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讲2H30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500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4讲2H30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34讲2H30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4讲2H30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34讲2H30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34讲2H30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4讲2H30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docx

《第34讲2H30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4讲2H30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4讲2H30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docx

第34讲2H30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第三节2H320110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掌握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内部沟通协调;

掌握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外部沟通协调;

掌握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熟悉机电工程项目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2H320111掌握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内部沟通协调

一、内部沟通协调

内部沟通协调的主要对象

项目经理部所设置的各个部门,

例如:

工程管理部门、质量安全监督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材料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总务及保卫部门等;各专业施工队、工段、班组;各专业分包队伍。

二、内部沟通协调的主要内容

施工进度计划的协调、施工生产资源的协调、工程质量的协调与沟通、施工安全、卫生及环境管理的协调。

三、内部沟通协调的主要方法和形式

除定期召开协调会外,还应充分利用下列的方法和形式加强内部沟通:

不定期的部门会议或专业会议及座谈会;

利用巡检深入班组随时交流与沟通;

定期通报现场信息;

内部参观典型案例并发动评议;

利用工地宣传工具与员工沟通等等。

2H320112掌握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外部沟通协调

一、外部沟通协调的主要对象

1.施工现场相关单位

建设单位(业主)、土建单位、其他安装承包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

当地政府、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如交通、金融、保险、环保、消防、公安、供水供电、通信、卫生、税务、海关(若有引进的设备、材料)等及当地居民(村民)。

3.设备及材料的供货单位

二、外部沟通协调的主要内容

与建设单位的协调、

与土建单位的协调与沟通、

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与协调、

与现场工程监理的协调与沟通、

与设备材料的供货单位沟通协调、

与地方相关单位的沟通与协调。

1.与建设单位的协调

包括现场临时设施的配置;技术质量标准的对接,技术文件的传递程序;工程综合进度的协商与协调;业主资金的安排与施工方资金的使用;业主提供的设备、材料的交接、验收的操作程序;设备安装质量、重大设备安装方案的确定;合同变更、索赔、签证;现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2.与土建单位的协调与沟通

包括综合施工进度的平衡及进度的衔接与配合;交叉施工的协商与配合;吊装及运输机具、周转材料等相互就近使用与协调;重要设备基础,预埋件、吊装预留孔洞的相互支持与协调;土建施工质量问题的反馈及处理意见的协商;土建工程交付安装时的验收与交接。

3.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与协调

包括交图顺序及日期的协调;设计交底与存在问题的及时反馈;设计变更的处理;技术和质量标准存在异议时的协商与沟通;质量让步处理时的协商与沟通;材料代用的协商与沟通;施工中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的协商与沟通。

4.与现场工程监理的协调与沟通

包括了解监理工程师的任务与权力;认真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严格履行监理工程师的决定;与监理工程师(或委托代表)保持密切联系,沟通现场施工中的进度、质量、安全及现场变更、发生的费用,征求他们对施工中的意见,并随时按监理工程师意见修正,以取得监理工程师的信任。

5.与设备材料的供货单位沟通协调

包括交货顺序与交货期;批量材料订购价格;设备或材料质量;相关技术文件、出厂验收资料;现场技术指导等。

6.与地方相关单位的沟通与协调

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如:

交通部门、安全、环保、卫生、劳动、水电、税务等部门,以及保险公司、金融机构、海关、社会治安等单位保持良好关系,取得支持。

了解地方法规、费用等情况,发生问题及时协调处理。

三、外部沟通的主要方法

包括:

走出去、多拜访;请进来、多留客;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交活动。

2H320113掌握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一、施工现场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

水污染源的分析与识别、气污染源分析与识别、土壤污染源的分析与识别、噪声污染源的分析与识别、光污染源的分析与识别、固体废弃物污染源的分析与识别、资源和能源浪费的分析与识别。

(一)水污染源的分析与识别

1.生活污水:

包括食堂、浴池、厕所的污水等。

2.施工现场污水:

清洗后的化学污水、搅拌站污水及雨后与现场垃圾混合的垃圾污水、洗车后的油水混合污水等。

(二)大气污染源分析与识别

现场粉尘;机动施工机械尾气;有毒有害气体等。

(三)土壤污染源的分析与识别

废油及其有毒有害液体的洒落;铁锈等。

(四)噪声污染源的分析与识别

施工机械的机器声:

打桩机、空压机、风机、电锯等;施工中的撞击声:

如槌机声、喷砂时砂与金属的碰撞声等。

(五)光污染源的分析与识别

夜间照明的灯光;电焊工作的电弧光等。

(六)固体废弃物污染源的分析与识别

固体废弃物属于综合污染源,有毒有害气味污染大气,流入河流污染水,混入大地污染土壤。

(七)资源和能源浪费的分析与识别

水资源的浪费;油类的浪费;电的浪费。

二、环境保护措施

(一)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

1.对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2.明确关键岗位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责;

3.建立施工现场对环境保护的制度管理;

4.按照ISO14000标准要求实施对重要环境因素的预防和控制;

5.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化学品危险品的管理;

6.废弃物,特别是有毒有害及危险品包装品等固体、液体的管理与处理;

7.节能消耗管理;

8.应急准备与相应的管理制度;

9.对工程分包方及相关方提出保护环境行为的要求和控制措施;

10.对物资供应方提出保护环境行为的要求。

(二)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1.提高全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2.制定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的相关规定;

3.利用社会资源进行监督;

4.施工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落实。

(1)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除进行质量、技术、安全交底外,应对该环节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交底,提前采取必要措施;

(2)对一些重要环境因素实施施工全过程监控,如噪声、污水、废气排放等。

2H320114熟悉机电工程项目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一、施工现场安全绿色通道建立的措施

1.场区主马路划出人行道标识;

2.消防通道必须建成环形或足以能满足消防车调头,且宽度不小于3.5m;

3.所有施工场点标识出人行通道并用隔离布带隔离;

4.所有临时楼梯必须按规定要求制作安装,两边扶手用安全网拦护;

5.2m高以上平台必须随时安装护栏;

6.所有吊装区必须设立警戒线,并用隔离布带隔离,标识明确;

7.所有主要作业区必须挂安全网,做安全护栏,靠人行道和马路一侧要全网封闭。

二、施工材料管理措施

1.库房内的施工材料和工具应根据不同特点、性质、用途规范布置和码放,并严格执行码放整齐、限宽限高、上架入箱、规格分类、挂牌标识等规定;

2.并保持库房内干燥、清洁、通风良好;

3.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品按规定距离单独存放并远离生活区和施工区,并严格隔离、专人严格管理;

4.材料堆场应场地平整,并尽可能做硬化处理,排水及道路畅通;钢材以规格、型号、种类分别整齐码放在垫木上,并与土壤隔离;标识醒目清楚;防雨设施到位,堆场清洁卫生。

5.配备消防器材。

三、施工机具的管理措施

1.手动施工机具(如手动葫芦、千斤顶等)和静止型施工机具(如卷扬机、电焊机等),出库前保养好后应整齐排放在室内;

2.机动车辆(如吊车、汽车、叉车、挖掘机、装载机等)应整齐排放在规划的停车场内,不得随意停放或侵占道路;

3.机动车辆实施一人一机,每天进行日检保养,确保施工安全及外观清洁;

4.进入现场的施工机具也要指定专人定期保养维护,确保性能安全可靠、外观清洁卫生,集中排放的施工机具如电焊机等要排放整齐,安全可靠。

五、场容管理措施

场容管理内容包含人口、围墙、场内道路、材料设备堆场、办公室内环境。

其管理措施:

1.施工现场围挡,围挡的高度不低于1.8m,入口处均应设大门,并标明消防入口,为使大型设备进出方便,大门以设立电动折叠门为宜,并设有门卫室,并在大门处设置企业标志,主现场入口处应有标牌;

2.建立文明施工责任制,划分区域,明确管理负责人,实行挂牌制;

3.施工现场场地平整,道路坚实畅通,有排水措施;

