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与备考建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257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与备考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与备考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与备考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与备考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与备考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与备考建议.docx

《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与备考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与备考建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与备考建议.docx

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与备考建议

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与备考建议

连中国

 

【导读:

2019年高考考纲即将出版之际,转发连中国老师对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的解读,由中可以推测揣摩2019年高考备考思路。

仅供参考。

2018年考试大纲已经公布了,2018年的考试大纲有哪些变化,对于高考复习有哪些指导意义,下面将分六个方面来解读。

专题一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修订的背景与变化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科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

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较2017年考试大纲,主要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力层次要求变化

同样是分析综合,2017年考试大纲是这样要求的: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

而2018年考试大纲的表述是这样的,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相较2017年,2018考试大纲的表述,更强调了问题意识,要求考生具备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变化

2018年考试大纲,将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替换为重要词语,更加强调了词语的基础地位,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语言感知能力。

2017年考试大纲,对于写作的要求是用词贴切,而2018年改为用语贴切,用词贴切还主要停留在词语的层面,用语贴切不仅要求用词贴切,还要求语句贴切。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2017年考试大纲着重强调的是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整合,而到了2018年,强调的是文意与自我的整合,也就是不仅要具备整合文意的能力,同时还要在文中读出自我,获得新的感悟。

基于以上分析,2018年考试大纲,重点强调的是基于核心素养,更加关注语言,强调学生的语言整合能力。

专题二语文命题趋势与备考复习策略之整合能力的强化

整合能力是高考必备的一项能力,尤其是面对非连续文本阅读的时候,特别需要这种能力,读者可以通过下面这道题目,思考如何提升整合能力。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无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

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

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

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

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

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

动漫技术在文物的文化创意中越来越受重视。

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推出了数字动漫《神树的传说》,以新近发掘的海昏侯墓为素材的动画作品《海昏魔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借助动漫,专业的学术介绍变成了幽默的旁白和“萌萌哒”的漫画,“高冷”的文物也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实现了学术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其实,早在1981年,我国已有让文物“活”起来的动画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创作了《九色鹿》。

无数人通过这部动画片知道了莫高窟,看到了敦煌壁画。

移动应用程序(APP)以新鲜时尚的方式提供给观众审美与求知、娱乐与鉴赏的多元文化体验。

过去,由于保存和展出的特殊要求,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机会十分有限。

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APP弥补了这一缺憾,让观众随时随地可以欣赏这幅传世经典的精妙之处,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

此APP独创了三层立体赏析模式——总览层、鉴赏层和体验层,使这幅“数字画卷”可远观、可近赏,全方位向观众解读画作中的每个细节。

点开APP,琵琶声起,拨动江南寂静的月色,观众仿佛随着画家顾闳中一起,走进韩府。

画卷中的墨痕笔意、人物的衣纹表情都纤毫毕现。

轻轻触动屏幕,指尖所至之处,似有烛光追随;移动“烛光”,人物、用品的名称、典故一一呈现,如同“秉烛夜读”,在静夜里与千古佳作“对话”……忽然之间,画中人“活”了起来,乐伎轻扫琵琶,舞伎翩翩起舞,画与真实的界限瞬间模糊起来,观众沉浸在画卷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

虚拟现实技术(VR)借助计算机图形系统、传感器技术等生成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通过调动用户的多种感官,带来沉浸感觉。

以前,游客只能在兵马俑坑外观看,有了VR技术,戴上特制的眼镜,你会发现自己置身坑内,变身成了一个兵马俑,低头就能看到自己的身体——残破却依然威严。

抬起抬头来,你会发现博物馆的穹顶慢慢向两边散开,建筑逐渐退去,转化成荒野,风沙弥漫,你的身体同时下沉,身处地表起伏的俑坑之中,周围是千军万马……

                        (取材于胡克非、张英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有的博物馆认为保护好文物不出事情是头等大事,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这样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

2010年浙江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和“来凰”,举办了唐代雷琴演奏会。

古琴属于漆器,很难保存。

这两把古琴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还能使用,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它。

古琴在安装上琴弦以后,才能保持力学上的平衡,不至于散架。

 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活”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

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历经千年的莫高窟艺术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

2003年,莫高窟全年游客接待量为30多万人次,2014年已增长到81万人次。

根据测算,莫高窟一天的游客接待量极限在3000人次左右,而黄金周的日接待量曾超过2万人次,莫高窟不堪重负。

实验检测数据显示,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

在自然和认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

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化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

