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围护方案二级放坡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781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围护方案二级放坡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基坑围护方案二级放坡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基坑围护方案二级放坡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基坑围护方案二级放坡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基坑围护方案二级放坡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围护方案二级放坡doc.docx

《基坑围护方案二级放坡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围护方案二级放坡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围护方案二级放坡doc.docx

基坑围护方案二级放坡doc

 

高东集镇10-4地块配套商品房工程

(地下车库及11#~12#)

上海光耀一方置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九月十八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

1、一般事项

(1)、建筑名称:

高东集镇10-4地块配套商品房项目(11#~12#号楼及地下车库)

(2)、建筑场所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镇

(3)、主要用途住宅楼及地下车库

(4)、业主上海光耀一方置业有限公司

(5)、主体设计单位上海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工程编号:

2010-2-27)

2、基坑工程概况

(1)、建筑物概况:

本工程为上海光耀一方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高东集镇10-4地块配套经济设用房项目,该项目主要建筑物包括16栋8~13层住宅楼、2~3层商业楼及1座地下车库;住宅楼主体结构采用剪力墙结构形式,商业、地下车库采用框架结构;地下车库基础采用承台+筏板+工程桩基础形式,地下一层。

(2)、基坑规模:

本次围护设计主要针对地下车库及周边11#~12#住宅楼,地下车库基坑面积约10437.9m2,围护周边长约721.5m。

(3)、基坑开挖深度:

本方案以下文本中若无特别注明,所有标高均为设计相对标高。

①、地下车库工程±0.000=4.700,取场地平整后绝对标高为4.500,相对标高为-0.100,车库底板面相对标高为-4.400,基础底板厚0.45m,基础承台高0.80m,砼垫层厚0.10m,考虑坑底相对标高为-4.90~-5.250,因此基坑开挖深度按承台底考虑为4.75m;局部坑边集水井落深1.30m。

②、11#~12#住宅楼工程±0.000=5.500,取场地平整后绝对标高为4.75,相对标高为-1.200,住宅楼底板面相对标高为-3.050,基础底板厚0.55m,砼垫层厚0.10m,考虑坑底相对标高为-3.700,因此基坑开挖深度考虑为2.50m;局部坑中集水井、电梯井落深1.25m~2.55m。

(4)、施工总流程说明:

根据施工进程,本工程拟先施工11#~12#号楼及人防地下车库;施工地下车库和11#~12#号楼总的施工流程为:

拟先开挖至地下车库周边浅基础住宅楼,即先施工至基础底(并浇筑完成砼垫层及基础底板结构),然后继续开挖至地下车库基础底,待地下车库基础底板施工结束并回填后,方施工地下车库周边浅基础住宅楼±0.000以上结构。

3、环境概况

(1)周边环境条件:

“高东集镇10-4地块配套商品房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镇界浜河以南、北新园路以西、洲海路以北、外环运河以东所围成的地块内。

本次拟开挖地下车库及周边11#~12#号住宅楼位于拟建场地中央,四周相对较为空旷,地势较平坦开阔,距离用地红线均较远;同时拟开挖基坑与周边已建建筑物距离较远,地下车库基坑周围无重要建筑(周边住宅楼均为拟建建筑,距离地下车库相对较近,最近距离仅约1.5m~7.90m,两者基础底板之间高差达2.45m),周边环境详见总平面图。

(2)周边管线分布概况:

根据提供的现有管线资料显示:

本基坑周边开挖深度3倍范围内没有管线分布;在正式施工、基坑开挖阶段如新发现管线,应加强管线监测,确实做好管线保护工作;以上各环境条件详见《周边环境总平面图》。

第二章、基坑围护设计依据

1、采用的规范及参考资料

(1)、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G/TJ08-61-2010

(2)、上海市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

(3)、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5)、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6)、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7)、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8)、国家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9)、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0)、国家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11)、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