4.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包括生产、生活、办公、库房、堆场、临时上下水管道及照明、动力线路等,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平面图布置,搭设和埋设整齐;

5.施工地点和周围清洁整齐,做到随时清理,工完场清;

6.严格成品保护措施,严禁损坏污染成品、堵塞管道;

7.施工现场禁止随意堆放垃圾,应严格按照规划地点分类堆放,定期清理并按规定分别处理;

8.施工材料和机具按规定地点堆放,并严格执行材料机具管理制度;

9.按消防规定,生活区、办公区、库房、堆场、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和消火栓,并在上风口设置紧急出口。

【案例2H320110—2】

一、背景

某电力建设公司在浙江某地承包一500kV的高压变电站及20km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设备由施工单位采购。

项目部在变电施工过程中经常与监理工程师发生分歧和摩擦,在高压外线施工中因施工场地及占用道路与当地农民和交通管理部门发生矛盾,变压器安装因交货期滞后及质量问题与供货商和业主发生矛盾,交工验收时又与当地电力部门因设备技术资料不全发生分歧,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矛盾不断,工期延误,给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都造成一定影响。

二、问题

1.为避免本案例中所发生的问题,施工单位应认真与哪些部门和单位沟通?

2.施工单位应怎样避免与现场监理工程师的分歧与摩擦?

3.本案例中,施工单位应与设备供应商之间协调哪些问题?

4.通过本案例,项目经理部应汲取什么教训,今后怎样避免?

三、分析

1.理清案例中的问题点与矛盾点,找出产生分歧和矛盾的对立面;

2.分析与监理工程师造成分歧和摩擦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施工单位与监理工程师关系不融洽;

第二,施工单位对监理工程师的职责不了解;

第三,施工单位自身素质问题。

3.认真分析设备交期滞后、设备质量问题、设备技术资料不全影响交验和拖期的原因,在与供货商沟通协调工作中的缺陷;

4.从外部沟通的内容和方法上找出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四、参考答案

1.施工单位应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尤其是当地村委会、交通部门和电力部门沟通,应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及设备供货商沟通。

2.施工单位与监理工程师相互了解、和谐共处是消除分歧和摩擦的根本措施,具体应做到:

了解监理工程师的任务和权力;认真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严格履行监理工程师的决定;与监理工程师保持密切联系。

3.施工单位应与设备供货商沟通协调的问题有:

交货顺序与交货期;相关技术资料与出场验收证明;设备质量问题;现场技术指导;与设备供货商有关的其他问题。

4.本案例中项目经理部的最大教训是缺乏与外部的沟通协调,今后应该认识外部沟通协调的重要性;了解沟通协调的主要对象及其需与之沟通协调的内容;认真处理好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关系,其主要方法有:

走出去,多拜访;请进来,多留客;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交活动;最终达到联络感情、沟通交流、协调问题的目的。

【案例2H320110—3】

一、背景

某安装公司承包一中型冶炼厂的改造及扩建工程,由于施工场地比较狭窄,业主为安装公司在临老厂生活区的河边租用了一百亩农田作为某安装公司临时用地。

安装公司在临时租用地内建了食堂、浴室和职工宿舍,在临老厂生活区安排钢结构制作场地和露天喷砂场地,在制作场地旁是露天钢材堆放场地,并安排了停车场、洗车台、修车厂,由于制作钢构和非标安排三班倒作业,夜晚灯火通明,场内有人流动,故临时场地未做围墙,只是用铁丝网与老厂生活区相隔。

改造工程拆除的油毡、废沥青就地焚烧,固体废弃物运至厂外农田旁的坑内堆放,由于地处北方干旱地区,现场路面未做硬化处理,也未挖排水沟,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来厂检查工作时,正值拆迁和钢结构制作高峰,看到现场的情况遂下令停工整改。

二、问题

1.本项目环境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2.针对已分析出的环境影响因素,应制定哪些措施?

3.如何保证这些环境措施的落实?