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

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游览模式发生了变化,艺术体验搬到洞窟外面,游客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

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

中心建成后,游客停留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70分钟左右,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因此可提高到6000人次。

(取材于黄洋、祝越、周龙等的相关文章)

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让文物“活”起来的含义与作用。

参考答案:

含义:

要点一:

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内涵;

要点二:

把文物拿出来,在展厅或线上展示出来,有些可以用起来;

要点三:

借助数字技术,让文物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

作用:

要点一:

发挥公众在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术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要点二:

使更多文物得以展示,使文物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并理解;

要点三:

有利于一些文物的保存与保护。

     

专题三语文命题趋势与备考复习策略之文意与自我整合的强调

  2018年考试大纲要求,文学类阅读,不仅要读懂文意,更要通过文本,和读者自己的经历结合起来,获得感悟和提升。

请读者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思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怎样和读者的经验整合?

掐辫子

刘心武

一对白领情侣长假携游,去到一处近年开发出的山野景点,见到瀑布深潭,她高兴得跳起来欢呼,山风掠过,将她草帽吹落潭中,她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跃入潭中,捞起草帽,游回潭边,跃到岸上。

她还没做出反应,周边的游客已经响起掌声,还有人说:

“跟电影镜头似的!

他们躲到僻静处,他把上衣脱下,晾到灌木上。

她说:

“吓死我了。

知道你要表达,可也犯不着这么冒险。

”他说:

“除了对你表达,其实,还有另外的内心秘密。

”她狐疑了:

“什么另外的秘密?

”他告诉她,掉在潭里的,是草帽。

草帽是用什么做的?

她随口说:

稻草。

他告诉她,不,是麦秸。

把麦秸用水泡过,然后用双手编成辫子,他们老家妇女几乎一年四季都会在做完别的活计后,来顺手干这个,叫做掐辫子。

一挂辫子大约弯成五圈,近年来的收购价,是一挂一元钱,一个能干的妇女,一天掐辫子能出五六挂……

她听到这儿放心了,明白他内心里,有区别于她这样的城里生城里长的人的眼光和心思,草帽对她来说,不过是一种便宜的遮阳物品,可是对他来说,是他到城里来上大学以前,奶奶、妈妈、姐姐们日常掐辫子变化成的产品。

她引他聊得更多。

他细细叙说。

他告诉她,他们那个家乡,离交通枢纽远,历史上属于兵家必弃之地,如今则属于商家缓争之处,无山无水,开发不成旅游区,离最近的一处古迹也还有百里之遥,他也曾苦苦查阅过,竟找不出自古到今各方面的名人有出生在他们那个地方的,总之,那是一处平凡、平淡、平庸的所在。

但是平实之地也有平安之福,城市化的浸润,离得还远,村庄虽然盖起了新房,却仍有古朴风貌,有人问城市膨胀耕地减少,为什么粮食还有得吃?

