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627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某县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某县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某县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某县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县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县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县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县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文化中心-图书馆

项目建设地址:

***东大街以北、相府路以西、县府巷以东。

性质和用途:

全民公益性质,作***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和体育活动基地用途。

建设内容:

图书馆大楼,配套绿化广场等

建设规模:

建筑物包括三层高图书馆大楼一座,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

1.2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

***文化广播影视局

法人代表:

1.3项目地块位置

1.3.1土地位置

项目地块为***东大街以北、相府路以西、县府巷以东,原县政府所在地。

1.3.2土地状况

项目地块原为***政府用地,由于县政府即将迁往新址,原地块又处于县城人流集中处,非常适合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因此县政府决定在原址修建“三馆”,使之成为丝绸之路的精品亮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

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用地性质为文化娱乐用地。

地块的西边、南边和东边均临城市道路,交通方便。

1.3.3项目用地规划技术经济指标及要求

容积率:

≤1.2(不含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

建筑密度:

≤40%

绿地率:

≥25%

日照执行标准:

日照间距系数执行1.5,并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规模:

建筑规模:

≤5000㎡(包括***保留建筑面积,不含地下部分建筑面积)

建筑主体高度:

≤22米(自室外地平算起,至坡屋顶高度)

建筑层数:

4层以内

***图书馆,拟建地位于***城东大街钟鼓楼以东100米北侧,由于钟鼓楼为***城国保级明代古建筑,是***城的中心和标志,所以图书馆在建筑风格上应与钟鼓楼相协调,建筑风格为现代仿古建筑。

场地总平面规划设计时,要与规划基地东南角处的***古建筑群相统一协调。

建筑方案要优化场地总平面规划与四个立面设计效果,以丰富县城东大街城市景观,且对***前一层商铺和东侧二层商铺提出改造意见和意向方案;同时,沿东大街建筑要向北退出一定场地,需考虑景观规划,形成独特的文化建筑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人防、消防、抗震、建筑节能等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规划设计条件中未说明的其他事项,按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执行;建筑窗洞口窗台下沿需设计外凸窗台线条,且必须设计滴水槽,以避免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墙面被雨水污染而影响建筑形象。

1.4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依据、范围和结论

1.4.1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图书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在工程项目投资建设决策前,对与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拟定的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建设项目的技术先进行和适用性、经济合理性以及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由此确定该项目是否应该投资和如何投资等结论性的意见,为***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单位最终决策提供科学的、可靠的依据,并作为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基础。

其根本目标是实现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减少或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提高项目开发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1.4.2研究工作依据

1、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2、国办《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3、文化“十二五”将推进5项文化事业重点工程(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2.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程。

3.传播体系建设工程。

4.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

5.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建设工程);

4、《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社文发【2010】49号)

5、***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步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6、**市“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7、《**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规划》;

8、***“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规划的通知》;

9、《***“三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文件;

10、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条件》。

1.4.3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重点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项目的环境影响和保护、项目的工程技术方案、项目节能方案分析、项目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项目投资估算以及资金筹措方案、项目的社会效益等进行的分析研究。

1.4.4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图书馆建设项目不仅符合国家、省市政府、县政府、各级部门的政策、规划、法规等规定,而且具有地理位置优越,建设场址开阔平坦,环境优雅,群众文化兴趣浓厚等特色,项目建成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良好,不仅仅可以满足群众对文化知识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品位。

因此***图书馆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是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

”该项目建成后将会推动***文化事业的大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填补***公共文化设施的空白,使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将繁荣发展社会文化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纳入了“十一五”计划建设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针对当前我国文化事业的实际情况和科技发展的水平,整合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形成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但***文化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现已很是陈旧,文化事业缺少必需的工作平台。

其中文化馆成立于1950年、图书馆成立于1981年。

1993年修建了文化馆大楼,曾与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合署办公。

2004年9月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分别设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全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不懈努力下,各项经济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全县国民经济长期在快车道上稳步运行,全县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增强。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

***图书馆工程建设项目,是为了加强和完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使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和谐发展所进行的建设项目。

将来作为全县的文物储藏、展览、研究场所,肩负着改善全县人民文化生活条件和提升全县文化水准的双重功能和任务,对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将起到重要作用,并且此项目尽快实施也是民心所向。

***图书馆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全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市品位。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是十分迫切的。

 

