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马选举与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综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390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马选举与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杜马选举与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杜马选举与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杜马选举与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杜马选举与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杜马选举与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综述.docx

《杜马选举与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马选举与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综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杜马选举与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综述.docx

杜马选举与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综述

“杜马选举与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综述

李敏焘

2013-01-1118:

27:

38   来源:

《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1期

  

  2007年12月15—16日,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办的例行全国性内部讨论会———“杜马选举与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与会者有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官员和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40多人。

作为一项制度创新,本次研讨会采取了内外结合的形式,即先邀请来自俄罗斯、美国和奥地利的外国专家作学术报告,中方学者再深入讨论。

研讨会举行时,俄罗斯杜马选举已经尘埃落定,而总统选举也将在3个月后举行。

这一系列连贯的政治事件,将对俄罗斯政治、经济、社会及对外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与会者围绕这些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一、杜马选举和俄罗斯政局

  俄罗斯驻上海总领馆柏多福副总领事强调,这次选举在比较平静的正常框架内进行,说明了俄罗斯政治生活的稳定状况,认为俄正逐步走向多党制。

  俄国防与外交委员会、俄高等经济学校布拉捷尔斯基教授认为,杜马选举中统俄党的胜出得益于近年来俄罗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俄罗斯国力的增强以及对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事件的批评和重新评价。

他指出,有一些思想纲领和口号,在选举中不得人心,例如地区及政治上的极端主义、西方主义。

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奥地利访问学者霍鸣涛认为,杜马选举的最终结果与普京政府的所取得的政绩有关,普京执政以来的庞大的成功贯穿外交内政的各个方面,为大多数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不可否认的稳定与繁荣。

因此,政权党获得了大多数俄罗斯民众的支持。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邢广程研究员认为,这次选举预示了俄罗斯在崛起的道路上,今后会依靠什么样的力量,采取什么样式。

普京对于杜马选举超出意料的重视,是要为他预留的政治空间作一些铺垫:

一是通过杜马选举决定谁来接班;二是把杜马选举作为新形势下俄罗斯的政治安排,使俄罗斯统一党在新议会中拿到三分之二的席位,以便在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能够取得决策权;三是推动“一大拖几小”的政党布局。

这次选举就是普京的选举,是俄民众对于普京八年工作的肯定。

邢广程强调,普京的政治布局正逐渐展开。

梅德韦杰夫的提名是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

这一选择是比较现实的,但要经受历史考验。

  中联部六局副局长钱乃成研究员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解读这次选举。

他指出,从这次杜马选举结果看,俄社会思潮主流面可以概括为四个字:

“崇尚强人”。

俄社会对普京有一种非理性的爱。

这次选举是对普京个人思想、方针路线的全民公决,是非典型性选举。

通过对于俄社会思潮的分析,对于进一步分析政党现状和前景有着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唐贤兴副教授认为普京支持的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的胜利并不是政党本身的问题,至少还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心理学因素,即俄民众在选举政治中的心理偏好,选举政治中各种力量以及不同选民的偏好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民众的心理偏好回影响选举的结果;第二是制度性因素,即选举结果也会受约束选举的制度基础的影响;第三是个人角色因素,不同的角色行为体对于现有规则的认同和理解,包括对权力平衡的理解,也是选举中的重要因素。

  二、国内政治经济走向

  中联部特调咨询小组成员俞邃教授认为,这次俄杜马选举是普京路线的重大胜利,为确定总统接班人创造了政治条件,也为普京今后继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核心作用提供了组织保证。

关于俄罗斯进入了新政治时期的说法,俞邃认为应该理解为:

第一,普京将离开总统岗位,由新人继任;第二,普京路线继续得到认同和发展;第三,普京本人仍将以其他方式发挥特殊的核心作用。

他强调,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进入了“破”“乱”“治”“新”四个阶段。

叶利钦主政的九年是从破到乱,普京是从乱到治,实现了发展模式具有俄罗斯本国特色的初步的但影响深远的转变,开始走向新的时代,这个时代还没有完成。

而普京对接班人选择的出发点是:

方针要继续,力量要平衡,内外要兼顾。

当然,还存在如何协调的问题,矛盾再所难免。

  钱乃成研究员就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次杜马选举结果毫无疑问可以说统一俄罗斯党是十分强大的,其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但这不等于俄政党政治实质性发展和改变了。