(12)、其他有关的规范及规程

(13、建设方、主体设计方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平、立面图、基础底板图、桩位图等图纸。

(14)、建设方、主体设计方提供的围护设计方案及基地周边管线信息。

2、工程地质概要

(1)、根据中勘治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高东集镇10-4地块配套商品房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2)、地下水

①、拟建场地浅层地下水为孔隙潜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1.60~2.95m,地下水位标高2.93~2.12m,设计计算按常年平均地下水位0.5m考虑。

②根据现场所取水样的水质分析结合规范中有关条款可判定,本场地地下水、土对混凝土微腐蚀作用。

(3)、土层力学性质指标在设计计算中考虑取用直剪固快峰值强度。

(4)、不良地质现象:

①、根据勘察资料,拟建场地内有一处暗浜和一处暗塘(为原鱼塘回填而成)存在,暗塘的最大的宽度约为29.0m,最大埋深为3.6m;暗浜的最大的宽度约为19.2m,最大埋深为4.15m。

暗浜中填土主要由人工回填粘性土组成,含灰渣、碎石等,欠固结,力学性能较差,为本场区的不良地质现象(详见《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表层杂填土成分复杂,开挖时宜产生侧向位移,在施工时应注意采取适当措施控制上口位移。

②、建议正式施工前应摸清基坑周围是否还存在别的不良地质现象的具体情况,以确保围护体成桩质量及施工的正常进行,以免中途停工延误工期。

③、在此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涉及的地基土有第①1层杂填土、②1层褐黄色粉质粘土、②2层灰黄色粉质粘土、③1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③2层灰色粘质粉土、③3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砂质粉土。

基坑底部的地基土主要为③2层灰色粘质粉土,该层土渗透系数较高,在水头差的作用下易出现流砂、流土现象;同时场地杂填土层厚度大,稳定性差,易产生坑壁崩塌,从而导致基坑边坡失稳,同时因频繁动载作用而使坑底粉性土可能产生“橡皮土”现象;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降水、挡土、隔水围护措施,防止产生蠕变、流砂等现象。

(5)、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基坑围护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综合成果表

土层

编号

土层

厚度

(m)

重度(KN/M3)

C

(kPa)

ϕ

(°)

K

cm/s

①1

杂填土

2.5

18.0

0

20.0

②1

褐黄色粉质粘土

0.5

18.9

22

21.5

2.40E-6

②2

灰黄色粉质粘土

0.6

17.8

19

18.5

2.50E-6

③1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0.6

18.3

13

19.5

3.50E-6

③2

灰色粘质粉土

2.0

17.7

11

26.5

2.50E-4

③3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砂质粉土

8.0

16.4

14

15.5

3.50E-6

灰色淤泥质粘土

7.1

16.9

12

11.0

1.50E-7

注:

土的c、ϕ值为勘察报告提供的固结快剪峰值指标。

第三章、基坑围护方案

本次拟开挖地下车库基坑深度为4.75m,周边号楼浅基础埋深约2.80m~5.35m),周边环境保护要求一般,按照《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G/TJ08-61-2010),本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周边环境保护等级为三级。

1、方案分析与选型

(1)、工程基坑特点

1)、场地地层特点

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地基土主要由填土、粘性土及粉性土组成。

第①层建筑垃圾为主,杂填土较厚,工程性质差,对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不利;

第③、第④层土质软弱,具流变特性,容易产生坑底隆起。

基坑开挖时尽量减少坑底土的扰动,基坑开挖后不得长期暴露;

基坑坑底位于第③2层底、第③3层顶,以软弱粘性土为主,在动力作用下土体强度极易降低,因此在开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在进行基坑围护方案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因素的影响,满足基坑设计安全性的要求。

2)、基坑本身的特点

①本工程基坑周围环境较为宽松(基坑位于场地中央,3.0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无管线),开挖深度较浅(小于5.0m),故可充分利用周围场地进行基坑围护的设计,提升工程的经济性。