他说,那就是因为还有他家乡那样的存在,每年还种大片的小麦,小麦收过种大片的玉米。

而大田劳作之余,妇女们就维系着久远的传统,掐辫子。

她在秋阳下听他讲家乡,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

他没想到她爱听这些。

他进一步告诉她,他大学四年的费用,学费是爸爸供,生活费呢,全是奶奶、妈妈和姐姐掐辫子掐出来的。

她把玩着那渐渐变干的草帽,忽然觉得,那是有生命的东西,她把草帽像宠物般拥在胸怀。

他们原来的计划,是顺那山谷跋涉到最深处,据说那谷的尽头有更高更奇更美的瀑布,那里有开发出的农家院接待游客,在那里可以吃到若干特别的鲜鱼山蔬。

但是,她提议改变行程,转而去他的老家,她说她想看掐辫子,甚至想学着掐辫子。

他很高兴。

他们交往并不久。

这是他原来幻想过却不敢贸然提出的。

是的,这个假期很长,他们完全来得及转换目的地。

她随他前往他的家乡。

绝对距离并不远,却要先坐火车,慢车站票,熬过一夜,再换长途汽车,再换三轮摩托,车载的终点是一处大集,从那大集镇再徒步一小时,才到他家那个村子。

确实无特点可言,就是不多的树,模样雷同的房舍,不甚整洁的村道,一种只能以农村命名的混合气息。

 他把她引到自己家时,已经夕阳西下。

一进院,不用他指点,她就看到好几个盆,有塑料盆、铝盆,还有一只陶盆,里面浸泡着大体等长的麦秸,散发出一种香臭之间的暧昧气息。

他妈妈迎面出了屋,手臂上有几挂刚掐好的辫子,不是知道他们来了表示欢迎,她是地道的不速之客。

他叫完“妈”就介绍说“这是我女朋友”,她赶忙称呼“大妈”。

进屋以后又见到他奶奶。

姐姐已经出嫁,但就在邻村,他说明天或许就会回来见面。

奶奶坐在那里掐辫子,弄明白她的身份后咧开只剩几颗残牙的嘴无声地笑了好久。

她随即听见院子里鸡在拍翅狂叫,她到门边往外看,是大妈在抓鸡。

那只母鸡显然一贯得宠,万没想到今天风云突变,因此拼力挣扎,他知道她的心思,怕她跑出去拦阻,就站到她身边轻轻搂住她的腰,但是她懂得,大妈听见儿子把她介绍出来时,并没有什么强烈的表情,但是此刻她那满院抓鸡的肢体语言,把她面对意外之喜的满腔热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如此看重,并且以如此淳朴的形态表达出来,是她职场生活中不曾经历的。

晚饭后和大妈聊天,才知道如今四季都有人进村来收妇女们掐好的辫子,除了去做草帽,广东那边又有盘成“黄金条”的,没多久是下元节,祭祀亡魂,要给他们烧“黄金条”。

她发现东厢柴草间堆了不少废弃的辫子,大妈悄悄告诉她,那都是奶奶掐的,老人手劲不够,掐不出合格的了,可是,掐了一辈子,喜呀悲呀什么心思都掐进去了,所以不告诉人家不收,还由着老人掐……她意识到这里的妇女掐辫子其实更具有超出换钱的生命意蕴,眼睛潮湿了。

他的爸爸是兽医,那天到外地出诊,第二天一早才回来。

她和他一起站在院门外,远远看到那乡村兽医骑着自行车从白杨树下过来,她忽然想大声召唤:

“爸爸!

你读完文本后有怎样感悟?

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并分别加以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温暖、接受。

理由:

从大城市来到乡村,感受到了最朴实的亲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而自己的身份由介绍时的“女朋友”到自己想呼唤一声“爸爸”,表明自己对男朋友的接受和对农村的接受。

   

在阅读文学类文本的时候需要整合,作文的时候,也需要整合,请读者阅读下面的作文,看看不同的整合会写出怎样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17年全国卷)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

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题四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与备考复习策略之语言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有四个,语言是四个核心素养的基础,只有建立对语言的敏感,才能掌握语文学习的本质。

请读者阅读下面的古典诗歌和散文,体悟语言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清禁:

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武林:

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

“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

“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请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澈已是天各一方。

这次是送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

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

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

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

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

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

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

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

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

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风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

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

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

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

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

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

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

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

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

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有删改)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参考答案:

有形的各种窗子;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  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文章思路如下图所示:

专题五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与备考复习策略之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树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在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在过去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起着很强的凝聚作用。

文言文是古代长期存在的一种文体,负载着古代文化的精华,因此,学习和阅读文言文,对于继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请读者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思考后面的问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

“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

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

“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

”公曰:

“何谓也?

”管子对曰:

“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楚生鹿当一而八万。

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

“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

“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

什至而金千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

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

“楚可下矣。

”公曰:

“奈何?

”管子对曰:

“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

”桓公曰:

“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

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

“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

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

”公曰:

“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

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释:

【1】隰朋:

春秋时齐国大夫。

【2】芊:

地名。

位于齐楚接壤处。

【3】衡山:

齐鲁之间的小国。

【4】修械器:

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得了哪些启示?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参考答案:

用经济、金融手段战胜敌国; 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 上下一心是成功实施谋略的保证

文章思路请参见下图:

专题六 2018年高考语文教学和教研工作建议 

2018年语文教学和复习备考,应该重点关注六个方面的内容,如上图所示。

提纲挈领,也就是要抓住教学和备考的重点内容,分模块来复习和备考。

深化思路,就是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的思维正确发展,更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核。

关注传统,就是要关注传统文化,体悟传统,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

注重积累,语文学科是一个强调积累的学科,只有积累多了,才能在文本中读出自我,让文本和自我的生命发生整合。

同时,也才能更好地在写作中体现自我的思考和积累。

名著阅读,有的省份是直接考查,有的没有相应的题目,但谁能说,语文考试什么时候能离开名著呢?

只是有的考得直接,有的考得间接罢了。

因此,名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