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表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4514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表格式.docx

《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表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表格式.docx

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表格式

钟家小学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课题

万世师表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识记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

2、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3、学会通过分析孔子的生平大事总结他的理想追求。

重点

难点

1、重点:

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难点:

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评价

教学过程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学习礼乐(15岁)[探究问题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

  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

“礼崩乐坏”影响:

1、孔子提出“仁”和“仁政”思想,反对暴政2、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2、讲学收徒(30岁)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广收学生

3、从政生涯(51岁)官:

鲁—中督宰——司寇。

政治主张: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

结果:

从政失败

4、周游列国,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

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5、献身文化,整理文化典籍

二、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

①春秋:

奴隶制——封建制“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②孔子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

2、儒家思想:

A、礼(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礼是政治概念

①礼的含义:

西周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出严格规定的一套宗法登记制度。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②关于礼的做法:

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非礼勿……动”,从而形成西周时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动乱局面。

——克己复礼③评价:

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

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B、仁(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属于伦理概念

①仁的含义:

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②关于仁的做法:

“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亲为大”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爱惜民力)③评价: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仁爱有等级

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于不坠。

他把伦理规范的“仁”与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庸。

C、中庸(调整方法)——属于哲学概念①调整对象:

礼和仁②协调礼和仁的方法:

中庸

a、中庸的含义:

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分”b、达到中庸的做法:

“和而不同”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3、影响:

  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

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孔子开创私学,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探究问题4]“有教无类”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

它有什么意义?

请列举孔子的教育理念。

  意义:

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教育理念: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

  2、教学目标:

——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

  孔子“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重义轻利,不利物质经济的发展。

  3、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

  4、教学内容:

——孔子整理过的“六经”。

  “六经”成为封建社会的教科书。

孔子思想也被整理为《论语》,成为儒家经典。

  四、评价孔子

  1、积极意义:

  

(1)对中国:

①政治上,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维护一统);

  ②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③教育方面,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保持文化连续性;

  

(2)对世界:

①汉后,对亚洲,传播先进文化;

  ②明清后,对西方,为欧洲思想家所启发、借鉴;

  ③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

  2、局限性:

维护等级,不平等;

3、总评:

世界前列思想家(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教学反思

 

钟家小学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课题

孔子语录

课时

1

教学

目标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在理解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完成熟读背诵本文的任务。

重点

难点

通过多媒体、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在一堂课的各个环节中反复强化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教学过程

1.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了《熟读精思》中古人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老师明确:

学习方法是:

熟读和精思。

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全班齐声背诵全文)

肯定其背诵的熟练度后引出今天将学的课文。

(导入)

2.请同学们不要翻书,先放松一下脑神经,让我们先来看几幅漫画。

看看画的都是些什么?

比比谁的观察力最强最准确。

a.展示课件中第一幅漫画。

在同学们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回答后,为该图配上相应的说明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老师示范性地带读,学生跟着朗读一遍。

b.同样的操作方法:

放图---思考----回答---文字---带读---朗读(共5幅)

初步目标:

     学会流利地朗读每一段文字。

3.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老师将给出每段话中生字的解释,请同学们自告奋勇起来翻译句子。

(老师点评并给出规范的翻译方法,随后通过课件切换,回到相应的每张漫画,请同学们通过朗读及时巩固一遍。

)在翻译中老师需要适时补充拓展的内容:

a. 古人的“学”包括哪两方面内涵?

老师明确:

学分小学和大学。

小学---诗辞章句;大学---修齐治平(板书)

b.为何古人会因“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而“不亦乐乎”?

老师明确:

古人倡导“游学”传统。

通过学识的增长道德素养的提高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并以此为乐。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的“游学”有些接近于现代的学术交流。

  (板书)

c. 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老师明确:

学而不思---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思而不学---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而会产生“罔”和“殆”的状态。

(板书)

4.同学们逐句翻译和朗读得很好。

下面我们把所有的画面和文字串起来,请同学们抬头看着课件和老师一起图文并茂地朗读全文。

(对学生的朗读给予肯定和点评)接着再请学生在没有老师领读的情况下,独立地边看边读。

(同样给予点评)

5.听了同学们流利的朗读,老师对你们的能力非常自信。

下面老师要加大难度,只给同学们看图片,而隐去了文字。

看行不行?

a.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先来试试?