②本工程基坑面积较大,约为19000m2,结合类似工程经验,开挖中应充分利用土体时空效应规律,严格掌握施工工艺要点:

按限定区域逐段开挖,在每个开挖段分层、分小段开挖,及时施工底板,减少暴露时间。

同时,由于基坑尺寸较大,为减少基坑围护结构的位移,坑内被动区宜进行适当的加固。

③本基坑西北两侧均为河浜,北侧距离界浜河最小距离约19.0m,西侧距离外环运河最小距离约77.0m,基坑施工需考虑河浜的影响。

但基坑开挖深度不足5.0m,且河浜已在3倍开挖深度以外,故对河浜对基坑施工影响不明显。

3)、周边环境条件

由于本基坑工程位于场地中央,基坑距离周围道路及建筑距离较远,基坑外边线距离界浜河最小距离约19.0m,距离外环运河最小距离约77.0m,距离光润路最小距离约40.0m,距离洲海路最小距离约为47.3m。

同时基坑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无管线分布。

可以说本基坑周围环境条件比较宽松。

2、围护结构选型分析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较浅,不超过5.0m,开挖面积为19000m2,对于类似体量的基坑,通常的围护结构形式有搅拌桩重力式挡墙、SMW工法桩+斜抛撑、分级放坡开挖的方式。

SMW工法桩+斜抛撑的围护形式在本基坑中增加了大量的H型钢和钢支撑用量,与其它两个

方案相比较不但在经济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劣势,并且技术上也有较多难点,斜抛撑穿地下室外墙的节点对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难,并且对与后续地下室外墙的防水也存在较多的隐患。

而搅拌桩重力式挡墙不但需要大型施工设备和较长的养护时间,而且对于场地内的暗浜区域,其围护墙体质量将大打折扣,甚至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

因此,结合本基坑位于场地中央、周围环境比较简单、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的特点,本工程采用分级放坡的围护方案。

由于11#、12#楼局部一侧底板紧邻地库侧墙,故此侧考虑采用土钉墙进行护坡。

3、围护方案说明

(1)、大部分区域

基坑深约4.75m,围护采用二级放坡,一级坡坡高2.45m,坡度1:

2,二级坡坡高2.30m,坡度1:

2,中间设2.0m宽马道,综合坡度为1:

2.41。

(2)、局部靠近施工便道区域

基坑深约4.75m,围护采用二级放坡,一级坡坡高2.45m,坡度1:

1.5,二级坡坡高2.30m,坡度1:

1.5,中间设1.0m宽马道,综合坡度为1:

1.71。

(3)、11#、12#楼局部一侧底板紧邻地库侧墙区域

基坑深约2.4m,围护采用土钉墙,土钉采用Φ48×3.0花管,内注水泥浆,长度为5.0m,上下共设两道,水平间距均为1.0m。

(4)、坑内高差

本工程坑内高差原则上采用1:

2放坡的形式。

4、施工准备

(1)熟悉施工图纸,编制材料供应计划,并会同总包、业主方、设计单位进行图纸交底。

(2)充分了解工程地质资料,施工区域内外地上、地下的管线及地下障碍物的分布情况。

5、施工人员配备:

(1)井点施工:

现场管理人员1人,普通工9人,井点降水执勤人员2人

(2)土钉墙施工(每班):

电焊制作班组3人成孔打锚管道班10人,注浆班5人,喷浆班8人。

6、围护结构

(1)、1-1剖面:

基坑开挖深度4.75m,围护结构采用二级放坡的形式,一坡放坡宽4.90m,中间平台宽度为2.0M,第二级放坡宽4.60m,放坡比例为1:

2,在坡道上采用水泥土100厚C20混凝土护坡,内配∮6@200双向钢筋网片,内插∮14@100加强筋;

(2)、2-2剖面:

基坑开挖深度4.75m,围护结构采用二级放坡的形式,一坡放坡宽3.70m,中间平台宽度为1.0M,第二级放坡宽3.45m,放坡比例为1:

1.5,在坡道上采用水泥土100厚C20混凝土护坡,内配∮8@200双向钢筋网片,内插∮14@100加强筋;

(3)、3-3剖面:

基坑开挖深度4.75m,围护结构采用二级放坡的形式,一坡放坡宽4.90m,中间平台按楼号基础宽度,第二级放坡宽4.60m,放坡比例为1:

2,在坡道上采用水泥土100厚C20混凝土护坡,内配∮6@200双向钢筋网片,内插∮14@100加强筋;

(4)、4-4剖面:

基坑开挖深度4.75m,围护结构采用二级放坡的形式,一坡放坡按楼号基础宽度,第二级放坡宽4.60m,放坡比例为1:

2,在坡道上采用水泥土100厚C20混凝土护坡,内配∮6@200双向钢筋网片,内插∮14@100加强筋;

(5)、5-5剖面:

基坑开挖深度4.75m,由于11#楼与12#楼与人防基坑距离较近,根据围护设计要求结构采用土墙加固,内设∮48×3钢管,长度为4.50米,间距为1000mm上下二排。

在人防基坑与楼号基坑采用490混凝土实心砌砖砌筑围护,在围护上浇一根高150、宽490钢筋混凝土梁,并与垫层同时浇筑;

(6)、(内部集水井、电梯井区域):

集水坑开挖深度-6.05m,根据围护设计要求结构采用土墙加固,内设∮48×3钢管,长度为4.50米,间距为1000mm上下二排。

,在坡道上采用100厚C20喷射混凝土护坡,内配∮6@200双向钢筋网片。

7、集水井、电梯井处理:

本方案考虑对基坑周边局部集水井区域进行加固处理,同时考虑采用压密注浆封底。

8、水的安全性

在此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涉及的地基土有第①1层杂填土、②1层褐黄色粉质粘土、②2层灰黄色粉质粘土、③1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③2层灰色粘质粉土、③3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砂质粉土。

处于基坑底部的地基土主要为③2层灰色粘质粉土,该层土渗透系数较高,在水动力作用下,其中夹有的粉性土在开挖过程中易产生管涌和流砂等不良地质

现象;因此对止水的可靠性要求较高,保证一定的插入深度(进入不透水层),以确保抗管涌的安全性。

9、明浜、暗浜处理:

在正式施工阶段,设计考虑在暗浜开挖范围内,进行清淤、回填、分层夯实处理;相应增加压密注浆,使基坑在开挖过程中保证该区域的安全,以保证整个基坑的稳定。

10、降排水体系要求

土方开挖前要进行基坑降水:

建议采用轻型井点的降水方式,具体的施工措施由专业降水单位设计,并报业主、总包、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确认。

降水深度控制在坑底以下0.5m~1.0m,降水单位在基坑开挖期间应每天测报抽水量及坑内地下水位。

第四章、轻型井点施工

1、施工流顺:

 

2、井点布置要求

(1)、基坑四周与中间共27组井点,降水工程采用真空泵轻型井点坑内预降水的施工方案

(2)、真空泵轻型井点降水总体布置,总管直径76mm,轻型井点管暂定长6m,管径50mm,虑头长度0.6m,井点间距1.5米。

(3)、设立水位观测井

观测井的设置,为及时了解基坑内降水的情况,指导基坑土方开挖的流向及速度,同时掌握坑内的水位是否同基坑内抽水而发生变化,分别在坑内不通的方向设置降水观测井,考虑利用轻型井点中的井管。

3、施工工艺要求

原则上安装完成轻型井点总管及支管即配备真空泵,及时组织抽水,真空泵连续工作。

按以往的工程分析,前阶段每天降水深度为10~20㎝;中期每天降水深度为20~30㎝;后期每天出水量明显减少,降水线在5~10㎝之间波动,从降水抽水泵安装完成完成后10天的抽水过程,即可达到土层开挖面以下0.8米范围。

