者节发言稿3
让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
大家好!
我是一名来自罗江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董霄。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
青春和梦想永远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
年少时我就梦想着将来做一名电视人,所以考大学时我报考了播音与主持专业,____年6
月毕业后,我来到罗江广播电视台,同学和朋友有些不解,干嘛到一个小县城去啊?
现在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
大舞台,有的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放弃自己所学专业,打铁还需自身硬!
我认为,对于我们才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想要业务精、自身硬、最终实现自己的电视梦,就必须系统地接触了解广播电视行业,而县级电视台就是很好的锻炼平台,由
于人员有限,一个人扛起几份工作是很平常的事,上午拿着摄像机跑新闻,中午写稿子,下午配音,晚上写活动策划,睡前备稿准备
第二天的活动内容,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虽然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游玩,但在采集新闻的路上,不停地尝试,不同的经历充实了我的青春,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踏实感。
从第一篇不到1_字的简讯新闻,到今天上千字的连续报道,我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走这么多路,也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和
陌生人这么熟络地聊天。
在这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当中,我感受很多,感受到了单位领导的关爱,同事的帮助。
记得第一次出外镜,自认
为学这个专业的我不成问题,可面对摄像机拿起话筒时,我的面部
表情开始僵硬,说话变得结巴,同事安慰我说,没啥,第一次都这样,你把镜头当成自己的恋人就不紧张了。
从第一次的结巴到今天主持大型文艺活动,我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站在上千人参加活动的舞台上潇洒自如地主持节目,当我第一次交出粗糙的稿件时,是热情
的同事帮我润色修改,在我为找不到好的选题而苦恼的时候,也是他们及时给我点拨提醒。
在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我感受了什么是关爱,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付出。
记得去年刚到单位时,正好赶上罗江“7·9”洪灾,台里的几位老记者迅速出动,为了第一时间了解灾情,不顾自身的安危,深
入重灾区芒江村,我记得当时我们所在地的水位已经漫过了我们的肚脐,而且水位还在上涨,我们新闻中心的老记者张熙,却仍站着
一动不动,扛着摄像机,就为了捕捉到重灾区第一支救援队伍的镜头,一股水浪打来,他险些跌倒,我赶去扶住他时,只见他高举摄
像机,向我喊道的第一句话是:
“看好机器!
”我隔壁办公室的彭妮娜,是电台走进乡村节目的记者兼主持人,在她的办公桌下面,始终放着一双平底鞋,刚开始我有些奇怪,后
来才明白,那是她下乡时的专用鞋,作为对农节目的主持人下乡是常事,别看她文静瘦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比我这个90后还跑得快,
跟娜姐一起下乡采访总会有农民朋友上前搭讪,向她反映家里养的鸡鸭生病啦,地里的庄稼出什么问题了,外出打工遇到什么麻烦了
等等,娜姐总是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心声,详细记录他们反映的情况。
记得有一次在金山镇大井村采访,村民向东说他家的鸡苗大量死亡,
不知什么原因?
娜姐立即与县畜牧局联系,请技术人员到向东家现场查看,原来是他把鸡鸭兔混养在一起造成的,针对这个案例娜姐
制作了《盲目养殖要不得》节目,之后还做了回访了解向东改进后的养殖情况,提醒农民朋友如何科学养殖,娜姐说,做对农节目就
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加技术讲解说给农民朋友们听,他们才容易接受。
一年了,娜姐的办公桌下又换了一双新的平底鞋,她说一年跑
烂一双鞋没啥,只要我们的节目有人听,能帮到农民朋友那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一个人他的手机随时随地都不离身,全天24小时开机,无
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窝里,他就是我们现在的新闻中心主任杨俊。
当时俊哥还是一名普通记者,
他是在去年当的父亲,记得当时俊哥的妻子已经到了预产期,这时候正是一名丈夫最应该在他妻子身边的时候,但他就在家守候妻子的一天晚上,新盛镇金龙村_
组一汽车侧翻在防洪沟内,驾驶员被困车内,急需救援。
接到热线电话后,他没有打扰熟睡的妻子,立即出发,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进行采访,并以那次事故为由头,
在《罗江新闻》中播发交通安全常识系列报道,向全县群众宣传交通安全常识。
过后我们说他应该在家陪妻子,他却说:
“丈夫的责
任我确实没尽到位,但是我对社会责无旁贷!