第三章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

3.1场址选择

本项目建设地址为***东大街以北、县府巷以东,占地面积2.1公顷,西距***鼓楼约100米,东邻******,南面为步行街,北面为建成的居民住宅小区。

3.2建设条件

3.2.1气象条件

***深居内陆,大陆性气候特点明显,太阳辐射强、降水少而集中,蒸发量大,昼夜温差悬殊。

根据气候特征县域可划分为三个气候区:

东北部温和极干旱到温暖干旱区,中部温寒干旱、寒冷半干旱、寒冷半温润区,西南部寒冷温润、高寒湿润及高寒很温润区。

全县≥0℃积温,东北部为3600℃,中部为2649℃,西南部为1758℃。

全年平均降水量东北部为140毫米左右,中部为185毫米左右,西南部为280-350毫米。

自然灾害以大风、霜冻、沙尘暴、干热风为主。

场地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4.8℃,平均降水量185.1㎜,无霜期134天。

年平均日照2884.2小时,日照率65%。

年蒸发量2000.6㎜。

50年一遇基本雪压0.15KN/㎡,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Ⅱ;场地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1.40m。

该场地地下水位埋深大于10m,场地内无地表水。

3.2.2地形地貌

***处于中朝准地台与昆仑祁连地槽两个Ⅰ级构造单位的过渡地带,北部为中朝准地台的阿拉善隆起区,南部为北祁连加里东地槽褶皱带。

全县总的地势呈南高北低、西南高东北低。

西南部祁连山冷龙岭主峰为县境内最高峰,海拔4442米,东部董家堡为县境内最低地,海拔1445米,相对高差为2997米。

境内山峦连绵,河渠纵横,戈壁茫茫,绿洲片片,形成了三种地貌类型:

南部中、高山地地貌、中部低山丘陵地貌、走廊绿洲平原地貌,分别占县域总面积的46.40%、22.82%与30.78%。

图书馆所在场地地貌上属于西大河冲洪积扇细土平原区,场地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单一。

场地内现为***政府办公楼及后院林地。

3.2.3地层及岩性条件

根据地质勘探揭露,场地地基土在勘探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分为6层,其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第1层杂填土(Q4ml):

杂色,松散;主要以粉土为主,含有少量的碎石、砖块和生活垃圾。

场地均有分布,揭露厚度0.60—1.90m,平均厚度1.25m。

层面高程1955.70—1958.50m。

第2层粗砂(Q4al+pl):

红褐色、青灰色,稍湿,松散-稍密。

砾石、碎石含量约10%-20%,砾石、碎石一般粒径2mm-40mm,大者150mm左右;砾石、碎石呈次棱角状,成分主要以石英岩、花岗岩、变质砂岩为主;砂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

场地均有分布,埋藏深度0.60—1.90m,揭露厚度0.90—3.00m。

层面高程1954.00—1956.80m。

第3层粉砂(Q4al+pl):

灰黄色,湿,松散,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

场地均有分布,埋藏深度2.20—4.10m,揭露厚度0.60—1.30m。

层面高程1953.50—1955.10m。

第4层粗砂(Q4al+pl):

青灰色,湿,松散-稍密,砾石、碎石含量约10%-20%,砾石、碎石一般粒径2mm-50mm,大者180mm左右;砾石、碎石呈次棱角状,成分主要以石英岩、花岗岩、变质砂岩为主;砂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

场地均有分布,埋藏深度2.80—4.90m,揭露厚度4.70—6.80m。

层面高程1952.70—1953.90m。

该层不同深度内夹有粉砂透镜体,透镜体厚度0.40—1.00m。

第5层粉砂(Q4al+pl):

灰黄色,很湿,松散,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

场地均有分布,埋藏深度9.00—10.40m,揭露厚度0.50—1.20m。

层面高程1945.90—1947.10m。

第6层粗砂(Q4al+pl):

青灰色,很湿-饱和,松散-稍密,砾石、碎石含量约10%-20%,砾石、碎石一般粒径2mm-50mm,大者180mm左右;砾石、碎石呈次棱角状,成分主要以石英岩、花岗岩、变质砂岩为主;砂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

场地均有分布,埋藏深度9.70—11.30m,揭露厚度1.30—5.80m。

层面高程1945.00—1946.10m。

3.2.4交通条件

本项目区地处县城中心,南侧为城市交通主干道东大街,用地的西边和东边均临城市道路,交通非常方便。

3.2.5公用配套条件

本项目周围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已建成并可引进本项目区。

3.3建设原则

整个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经济、实用、美观,使环境与建筑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协同的理念,设计应具有弹性和可操作性,要充分考虑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适当增加绿化面积,为求职者创造更加方便、更加优雅的环境。