观测井间隔12小时观测水位一次,水位观测采用铅垂吊线测得,做好记录及绘制降水曲线。

4、质量标准

(1)、井管埋设时,黄砂应灌至地面以下1m左右。

每孔黄砂灌填量应不小于计算值的95%。

(2)、填砂时井管口有泥浆冒出。

(3)、合格的井管应达90%以上。

(4)、井点抽水后地下水位应逐渐下降,直至达到基坑底标高以下。

(5)、井点真空度应比计算将深所需的真空高0.01MPa。

漏气造成的真空度损失应小于0.003~0.005MPa。

5、安全要求

(1)、冲孔钱对地下障碍物应予排除,并做好书面确认工作。

(2)、冲孔时周围人员应退至操作半径范围以外的安全区域,以防泥块等物坠落伤人。

(3)、吊井管的滑轮应安装牢固,绳索应经常检查,井管应绑扎牢靠以防伤人。

(4)、冲孔时沟槽上要铺设跳板让施工人员站立和行走,以防人员跌入沟内。

第五章、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施工要求

土方施工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土方开挖施工组织设计,并取得基坑围护设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后方可实施。

(2)、土方开挖应结合施工缝严格实行“分层分段、留土护壁、限时开挖”,将基坑开挖造成的周围设施的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3)、地面超载应控制在20kPa以内。

(4)、机械进出口通道应铺设路基箱扩散压力,或局部加固地基。

(5)、砼垫层应随挖随浇,即垫层必须在见底后24小时内浇筑完成。

(6)、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边坡土及动态土坡的稳定性;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基坑内部临时坡体应不大于1:

1.5,且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挖土高差不得大于3米。

慎防土体的局部坍塌造成主体工程桩移位破坏、现场人员损伤和机械的损坏等工程事故。

(7)、除井点降水措施外,地面及坑内应设排水措施,及时排除雨水及地面流水。

坑内排水严禁在坑边挖沟。

(8)、基坑内所有的深坑开挖必须待普遍的垫层形成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方可进行深坑的开挖。

(9)、电梯井、集水井等局部落深区必须先挖至浅坑标高,待大面积垫层形成后才能向下开挖。

(10)、土方开挖与外运过程中,应做好地下管线、道路以及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11)、开挖过程中发现围护体接缝处渗水应及时采取封堵措施。

 

2、土钉墙施工

(1)、土钉墙施工工艺流程

 

(2)、土钉墙施工要求

1)、土钉墙施工参照《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96:

97)有关规定执行。

2)、土钉采用Ø48×3.0焊接钢管,用打入法施工,土钉钢管四周开直径为5-15mm的注浆孔,同一截面上布置2个注浆孔,注浆孔间距600mm,呈梅花状布置,土钉靠基坑一侧1/3土钉长度范围内可不设注浆孔,土钉末端封闭。

 3)、基坑边坡采用喷射砼护坡,喷射砼施工满足的规定,喷射砼强度为C20,现场拌制,配合比为水泥:

砂:

石子:

水=1:

2:

2:

0.5,速凝剂掺量为水泥重量的3%,粗骨料径为5-10mm,喷射砼初凝小于10min,终凝小于30min。

4)、土钉墙施工必须遵循"边挖土、边支护"的原则,施工土钉墙必须与挖土密切配合;挖土必须遵循"分层、分段"的原则,分段长度20~30m,分层厚度根据本层土钉间距加0.3m,严禁超挖,绝对禁止一挖到底。

5)、面层喷射砼中配Ø6.0@250双向钢筋网片,每层土钉用联系筋连成整体,并通过加强筋、联系筋将钢筋网片与土钉连成整体,形成整体受力结构,土钉露出面层砼长度不得大于喷射砼厚度。

6)、土钉注浆水泥浆液的配比为水泥:

水:

外加剂=1:

0.5:

适量;水泥强度等级为32.5;