”
我刚刚接触民生新闻的时候,觉得繁琐、累心,因为时常要下乡,要花时间,要用精力。
而我们的老记者勇哥,却时常比我们这
些年轻人精力还要旺盛,勇哥原名李元勇,因为他常跑民生新闻,
接触的人、遇到的事、处理的问题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多得多,所以我们常戏称他为街道办刘主任。
勇哥是个事儿妈,一次下乡采访农
业的相关新闻时,他细心的发现有几片田无人问津,打听后才得知,这户人家的壮劳力只有父亲和儿子,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而身患重
病的父亲不想让儿子担心,一直隐瞒着病情,在勇哥和当地村民的劝说下,这位父亲终于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尿毒症!
巨额的医
疗费用让这位父亲几乎放弃了治疗,而勇哥却在鼓励这位父亲坚持活下的同时对降临在这个家庭的不幸做了报道,社会的力量是无比
的强大,不仅村镇上举行了捐款,医疗单位也表示将按政策减免部分治疗费用。
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以自己热爱的工作为职业。
我感谢记者这个职业让我融入在感动和温暖中,给了我更广泛地了解社会、
理解这个职业的机会,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
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
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
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
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
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
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
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
正如我的同事说的,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
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在这个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的媒体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我为“新闻”两
个字激动和骄傲。
人生,因青春而美丽;青春,因梦想而绚烂;梦想,因努力而闪耀,让我的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
谢谢大家。
记者节发言稿4
__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
几年里,我时常在想:
我们为谁怎样写作?
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是的,事实上,我们一生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
我们要怎样去做事?
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
做正确的人。
做正确的事。
正确地做事。
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
是什么让我们永远抓不住正确的答案?
我想,答案是:
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内心的冲突———我们为谁写作?
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
分歧在于内心。
几年来,我一直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
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
在这个行当中,我曾经被朋友和同事们寄望去“开创大场面”,也曾因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
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们这般幸运,在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我们是记者。
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
记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创作,不是教导读者,不是对事物发表看法,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万的读者,替他们选择的对象发问或是探查一件读者感兴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观者的身份、平静的心态,客观真实地写出一份报道,回答读者的困惑……
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
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
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
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
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
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
去做,去写,去思考。
然后告诉自己:
我这一篇比上一篇写得好。
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
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
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
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
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
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
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
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记者节发言稿5
又到九月,又是瓜车进城的季节。
每当我在运城的大街小巷,看到畅通无阻的瓜车菜车;每当我在各个小区的门口,看到“欢迎瓜农来卖瓜”的横幅;每当我在城市的街道两边,看到井然有序的瓜果临时销售区……我都会想起,我在8年前写过的一篇评论,想起一位令人感动的读者,想起他送给我的一万斤西瓜。
那篇评论,其实就是个倡议书,是一篇关于号召市民多买西瓜的倡议书。
那是____年的7月,我们运城日报社的《黄河晨报》刚刚创刊4个月。
那一年,运城的7万多亩西瓜大获丰收,但是,瓜农们还没来得及高兴,就不得不面对西瓜卖不了的难题。
一车西瓜只能卖几十块钱,最便宜的甚至一斤只卖两分钱。
就算这样,瓜农的房子里、院子里、田间地头,还是到处都堆满了卖不出去的西瓜。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一个悲剧发生了——一位瓜农开着农用三轮车进城卖瓜,被交通执法人员扣住,还要罚款4_多块。
他的妻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一气之下,上吊自杀!