三、分析

(一)本项目环境影响的因素分析与评价

1.对水的污染:

(1)因临建场地在河流旁,食堂、浴室、厕所、洗车或修车后的污水易直接流入河流;

(2)施工现场无排水沟,更无污水处理措施,若下雨,垃圾污水混同雨水也会流入河中。

2.对大气的污染:

(1)废油毡、废沥青的燃烧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在大气中;

(2)路面未作硬化处理,产生的粉尘;

(3)露天喷砂产生的粉尘,况且旁边是老厂生活区的居民。

3.对土壤的污染:

(1)露天钢材堆场、露天制作场及露天喷砂场的钢材铁锈冲落后污染租用的农田;

(2)洗车后、修车后的废油、废水污染土壤。

4.噪声:

由于三班作业,喷砂作业和钢构制作产生的噪声会对老厂生活区居民产生影响,尤其是夜间。

5.光污染:

夜间钢结构制作、电焊的弧光及夜间照明会对老厂生活区居民产生光污染。

6.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产生的垃圾污染是一个综合污染源,它的漂浮物及异味污染大气,堆放场地不合理污染土壤。

雨后冲入河流或渗入地内造成水污染。

7.资源和能源浪费:

(1)洗车后的水一次流失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2)夜间灯火通明造成电的浪费。

8.根据以上分析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四、参考答案

1.本项目环境影响的因素有:

(1)水污染;

(2)大气污染;(3)土壤污染;(4)噪声污染;(5)光污染;(6)固体废弃物;(7)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2.针对本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应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有:

(1)治理水污染源的措施:

食堂、浴室等产生污水的设施撤离到与河流较远的地方;

现场道路旁及必要场地修建排水沟;污水必须经净化处理后方可排放,如建设临时污水处理设施或与老厂排污管沟通统一处理。

(2)治理大气污染源的措施:

立即停止废油毡、废沥青的焚烧;道路路面做硬化处理,并要经常洒水防尘;喷砂场地应采取粉尘隔离措施,如搭建隔离棚等。

(3)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所有钢材的露天堆放和作业场地,要把钢材与地面隔离,如采用隔离布等;在修车台修车时,一方面要采用隔离措施,防止废油直接落入大地,同时要采用回收措施,处理后再利用避免浪费。

(4)噪声及光污染源的治理措施:

喷砂场地及制作场地搬到远离居民居住的地方;采取隔声和遮光措施:

停止夜间施工。

(5)垃圾污染源的治理措施:

实施固体垃圾分类存放;固体废弃物要定期清理并运至垃圾处理站统一处理,严禁将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垃圾在运输过程中要密封,以防泄漏、洒落,造成土壤、大气和水的污染。

(6)节约资源能源的措施:

洗车场应建立沉淀池,循环利用水资源;随时检查水管、水龙头的完好状况并及时修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尽可能回收利用,如废油、废钢材等;节约用电。

(7)综合环境管理措施:

制定实施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明确关键岗位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建立施工现场对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建立应急准备及响应等的管理制度;对工程分包方及施工现场相关单位提出控制措施和要求;对本企业相关部门分别提出针对性环保要求和措施,尤其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从采购、运输、保管、使用制定一系列措施。

3.保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应做到:

提高全员环境保护意识及学习相关专业的法律法规知识;制定落实相关环境保护措施

的相关规定;利用社会资源进行监督和控制;施工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控制和跟踪。

【案例2H320110—3原】

一、背景

某公司在广东某城市承包了一个油库改造项目。

项目包括新增5个2600m3储油罐,对原有部分输油管道进行改造。

整个改造工程6月30日开工,工期120天。

中间只允许罐区日常工作停工5天,从而完成管线的连接。

新建储油罐与原轻质储油罐的最近距离8m;储油罐设计要求丁字缝100%射线探伤,其余为5%;试验合格后,内部由轻质油彻底清洗;管道有脱脂要求。

项目经理部安排两个作业队同时施工,并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二、问题:

(1)本工程有哪些危险源?

(2)项目部制定的应急预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本工程有哪些环境污染因素?

应如何处理?

(4)本工程有哪些作业人员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项目经理部应如何配备?