7)、土钉的注浆采用压力注浆工艺;注浆压力0.4~0.6mpa,注浆量平均为30-40L/m,同时应小于上覆土压力的两倍;

3、降水:

  

(1)、基坑内沿围护周边采取轻型井点降水,并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明排水,坑外地面应设置排水措施,以防暴雨进入坑内;

  

(2)、井点管长度为6m,间距1.5m,滤管长度为1.00m,每套井点总管长度为50~60m;

  (3)、真空泵真空度须达到650mm汞柱以上,排出的水须排放至基坑影响范围以外,亦可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系统;

(4)、降水应在搅拌桩完成后立即开始,降水深度在基坑开挖面以下0.5~1.0m,

坑底最后30cm应人工挖除,严禁超挖;

(5)、井点管在基础底板浇注完成后方可全部拔除。

第六章、监测技术要求

1、监测技术要求

本基坑开挖体量及开挖深度较大,加之在上海这样的软弱土层中由施工引起的工程问题会更严峻,为有效防范基坑工程施工对工程周边环境及基坑围护本身的危害,采用先进、可靠的仪器及有效的监测方法,对基坑围护体系和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控,为工程实行动态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所需的数据,从而使工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1)、本工程应加强信息化施工,施工期间应根据监测资料及时控制和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控制。

(2)、监测仪器的选型,要考虑最大可能需要的量程并根据基坑工程只在地下施工期间使用的性质选用满足安全监测要求、合适的仪器。

(3)、仪器安装埋设前要进行检验和率定,绘制监测点,安装埋设详图,并按照方案和埋设要求做好埋设准备。

(4)、所有监测点安装埋设完成后,及时绘制测点位置图,并加强对现场测点保护,以防监测测点被破坏。

(5)、监测数据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发现异常现象,应增加监测频率,至少保证1天两次。

监测数据未达到报警值期间,应向设计单位每天提交一次书面监测结果,监测材料上应注明对应的施工工况及工况平面分布图等施工信息,便于相关各方分析监测结果所反映的情况。

(6)、监测数据如达到或超过报警值应及时通报有关各方,以期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本工程的顺利进行。

(7)、对原始数据要进行分析,去伪存真后方可进行计算,并绘制观测读数与时间、深度及开挖过程曲线,按施工阶段提出简报。

监测工作贯穿基坑工程始终,待全部资料备齐后,应提供完整电子版监测数据、监测时程曲线图及监测报告予设计单位。

(8)、监测方案须得到设计单位的认可,监测得到的数据必须及时提供给设计单位,施工总包单位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工况,以保证本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

2、监测内容

本工程的基坑围护施工和开挖施工为监测工作的重点阶段,应根据施工情况,适当加密监测频率。

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为围护墙施工、基坑降水、挖土及结构施工等,在影响区域按2倍开挖深度考虑。

建议本次监测的具体项目如下:

(1)、水平垂直位移的量测

主要用于观测坑内外土体及邻近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及沉降。

相邻建筑物的测点等布置情况应与有关管理部门及业主商定。

(2)、测斜

主要目的是观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位移。

建议在基坑四周埋置测斜管。

(3)、地下水位的观测

建议布置坑外地下水位观测井,监测坑外地下水位的波动情况。

坑内的水位观测井一般由降水单位实施。

监测报警值按照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G/TJ08-61-2010)及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中相关条款确定。

3、监测点布置

应根据本工程性质、岩土条件及周边环境状况,按相关规范进行监测点的布置。

(1)、地下管线监测点布设

对处于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内(1.5倍开挖深度)的地下管线设置适量的监测点,采用精密自动安平水准仪和经纬仪测量由于施工影响而引起的地下管线的垂直及水平位移。

地下管线监测点布设原则:

取距离基坑最近的管线;

取硬管线(如上水、煤气等);

取埋设管径最大的管线;

每条路上尽可能取一条最重要、最危险的管线布设直接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