这个突发事件,直接触发了新生的《黄河晨报》的第一个重大战役性报道——帮瓜农卖瓜。
作为值班编辑,我的任务是在前方记者报道完突发事件本身之后,起草一篇倡议书,将舆论焦点从突发事件向“解决卖瓜难”引导。
但是,直到领导要求交稿的前一天晚上,我仍旧毫无头绪。
西瓜,西瓜……半个晚上,我的脑子里全是圆圆的西瓜在滚来滚去。
忽然,我想到了曾经种过七八年西瓜的父亲,一个靠种西瓜给我娶来嫂子,给我换来从小学到中学学费的瓜农父亲。
寂静的夜中,我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永啊,啥事?
”一听到电话中这熟悉的声音,我的心头一颤,一种莫名的感觉冲向头顶。
西瓜,父亲,我,数以万计的瓜农……那一瞬间,我找到了西瓜和我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到了数万瓜农和我之间的情感共振。
那一瞬间,我深刻地领悟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到底应该属于谁、为了谁,我的笔到底应该写什么,怎样写!
“他们,从遥远的村中颠簸而来;他们,在陌生的街道上四处躲闪……”当第一句从嘴边流出,写作就异常的顺利,顺到正写着这一句,下一句就在脑子中排着队。
“就算我们的口才真的能压下去几毛钱的价格,但想想他们烈日下暴晒的汗水,想想他们西瓜卖不出去无奈的泪水,把那毛角钱给他们吧……”终于,在写到这一句时,泪水,不争气地从我这个自认为冷静客观的“职业新闻人”眼中夺眶而出。
我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笔,走到窗前,遥望窗外夜深人静中的城市,仿佛看到了一片片碧绿的西瓜,仿佛看到了曾经年轻的父亲,仿佛看到了和父亲一样的瓜农们……
第二天,这篇题为《市民多买瓜,瓜农早回家》的倡议书,刊发在《黄河晨报》二版头条的醒目位置。
那一天是____年7月_号,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早上,值夜班的我还没起床,就被手机铃声惊醒——
“你是写倡议书的记者吧,我40多岁了,还是第一次被一篇文章感动得哭了,文章写得真好,我给你背两段吧……”不等我说话,一位男子便开始在电话中,背诵起倡议书中的句子来。
请原谅我当时的浅薄和幼稚,在那一刻,我真得被感动了。
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读者,能背下我发表的文章,哪怕只是几段话。
我也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读者,在外地给我打长途,激动地聊了_分钟,只是为了表达对一篇文章的感动。
那位男子最后说:
“我刚才联系了一家瓜农,买了他一万斤西瓜,我让他们明天把西瓜送到报社,送给你,就当是我替瓜农们感谢你吧……”
来不及辞谢,他就挂了电话。
而我,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睡意全无。
我躺在床上,静静地享受着新闻职业带给我的最美好的感觉。
原来,就算作为一名最基层、最普通的.新闻记者,就算是做着最基本、最本份的工作,也可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也可以如此幸福!
如此骄傲!
如此有成就感!
!
第二天,两辆载满西瓜的农用三轮车,真的就出现在报社门口。
一万斤西瓜啊,满满两大车,不管是我个人还是报社,收下来都不是最好的决定。
征求了当事人意见之后,我带着那两车西瓜,来到河东广场,将西瓜分给了市区的数百名环卫工。
如今,距离那次轰轰烈烈的卖瓜报道已有8年。
但是8年来,每到夏天和秋天,市区设立“瓜果临时销售区”的制度还在继续,小区向瓜车菜车开放的惯例还在继续,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的预先监测还在继续……
每当看到这些,我都会想起那篇1_0多字的倡议书,想起那位令人感动的读者,想起他送给我的1万斤西瓜。
一位记者,他的脚下有多少泥土,他的笔下就有多少真情;他的笔下有多少真情,他的报道就有多少力量!
一次报道,感动得读者送来一万斤西瓜;一次报道,帮瓜农卖掉数百万公斤的西瓜;一次报道,让瓜车菜车在城市自由穿行了8年。
这,就是新闻的力量!
这,就是爱的力量!
这就是媒体上传下达的力量!
这更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力量!
这就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感谢有这个机会,可以再一次感受新闻理想的狂热,与追逐理想的感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