(给予表扬和鼓励)b好。

现在请全体同学一起来看图背诵。

(给予表扬和鼓励)

6.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背诵的内容,结合课本,归纳一下文章教会了我们哪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老师明确:

一、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思、思而学。

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

二、学习态度: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经过了一段紧张的操练,下面让我们回到生活场景中轻松一下,完成一个情景对话。

(展示课件)要求:

用文中刚学到的原话填入对话的空白处。

过程:

老师先介绍对话的背景,再请同学踊跃举手填空。

8.同学们活学活用的能力很强。

不知道表演能力如何?

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情景对话中的人物。

(强化熟读背诵又能学以致用的目的基本能够达到。

最后以掌声和全班再次流畅地背诵全文作为这一环节的结束。

9.小竞赛------名言/故事、语录大串联

规则:

  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从老师课件中显示的6幅卡通画中选中其中之一。

每幅图都隐藏着一套题目。

每套题目中都包含着两个成语故事或名言,抽到题目的代表可以在规定的3分钟时间内和全体组员进行讨论。

讨论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第一:

这两个成语或名言分别与文中哪句相对应?

第二:

你为什么要将两者关联起来?

说明理由。

凡是答对一道的代表都可以为本组赢得1分。

过程:

在讨论时老师及时到各组了解进展,并控制好时间。

在交流讨论结果时,如有代表答错的,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解释其中的原因,同时对其答对的部分给予肯定。

最后以得分的高低确定各组名次。

教学反思

 

钟家小学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课题

黄河胜景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熟读《浪淘沙九首》(其一),结合译文。

理解诗句内容。

2.了解作者、作品、朝代。

3.了解黄河名胜。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自读自悟

教学过程

1.导入

黄河被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了解我们的母亲河吧!

2.  师范读《浪淘沙九首》(其一)

3.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通顺、流利

4.检查自读情况

5.结合译文,看懂这首诗了吗?

6.读“温馨点击”,了解有关黄河的一些知识。

7.熟读成诵。

8.拓展:

欣赏两幅黄河名胜,课下查出它们的名字。

9.课堂总结:

谈谈你的收获。

 

教学反思

 

钟家小学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课题

黄河号子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把《黄河船工号子》

(一)

(二)读通顺

2.结合课文把它读懂

3.了解历史名人诸葛亮、周瑜

4.熟读成诵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自读自悟

教学过程

1.师简介“黄河号子”的形成

2.范读诗歌

(一)

(二)

3.生试读

4.指名读,看读通顺、读正确了吗?

5.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6.欣赏温馨点击,积累知识。

7.查资料

①你还查阅到还有哪些黄河号子吗?

②哪几组黄河大桥在山东境内?

8熟读成诵并适当检查

9.课堂总结:

学生谈收获

教学反思

 

钟家小学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课题

子不学(节选二)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古代传统文化

2了解古代名人故事

3让学生树立“仁爱”的理念,学会做安心卡片

重点

难点

使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仁爱”的理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指明读“人之初”

2齐读

二出示“子不学”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於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於长,宜先知。

1指明读,其他学生纠正字音

2齐读,领读

3自由读,要求:

大声背诵下来

三温馨点击

1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学习,少时不学习,成人后能有什么作为呢?

一个人小时候就要尊师爱友,学习道德礼仪

2举例证明:

(1)黄香九岁就知道给父亲温暖床铺

(2)孔融四岁分东西就知道谦让

四活动广角:

1小组交流收集的名人故事

指派代表介绍

2做卡片,利用卡片各小组来一个背诵接龙比赛

五小结

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先辈所遵循的道德规范,让我们一起走进“爱心行动”,从我们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吧。

 

教学反思

 

钟家小学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课题

昔仲尼

课时

1

教学

目标

使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养成从小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读熟并背诵《昔仲尼》

了解古代刻苦学习的例子,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重点

难点

读熟并背诵《昔仲尼》

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我们今天来学习《三字经》中的《昔仲尼》。

二检查预习

1指明读课文,纠正字音

2交流文中意思,你学到了什么?

三出示《昔仲尼》。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1师范读,领读

2指明读

3自由大声朗读并背诵

三温馨点击

1这段话告诉人们要刻苦学习

2古代名人故事:

孔子赵普贵

四活动广角

1小组讨论:

明明学习古人借荧光读书,这种做法合适吗?

我们怎样向古人学习呢?