在一个崇尚强人的社会背景下,政党的地位和作用要想得到提升很大程度取决于强人的意愿和偏好。

同时,推出总统候选人方式问题对于政党政治未来有很大影响。

四党联合推选旨在赋予接班人全民总统的民意基础,说明还是排斥领导人和一个政党的关系。

因此,对俄未来政党政治发展还需要观察,不能把统一俄罗斯党一党的变化和政党政治变化等同起来。

  俄罗斯科学院经济学所谢利霍夫博士就俄罗斯经济目前发展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发言。

他强调,目前俄罗斯金融稳定,外汇储备和GDP等各项指标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但俄经济面临的战略性挑战是,全球竞争加剧,人力资本作用的增强,俄罗斯经济发展原料出口导向趋势的加强。

俄领导人提出在未来建成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的战略目标,如果实现这些目标,俄在居民福利水平方面与世界主要国家差距将进一步缩小,经济多样化方面的竞争能力会增强。

俄在未来经济体系中地位会发生变化。

商务部欧洲司王健处长从四个方面分析了2007年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第一,内需拉动增长强劲。

目前数据看,2007年1-10月俄罗斯GDP同比增长7.4%,按可比价格计算,已经真正超过前苏联最高水平。

与往年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不同,今年投资和消费成为刺激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国家经济已经进入主要依靠内需拉动增长的时期。

第二,石油美元的持续流入导致财政连年盈余,各项财政金融指标趋好,俄经济整体抵御风险能力增强。

第三,对外贸易整体发展,顺差减小,引资规模扩大。

第四,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民生和社会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

  上海财经大学转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新教授就俄罗斯经济转型和制度创新问题作了发言。

他认为普京时期制度创新的实质,是一个可控的市场经济模式,主要体现在:

1、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强化中央权力;2、调整私有化战略,加强国家对国民经济战略部门的控制;3、深化行政改革,转变政府职能;4、打击官僚腐败;5、充分发挥能源超级大国的作用,重返世界舞台;6、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这十年来的前五年,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李新强调,20世纪90年代俄的制度移植与本土的非正式约束形成的严重冲突是俄经济改革失败的根源。

普京的拨乱反正,与本土非正式约束紧密结合的制度创新是21世纪俄经济复苏的制度基础。

而由于路径依赖的存在,2008年后不管普京是否会继续掌权,中央集权与市场经济原则的结合不会变,国家对国民经济的控制作用不断加强。

  围绕俄罗斯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与会者产生了激烈争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唐朱昌教授详细分析了俄罗斯经济的未来走向。

他认为,今后一段时间俄罗斯经济发展总体有三个趋势,一是维持经济强势增长,二是经济增长质量难以迅速提升,三是经济发展内外部制约因素的强化。

俄未来经济发展,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是继续奉行资源依赖性出口导向模型,不改变经济结构,追求速度;第二种是施行资源—91—依赖性投资出口导向,对原材料投资,扩大出口;第三种是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

实行第一种可能比较轻易实现经济翻一番乃至翻两番,进入世界五强;实行第二种,通过投资和出口拉动发展,但是经济结构失衡会突出,能源部门将挤出其他部门,形成“科威特化”式的发展;实行第三种,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经济结构改变,这需要政府理念的变化,更需要企业放弃眼前利益实现痛苦的经济转型。

在他看来,俄经济短期增长不成问题,数量要求可以基本达到,经济大国可以转向经济强国,但还是会有变数。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对俄罗斯经济发展前景相对较为乐观,认为从经济体的生命周期看,2006、2007年是俄经济发展的新拐点。

目前俄经济逐渐走向良性轨道,增长趋势明显,不排除出现经济奇迹的可能性。

杨成认为,应破除对俄罗斯经济的几个误解:

1、俄罗斯经济发展是不是靠石油拉动来实现的?

俄从2003年开始,内需拉动超过了能源拉动。

而且俄还有其他很多资源,有高科技;它不像拉美国家,不像科威特;它是大国,不仅仅靠石油。

2、俄经济的外部环境会不会变化?

从历史长周期看,石油价格很难回到很低水平,即使俄经济结构不改变也增长空间。

3、俄罗斯的人口问题对俄经济发展有多大的负面作用?

