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5492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docx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docx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

金融学复习提纲

一、货币

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

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如:

金属货币制度下的本位币

有限法偿:

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货币的职能

1.交换媒介职能

交换手段: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 

计价标准:

用(观念中或者想象中的)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成为交易的前提 

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2.资产职能

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货币的作用

1.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提高交换效率。

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

2.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便利了商品交换

3.支付抵消以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

4.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

5.通过发挥支付手段和资产职能形成的存款)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货币的负面影响

1.因其买卖分离的交换过程而出现商品买卖脱节、供求失衡。

2.因其支付手段而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

3.因其跨期支付而产生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

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

1.币值稳定

2.有能够使货币流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调节机制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中性:

货币面纱论:

古典主义二分法

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的预期会使得货币的影响消失

货币非中性:

凯恩斯学派:

人们注重名义价值而忽视实际价值

货币学派:

现代货币数量出发,“货币最重要”

货币的层次划分

通货(M0):

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

货币(M1):

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QM):

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

本身虽不能直接用来购买,但在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就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货币的计量

狭义货币量:

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即M1。

广义货币量:

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即M2。

货币存量:

在某一时点上个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余额。

如:

年度货币供应量

货币流量:

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

表现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货币总量:

货币数量的总额,可以是存量也可以是流量

货币增量:

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

货币制度

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动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目的:

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

内容:

(规定或确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名称、值);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币、辅币及其规格);货币的法定支付偿还能力(有限或无限法偿);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国家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

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流通中去的

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复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良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劣币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和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全部是黄金

残缺不全的金币本位制:

2.金块本位制:

又称生金本位制,是不铸造、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金块的货币制度

3.金汇兑本位制:

虚金本位制,本国货币虽然仍有含金量,但国内不铸造也不实用金币,而是流通隐蔽或银行券,但它们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只能兑换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国家的外汇,然后用外汇到该国兑换黄金。

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多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国际货币制度

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各国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内容:

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安排、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内容:

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外汇行市的稳定;国际收支不平衡则采用多种方式调节。

特里芬难题:

美元若要满足国际储备的需求就会造成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若要保持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又会断绝国际储备的来源,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使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到60年代末出现黄金储备不足抵补短期外债的状况,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各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或用美元想美国挤兑黄金。

197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牙买加体系:

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黄金完全非货币化,各国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区域性货币制度

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二、信用

经济范畴的信用: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高利贷

特点:

利率极高,不稳定,且差异极大

原因:

自然经济下借贷资金供求矛盾、贷者集中垄断、高偿还风险和信用维系成本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优点(缺点反之)

直接融资

融资双方通过金融工具实现债权债务关系或者所有权关系融资方式

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

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低,投资收益高

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根据各自不同的融资要求或条件进行组合

间接融资

融资双方通过金融中介实现资金融通

灵活便利:

提供不同数量期限的资金、采用多种金融工具和借贷方式

安全:

金融机构通过资产负债的多样化分散风险

规模经济:

金融机构规模大资金实力强

关系

直接融资先于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的基础,相互补充相互发展

信用风险

借款人未能及时足额归还偿还债务而引发的违约风险

银行信用的特点

1.吸收社会各部门的闲置资金,聚集为巨额的可贷资金,资金贷放规模大

2.独立于商品买卖,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

3.存贷款在数量和期限的灵活满足了存贷款人的多样化需求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1.商业信用出现在银行信用之前,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

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难以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银行信用在资金提供规模、资金流向和范围、借贷期限三个方面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3.银行信用不排斥商业信用

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

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卖方以商品形式向卖方提供的信用

赊销

两种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

商品买卖

商品买卖完成的同时,买方因无法实时支付贷款而对卖方承担了相应的债务

货币借贷

银行信用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国家信用

中央政府债券(国债)

一国中央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或筹措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

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

政府担保债券

政府作为担保人而由其他主体(通常是政府所属的企业或者与政府相关的部门)发行的债券。

其信用等级仅次于中央政府债券,其发行人一旦失去了偿还能力,则由中央政府代其偿还债券的本息

消费信用

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勇于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赊销

分期付款

消费贷款

国际信用

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和借贷活动

国外借贷

国际直接投资(见下图)

国外信贷:

一国与该国之外的经济主体之间进行的借贷活动。

出口信贷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

外国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国际融资租赁

国际直接投资:

一国居民、企业等直接对另一个国家的企业进行生产性投资,并由此获得对投资企业的管理与控制权

在国外开办独资企业,包括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等

收购或合并国外企业,包括建立附属结构

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开办企业

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的股权投资

利用直接投资的利润在当地进行再投资

银行信用的特点

4.吸收社会各部门的闲置资金,聚集为巨额的可贷资金,资金贷放规模大

5.独立于商品买卖,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

6.存贷款在数量和期限的灵活满足了存贷款人的多样化需求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4.商业信用出现在银行信用之前,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

5.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难以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银行信用在资金提供规模、资金流向和范围、借贷期限三个方面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6.银行信用不排斥商业信用

消费信用的作用及负面影响

作用:

1.宏观:

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商品销售

2.微观:

平滑生命周期内的财富,提高生活质量

负面影响:

1.过度发展会掩盖消费品的供求矛盾,导致虚假需求

2.信用膨胀:

信贷投放规模过大,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

3.消费信贷的借款人对未来预期收入的错误判断,会使借款人的债务负担过重

信贷承诺

银行承诺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以确定的条件,向商业票据的发起人提供一定数量的贷款,为此,商业票据的发起人要向商业银行支付一定的承诺费。

 

信用体系构建

1.道德规范是基础

2.高效快捷的社会征信系统

3.法律规范是最后保证

信用机构分类

信用中介机构信用服务机构信用管理机构

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1.市场经济中,企业是负债经营为主,扩大市场范围

2.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3.信用货币是最基本的货币形式

4.市场经济的居民,企业,政府,金融中介等各个部门均与信用息息相关

5.信用拓宽了市场经济的渠道,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三、利率 

货币的时间价值

来源于对现在消费推迟的时间补偿;

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的原因:

占用货币的机会成本、对通货膨胀损失的补偿、对投资风险的补偿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资金借入方支付给资金贷出方的报酬

利息的实质

1.非货币因素角度

庞巴维克:

时差利息论,一切利息都来源于同种和同量物品价值上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又是由二者在时间上的差别造成。

利息来源于由资本生产的费时性所决定的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的差额。

西尼尔:

等待论,利息和利润都是“节欲”的报酬。

马歇尔:

第一次区分利息与利润,利息为纯息,利润为毛利息,资本是一种生财之源,资本出借及其形成的资本的等待都是一种牺牲,因此是节欲和等待的报酬,而作为毛利息的利润则不具有这种该特质。

2.货币因素角度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息论:

利息是对人们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

3.现代经济学的观点

利息是投资者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取的补偿或报酬,这种报酬包括对放弃投资于无风险资产机会成本(无风险利率)的补偿和对风险的补偿(风险溢价)。

风险资产的收益率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风险溢价。

收益的资本化

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将利息直接与资本的所有权联系起来,认为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必然产物,人们可以凭借资本所有权而获得收益

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导致了收益的资本化:

各种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进行资本定价

通过收益资本化规律计算出的价格是事物的内在价格

利率的计算

单利与复利

单利法

只按本金计算利息

I=Prn

S=P(1+rn)

复利法

将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额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