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小学校本课题开题结题报告表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5436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关小学校本课题开题结题报告表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关小学校本课题开题结题报告表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关小学校本课题开题结题报告表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关小学校本课题开题结题报告表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关小学校本课题开题结题报告表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关小学校本课题开题结题报告表样.docx

《城关小学校本课题开题结题报告表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关小学校本课题开题结题报告表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关小学校本课题开题结题报告表样.docx

城关小学校本课题开题结题报告表样

岚皋县城关小学2015年度校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

2014、9、

立项号

课题名称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

郑媛媛

所在单位

陕西省岚皋县城关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提出有待解决和重视的现实问题,论述本研究的价值或重要性)

1、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所谓有效性,即“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

科学课的有效性则要实现预期的科学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而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主。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为了探究而探究的现象,探究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新课程指出:

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究、质疑和研究。

要让他们经历一个个探究活动,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增长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这就需要在科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而不是形式化的。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课题研究的所达目标:

(1)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

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能依据已知信息提出猜想,让学生能深入探究进行体验,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去探究去思考,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会观察,学会倾听与表达,最终实现有效探究。

(2)培养科学素养

学生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形成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3)初步形成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材处理、目标设定、过程建构、材料准备、组织教学、方法指导等方面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策略。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

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课题实施步骤:

整个研究期为一年

第一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2014年3-2014年5月

理论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确定子课题。

具体内容:

1、组织课题小组研究人员,确立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课题人员的分工与协作,编制实施方案。

3、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4、收集学习研究有关资料。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2014年5月—2014年6月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

交流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5年5月)

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结题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A、专著B、论文C、研究报告D、工具书E、其它

 

注:

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岚皋县2015年度校本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课题名称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

郑媛媛

所在单位

陕西省岚皋县城关小学

结题报告

关键词

科学探究活动、已知信息、猜想、探究体验、探究思考、小组合作

结题

报告

摘要

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1、理论价值

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将不断促进“教学策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实践价值

本研究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有效策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从而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探究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新的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上所体现的理念就是自主探究、实践交流和合作交流。

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效力,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包括“培养儿童的科学探究学习能力”。

因此,探究式学习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环顾我们目前的科学课,虽然很多科学教师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流于形式的较多,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以至于探究式学习效率低下。

在科学实验课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使探究式学习落到实处?

是很多科学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为此,我提出了“小学科学实验课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存在的问题

正如不少同行遭遇的情况一样,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只有形式没有实质

实验课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有时,在实验课上,一个小组是各干各的,不讨论,不交流;有的小组显得很热闹,可是走近一听,才发现他们不会交流,不知道交流什么。

如在教学《馒头发霉了》这一课时,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馒头并把观察记录写下来。

学生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究其原因,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2、参与不均合作不强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在许多课堂中,学生并不会合作,组里虽然有几个学生在一起,有时是只有一个学生在研究,而其他三人是坐在旁边看该生做,听该生说,最后做个无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

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

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捆扰着课程的实施,不利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影响了课堂上活动的开展。

3、评价不全忽略弱势

教师的评价对每个学生来说,都很重要,有时你的一个肯定会对一个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

好的学生我们在课堂上总是不吝给以肯定和表扬,比如“你说的真好!

”“你的见解真不错!

”等等。

但往往忽略了那些“弱势”的学生,因而冷落了另一些不善于表达的“沉默”生。

其实这些“沉默”生在小组中有的是功不可没的,只是他们不善于表达,怕抛头露面。

如果多给予小组整体评价,他会感到自己也是小组中的一员,感受到一种自豪,想到自己也有为自己小组赢得“荣誉”的责任。

(二)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

1、研究教材、精心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如以《摆的秘密》这一课为例,教材中研究摆的快慢的因素有三:

一是摆幅的大小,一是摆锤的重量,一是摆线的长短。

对于这三个因素的研究,教者可以把全班编为三大组,每一大组研究一个因素,最后把大家的研究综合起来,就能完成研究的任务,这样不仅节省时间,同时可进行资源共享,学生更加认识到合作的优越性,可谓是一箭三雕。

2、优化组合、自由探究。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组员有分工有合作,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最终合作达到目的。

因此我实施教学活动时首先每组挑选一到两个学习优秀、乐于助人、责任心强、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强或较强的学生组长,再把学困生和“中间派”分类出来,分散在各个小组,每个小组4人,安排就近而坐,并且学习小组相对稳定。

这样由于各小组实力相当,竞争起来公平公正,又充分发挥了优秀生的特长和智慧,中层生得到启迪和锻炼,学困生得到更细致的帮助。

小学科学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为实施科学启蒙教育的科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舍得留给学生充裕的自学时间和空间,合理安排学生个人的读和思,让学生在自由探究过程中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去酝酿,去碰壁,然后才彼此互通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并在交流中反思和释疑解难,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

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探究,就再也不会出现事不关已,不闻不问的现象了。

3、评价到位、促进发展

教师灵活而恰当的评价是合作学习中促使学生敢说、善说,积极探究的有效策略。

因此,要使合作学习的各项活动行之有效地展开,就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我们常用的方法是:

采取组长、组员的双向评价,即组长给组员打分,组员给组长扣分。

每次上课前,发给每组一张实验情况记录单,作为老师了解每个学生上课表现的依据之一。

其中注重探究中是否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鼓励、积极配合;别人有困难,能否主动帮助等;是否愿意与他人交换意见;是否敢于发表自已的见解等。

另外,在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等待、休息,而应该深人到各组,及时丁解各组探究的进度、讨论的焦点、效果,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教育概论》----陈华彬 

《小学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马冬娟

《走进课堂小学科学课程案例与评析》---郁波《新小学科学教育》----萨马.沃泽曼

《探究式科学教育》韦钰[加]P。

Rowell著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主编:

喻伯军

 

注:

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