肯定会产生影响,但并非纯粹负面影响,也可能刺激创新动力与效率。

况且2009年前,俄劳动力总量是上升的。

4、制度问题。

普京时代有个巧妙的制度嫁接,即政治上倾向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基本稳定不变地奉行自由主义政策,只是加强了战略领域调控。

他还分析了未来俄罗斯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1、能源出口的增长势头的维持;2、2010年后适龄劳动力的减少;3、社会领域改革的难题;4、国内市场面临的国际竞争;5、基础设施建设;6、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的保持;7、国际秩序未来的调整的影响。

  上海社会科学院东欧中西亚研究所丁佩华研究员认为俄经济今后几年会继续发展,但经济质量存在问题,这个问题在前苏联没有解决,到九十年代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其中较大的问题是经济结构问题,俄经济今后如果可能出问题的话就是出在经济结构上。

尤其是国际环境发生变化的话,对俄经济的影响将会非常大。

  杨成对俄罗斯的经济结构问题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用数据说明俄罗斯经济结构变化很大,而不是没有变化。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是明显的,国内外投资很多。

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对于经济的拉动非常明显,已经超过原材料部门。

另外,什么样的结构才是最完善的,不能一概而论。

任何国家都其自身的经济特征,经济结构应该同本国的状况相适应,不能说某一种结构才是合理的,俄罗斯可以在世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唐朱昌教授认为,目前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基本上是出口导向型的,出口部门对经济贡献占50%以上。

第三产业确实发展较快,但其结构本身是个问题。

  武汉大学乌克兰研究中心主任刘再起教授也讨论了俄罗斯的经济结构问题。

他认为,在能源和俄罗斯经济的互动中并没有产生太大的问题。

这种结构是否完全不合理,如果从西方角度看,是不合理的。

但是从俄罗斯本身看,这是他的强项,发展经济要扬长避短。

至于能源能否促使俄罗斯经济长期优化,他认为能源可以使俄成为大国,但不会成为强国,历史上说明了此点,有能源优势往往使其失去创新动力,这是俄罗斯的一个问题。

另外,俄罗斯在历史上成为强国已有几百年,但它不是靠经济成为强国的,它主要是靠地缘政治和能源优势。

  三、对外关系走向

  俞邃教授分析了俄罗斯外交的基本态势。

他认为,普京外交战略是国家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其中安全外交是前提,经济外交是核心,重振大国雄风是目标。

普京任期内外交特点是延续性、务实性、平衡性、兼容性、隐蔽性和报复性。

最近俄外交趋向坚挺,态势还在发展:

面对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施压态度强硬,有点昂昂然;面对欧洲和独联体其他国家对俄能源需求和依赖,有点飘飘然。

美国仍然是俄外交的重中之重。

导致俄美关系恶化的主要因素是美国,美对俄一贯试图弱化其综合国力,挤压其战略空间,北约东扩、颜色革命和部署导弹系统构成打压俄的“三部曲”,俄显示了不同的抗争状态:

北约东扩之初,俄国力弱,只能忍耐;颜色革命俄国力回升,开始同美国周旋;面对美国反导系统部署,俄国力大振,挺直腰板。

俄美关系特点是反复多变:

一度骤暖的权宜性,不时降温的必然性,冷暖之间的相对性,难以预言的规律性。

双方冷战思维还在,有时还膨胀,这是“冷和平”的写照。

俄敢于和美国较劲,从更高层次看,是看清了美国从独霸型单边主义降为主导型的单边主义,要和俄等配合。

俄对美态度坚挺归纳为“三气”:

理直气壮,财大气粗,危重气盛。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员副院长刘军副教授认为,俄美之间的冷和平不可能长期下去,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意与超级大国长期对抗。

从历史上看,只要有机会,俄肯定会走今近西方。

在此过程中遇到挫折,俄就会后退,就会强硬。

但一旦有了新的机会就会重新走向西方。

另一点,俄罗斯不愿意远离国际政治的中心,认为自己应该是insider而不是outsider,总是要走向国际政治的权力中心。

因此,虽然俄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不可能长期存在,但俄罗斯的反美主义又是根本性的。

  上海社会科学院东欧中西亚研究所胡健研究员在分析俄罗斯对外关系走向时指出,俄罗斯的复兴势必对世界格局产生影响。

伊拉克后遗症使得美国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相对衰弱。

另一方面是东扩后的欧盟实力看似强大,但实际上整合度在下降。

这两方面的趋势决定俄的复兴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国际政治力量的格局。

关于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他认为不会回到冷战时期,而是经历一段冷和平时期已确定的继承人梅德韦杰夫还是西方能够接受的,因此俄与西方的关系不会回到冷战时期。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欧亚室副主任张耀副研究员认为,当前俄和西方关系有四个特点:

1、全面化,叶利钦时代俄和西方有矛盾,但主要是帝国遗产问题,目前矛盾涉及各领域;2、结构化,当前的矛盾不仅仅是具体问题,涉及到根本问题,结构化矛盾就是核心利益冲突,包括意识形态和战略利益;3、长期化,核心利益出现问题,是很难调解的,边缘问题可以交换,但是核心利益不行,这决定了矛盾是长期的;4、可控化,虽然矛盾多,但是可控,而且双方都有利用矛盾的动机和行为。