2故事交流:

交流你收集到的古代名人学习的故事

 

教学反思

 

钟家小学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课题

师生(节选)

课时

1

教学

目标

了解《幼学琼林》这本书

读熟并背诵师生节选

使学生树立尊敬老师的意识,从小养成尊师的习惯

收集尊师的名人故事

重点

难点

读熟并背诵师生节选

使学生树立尊敬老师的意识,从小养成尊师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简介《幼学琼林》的内容,特点导入

二检查预习

学生交流预习信息,教师评价总结

三学习新课

1出示文章

2指明读,纠正字音

注意:

谓授

3齐读,自由读

4温馨点击

这段话比喻学生能够超过老师,并且感谢老师的培养

四活动广角

1读“程门立雪”的故事,和小组同学交流读后的收获

2你想对老师说什么话,请写下来

 

教学反思

 

钟家小学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课题

花木(节选)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熟练朗读古诗文。

教学难点:

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

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

二、教学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

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

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

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

三、总结

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

四、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

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教学反思

 

钟家小学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课题

精卫填海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读15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指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2)学习过程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知识,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2)使学生从感情上感觉到自己在成长,知识能力也在增长,逐渐懂事,在各方面有所进步。

重点

难点

(1)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教师活动:

你们听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吗?

下面就请你们听一个《精卫填海》的故事吧。

放课文录音。

简单介绍炎帝是远古时候的帝王,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所以称中华民族为“炎黄子孙”。

  学生活动:

边听边记住故事的大致内容。

  预设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老师带读

  教师活动: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课文。

  学生活动:

积极举手的同学带着大家读课文,读后学生给与评价。

  预设目标:

听读识字。

给能力强的学生一些机会。

练习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学会认真听别人读。

  三、初读课文

  教师活动:

你们想读吗?

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学生活动:

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预设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认读生字

  教师活动:

  1.提出自学要求:

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学这课的生字。

  2.检查生字。

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生字呢?

(在全班进行简单的检测,学生都认识的字就不必讲解了。

  3.巩固练习:

生字游戏。

  学生活动:

  1.自学生字。

(可以问别人、查字典、查书后的查字表等。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字音字形。

可以给生字组词。

  3.学生当小老师,讲解难字。

  4.当小老师带着大家做游戏。

  预设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

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指导学生观察。

指导示范,巡视指导书写。

  学生活动:

先让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特点,再找出关键笔画的位置,说说书写要领。

  预设目标:

能认真踏实写字。

  六、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

捉迷藏

  具体做法如下:

将学生本节课中要求认的字重新放入另一篇文章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试读,找出藏在其中的字宝宝,然后试着读出这篇文章,并初步了解文章的意思。

   学生活动:

找出藏在其中的字宝宝,然后试着读出这篇文章,并初步了解文章的意思。

  预设目标:

这种游戏适合于检验学生识字的迁移能力。

源于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喜欢的活动入手,把藏在文章中的字宝宝找出来,从而完成了生字的迁移。

  七、作业

  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钟家小学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课题

精卫填海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读15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指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2)学习过程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知识,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2)使学生从感情上感觉到自己在成长,知识能力也在增长,逐渐懂事,在各方面有所进步。

重点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发挥想象力,想象精卫和大海对话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教师活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活动:

《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

精卫是炎帝的女儿变成的一只小鸟,为了填平大海,她每天衔石头和树枝。

  预设目标:

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味课文

  教师活动:

请你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

你认为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精彩?

  指导朗读,理解词义。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愤怒”就是很生气的样子。

  “坚定”就是下了决心,一定要做到。

声音要重一些,表现出精卫的坚定。

  分角色朗读。

  预设目标:

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以读来体会、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

愤怒、坚定。

使本来难懂的词语,在朗读的体验中领悟到了,比起查字典解释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三、体验课文

  教师活动:

刚才大家把大海、精卫的语气读得很精彩,我想如果我们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象,肯定能表现出大海和精卫,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

学生表演。

  预设目标:

继续加深对角色的理解。

在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由发挥,创设情境,体验角色,对精卫填海坚定的信念理解得更为透彻。

四、反思课文

  教师活动:

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大海和精卫这两个角色,你欣赏谁呢?

  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勇敢善良,又欣赏大海的宽广美丽,为人类造福。

  如果你是善良的精卫运用你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

  学生活动:

展开小小辩论会。

  预设目标:

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对作品的理解。

  五、课外延伸

  编新“精卫填海”。

  预设目标:

课内外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写作能力。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钟家小学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课题

大禹治水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重点

难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

16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

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

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

理解:

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

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

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教学反思

 

钟家小学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课题

大禹治水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重点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

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

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

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