图书馆的设计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整体风格与城市整体格局相吻合。

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以满足基本功能为根本,结合城市建筑风格,进行个性化设计,同时要注意建造一个舒适宁静的学习环境。

按照有关规定,对建筑的防火设施、方针构造、安全设施、疏散通道与场地、人防等地下构建筑物作出必要的安排。

总之,该项目建设设计将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科学性、安全性、美观性、节约集约型、节能环保型的原则。

3.4建设规模

参照文化部相关管理办法和考评标准。

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确定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的规模分级和项目构成,给出了公共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控制指标,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选址、总体布局的原则要求,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对应指标

规模

服务人口(万)

大型

150以上

中型

20~150

小型

20及以下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建筑设备和图书馆技术设备。

公共图书馆的房屋建筑包括藏书、借阅、咨询服务、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业务、行政办公、技术设备、后勤保障八类用房。

公共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以及相应的总藏书量、总阅览座席数量,按下表控制指标执行。

 

公共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以及相应的总藏书量、总阅览座席数量控制指标

规模

服务

人口

(万)

建筑面积

藏书量

阅览座席

千人面

积指标

(㎡/千人)

建筑面积控制指标

(㎡)

人均藏书

(册、件

/人)

总藏量

(万册、件)

千人阅览座席

(座/千人)

总阅览

座席

(座)

大型

400~1000

9.5~6

38000~

60000

0.8~0.6

320~600

0.6~0.3

2400~3000

150~400

13.3~9.5

20000~

38000

0.9~0.8

135~320

0.8~0.6

1200~

2400

中型

100~150

13.5~

13.3

13500~

20000

0.9

90~135

0.9~0.8

900~1200

50~

100

15~

13.5

7500~

13500

0.9

45~90

0.9

450~900

20~50

22.5~15

4500~

7500

1.2~0.9

24~45

1.2~0.9

240~450

小型

10~20

23~22.5

2300~

4500

1.2

12~24

1.3~1.2

130~240

3~10

27~23

800~

2300

1.5~1.2

4.5~12

2.0~1.3

60~130

注:

1.服务人口1000万以上的,参照1000万服务人口的人均藏书量、千人阅览座席数指标执行。

服务人口3万以下的,不建设独立的公共图书馆,应与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合并建设,其用于图书馆部分的面积,参照3万服务人口的人均藏书量、千人阅览座席指标执行。

2.表中服务人口处于两个数值区间的,采用直线内插法确定其建筑面积、藏书量和阅览座席指标。

3.建筑面积指标所包含的项目见附录一。

根据《图书馆建设标准》,中型馆(二级馆)建筑的群众活动用房、业务用房、管理用房和辅助用房在其总建筑面积中的占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群众活动用房面积通常占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的77%~79%;业务用房占8%;管理用房占7%;辅助用房占6%~8%。

其中,四大类功能用房的项目构成中,群众活动用房包括演艺活动厅、交流展示厅、辅导培训室、图书阅览室,游艺娱乐室等;业务用房包括文艺创作室、各专业工作室、“非遗”中心功能室、骊靬文化研究会功能室等;管理用房包括行政管理室、会议室、接待室等;辅助用房包括实物存储库房、后勤服务室、建筑设备室等。

总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

公共图书馆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比例表

序号

用房类别

比例(%)

大型

中型

小型

1

藏书区

30~35

55~60

55

2

借阅区

30

3

咨询服务区

3~2

5~3

5

4

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区

13~10

15~13

15

5

业务区

9

10~9

10

6

行政办公区

5

5

5

7

技术设备区

4~3

4

4

8

后勤保障区

6

6

6

 

公共图书馆用房项目设置表

项目构成

大型

中型

小型

内容

备注

 

基本书库

保存本库、辅助书库等

包括工作人员工作、休息使用面积。

开架书库还包括出纳台和读者活动区。

使用面积:

闭架书库280~350册/㎡;开架书库250~280册/㎡;阅览室藏书区250册/㎡

阅览室藏书区

 

特藏书库

古籍善本库、地方文献库、视听资料库、微缩文献库、外文书库、以及保存书画、唱片、木版、地图等文献的库等

一般阅览室

报刊阅览室、图书借阅室等

包括工作人员工作、休息使用面积,出纳台和读者活动区。

阅览座席使用面积:

1.8~2.3㎡/座

老龄阅览室

少年儿童阅览室

少年儿童的期刊阅览室、图书借阅室、玩具阅览室等

特藏阅览室

古籍阅览室、外文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舆图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微缩文献阅览室、参考书阅览室、研究阅览室等

阅览座席使用面积:

3.5~5㎡/座

视障阅览室

阅览座席使用面积:

4㎡/座

多媒体阅览室

电子阅览室、视听文献阅览室等

阅览座席使用面积:

4㎡/座。

总面积要满足“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终端设置和开展服务的需要

咨询服务区

办证、检索

小型馆不少于18㎡

总出纳台

咨询

专门设置的咨询服务台、咨询服务机构、咨询服务专用的计算机位等

 

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区

寄存、饮水处

读者休息处

陈列展览

大型馆:

400~800㎡;

中型馆:

150~400㎡

报告厅

大型馆:

300~500席位;应与阅览区隔离、单独设置。

中型馆:

100~300席位。

每座使用面积不少于0.8㎡/座。

综合活动室

小型馆不设单独报告厅、陈列展览室、培训室,只设50~300㎡的综合活动室,用于陈列展览、讲座、读者活动、培训等。

大、中型馆可另设综合活动室。

培训室

用于读者培训的教室或场地

大型馆3~5个;

中型馆1~3个

交流接待

读者服务

(复印等)

 

采编、加工

配送中心

为街道、乡镇图书馆统一采编、配送图书用房

辅导、协调

用于指导、协调下级馆业务

典藏、研究、美工

信息处理

(含数字资源)

行政办公区

行政办公室

参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投资[1999]2250号)执行

会议室

 

技术设备区

中心机房

(主机房、服务器)

包括“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使用面积,以及工作人员工作、休息使用面积

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用房

文献消毒

卫星接收

音像控制

微缩、装裱整修

 

后勤保障区

变配电室

包括操作人员工作、休息使用面积

电话机房

水池/水箱/水泵房

通风/空调机房

锅炉房/换热站

维修、各种库房

监控室

餐厅

注:

1、以上用房有关设计要求,按《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的要求执行。

2、小型图书馆的可设项目原则适用于2300㎡以上的小型图书馆。

注:

●应设◎可设○不设

 

第四章建设方案

4.1设计思路

1、文化中心的立意、风格问题

作为将要代表永昌文化的实物存在,新建图书馆是否能得到永昌本地人的认同,是否让本地居民产生文化认同感;是否能得到游人的认同,是否让外地人轻易的解读出永昌的文化符号?

2、在同一基地内与***保留建筑的协调问题

保留的***建筑给新建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基地全局考虑的视野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一组老建筑?

2、在满足设计要求下的建筑功能问题

业主方及规划部门对该地块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条件,如何在平面布局及功能配置上解决好具体的设计要求?

4.2建设标准

本项目建筑主要参照下列规范、标准进行设计: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

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8、其它相关国家、地方法规规范;

9、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96)。

10、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

4.3总体布局

根据图书馆的功能特点,使用人群的不同进行合理布局,做到到达便捷、动静分区、疏散便捷。

人行流线考虑经由广场进入单体建筑,机动车考虑主要沿东大街或相府路停放,或经县府巷停到地下车库,一般情况下不进入广场,在特殊情况时,可考虑按规定路线进入场地。

基地东、南、西三面临城市道路,对本项目的消防比较有利,在紧急情况时,消防车可直接进入广场,抵达建筑的消防扑救面进行施救。

图书馆是供群众查阅资料、看书读报的场所,因此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本方案将图书馆布置到基地的西北端,远离主干道——东大街及次要干道——相府路,靠近支路——县府巷。

主要读者人流考虑由东大街经文化广场进入,次要读者人流由县府巷进入,后勤管理工作人员、采编及其他人员考虑由相府路,经基地内的道路进入图书馆,做到内外区分,互不干扰。

4.4建筑平面及剖面设计

图书馆为地上三层,局部地下一层(结合基地北侧相对低3米左右的高差设计)的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总建筑面积为:

8440.38㎡。

为满足疏散及无障碍通行的需要,全楼设计了四部楼梯及三部电梯,其中设于北侧的一部电梯兼做货梯,满足图书运输的需要。

一、二层均设计了三处卫生间,其中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