三、参考答案

(l)本工程的危险源有:

1)火灾、轻质油爆炸、油品泄漏危险;

2)施工人员高温下作业中暑危险;

3)X射线辐射伤害危险;

4)管道脱脂处理需要化学品,有腐蚀伤害危险;

5)大型筒板及构件吊装伤害危险;

6)大型储油罐上部、顶部距地面很高,存在高空作业危险;

7)在密闭的容器内作业,空气不流通,容易造成人员的窒息和中毒危险;

8)施工临时用电很多,而且罐内作业多,容易产生触电危险。

(2)项目部制定的应急预案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1)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应规定报警、联络方式和报告内容,确定指挥者、参与者及其责任和义务以及信息沟通的方式,保证预案内部的协调。

2)确定与外部的联系,包括有关当局、近邻单位和居民、消防、医院等应急相应部门,请求外部援助或及时通知外部人员疏散。

3)明确作业场所内的人员,包括急救、医疗救援、消防等应急人员的疏散方式和途径。

4)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如报警系统、应急照明、消防设备、急救设备、通信设备等。

(3)本工程的环境污染因素及其处理措施是:

l)组装储油罐锤击发出的噪声:

如果距离居民区远,可以不采取措施;如果扰民,则应避开居民休息时间作业或采用其他措施减少噪声污染。

2)电焊弧光产生的光污染和烟尘污染:

作业人员采取防护措施即可。

3)在密闭的容器内作业,空气不流通,容易造成人员的窒息和中毒:

罐内要采取通风措施,照明采用安全电压等。

4)清洗用轻质废油排放产生的污染:

轻质废油不得向地面或下水道排放,应该回收再利用。

5)脱脂用化学品的排放:

不得直接排放,应回收处理。

6)射线污染:

射线防护包括与施工时间错开,标示出射线安全区并有专人看护,操作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等。

(4)本工程属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有焊工、探伤工、司炉工、水处理工等。

属于特种作业人员有焊工、起重工、电工、场内运输工(叉车工)、架子工等。

项目经理部应该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配备相应数量的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配备的数量及工种在劳动力计划中要有体现。

【案例2H320110—4】

一、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包日产2000t水泥干法生产线的安装工程,为使该项目建成项目管理的样板,派出有国外项目建设经验的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

项目经理部在规划项目文明施工方面提出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绿色通道,规范现场人员行为,合理规划和建设生活区、办公区、库房和露天堆场的临时设施,加强对场容场貌的管理。

由于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措施到位,有力保证了现场安全与环境管理,促进了工程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展顺利,为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

二、问题

1.建立安全绿色通道的核心是什么?

在吊装作业区采取哪些措施?

2.进场入口管理应属于文明施工管理的哪个范畴?

应如何规划?

3.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应怎样规划?

4.应如何规范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行为?

三、分析

1.建立安全绿色通道的目的是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不受到伤害,是建立安全绿色通道、制定吊庄区管理措施,应处处体现的核心。

2.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包括多个管理范畴,可从进场入口的特点,进行管理规划。

3.侧重点是对易燃易爆物品管理的规划,而不是如何加强管理的细节。

4.题目明确提到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而未包括管理人员。

四、参考答案

1.建立安全绿色通道的核心是“实施人与危险源的隔离”。

在吊装作业区采取的措施有:

吊装作业区设立警戒线,并用隔离标志(如隔离布带)明示:

吊装区内人行通道用隔离布带标识清楚等。

2.进场入口属场容管理范畴。

进场入口规划可

包括:

大门的规划要考虑大型设备的进出,宜做成电动折叠门;建立视野开阔的门卫室;大门两侧应设置企业标牌及与工程有关的“五牌两图”等。

3.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规划

包括:

库房应远离生活区和厂区,单独存放;严格隔离,专人严格管理;配备消防器材等。

4.向现场施工作业人员提出行为要求,

包括:

出入现场必须走安全绿色通道;进入现场必须穿工作服,并按规定佩带各类安全防护用品;严禁工作时戏耍打闹;杜绝讲粗话、脏话;严禁酒后作业;严禁在非吸烟区吸烟和乱丢烟头;禁止其他一切不文明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