他进一步分析了将来俄可能采取的针对西方国家的措施:

1、形成新的欧亚集团,独联体基本名存实亡;2、继续利用能源外交战略,利用能源强国地位为俄谋取国家利益和目标;3、加强军事力量,除了能源和军事外,俄没有其他太多强项;4、加强和东方大国的关系,牵制西方国家。

  与会者对中俄关系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俞邃教授认为,新时期的中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不结盟又实行战略协作;2、关系密切而没有依附性;3、维护各自尊严和利益而无颠覆对方之心;4、有利益分歧而能够协商解决;5、处理国际事务不搞双重标准;6、重视与美关系又反对单边主义;7、推进多极化而又不谋求霸权。

总之,两国关系在深化,利益在具体化,同时产生的问题也在细化。

  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盛世良研究员认为,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无可替代”,这没有疑问。

但在涉及到实际利益和历史问题时,双方分歧和猜疑还是存在。

所以,中俄关系继续发展很大程度要看在政治、外交、经济、环保、军事安全及人文等领域彼此信任度能否提高。

他认为,加强中俄合作要有新思路。

比较好办的是政治领域。

在内政方面,以后普京仍然是对华关系关键因素,要做好普京与普京继任的工作,目前的轰轰烈烈交往势头要维持下去;还要考虑到俄的多变数、多风险、缺乏可预测性,加强对俄研究;在国家发展道路上,中俄有别于西方模式,各具特色,两国可以相互借鉴、磋商、参考。

国际政治是合作主要领域。

经济领域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蒋莉副研究员探讨了中俄两国发展模式的选择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她指出,中俄选择发展模式的理念的趋同将促使中俄两国关系的日益深化。

俄罗斯从向西方学习的经历中体会到只有走采用适合本国国情的思想模式和政治模式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中俄两国不会在选择政治体制的观念方面存在冲突。

中俄两国各具特色的市场经济模式,也为中俄两国经济往来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这种地位认同可能更有利于中俄合作携手共同应对西方国家的挑战。

她还就俄罗斯战略中心的变化对中俄关系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俄罗斯的战略中心的变化将会导致中俄两国战略观的接近,将会促进两国的战略协作更加密切。

可以肯定地说,俄罗斯放弃追随西方的政策,实行恢复大国地位的外交战略,倡导多极世界以及反对滥用武力,重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的主张都与我国的战略观是接近的。

  王健认为,当前中俄经贸关系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双边贸易额连续九年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有望接近480到490亿美元左右,再创历史新高。

同时,两国贸易结构在改善,投资规模稳步增长,正进入从规模增长到质量提高的新阶段。

未来俄新政府会延续积极开展对华经贸合作政策,通过建立经贸联系,带动本国相关产业和地区发展,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同时,俄也会在其比较关注的贸易平衡、出口结构问题对我施压,双方贸易摩擦会有所激化,大型合作项目推进难度会加大。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关贵海教授提出了观察中俄关系时必须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

看俄罗斯问题时候站在谁的立场上?

他强调,通常我们当然是站在中国立场,但有两点要注意:

1、俄罗斯人不是中国人,尽管我们相像,我们要为俄设身处地,要弄懂俄到底在想什么;2、如果仅站在中国政治传统、政治运行模式想俄罗斯,以己推人的逻辑会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邢广程研究员提出了研究今后中俄关系需要思考的主要个问题:

  一、国际局势对中俄关系的实质性影响是什么?

  二、中俄两国同时崛起的态势对于国际格局、欧亚大陆和两国关系的影响是什么?

  三、中俄战略共识和战略差异是什么?

战略合作和竞争在哪里?

  四、中俄未来是结盟还是继续“四不主义”?

  五、中俄关系是否需要新的提法?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否已经过时?

  六、中国相互需求不对称如何破解?

  七、中国是否在经济上进行战略补偿和提供优惠?

  八、远东地区对中俄合作的定位在哪里?

  九、如何破解中国威胁论?

  十、上合组织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十一、未来十年中俄关系的发展趋势如何?

  十二、中方在处理中俄关系方面如何进行内部整合?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对大会讨论作了精彩总结,并从方法论角度强调,进行俄罗斯问题研究不仅要从传统的计量或结构分析法着手,更要从思想史、观念史等角度进行,运用多学科的手段。

唯有如此,才能更深入、准确地把握俄罗斯问题的实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